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採的私語:人最大的傲慢是要求別人愛自己

2021-02-10 梭羅島書房

人文藝術|   梭羅島書房|  圖書經典

編輯:西子

—與孤獨為伍—

《尼採作品集(4冊)》:讀懂人性,讀懂尼採,只需這四本!

1.真理之敵

信仰是比謊言更危險的真理之敵。

 

2.顛倒的世界

我們常會因為不喜歡某人的某個說法而嚴加苛責,其實我們更應該在相反的情況下這麼做。

 

3.有個性的人

一個人看上去有個性,是因為他辦事總是跟隨自己的性情,而不是遵照原則。

 

4.必居其一

一個人如果生來不具有平易的性格,那麼藝術與知識的陶冶必定可以使他變得性格平易。

 

5.對事業的激情

熱愛事業(如科學、國家利益、文化、藝術)的人,往往對人比較冷漠(即便對其事業的代表,如政客、哲學家、藝術家也是如此)。

 

6.行動的冷靜

瀑布在跌落時,變得舒緩飄逸;實幹家在行動時,將強烈的渴望化為徹底的冷靜。

 

7.淺顯為妙

如果徹底了解,就很難忠誠。因為了解越深入,就越會接觸到黑暗面。

 

8.理想主義者的誤區

理想主義者們幻想自己投身的是天底下最偉大的事業,他們不願相信,自己事業的壯大,也需要其他事業所必需的氣味難聞的糞肥。

 

9.自我觀察

人最善於防備自己,抵禦自己的窺探和圍攻;通常,他最多只能看清自己的外圍城池。真正的堡壘他不但進不去,甚至看不見,除非朋友或敵人變成內應,帶他從密道去那裡。

 

圖/德國攝影師Philomena Famulok作品

《尼採作品集(4冊)》:讀懂人性,讀懂尼採,只需這四本!

10.合適的職業

男人們很少會忍受一項職業,除非他們相信或者說服自己相信,這項職業比其他的更重要。女人們在對待所愛的人時也是一樣。

 

11.高尚的情操

高尚的情操大體上由善良和輕信構成,這正是貪婪和成功的人所不屑和鄙視的。

 

12.目的地和路

很多人會堅持走已經走上的路,對他們的目的地卻很少這樣堅持。

 

13.特立獨行令人反感的地方

特立獨行的人總是令人反感,因為他們與眾不同的方式使周圍的人感到自卑。

 

14.名人的特權

通過微不足道的禮物帶給人無上的快樂,是名人的特權。

 

15.不經意的高尚

習慣給予而非索取的人,就具備了不經意的高尚。

 

16.成為英雄的條件

人如果想成為英雄,他的對手必須先從蛇變成龍,否則他就缺少一個合適的敵人。

 

17.朋友

分享喜悅而非同情,使人們成為朋友。

 

18.利用高潮與低潮

為了獲得知識,要學會利用內在的潮汐,讓自己順勢接近一件事物,一段時間以後,再順勢從那件事物上撤離。

 

19.愛自己

人們常說「愛事業」,實際上是愛自己,「愛事業」只是「愛自己」的表達方式。

 

20.謙遜之人

對人謙遜的人,往往對事物(城市、國家、社會、時代,或者人類)表現得格外傲慢。那是他的報復。

 

圖/德國攝影師Philomena Famulok作品

《尼採作品集(4冊)》:讀懂人性,讀懂尼採,只需這四本!

21.羨慕和嫉妒

羨慕和嫉妒是人類靈魂的私處。這個比方或許可以被推至更遠。

 

22.最優雅的偽君子

完全不談論自己是一種形式優雅的偽善。

 

23.煩惱

煩惱是一種生理疾病,不可能僅僅通過消滅其根源而消除它。

 

24.真理的代表

很難找到真理的擁躉,並非因為說出真理很危險,而是因為這件事本身很乏味。

 

25.比敵人還麻煩

當我們因為某些原因(比如感激)不得不和不投機的人維持熱絡的表象時,這些人對我們想像力的折磨比我們的敵人更甚。

 

26.走進大自然

我們喜歡走進大自然,因為它從不對我們評頭論足。

 

27.寸有所長

在文明狀態下,所有人都感到自己至少在某一方面比別人強,這是形成社會普遍親善的基礎:由於每個人在特定的情形下都可以向他人提供幫助,因而在接受他人的幫助時也就不會感到羞恥。

 

28.令人安慰的解釋

某人故去時,我們通常需要令人安慰的解釋,與其說是為了平復痛苦,不如說是為自己的痛苦輕易得到平復尋找藉口。

 

29.忠實於信仰

事務繁忙的人,通常會保持基本理念和觀點不變,這和為某種信念服務的人一樣。他不再檢驗自己的信念,他沒有時間這麼做。事實上,連就此事進行考慮都與他的興趣相違。

 

30.道德和數量

一個人比另一個更有道德,常常因為他的目標更多,後者因為在狹窄的圈子裡忙於瑣事而處於下風。

圖/德國攝影師Philomena Famulok作品

《尼採作品集(4冊)》:讀懂人性,讀懂尼採,只需這四本!

