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想過易儲,後來放棄,朱棣為何會把皇位傳給朱高熾?

2020-12-21 AI樂娛樂圈

眾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在位之時的治理之道使明朝發生了蛻變,國家經濟發展繁榮,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是這樣的國泰民安的勢頭並沒有持續多久,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當時的太子朱標體弱多病,也很早就去世了,因此,皇位由皇太孫朱允炆繼承。

朱棣很早就覬覦皇位,朱允炆的登基讓他懷恨在心,當時朱允炆剛剛上位根基不穩,不久朱棣便打著「清君側」的名義,發動了政變,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靖難之役」。朱棣成功推翻了自己的侄子,登上了皇位,開啟了永樂朝。

事實上朱棣稱得上是一位優秀的皇帝,雖然是搶奪而來的天下,但是他一直都在儘自己所能治理。

他曾經多次跟隨朱元璋打仗,軍事經驗相對豐富;創立內閣制度,平衡宰相的職責;設立政府,擴大明朝的都城等等。

但是他也面臨著歷朝皇帝都會碰到的問題,就是選擇合適的繼承人,他深知國家若想發展,就必須選擇對的繼承人,最終,朱高熾繼承了皇位。

這是一個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決定,包括朱棣自己。他的子嗣都是與徐皇后所生,因此不存在嫡出與庶出之分,這時候,長幼就成了選擇的標準。

後來,朱高熾憑藉長子的身份順利得到了太子的身份,可弟弟們一直都不服氣,在靖難之役中,弟弟們都是立下過許多戰功的人。

實際上朱棣本身也不喜歡這個大兒子,他對漢王朱高煦是有著期望的,那麼為什麼後來是朱高熾登上了皇位呢?

太平時代,朱高熾更適合做一位太平皇帝

靖難之役中,朱高煦確實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在戰場上帶兵殺敵。而朱高熾則一直坐鎮後方,統領文官,很少參與軍隊的事情,對文官的治理更有優勢。

所以兄弟二人實際上也代表著文官與武將的鬥爭,文武官員在此時的權力差別是很大的,靖難之役中,武將自然受損,當時的文官可以說是佔據半邊天,在他們的擁護下,朱高熾順利繼位。

實際上這也是大勢所趨,考慮到接下來的社會發展,朝著太平方向進發,對於軍事的掌握便不是重中之重了。

最重要的是要更好地治理天下,能夠在這太平盛世下尋求更好的發展。朱高熾對比之下,更適合當時明朝的統治局面,更有望成為一位「守天下」的君王。由此二人的選擇立馬便清晰了,很顯然,朱高熾更適合做太平天子。

自古以來推行嫡長子繼承制

身為嫡長子的朱高熾,這個位置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只要在此期間他沒有犯什麼大的錯誤,那麼將會順利繼位。

根深蒂固的傳統,是被當朝的官僚大臣都認同的,這就是法統的力度所在。當初朱棣就不是正常繼位,因此他更要在後期維護正統的力量。

若輕易推翻,就相當於推崇造反,因此即使他心系朱高煦,也不敢違背老一輩的傳統之道。所以,朱高熾繼位,可以說是一件名正言順的事情。

相傳當初靖難之役的時候,在雙方作戰關鍵時刻,對方拿出了朱元璋的靈位,朱棣立馬認慫逃跑了。

他一個連起兵造反都不放在心上的人,見到父親的靈位卻如此懼怕,更加證實了他對於正統的畏懼。

他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再去與法統進行對抗的。在後期,他自己也一直在加強自己在百姓心中的正統形象,對於正統是存在一定的敬畏的。

朱高熾稱得上是沾了自己兒子的光

朱棣在決定立太子之時糾結了很久,後來他詢問了解縉,而解縉的回答是:好聖孫。也就是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

朱瞻基從小就表現出了超脫常人的才能,因此,朱棣一直對他喜愛有加,並認定這位孫子以後一定是有所作為的皇帝。

解縉的回答,讓他瞬間變得明朗,若是不立朱高熾,那麼朱瞻基是沒有皇位的繼承權的。因此,朱瞻基成為了關鍵性因素

結語:

