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4天就到除夕了
作為一個沒錢沒閒的小編
停下敲鍵盤的手指
仔細的思考了一個問題
放煙花?禁放了。
打麻將?不會玩。
約人出去玩?都沒空。
看春晚?算了不能提....
為了這一餐
他們可能會忙活一整天
規模堪比滿漢全席
我怎麼捨得不去吃
小編的父母都是昌平人
所以每年過節家中吃到的美食
也都很具有昌平特色
讓我給您介紹一下
如有遺漏歡迎小夥伴們留言補充
薩琪瑪在滿語裡是蜜甜之意。貌似油炸的麵條,被蜜包裹著,色澤米黃,口感酥鬆綿軟,香甜可口,桂花蜂蜜香味濃鬱的特色。
桃酥是「核桃酥」的簡稱,核桃和棗為原料製成,營養價值非常高。其質地細膩,柔軟,口味滋糯,純甜,有突出的桃仁清香。
昌平人口中的「油糕」,也叫「槽子糕」。用鮮雞蛋加適量白糖、麵粉、香料入模烘烤而成。小圓餅狀,頂部棕紅,底部微黃,入口鬆軟清香。
綠豆糕,製作時不加任何油脂,入口鬆軟,無油潤感,鬆軟綿潤、富有彈性,豆香濃鬱。
味道可口鬆軟,營養豐富的大白饅頭,也是平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雖然看似平淡無奇,但是在冬天便於儲藏,便於加熱的特點,使饅頭成為過年主食中的常備力量。
「舒服不如倒著,好吃不如餃子。」——咱昌平人逢年過節最愛的吃食非它莫屬。餃子的樂趣不僅僅在於吃,其略顯複雜繁瑣的加工過程,更能在新春佳節聚起一家人共同作業,享受平日裡難得的團圓氣氛。
菜盒子的內在類似於餃子:可以放入不同種類蔬菜作為餡料。然而,外形和製作方法的不同,卻使其成為區別於餃子的另一種存在。
長面,也叫長壽麵,春節期間吃碗長壽麵,寓意「年年長久」,預祝著壽長百年,昌平不少老年人還保持著這樣的傳統習慣。
口感既軟嫩又香酥的烙餅,即使白嘴兒吃就已經香氣滿溢;加之再卷上外焦裡嫩的攤雞蛋,真是啥菜都不需要了。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湯圓,這是兩種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湯圓以其細膩爽滑,也漸漸成為昌平人飯桌上的主流。
米粉肉的製作比較耗費時間,也是過年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大菜。肉的部分有肥有瘦,紅白相間、米的部分糯而清香,酥而爽口,軟、嫩、甜、香、鹹,滋味豐富。
松肉是京郊八大碗中的頭菜。將五花肉切條,醃製掛糊後油炸,而這款松肉則是取豬皮刮平,然後甩上打好的肉餡,重新抹平成肉塊,油炸定型、蒸至成熟、切片碼碗、澆汁蒸軟。成菜鹹香濃鬱、入口酥鬆、毫不油膩。
燜酥魚使用的魚一般是用鯽魚,在昌平又稱「鯽瓜子」。因為這種魚刺較小又多,所以採取燜制的方法使用就方便了不少。連刺帶骨頭一起入嘴,魚肉伴著濃濃的以醋為首的混合香氣在口腔之間穿梭,酥的恨不得用舌頭一抿便碎成肉渣。
一條條大大的鯉魚是昌平人過年時餐桌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年年有餘」和「鯉魚跳龍門」的雙重寓意決定著它的重要地位。咱們常用的垮燉做法,可以保證魚肉鮮嫩不碎,魚湯香氣撲鼻。小的時候,恨不得往米飯裡放點湯,一拌就能吃下一碗飯。
昌平人喜歡吃正宗的國產舟山帶魚,這種帶魚雖然不寬,但肉嫩,瓷實、有咬勁。帶魚的吃法很多,家裡最常吃的還是燉帶魚。誰家燉帶魚了可瞞不過鄰居,因為滿樓道都是燉帶魚的香味兒。
昌平的地方腸是一道美食,用切碎的肉丁、炒熟的麵粉、腸油和蔥花、鹽、花椒麵、姜面等調料拌和後,裝入洗淨的腸子,煮或蒸熟後氽食、煎食的一種食物。
在低溫環境下,將肉和肉湯凝固如同果凍。不但韌性好,色、香、味、口感俱佳。放入口中咀嚼,回味無窮。
在朋友圈裡看到一句話:炸素丸子,就是童年冬日裡進門不洗手先吃仨的熱鬧神話。香蔥和胡蘿蔔的甜香味道,經過油炸之後形成酥脆可口的金黃色小球,一口一個,根本停不下來。
作為小時候只有逢年過節,家裡才會加工製作的油炸食品,其味道本身除了些許鹹香之外並無太多奇特之處,但是咔嚓咔嚓的嚼起來,還是欲罷不能。
幾乎可以和炸排叉兒並成為新春佳節的「油炸二兄弟」。不過由於其外形過於修長,咀嚼起來過於酥脆,常常導致渣子飛的到處都是。
五顏六色的硬質薄片,看起來像塑料一樣;放進滾熱的油鍋當中,一瞬間就沸騰了起來。想必昌平人小時候,沒有誰不愛吃這包含著鮮蝦味道、又香又脆的油炸片片吧?
炸豆腐的用途多種多樣,既可以炒菜時放進去作為輔料,也可以和白菜一起熬製。不過嘴饞的小朋友,也會趁它稍微冷卻便放入口中大嚼特嚼起來。
炸松肉是由牛肉餡、豆腐、胡蘿蔔、油豆皮炸制而成。外表金黃的松肉,看上去誘人,聞起來饞人,吃到嘴裡更是香香脆脆,停不了口。
其實,過年嘛
也沒有想像中那麼讓人無味
最重要的是
一家人團團圓圓在一起
這才是過年的真正意義
來源:昌廣傳媒,如侵刪
商務合作(廣告投放):電話(微信) 185000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