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世界與西方極樂世界分別

2021-02-08 大願法師

  《解》「一往分別。同居五濁輕,無分段八苦,但受不病不老,自在遊行,天食天衣,諸善聚會等樂。方便體觀巧,無沉空滯寂之苦,但受遊戲神通等樂。實報心觀圓,無隔別不融之苦,但受無礙不思議樂。寂光究竟等,無法身滲漏,真常流注之苦,但受稱性圓滿究竟樂。」


  「一往分別」大略分別,就是依這四種淨土來略明苦樂有無之相。


  先比較娑婆世界的凡聖同居土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的差別。娑婆世界同居土有分段生死之苦,彼土是蓮花化生,一往生就是一生補處,候補成佛,是最後身;所以沒有分段生死之苦,也沒有變易生死之苦,一生成佛。所以娑婆八苦,極樂皆無。娑婆世界凡聖同居土有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首先是受十月胎生之苦,極樂世界但受蓮花化生之樂。


  第二是娑婆世界有老苦:「漸漸雞皮鶴髮,看看行步龍鍾。」有衰老之苦;極樂世界無衰老之苦,但受相好圓滿之樂,一生極樂都是相好莊嚴同阿彌陀佛,這是阿彌陀佛因地的願力所加持成就的。


  第三是娑婆世界有種種的病苦: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西方極樂世界無內外諸病苦,但受自在康健之樂。


  第四是娑婆世界臨命終時苦不堪言,四大分離,好像活龜要脫殼一樣;極樂世界無四大分離死苦,但受壽命無量之樂。


  第五是極樂世界無恩愛別離之苦,但受海會相聚之樂。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以後,如果還想到娑婆世界來看看自己的親友,還想來供養當來下生彌勒佛,一飯食頃就能自在隨意來供十萬億佛,所以有海會相聚之樂——與海會聖眾聚在一起學習,其樂融融。


  第六是極樂世界無怨憎會遇之苦,但受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之樂。


  第七是極樂世界無所求不得之苦,但受自然如意之樂。


  第八是極樂世界無五陰煩惱熾盛之苦,但受照見五蘊皆空之樂。想衣衣來,想食食至。想衣衣來,隨意美妙之服自然在身;想食食至,食畢盛食之具自然化去。這就是質能互換,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說: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能量就是釋放了的物質,物質就是閉鎖了的能量。


  科學家研究了很久,現在造出原子彈來了,但要讓它自由自在地切換那不可能,科學家還沒研究到這個地步。


  極樂世界念頭一動(念頭就是能量),馬上就轉化為物質,馬上美妙的衣服就披身,馬上食物就現前了,吃畢,自然地物質又化為能量,所以也不用洗碗筷,這用現在的科學常識就很容易理解。


