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八苦之五陰熾盛苦

2022-01-01 東林法音

收錄於話題 #《淨土資糧信願行》 80個


第八個苦就是「五陰熾盛苦」。我們娑婆世界眾生一切的心行都離不開五陰的範圍。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識。色就是我們身體,只要有這個地水火風四大假合的身體,我們就苦——身為苦本。有受、想、行、識這四種心理精神的現象,就必然會有煩惱——心為惱端。我們眾生有這個虛幻的身心,必然會煩惱,這種色、受、想、行、識身心的現象每天都像沸騰的開水,讓我們不得安寧。

尤其這個時代,我們的攀緣心、虛榮心、競爭的壓力、種種的恩恩怨怨、人我是非,使得五陰熾盛的程度更為猛烈,我們哪有一刻的安寧,睡覺都睡不安穩。現在有個現象,很多人——尤其是文化人、知識分子都離不開安眠藥,不吃安眠藥就睡不著。你看這種心理上沸騰的狀態到了什麼程度!憂慮、焦躁、不安,整天東想西想,坐不下來啊。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就是這個世間妄想雜念的人太多了,所以生起了種種的事端,使這個世間很不安寧。由於我們內心的五陰熾盛,感應到外部環境熾熱、不安寧、不安全,這是我們心裡變現出來的。然而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是無量壽,清涼、穩定,離開了一切貪執,無我相,無眾生相,離開了五陰熾盛。

