《解》「一往分別。同居五濁輕,無分段八苦,但受不病不老,自在遊行,天食天衣,諸善聚會等樂。方便體觀巧,無沉空滯寂之苦,但受遊戲神通等樂。實報心觀圓,無隔別不融之苦,但受無礙不思議樂。寂光究竟等,無法身滲漏,真常流注之苦,但受稱性圓滿究竟樂。」
「一往分別」大略分別,就是依這四種淨土來略明苦樂有無之相。
先比較娑婆世界的凡聖同居土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的差別。娑婆世界同居土有分段生死之苦,彼土是蓮花化生,一往生就是一生補處,候補成佛,是最後身;所以沒有分段生死之苦,也沒有變易生死之苦,一生成佛。所以娑婆八苦,極樂皆無。娑婆世界凡聖同居土有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首先是受十月胎生之苦,極樂世界但受蓮花化生之樂。
第二是娑婆世界有老苦:「漸漸雞皮鶴髮,看看行步龍鍾。」有衰老之苦;極樂世界無衰老之苦,但受相好圓滿之樂,一生極樂都是相好莊嚴同阿彌陀佛,這是阿彌陀佛因地的願力所加持成就的。
第三是娑婆世界有種種的病苦: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西方極樂世界無內外諸病苦,但受自在康健之樂。
第四是娑婆世界臨命終時苦不堪言,四大分離,好像活龜要脫殼一樣;極樂世界無四大分離死苦,但受壽命無量之樂。
第五是極樂世界無恩愛別離之苦,但受海會相聚之樂。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以後,如果還想到娑婆世界來看看自己的親友,還想來供養當來下生彌勒佛,一飯食頃就能自在隨意來供十萬億佛,所以有海會相聚之樂——與海會聖眾聚在一起學習,其樂融融。
第六是極樂世界無怨憎會遇之苦,但受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之樂。
第七是極樂世界無所求不得之苦,但受自然如意之樂。
第八是極樂世界無五陰煩惱熾盛之苦,但受照見五蘊皆空之樂。想衣衣來,想食食至。想衣衣來,隨意美妙之服自然在身;想食食至,食畢盛食之具自然化去。這就是質能互換,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說: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能量就是釋放了的物質,物質就是閉鎖了的能量。
科學家研究了很久,現在造出原子彈來了,但要讓它自由自在地切換那不可能,科學家還沒研究到這個地步。
極樂世界念頭一動(念頭就是能量),馬上就轉化為物質,馬上美妙的衣服就披身,馬上食物就現前了,吃畢,自然地物質又化為能量,所以也不用洗碗筷,這用現在的科學常識就很容易理解。
----節選自大願法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學記》
開悟修行的五個誤區
治療慢性病,要從這幾個方面來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