----節選自大願法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學記》


開悟修行的五個誤區

治療慢性病,要從這幾個方面來下手



相關焦點

  • 極樂世界和娑婆世界的對比,您想去哪裡?
    極樂世界:皆是光華身,有形無體。娑婆世界:血肉之軀,笨重熱惱。極樂世界:長生不老,逍遙自在安穩快樂。娑婆世界:壽命短促,具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等八苦纏身。極樂世界:禪定意生自然食,柔軟天衣作莊嚴。娑婆世界:為謀衣覓食忙忙碌碌,時光等閒虛度。
  • 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裡?
    西方極樂在你真心裏面。在哪裡?這是個問題,西方極樂世界決定存在。
  • 佛教,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會不會再墮落?
    他能讓你避免在這個娑婆世界的輪迴,其實這是一個「投機取巧」的經歷,不過你要徹底懺悔,徹底放下,不能有一丁點的僥倖心理才行。第二個,你的願望在西方極樂世界都能實現,因此你不會再貪求娑婆世界的這些「垃圾」東西。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第三願說:「國中人想要飲食時,七寶缽中百味飲食化現在前,吃完後,用具自然化去。」
  • 極樂世界和娑婆世界的對比,何去何從?附:宇宙三十六維空間!
    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佛光逐漸隱去,眾生的心光已被無明覆蓋,人類為私慾正在地球上自掘墳墓。極樂世界:往生在極樂世界的眾生不再有各種各樣的身心憂苦,所受的是各種各樣的無量的清淨喜樂。極樂世界:皆是光華身,有形無體。娑婆世界:血肉之軀,笨重熱惱。極樂世界:長生不老,逍遙自在安穩快樂。娑婆世界:壽命短促,具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等八苦纏身。
  • 娑婆世界居然有如此的優越性!
  • 娑婆世界到極樂世界之間,難的是距離
    娑婆世界到極樂世界之間,難的是距離嗎?原創 傳喜法師 中國佛教慧日法寶 ■NO.壹■這個世間,比如說我們到某一地,開車、坐高鐵、坐飛機,只要你別上錯車,就能把你運到目的地。但是這個修行,極樂世界到娑婆世界,如果有個高鐵就好了,坐著上去,這頭出發了那頭就到站了,如果是這樣會簡單很多。但這個生命的提升,五濁惡世到淨土之間實際上不是物理的距離。所以《阿彌陀經》上來說去此向西十萬億佛土,這個「去此向西」,從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到極樂世界,說有十萬億佛土這麼長,我們很容易理解成是物理的空間,佛陀也是怕我們理解成物理空間,所以說遠一點,十萬億,坐火箭也去不了。
  • 帶你認識西方極樂世界(含大型極樂世界動漫圖)
    極樂世界有成而無壞,這是極其稀有的事。任何有為法都是隨生即滅,不會安住第二剎那,所以整個世間界都出現成住壞空的相,都是苦性。任何事情都被無常四邊所攝,所謂「積聚皆消散,崇高必墮落,合會終別離,有命皆歸死。」但是極樂世界超出了壞滅邊,積聚的不會消散,崇高也不會墮落,合會的沒有分離,生的沒有老死,這是不可思議的事。譬如,我們往生後蓮花化生,就再也沒有老病死了。
  • 「娑婆世界」的樣子?(二)
    人們或許不知:這「徹底放下」的實質,在佛家恰恰就是選擇「娑婆世界」,還是選擇「極樂世界」的終極智慧問題!選擇了「娑婆世界」的圈子,就等於你將自己置身於「疾病、苦難、死亡、倒黴」的環境裡,而且循環往復,看不到盡頭!而若選擇了「極樂世界」的圈子,就等於你「永遠選擇清淨光明、開心快樂、和諧平順!」;我們看,這其實是人生最大的智慧,是在最大的生命方向上,如何「抉擇快樂」的智慧!
  • 淨宗法師:娑婆世界,只不過是一場遊戲一場夢
    大家在一起,都是遊戲一場,只要能把眾生引度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可以了。所以,我們在這個世間,要輕鬆一點,活潑一些;當然,我們不是無生法忍的菩薩,像菩薩那樣的園林遊戲還做不來。不過,有人講了,「我這人就是喜歡苦惱,我就是扮演那個苦臉相」,那也可以,那就是你的角色身份,你就園林遊戲吧,你就以苦惱為安樂,那也可以的。
  • 佛教:釋迦牟尼佛為什麼獨指西方淨土,而不指其他菩薩的世界?
    《阿彌陀經》開篇講到: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這就是淨土法門的特點:「指方立相」。「指方立相」這個名詞來自於善導大師的《觀經疏》,屬於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也是淨土法門的特色之一。