31.生命作為生命的作品

無論一個人在知識上多麼廣博,在他本人眼裡多麼客觀,他最終只能收穫自己的自傳。

 

32.鐵定的必然

透過歷史的進程,人類了解到所謂「鐵定的必然」,既非鐵定也非必然。

 

33.經驗之談

不合理性不是一件事物消亡的理由,反而是其存在的條件。

 

34.真相

如今,沒有人會因為某個致命的真相死去,因為解藥太多。

 

35.基本觀點

在真理的推廣和人類的幸福之間,不存在預設的和諧。

 

36.人的宿命

進行過深入思考的人都知道,任何行為和判斷都只能導致錯誤的結果。

 

37.真理如女巫

錯誤讓動物變成人,真理是否會把人變回動物?

 

38.文化的危機

在我們的時代,文化面臨被文化的手段摧毀的危險。

 

39.偉大意味著指出方向

沒有哪條河流的偉大和充盈是單憑自身,能夠吸納眾多的支流並帶領它們前行才是其偉大之處。偉人也是一樣。關鍵在於能指出一個眾人追隨的方向,至於他本人有沒有足夠的天賦,並不重要。

 

40.問心有愧

大談自己對人類重要性的資本家,在信守約定或誓言方面會感到問心有愧。

圖/德國攝影師Philomena Famulok作品

《尼採作品集(4冊)》:讀懂人性,讀懂尼採,只需這四本!

 

41.要求被愛

要求別人愛自己是最大的傲慢。

 

42.蔑視他人

蔑視他人最明顯的標誌是只有在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時才會容忍他人。

 

43.政見相左的追隨者

誰讓別人對他暴跳如雷,誰就找到了追隨自己的同夥。

 

44.忘記自己的經歷

經常進行客觀思考的人,容易忘記自己的經歷,但不會忘記這些經歷引發的思考。

 

45.固執己見

一個人固執己見,要麼是因為他自己發現了這個觀點而為之驕傲,要麼是因為他經過努力理解了這個觀點而為之驕傲,二者都出自於虛榮。

 

46.害怕曝光

善行同惡行一樣害怕曝光。後者擔心曝光會招致痛苦(作為懲罰);前者擔心曝光會讓快樂(純粹的快樂一旦摻雜了虛榮心的滿足就會終止)消失。

 

47.一天的長度

如果一個人有很多事要往一天裡塞,一天就會變出一百個口袋來裝。

 

48.暴君天才

如果靈魂翻騰起無法遏制的欲望,想確立自己的絕對權威,並且一直保持著這股狂熱,那麼即便不值一提的天分(在政治家或藝術家中),也能演變成幾乎無法抗拒的自然力。

 

49.敵人的生命

如果一個人活著是為了同敵人戰鬥,那麼敵人活著對他來說就非常重要。

 

50.更重要的事

無法解釋、晦暗不明的事常被認為比可以解釋、清晰明朗的事更重要。

《尼採作品集(4冊)》:讀懂人性,讀懂尼採,只需這四本!