實際上,後來的種種證實了朱棣的決定是正確的,是最為合理的。朱高煦反而是做出了許多令朱棣失望的舉動。

他自知父親對他更為喜愛,因此變得肆無忌憚,狂妄無比,這更加堅定了朱棣的決心。在朱高煦的一步步愚蠢行為之下,最終朱棣逼著他去就藩,朱高煦徹底失敗。

1424年9月7日朱高熾登基,再後來開啟了「仁宣之治」,國家在其帶領下越發進步,朱高熾也像歷史證明了當初朱棣的選擇很正確。

相關焦點

  • 朱棣能幹世人皆知?朱元璋將皇位傳給朱允炆,真犯糊塗?
    再到後來,朱元璋又使出了很厲害的一招,叫做「拔刺」。也就是要將存在於皇權周圍,有可能會對朱家江山社稷造成威脅的「刺」給拔掉。一開始,朱元璋是考慮過朱棣的。關於朱標之後的立儲問題,朱元璋曾暗地裡徵詢過大臣們的意見。他問翰林學士劉三吾:「太子死了,皇長孫年幼不懂事。治理國家必須選對人,我想讓燕王接班怎麼樣?」
  • 明仁宗朱高熾為何被稱為史上最可愛的胖子?
    在明朝歷史上,朱高熾儘管在位不滿一年就暴斃,但卻為何被稱為「仁宗」皇帝?關於這個問題,由湯唯和朱亞文主演的電視劇《大明風華》倒是進行了很好的詮釋。接下來,我們就通過這部劇來走近朱高熾,走近歷史上著名的明仁宗。
  • 明確皇位繼承人不過是一種障眼法,私底下的教育才是朱棣想要的
    太孫在明朝開國的時候就出現兩個,一個是寵愛過度的結果朱允炆,朱元璋非要把皇位傳給自己嫡長子一脈。另一個是為了斷了二兒子想當太子的野心。第一個是真實的寵溺,而第二個就有點拿自己的兒子不當回事了。朱棣劇照今天我們主要點一點朱棣為什麼要立太孫,除了想斷兒子做皇帝的路,其實也就是為了讓朱高熾一脈好好做皇帝實施的障眼法。誰還沒有一個好兒子,好孫子啊!
  • 明朝為何出了那麼多明君?從朱棣到朱佑樘,除了朱祁鎮都是明君
    明朝有兩個祖,一個是太祖朱元璋,一個則是成祖朱棣。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後世皇帝認為,明朝的開國之君是朱元璋,但是朱棣以後的北京政權,那是朱棣開發出來的,所以說朱棣也是明朝的創業祖先。其實明朝有很多明君,比如說朱棣的兒子朱高熾和孫子朱瞻基,他們倆創造的盛世被稱之為仁宣之治。雖然時間不長,可是影響力不小。
  • 朱高熾在位不足一年,便而暴斃,何以稱仁?
    朱高熾從小有小兒麻痺症,朱棣不是很喜歡他,一度想改立二兒子做太子。後來主要是考慮到朱高熾在靖難戰役時守北京城的功勞,以及對皇太孫朱瞻基的喜愛,才讓其太子之位相保。朱瞻基的繼承權是朱棣欽定的,不是朱高熾自己選的,故有「皇太孫」之稱,可見朱棣對這個孫子的喜愛之情。
  • 大明風華:朱棣臨終召見楊士奇有深意,朱瞻基帶劍見太子彰顯決心
    朱棣臨死召見楊士奇有2層深意  在《大明風華》最新劇情中,彌留之際的朱棣,召見了楊士奇,其實此時的朱棣就如他自己所說,他是風中燭,雨裡燈,那麼他為何會突然召見運送物資的楊士奇呢?其實其中內涵兩層深意。
  • 朱高煦跟隨朱棣徵戰多年,為何叛亂時卻束手就擒?朱瞻基城府太深
    仗著朱棣對自己的寵愛,再加上朱棣如此露骨的暗示,加之朱高煦能徵善戰,戰功頗高,且多次救朱棣於水火,試問,在如此的環境下,不要說朱高煦會對儲君之位覬覦,換成任何人恐怕都難以克制自己內心對儲君之位的渴望。
  • 明朝的藩王朱棣,實際上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叛亂的藩王
    朱高煦最對朱棣的胃口,認為兒子中他最像自己,朱高煦也以此自負。所以朱棣在密起兵的時候,最早是和道衍和尚(姚廣孝),朱高煦兩個人商量的,道衍和尚是他的主要策劃人,朱高煦是他的主要助手。起兵後朱高熾留守燕京,而朱高煦則是靖難軍的先鋒。《明史》中關于靖難之役記載十分混亂,這裡看看《諸王傳》記載的朱高煦的表現。
  • 明成祖朱棣四個兒子,結局不同,誰死得最慘?
    朱棣長子叫朱高熾,因為朱元璋非常喜歡他,後來被朱棣立為太子,朱棣死後,朱高熾繼位,年號洪熙,他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也就是明仁宗。朱高熾性格比較內斂,端重沉靜,不喜歡運動,喜歡讀書,但他身體不太好,可能是因為缺乏運動,他身體很肥胖,而且腳有毛病,行走不便,經常需要兩個人攙扶著。