  • 極樂世界無欲無求,有什麼意思
    問:既然極樂世界無欲無求、無悲無喜,那麼樂在哪裡呢?只是單純的清淨和長壽嗎?這感覺也沒多大意思啊!答:確實,如果以我們凡夫,要去理解極樂世界怎樣快樂,我們理解不來,覺得沒什麼意思,「無悲無喜,啥感覺也沒有,還不如在娑婆世界有一點感覺呢」。
  • 只要明心見性 瞬間即到西方極樂世界
    在壇經第三品中,韋刺史又問慧能大師:我經常聽到一些學佛的僧俗,不斷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請問大和尚,長年這樣念阿彌陀佛,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嗎?從韋刺史的問題可以看出,念阿彌陀佛,在慧能大師、韋刺史所在的唐代,已經是一種風氣。到今天,念阿彌陀佛,早已是漢傳佛教的一大特色。
  • 23厭離娑婆 欣求極樂之一--往生的要訣|釋自了法師
    意思是不是以一心去西方為目的,所以念佛的作用就會轉到其它方面。所以要時時檢查自心,如果對這事還沒感覺,對娑婆沒有厭離心,對極樂也沒有嚮往心,就表明淨土的門還沒開。如果心裡已經在發展欣、厭了,對淨土愈來愈欣求,對這個世界愈來愈覺得沒意思,就說明有希望。像這樣,關鍵要看你心上對這兩邊的重視程度。如果在淨土方面的心很重,對娑婆世界的心很輕,那就表明淨土的門正在打開。
  • 娑婆八苦之五陰熾盛苦
    第八個苦就是「五陰熾盛苦」。
  • 27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之五| 釋自了法師
    而一個分別心不可能走兩條路。如果同時想完成多個目標,用心不專的緣故,必定做不好。而且往生極樂和住留娑婆是直接相違的事,心只要傾向於輪迴裡的事,就不可能真心想要往生。所以在心上一定要看準,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要定好目標。之後才能一心一意的修淨業。因為只有心的方向轉變了,臨終時的去向才會隨之發生改變。
  • 娑婆極樂光對比 念佛當下佛光攝
    娑婆世界光的傳播,如果在一個均勻的介質當中,一般是直線的——筷子放到水裡,為什麼看上去就彎了呢?因為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和在水中傳播的速度不一樣,它遇到另外一種介質就有折射,所以你看筷子就彎了。但總之它是直線性的傳播。極樂世界的光是可以迴旋的,它可以繞彎,像毛線一樣,怎麼編都可以。《無量壽經》裡有這兩句話:回光圍繞身,三匝從頂入。
  • 在娑婆世界西方的離垢世界中,四聖諦有這四百億十千的名字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此娑婆世界,所言苦聖諦者。彼離垢世界中,或名悔恨。或名資待。或名展轉。或名住城。或名一味。或名非法。或名居宅。或名妄著處。或名虛妄見。或名無有數。文殊師利菩薩,又稱一聲諸位佛的弟子!你們應該明白四聖諦的道理,也應該知道四聖諦的名字。在這個娑婆世界中,所說的四聖諦中苦聖諦的名字有很多種。在那個離垢世界(西方世界)中,也有種種不同的名字。簡略來說有十種。
  • 娑婆世界
    娑婆世界是什麼意思?  娑婆世界,即世人們所在的「大千世界」。這個世界的教主是釋迦牟尼佛。
  • 佛教常識丨美妙絕倫的極樂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極樂世界七寶蓮花(圖片來源:資料圖)極樂世界晝夜不停地從天空飄落曼陀羅寶化(圖片來源:資料圖)我們從淨土三經中,獲悉西方有一尊偉大的阿彌陀佛,和那裡有一個無比莊嚴、清淨、美妙的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不但沒有不善的事,連不善的名字都聽不到,這是因為那裡的人、事和物,無不盡善盡美的緣故。●又極樂世界,處處皆有花臺,上坐阿彌陀佛,及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諸行人,說微妙法,所以那裡的人,不但隨時都可以見到佛菩薩,還可以隨時聽聞到妙法,這是娑婆眾生所夢寐以求的事啊!像這樣一個美妙絕倫的世界,可以說宇宙中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了!
  • 五濁惡世開金蓮,極樂世界生白蓮,為何蓮花在佛教如此殊勝?
    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紅塵說禪》系列第58篇大家都知道我們所在的這個娑婆世界(注意,不是地球,佛家的世界是另一個維度,同時包括時間空間),也被稱為是「五濁惡世」,其中充滿了「貪嗔痴慢疑」五毒,已經「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