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鋼南裡社區西院區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是石景山區典型的老舊小區,社區堅持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積極探索解決老舊小區改造難題,全方位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推動「有機更新」落地見效,切實提升群眾生活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2020年12月,建鋼南裡社區被評選為北京市首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
做好垃圾分類「關鍵小事」
早在2019年,社區作為垃圾分類試點社區先行先試,開展經驗探索,建鋼南裡社區堅持黨建引領,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在前期謀劃、宣傳動員、推動實施和協助監管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號召社區全體人員爭做垃圾分類宣傳員、示範員、協管員,幹好垃圾分類精細活,助力社區綠色生活創建。
強化智能管理,實現精準分類
作為垃圾分類試點社區,社區推出「分時分類,積分投放」的鼓勵措施,上線「建鋼南裡生態藍」積分兌換小程序,方便線上積分,強化垃圾分類智能化管理;搭建「垃圾回收站」,劃分三大功能區,形成「定點回收—集中管理—分流處理」的「一站三區」模式,有效整合各類資源,實現分區分類精準管理。
「積分兌換」制度自2019年12月5日推行,截至目前,西院300戶居民累計有252戶參與,累計產生積分77565分,其中151戶實現了禮品兌換。
廣泛動員推廣,自成宣傳員
社區利用定期開展的「便民集市」,通過宣傳講解、小遊戲等方式,將垃圾分類的理念和方法傳授給居民。同時,發揮黨組織帶動作用,由各支部書記任樓長,號召黨員以家庭為點、同樓層為線、全樓棟為面開展宣傳工作,入戶宣傳。在樓門口、小區宣傳欄內張貼海報,黨員們自編自演朗朗上口的「垃圾分類三句半」,潛移默化開展垃圾分類推廣工作。
堅持以身作則,爭做示範員
發揮熟人社區優勢,鼓勵老黨員、「老街坊」先學先做、主動引導、正確分類。舉辦「我是黨員我承諾」活動,號召黨員主動籤署垃圾分類承諾書,認領垃圾分類宣傳、示範工作,激發黨員自覺性和先進性。
強化監督責任,勇當協管員
在社區東院設立值守崗,定時定點開展指導監督工作,號召100餘名黨員在做好示範的同時積極參與協助管理工作,積極配合、協助物業和垃圾指導員做細垃圾分類工作。對居民亂投亂放行為、垃圾分類指導員和物業公司的工作情況進行監督。
「參加垃圾分類,還能兌換禮品,而且都是很實用的東西,特別開心,現在我們全家人都參與到垃圾分類積分兌換禮品當中來,維護好社區環境!」居民王阿姨說。
推動「有機更新」落地見效
建鋼南裡社區聚焦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結合小區實際情況,採用「量體裁衣」的工作思路,自今年6月初,社區黨委多次召開老街坊議事協商會,收集居民對社區改造關心的問題與意見建議,共同推動老舊小區「有機更新」。
有機更新,緊盯群眾需求
有機更新工作啟動後,圍繞群眾關心的問題制定改造方案,將環境提升與安全保障等因素相結合,設計環境提升的同時完善安全設施,布置安全設施時注重與周圍環境的整體設計,集中解決群眾反映突出問題。
落實「三注重」
注重美觀和實用結合。將臺階、坡道翻新換成大理石面,搭配彩繪牆面,拆除並重新粉刷老舊圍欄,清理積存垃圾,對裸露的綠地進行補種。此外,利用閒置空地打造兒童遊玩樂園,完善社區基礎功能。
注重整體與細節結合。對公共圍牆、安全通道牆面和樓門彩繪風格進行統一,凸顯建鋼整體特色。緊盯細節改造,二號樓南側的花園安裝了圍欄,穿上了「新衣」。
一號樓地下室都是一居室且居住戶數密集,樓道雜物多,每次清理過不了多久又會反彈,成了「頑疾」。社區黨委與街道科室、區消防支隊、首開房地物業、北京鍋爐廠等相關部門單位共同商議,通過重新粉刷牆面、線路整理、更換照明設施,實現地下室空間整體升級改造。
注重硬體改善與文化建設相結合。加強單元樓體外部線路美化,重新梳理線路,固定管道包裝,有效避免老舊線路隱患問題。同時,以傳統禮儀、敬老孝親為主題,利用彩繪牆提升社區文化建設。
社區居民李叔叔說,「原來走這破損的坡道時害怕摔倒,改造以後,大傢伙兒都可高興了,尤其我們老年人下樓的時候心裡更踏實了,現在出門遛彎兒的時候心裡更痛快了!」
建鋼南裡社區堅持以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服務轄區發展大局為「初心」,不斷改善社區環境,建設有溫度、有歸屬感的文明社區,讓居民真正感受到愛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