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材出發談精讀與略讀課文的關聯

2020-12-15 思凝文錦

葉聖陶先生指出:「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統編語文教材編排課文時,略讀課文排在精讀課文後面,其目的就是便於學生模仿、學習精讀課文的方法來進行自主學習略讀課文。所以,教師教學精讀課文的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學習閱讀方法,為實現學生獨立閱讀奠定基礎。

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有三篇課文:《總也倒不了的老屋》《 胡蘿蔔先生的長鬍子》《小狗學叫》,我們來看看這三篇課文的教學目標。

01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學目標:

第一,認識「暴」「湊」等8個生字,會寫「洞」「準」等13個字,會寫「變成」「門板」等13個詞語;

第二,可以根據題目、插圖和故事內容裡的一些線索,結合生活經驗和常識進行預測,初步感受預測的好處和樂趣;

第三,知道預測的內容跟故事的實際內容可能一樣,也可能不一樣。

02

《胡蘿蔔先生的長鬍子》教學目標:

第一,認識「蘿」「卜」等5個生字;

第二,能嘗試運用已掌握的方法邊閱讀、邊預測故事的發展過程和結局,並能根據故事的實際內容及時修正自己的想法;

第三,能嘗試根據文章的題目預測故事的主要內容,產生繼續閱讀的興趣。

03

《小狗學叫》教學目標:

第一,認識「討」「厭」等11個生字,讀準「嗎」「呢」等5個多音字;第二,能運用已有的方法邊閱讀、邊預測故事的結局,並在與原文的比較中知道根據不同的線索能預測出多樣性的結局;第三,能運用預測策略閱讀課外書,感受邊閱讀、邊預測的好處和樂趣。我們不難發現,單元語文要素在這三篇課文中逐步得到落實,從「知道」「初步感受」到「能嘗試運用」再到「能運用」「感受」,這是從「學方法」到「用方法」的學習過程,也是學生能力逐步形成的過程。

當然,這樣的關聯還體現在同一單元的課文與課文之間。以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為例,這一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這是在二年級理解常用詞語意思基礎上的發展與提升,要求學生更準確地理解難懂詞語的意思。

學習《古詩三首》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藉助注釋理解字詞、詩句的意思,聯繫生活實際理解「石徑」「橙黃橘綠」的意思;學習《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理解「院牆」「溼漉漉」的意思,藉助插圖理解「熨帖」「凌亂」的意思。

學習《秋天的雨》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藉助插圖理解「銀杏樹頻頻點頭」的意思,學習聯繫上下文理解「五彩繽紛」的意思;學習《聽聽,秋的聲音》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學過的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可以發現,後一課遇到的一些難懂的詞語,可以運用前一課學到的「聯繫生活實際」「藉助插圖」「聯繫上下文」等方法來理解。這樣的課文與課文之間的關聯,在策略單元中體現得更加明顯。

相關焦點

  •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改版第一年,如何用好這本教材的方法
    19年下學期開始,全國統一使用部編版教材,怎麼才能用好這本教材呢?從外觀看,內容比之前的湘教版語文書大了一倍,意味著內容多了一倍,打開書一看,果不其然,全是長篇課文。每單元前面還有單元導語頁。二、分清課文類別精讀、略讀、課外閱讀精讀的課時一般在2-3個課時,粗略讀後要精細分析某個中心段。略讀可讓學生自學,按課前題自學,老師負責檢查學習效果。
  • 發現精讀課文的「美」
    統編教材的習作單元自成體系,每單元由精讀課文、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習作例文和習作五部分組成,既相對獨立又形成一個整體。那麼,習作單元的精讀課文與其他單元的精讀課文在教學上到底有什麼區別?前段時間,我聆聽了兩位教師執教的《麻雀》一課,試著從兩節課的教學中探索出習作單元精讀課文的定位、價值和評價導向。
  • 教育部新規:2019語文教材全國統一!
    這位全國統一教材的主編的一番話也代表了當下高層進行教育改革的決心。所以現在語文的教育要注重閱讀,不單單是課內閱讀,更是課外的閱讀,平時就要多讀。而且不能從高中才開始閱讀,要從小就開始培養閱讀習慣,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閱讀水平。別再說什麼應付考試沒時間閱讀!現在你孩子不閱讀,根本應付不了考試!緊跟小學初中教材的是接下來的高中語文教材的變臉!
  • 依託統編語文教材有效開展閱讀教學實踐
    比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在《漢語》教材以及各套人教版教材中都是一篇必選的課文,但現在我們使用統編教材時,不是把過去的教案、教學設計拿來直接用就行了,而是要有新的設計方案,因為單元教學要求有了變化。按照這樣的思路,對照上表中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要求,並根據文章的特點,我們可以把教學重點確定為:1.
  • 溫儒敏教授談統編教材長課文、難課文教學
    今天,我來講講關於長課文和難課文的教學問題。教材的編寫是根據學生某一個學段,學生普遍的那種認知水平編寫的,但對課文的選擇是有難有易,長短結合。每一學段,每一教材,它不是說一個水平一刀切。它是長短結合、難易結合。這樣做可能更有彈性,也適合大面積使用。
  • 部編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材解讀及實施建議二
    一、研讀教材。本組課文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為專題,燕子呢喃,柳樹發芽,荷花綻放,泉水流淌……大自然的景物是如此的迷人。教材選編了《燕子》《古詩兩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課文,一個語文園地。前三篇為精讀課文,後一篇為略讀課文。
  • 三大精讀法幫助孩子寫作文
    您聽說過三大精讀法嗎?為什麼孩子看了很多書還是不會寫作文,問題出在哪裡?2、常用的讀書方法有兩種:略讀和精讀。何為略讀,以追求好看的故事為目標,以最快的速度看完,不去細嚼慢咽的讀書方式,我們都可稱為略讀。略讀是一種重要的讀書方式,略讀的好處是讓我們在短時間內吸收到很多信息。略讀的缺點也很明顯,只是囫圇吞棗地讀書,只是知道這本書講了什麼,把書當作消遣和娛樂,汲取的營養有限。
  • 總主編溫儒敏談「部編本」語文教材的新思路
    「部編本」的課文有哪些變化?  溫儒敏:課文數量減少了。拿一年級上冊來說,原來人教版共有41課,包括漢語拼音13課,識字8課,另有課文20篇;「部編本」減少到32課,其中漢語拼音減少為8課,識字則增加到10課,另有課文14篇。一年級下冊原人教版有39課,包括識字34課,課文5課。「部編本」減少為29課,包括識字8課,課文21課。
  • 成都高新區中和小學統編教材教學:讓學習看得見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校語文教師對統編教材的認識,讓語文教師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能力,打造高效課堂,12月16日晚成都高新區中和小學全體語文教師在何捷老師直播間參與了《從統編課例中看到學習的真相》主題培訓。
  • 鯨魚小班原版精讀課,讓女兒的英語原版精讀之旅不再孤單!
    初始在教材選擇上我絲毫沒有猶豫,著名出版社的讀物一定是首選,於是牛津閱讀樹成為了我給女兒選擇的第一本英語讀物,最開始主要是我讀她聽,一年後,大約到她4歲時,她已經可以獨立閱讀牛津樹Read with Biff,Chip&Kipper系列了,我特別驚喜。
  • 第16課《麻雀》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課文詳解
    第16課《麻雀》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麻雀》是部編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16課課文,本文作者是俄國的屠格涅夫,選作課文時有改動。第15課《女媧補天》部編版小學四年級略讀課文這樣預習和複習剛好第13課《精衛填海》小學四年級語文隨堂筆記,預習複習專用☆課文內容精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