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北流訊(羅玉燕)北流市傳統鄉賢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是全國第二個、廣西第一個「中國鄉賢文化之鄉」,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來,新鄉賢人才輩出、氛圍濃鬱,能人賢士奉獻鄉裡、積極投身家鄉建設蔚然成風,對鄉村社會基層治理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北流市扶貧基金會自2016年成立以來,廣泛凝聚社會各界力量,多渠道募集扶貧資金,目前獲認捐扶貧資金3778萬元,到帳2413.63萬元,為精準扶貧撥出1625.06萬元,積極開展了助學助醫、扶助公共服務建設、危房改造、救助自然災害受災戶等定向扶貧項目66個。理事、監事個人或單位通過村企(學校)掛鈎幫扶等方式參與扶貧,掛鈎29個貧困村,投入扶貧資金502萬元,開展扶助項目32個;通過企業投資方式進行產業扶貧項目20個,投入約3億多元,3萬多戶貧困戶增加了收入,為北流市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了積極貢獻。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北流市通過發揮鄉賢作用,募集各項扶助資金共1324萬元。如:新榮鎮扶中村充分發揮鄉賢民營企業家的作用,通過採取「民營企業+合作社+貧困戶」模式,打造了偉民有機富硒水稻種植示範區,幫助每戶貧困戶每年實現增收3040元以上;六靖鎮鄉賢李運榮捐資2380萬元建成六靖鎮西山村運榮小學,捐款250萬元建成西山村村委會大樓;六靖鎮鄉賢龍金海捐贈500萬元建成了雲羅小學;塘岸鎮鄉賢謝戰捐款100萬元建成塘肚村村委會大樓,扶助貧困戶危房改造6.5萬元。
北流市充分發揮「鄉賢文化」的優勢,通過設立產業扶貧基金,在貧困村引進鄉賢參與的龍頭企業、創建現代農業示範區和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社等,幫助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致富;充分發揮扶貧基金會平臺優勢,號召一批鄉賢企業家幫助貧困村建設學校、資助貧困學生等,讓每一個貧困家庭子女能上學、上好學。通過鄉賢民營企業家帶動社會愛心人士向貧困村、貧困戶、貧困學生捐資扶貧的方式,廣泛動員了全市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工作,為全市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責任編輯:黃祖悅
【來源:廣西扶貧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