相關焦點

  • 尼採名言 尼採哲學語錄
    PS:尼採是個非理性主義者,他更注重人非理性的一面而不只是理性的一面,所以他的哲學顯得有血有肉,不象黑格爾的那冷冰冰的抽象思維,這正是我喜歡尼採的原因。讚揚比責備有更多的強加於人的成分。PS:我們可以抵制抗拒別人的責備,但似乎沒人會真心的拒絕別人對他的讚揚。人最終喜愛的是自己的欲望,不是自己想要的東西!
  • 屈道秋|秋日私語
    【秋日私語】每一天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改變生活改變人生的機會,所以不要放棄做好每一件事的機會。不要和別人比,經常和自己的過去比,讓自己每天都有所進步。永遠不要放棄學習的機會,只有不斷地學習,就會讓自己離目標越來越近。不管前方的路再苦再難,也要堅持走下去,因為堅持就是為了讓自己快樂地生活。
  • 《傲慢與偏見》豆瓣8.6: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
    「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 《傲慢與偏見》是一部由喬·賴特執導,凱拉·奈特莉、馬修·麥克費登等人主演的劇情電影,於2005年在英國上映。
  • 《傲慢與偏見》:向最討厭自己的人求婚,這是達西式傲慢
    「傲是無知的產物」----蘇格拉底沒有人不厭惡傲慢的人。可是,有這麼一位傲慢到極致的人,他看不起女性,嫌棄窮人,狠心拆散摯愛好友的戀情,向最討厭自己的人求婚,還一副屈尊降貴的態度。即使自命不凡到如此荒誕,可依舊有無數的人喜歡。他,就是簡·奧斯汀筆下,《傲慢與偏見》中的男主角,達西。
  • 尼採的作品為什麼中國人,外國人,乃至德國人自己都感到棘手呢?
    再如佛教,尼採對之簡直崇尚有加(是不是與印度日爾曼人有什麼干係,不得而知),並且在自己的哲學中以「拿來主義」的方式直接借用了佛教術語為自己的未來哲學立說,譬如:「永恆輪迴」,就是他移植佛教的一大創舉,正像他的先師叔本華利用佛教的「涅槃」尋求解脫一樣,令人叫絕。德意志人善於汲取外來文化,「拿來主義」對古希臘、古羅馬,如數家珍。尼採之於佛教,也取這種精神,從來未見他有打倒佛陀偶像的事情發生。
  • 一個連自己都不愛的人,何來要求別人愛你呢
    生活中經常會碰到不愛惜自己的人,特別是女人。女人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動物,稍微有一點動靜,就會鬧得雞飛狗跳,尤其是在面對愛情的時候。每個女人都想要幸福,想要男人的呵護,都幻想著浪漫的愛情主義。但是等到真正面對愛情的時候卻不是那麼從容淡定,當男人說不愛你了,你便放棄了自我,想要變成男人想要的樣子;當男人說不愛你了,你便哭得撕心裂肺,甚至傷害自己來挽留對方;當男人說不愛你了,你覺得你什麼都沒有了,對這個世界了無牽掛。卻不曾想到你還有愛你的父母,親人,朋友,她們始終都會牽掛著你,所以請多愛自己一點。女人也是可以很獨立的,並不是要一直依賴男人。
  • 讀書筆記:《所謂高貴,就是對自己心存敬畏:尼採的智慧箴言》
    敬畏自己,是擁有高貴靈魂的開始。而所謂的高貴,就是對自己心存敬畏。智者的語言如同一盞燈,能照亮我們在黑夜中前行,走出黑暗的人,終將會迎來光明。本書選取尼採一生所有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兩百多句話,囊括了尼採的思想精髓,展現了這位先哲的思想和心智,帶給我們讀者無限的啟迪。本書一共分為七個篇章:《我·自我》《女人·人性》《生命·人生》《心·思想》《愛·幸福》《行動·溝通》《超越·超脫》,涉及尼採思想言論的方方面面,句句都是尼採思想的精髓。
  • (尼採2)
    人就成了被宗教載制的絕對弱者,即使啥都沒幹,也覺得自己有罪,越是懺悔越覺得自己罪孽深重。人人都成了代罪羔羊,只能仰望上帝,祈求得到上帝的垂青。基督教宣揚的道德是謙遜、博愛、慈悲,反而會成為教會、貪婪的人奴役弱者的藉口,這時候的善惡完全是從弱勢群體的角度去看待了。所謂「人善被人欺」,就是我們在遵守一種弱者道德、奴隸道德,你謙遜、博愛、慈悲,別人傲慢、自私、狹隘,腫麼破?
  • 尼採語錄(一):看別人受苦使人快樂,給人製造痛苦使人更加快樂
    尼採說「看別人受苦使人快樂,給人製造痛苦使人更加快樂」,人都想給他人製造痛苦來獲取快樂。強者給別人製造痛苦,純粹為了自己取樂,他們從不找藉口,從不會把這說成是對別人罪過的懲罰,也從不認為這有什麼不正當,故此也不會有任何負罪感。
  • 尼採名言警句55則
    ——尼採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48、要真正體驗生命,你必須站在生命之上。49、常常談論自己的人,往往只是為了隱藏自己。 ——尼採 《善惡的彼岸》50、沒有真理,只有解釋。51、當心!他一沉思,就立即準備好了一個謊言。