  • 朱瞻基:朱棣的「好聖孫」,堪稱「最完美皇帝」,卻開廢皇后先河
    比如說一人多面的朱棣,不僅是英明神武的明成祖,還是心狠手辣的奪皇位的逆臣賊子,更是不棄糟妻的好丈夫;同時還原了仁德尊儒的大胖子朱高熾、善舞好鬥的野心家朱高煦等人物。但在這些皇帝中,有一個顛覆了我們的認識,他被稱為明朝「最完美皇帝」,但是卻開創了明朝廢除皇后的先河,他就是朱棣的「好聖孫」朱瞻基。
  • 明成祖朱棣的三個兒子,一母所生卻水火不容
    《大明風華》朱高熾三兄弟劇照 公元1402年,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時任燕王的朱棣通過靖難之役奪取了自己侄兒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自立為帝,即位後的朱棣正式冊封自己的王后徐氏為皇后
  • 大明風華:朱高熾用死化解了朱瞻基的戾氣與怨憤,胡善祥藏男人?
    首先在於處理漢王與趙王的方式上,朱高熾肯定是不想放走兩人的,畢竟當年靖難之役就是因為朱棣擁兵在外造成的,作為事情的經歷者朱高熾明顯知道這一點,因此他想將漢王與趙王軟禁在北京,好吃好喝伺候著
  • 發動靖難之役前,朱棣一度很猶豫,姚廣孝用兩個字說服他
    眾所周知,朱棣的皇位得來不正,是通過發動靖難之役,從侄兒朱允炆手中奪來的。其實在發動靖難之役前,朱棣一度都很猶豫,猶豫什麼呢?畢竟他只是一個藩王,不是朱元璋欽點的皇位繼承人。他如果想坐上皇位,就要推翻朱允炆,但這是大逆不道的。
  • 沐英兒子歷經五朝,娶了朱棣女兒,他真的敢家暴公主嗎
    他歷經五朝,娶了朱棣的女兒,然而卻有傳言稱,他竟敢家暴公主。 據祝允明所著的《九朝野記》記載,朱棣的小女兒常寧公主,被他得知身上有傷。經御醫診斷後,發現是被打傷的,後來朱棣才知道,這是駙馬都尉沐昕所為。那麼沐昕真的敢家暴公主嗎?
  • 朱棣死後,兒子也想過把造反癮,最後卻被燒成烤乳豬
    在古代幾千年歷史,每個王朝雖然造反的人很多,農民起義不斷,而且還有相當部分是自己的王爺們造反的,如漢代的七王之亂,晉朝的八王之亂等等,但是,唯一成功只有明朝的朱棣
  • 朱棣的鬍子有什麼說法?
    朱棣能當皇帝,與他的鬍子與有很大關係。這一點,不僅正史中有記載,野史筆記和民間傳說中也有一些傳說。一、朱棣的鬍子垂到腹部我們看朱棣的畫像,會發現他的鬍子比他老爸朱元璋的鬍子長。這一點,明代就有人發現。朱元璋畫像張瀚歷仕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官至工部尚書。
  • 明宣宗為何不肯放過自己的親叔叔?這一切,全怪朱高煦太愚蠢
    圖片:鍋缸劇照一、朱棣的空頭支票其實,按照正常的明朝皇位傳承來說,明朝的皇位是和朱棣沒有什麼關係的,但是,因為歷史事態的發展,導致了朱棣有機會繼承明朝的皇位。1、靖難之役朱元璋去世以後,年紀輕輕的建文皇帝,立刻對明朝的藩王們進行了迫害和打擊。
  • 正說誠孝昭皇后張妍:大明賢妻良母,與朱高熾相敬如賓的真實人生
    隨後,朱棣發動靖難,揮師南下奪取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建文四年(1402)六月登上皇位,這個時候,朱瞻基還不到四歲,可不會去勾搭靖難遺孤啊!燕王成了皇帝,燕王世子就成了太子,世子妃張妍自然就成了太子妃,是繼常氏、呂氏之後的第三位皇太子妃,也是大明第一位平民太子妃,呂氏家的門第也比張妍家高點。
  • 朱棣大謀士姚廣孝的結局是什麼?
    朱元璋很器重他,贊他為「泐秀才」,經他舉薦朱元璋愉快地答應道衍隨朱棣去北平了。到了北平的道衍,在慶壽寺當了住持,但他的心並沒有完全放在佛寺裡。他一次又一次地去燕王府找朱棣密聊,幫他打開更寬廣的視野,他要把朱棣塑造為九五之尊,自己則充當了朱棣大智囊的角色,大概是想做明朝的諸葛亮。1398年,朱元璋的生命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