這個世間的苦難要羅列起來,真是太多了!西方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沒有世間的三苦、八苦、一百零八苦乃至八萬四千苦。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五陰熾盛是苦?
    為什麼這個五陰它會產生對眾生逼迫的苦呢?為何五陰熾盛它是苦呢?這五陰(別別陰、各各陰)對眾生如何產生逼迫的苦呢?我們就一個一個來作說明。 第一個,色陰熾盛的話,會造成四大不調。這個我們在前面所說的病苦,說病苦是因為四大不調而來的,所以色陰熾盛產生了四大不調,四大不調就會有疾病之苦。
  • 明向大和尚《心經》開示 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
    五陰熾盛苦,是說「五陰」——色、受、想、行、識五蘊煩惱,像火燒一樣猛烈焚燒身心。我們煩惱根源所在,是執著五陰即五蘊為「我」,所以產生種種的貪瞋痴。這三毒就是煩惱,使我們身心不得安寧,像火宅一樣。五蘊為什麼是苦?五蘊就是我們的身心。我們的這個身心本身就是苦,有「我執」,執著這個我。地水火風隨時在變化,我們的五蘊身心隨時變化,處在無常的狀態或四大不和諧的狀態,有種種的病痛等等。
  • 娑婆世界與西方極樂世界分別
    同居五濁輕,無分段八苦,但受不病不老,自在遊行,天食天衣,諸善聚會等樂。方便體觀巧,無沉空滯寂之苦,但受遊戲神通等樂。實報心觀圓,無隔別不融之苦,但受無礙不思議樂。寂光究竟等,無法身滲漏,真常流注之苦,但受稱性圓滿究竟樂。」  「一往分別」大略分別,就是依這四種淨土來略明苦樂有無之相。
  • 娑婆世界
    娑婆世界為釋迦牟尼佛教化的的三千大世界。此界眾生安於十惡,堪於忍受諸苦惱而不肯出離,為三惡五趣雜會之所。  「娑婆」是梵語的音譯,也譯作「索訶」、「娑河」等,意為「堪忍」,也就是說這個世界的眾生忍苦的能力相當強,何以言之是苦呢?這個世界一切法都是染汙法,不清淨的,故非常痛苦;縱是樂,都是苦的因,沒有真正的快樂,所以叫堪忍。  如穿新衣服是快樂,但被塵埃染汙就生煩惱。
  • 【佛教常識】【娑婆世界】是什麼意思?娑婆世界是怎麼形成的?
    娑婆世界是什麼意思?  娑婆世界,即世人們所在的「大千世界」。這個世界的教主是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為釋迦牟尼佛教化的的三千大世界。此界眾生安於十惡,堪於忍受諸苦惱而不肯出離,為三惡五趣雜會之所。  「娑婆」是梵語的音譯,也譯作「索訶」、「娑河」等,意為「堪忍」,也就是說這個世界的眾生忍苦的能力相當強,何以言之是苦呢?
  • 佛教中說的人生八苦是哪八苦?最後一苦許多人不記得,但是卻最苦
    比如說八苦。人人多說佛教多為燒香拜佛祈禱,多的是迷信,少的是科學。但是佛教作為我國古代三大學派(儒教、道教、佛教)之一,卻是真正僅僅的哲學教,從印度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捨棄王子之位,在菩提樹下領悟出了人生真諦之後。佛教就以慈、以悲、以出世等為教義。衍生了很多具有人生哲理的思考。八苦到底是哪八苦,怎麼來的,有多苦。可能人人都了解一二而且能稱會道。
  • 如何解脫人生八苦?
    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僧會苦
  • 人生有八苦,是指的哪八苦?八苦的根源是什麼?該如何去除?
    《漫談宗教思想教育信仰文化》系列之佛文化第22回人生苦多樂少,具體有多少苦,怕是手指頭都數不過來,不過有八苦是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需要經歷的,這八大苦,又叫人生八苦。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了解人生八苦,八苦的根源,以及如何去除八苦。
  • 佛說人生有八苦,苦到底是怎麼來的,一定要清楚
    佛說人生有八苦,苦到底是怎麼來的,一定要清楚。佛說人生有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一、生苦:每個人都有生苦,但都忘記了。以人類來說,生時的眾緣逼迫,就是苦。
  • 人生八苦什麼最苦!(感慨萬千!)
    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 【人生八苦】人生八苦是什麼?出自哪部佛經?
    人生八苦(佛教解釋)  人生八苦出自《涅槃經》。
  • 人生八苦
    人生八苦,佛教用語。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僧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這時因痛苦恐怖而感召地獄相見,神識受業力牽引,墮入惡道,所謂「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人之痛苦,尚有甚於此者乎?五、愛別離苦:語云:「樂莫樂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別離,」生死離別,人間慘事,青春喪偶,中年喪子,固然悲痛萬分,即使不是死別,或為謀求衣食,或因迫於形勢,與相親相愛的人生離,也將感到痛苦。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親如父子,近如夫婦,亦難得終身相守,又何況其他呢?
  • 人生八苦,你吃的消嗎?
    佛教雲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一、生苦生之苦,人多不復記憶,事實上,十月胎獄之苦,且不必說,即出生之際,一個六磅八磅重的嬰兒,通過狹窄的生門,這痛苦已非言語所可形容。脫離母體之後,為外界灼熱或寒冷的空氣所剌激,被接生者巨大的手掌抓來提去,這對嬰兒細嫩的肌膚而言,其痛苦較皮鞭抽體尤有過之。嬰兒出生後呱呱大哭,實是肉體上的痛苦所引起的。
  • 人生有八苦,你吃得消嗎?
    >淨空法師微信號:jkfs777中國佛緣微信號:zgfy777大悲禪寺微信號:dbcs777佛教雲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進一步說,即是藥物能治癒身體上的疾患,但由於社會競爭劇烈而致精神緊張憔慮所引起的神經衰弱,精神分裂,妄想狂,躁鬱狂等心理上的疾病,又豈是藥石所能奏效的?本來四大假合之身,難免有寒熱失調的時候,病了,就要躺在病榻上挨受痛患,短時間還好受,倘長年纏綿病榻,日與藥物為伍,這種痛苦,豈可言喻?
  • 人生八苦是什麼?出自哪部佛經?
    這八苦可以分為二類:第一類是生老病死,這是人生的自然過程之苦;第二類是憂悲惱、怨憎會、恩愛別離和所欲不得,這是主觀願望所不得滿足之苦。最後歸結為「五蘊盛」,「五蘊盛」指對人生的愛戀與追求,以此為苦,說明人的存在本身為苦。這樣,苦就具備了普遍的性格,凡是有生命的個人,苦都是在所難免的。人生八苦(佛教解釋)  人生八苦出自《涅槃經》。
  • 佛教:什麼是人生八苦?
    佛陀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後,最初在鹿野苑為五比丘講解四諦法門: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因為是真理,真實不虛的道理,所以叫諦。其中苦諦又包括人生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人生在世,這八種苦,我們每個人都很難躲過。一,生苦。
  • 人生八苦,每一苦你都逃不掉.
    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僧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一、生苦:生之苦,人多不復記憶,事實上,十月胎獄之苦,且不必說,即出生之際,一個六磅八磅重的嬰兒,通過狹窄的生門,這痛苦已非言語所可形容。
  • 人生八苦指的是哪八苦?
    佛陀為了讓眾生認識到生死流轉的過患,發心尋求解脫上進之道,就為眾生講說了人生八苦:一,生苦。有兩層意思:1,人在母親懷胎時,要經歷十個月之久的煎熬。在出生的時候,身體又要受到擠壓的痛苦。出生以後,肌膚柔嫩,卻又受到冷風熱湯的刺激,有苦說不出,只能哇哇大哭,其所經受的痛苦,也只有嬰兒自己知道。
  • 佛說人有三苦,除此之外再無苦,那三苦是什麼苦?
    佛說人有三苦,有苦苦、有壞苦、有行苦,這三種苦。什麼叫「苦苦」?佛家常講的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這是六道凡夫欲界裡沒有法子避免的。我們有個身,身它就有生老病死。生老病死你不能避免。另外身外的,第一個求不得,你的欲望很多,得不到,你生煩惱,你有求不得苦。
  • 眾生皆苦,這八苦,你能躲開哪個?
    所以,苦能啟覺,苦能夠開啟覺悟之門。每個人心的敏感程度不一樣,是否感受到苦,感受苦的多少,也不一樣,能走進佛門,多半屬於敏感的。所以,就看他覺不覺得苦;如果覺得苦,其實離佛就不遠,再稍微一引導,就有可能走上信仰這條路;如果他認為很快樂,還是免開尊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