  • 尼採:這個說服人的訣竅,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2014年,同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孫周興接受「中國社會科學網」採訪時說:「尼採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集中呈現時,都成就了重大文化思潮。」孫教授還說:「尼採就像一個驚嘆號。」孫教授的這個觀點,其實是十分中肯的,並且孫教授還啟示我們,中國的「尼採熱」現象值得認真思考。孫教授還強調說:「馬克思、尼採和海德格爾,無疑是對中國20世紀思想文化影響最大的三位思想家。」
  • 尼採名言警句45則
    3、 不要因為自己沒有天賦的才能而悲觀:要是覺得自己沒有才能,就去學習一種。 ——尼採 《曙光》4、不要輕易去否定自己,接受自己,熱愛自己,無論是毫無經驗還是一事無成都應該將自己當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來看待。
  • 當尼採哭泣
    1899年1月,尼採突然爬上自己房屋屋頂,寫出許多語無倫次的信件。理解了他的生活,就知道其中包含著無盡的痛苦和對痛苦的抗爭,因為這個身患絕症的天才未能得到人間的愛,尼採終生未娶。  尼採是一個瘋狂的天才,既是弱者也是強者,他的思想在西方世界引起了劇烈的震動。1900年8月25日,這個嘗盡人間磨難的不幸的天才,踏上了通往生命彼岸的旅程,永遠離開了他曾經詛咒過的世界。
  • 在《傲慢與偏見》中,女主以高姿態回應那些人的傲慢
    好喜歡伊莉莎白和簡,伊莉莎白的敢愛敢恨,簡的善良知性,也喜歡為愛變得焦急而又溫柔的達西,非常可愛。愛一個人真的是能從眼神中看出來的,賓利的目光追隨,達西的溫柔注視,擯棄傲慢,消除偏見,有緣人終成眷屬。然而,聽聞愛情,十有九悲,可還是願意去相信去祝福,願那一喜屬於敢愛敢恨的你們。
  • 尼採:超人哲學
    尼採超人是人生理想的象徵,是尼採追求的理想目標和人生境界。尼採對現代人,現代生活感到很失望,他夢想改善人,造就新的人,即是超人。超人不是具體的人,是一個虛幻的形象。超人具有大地,海洋,閃電那樣的氣勢和風格。 尼採認為,超人還沒有現實的存在,它是未來人的理想形象;超人給現實的人生提出了價值目標;超人是人的自我超越。
  • 尼採50條人性箴言丨尋求機智的人沒有機智
    視力不好和聽力不好視力不好的人,看到的東西往往比別人少一些;聽力不好的人,聽到的東西往往比別人多一些。 13.虛榮的自得其樂虛榮的人不但想高人一等,而且希望感覺到高人一等,因此不惜自欺欺人。他關心的不是別人的意見,而是他對別人意見的看法。 14.格外虛榮自大的人在生病時會變得格外虛榮,更加在乎名聲和讚譽。他在多大程度上迷失了自己,就會從外界利用他人的觀點重新贏回來。 15.
  • 尼採:上帝已死,靈魂出走,如何彌補空殼的軀體
    因為生命的本能總會冒著風險而採取行動,目的是求其個體力量的最大擴張,以及個人權欲的最大滿足。宇宙萬物無一不是在表現「追求權欲和力量的意志」。每一生命都會設法擴張自己的活動及影響範圍,即使弱者屈服於強者,也是為了成為更弱者的主人。然而,就一個人而言,徵服自己是最大的挑戰。尼採說:無法服從自我的人,將會被別人的「權力意志」所統御或領導。
  • 尼採哲學語錄35句,給人無限啟迪
    第一境界駱駝,忍辱負重,被動地聽命於別人或命運的安排;第二境界獅子,把被動變成主動,由「你應該」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動爭取,主動負起人生責任;第三境界嬰兒,這是一種「我是」的狀態,活在當下,享受現在的一切。 7、與怪物戰鬥的人,應當小心自己不要成為怪物。當你遠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
  • 《傲慢與偏見》:凱拉·奈特莉版光芒四射的伊莉莎白,迷倒無數人
    名著翻拍往往承受著更多的壓力,畢竟誰也沒辦法拍出一個讓一千個人都滿意的哈姆萊特,喬·賴特執導的這一版《傲慢與偏見》,也許並不是最好的一版,但絕對是最美的一版,不得不說電影的畫面簡直太迷人了,唯美的鏡頭將英國鄉村的風貌賦予了近乎完美的還原,再加上凱拉·奈特莉這一個美人,養眼不已,其實凱拉·奈特莉乍看之下,稱不上豔麗,但奇怪的是她舉手投足有一種特別的美,光芒四射,讓人百看不厭。
  • 尼採:這個國家的人是完全偽善的民族
    英國人的生活、工作中,隨時保持彬彬有禮,有的對家人也是「相敬如賓」,他人稍微對他有所「舉手之勞」,便隨口「謝謝」;在要求他人辦事的時候,「請」字不離口。 但英國人真的那麼好嗎?他們是「真紳士」嗎? 德國思想家、哲學家、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尼採說:「英國人是完全偽善的民族」。尼採認為,英國人不僅偽善,而且「完全偽善」。因為,偽善的人哪個國家都有,中國這個「禮儀之邦」也肯定還是有著偽善的人的。但尼採居然說英國人是完全偽善的民族,可見,在尼採這個哲學家看來,似乎全體英國人都是偽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