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研哉:設計影響消費模式 無印良品"這樣就好"

2021-01-09 搜狐網
每有發生,第一到達[導語]精心設計的作品可以喚醒沉睡的意識,人的欲望由此發生變化,進而影響資源利用形式,生活方式從此改變 …[我來說兩句]

  採訪原研哉是幸運又幸福的,3月10日上午十點半,搜狐文化是原研哉上海展開幕當日唯一安排的媒體,到達上海偏郊區的軍工路上海證大當代藝術空間,走進藝術園區內就被打扮時髦的年輕人,包括不少無印良品的粉絲們所震撼,展廳入口處排著近兩百人的長隊,基本都是青年學生,聽說, 浙江大學設計專業的學生更是包了一輛大巴到上海「朝聖」,對這位大師仰慕已久的國內設計師,上海周邊城市的藝術青年不會錯過這次和偶像作品零距離接觸的機會。

  穿過展覽現場簡潔、素雅的布置,一些實物作品被嵌在白色的牆壁或桌子裡,每個作品旁邊都有原研哉親自寫的說明。 走進辦公室,原研哉正在等待這一次的訪問,他的團隊們,近十個日本人還在小聲的討論著什麼方案,第一句話原研哉先問我,你好嗎?「如此陰冷的上海,近百名觀眾在排隊等待看原研哉的設計展,而因採訪可以與原研哉交談一小時,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我輕聲地對著翻譯說。

  好的設計作品可喚醒沉睡的意識

  無數次的採訪中原研哉談到關於無印良品設計時,他強調無印良品是關注人的設計,其中最重要的也是回歸設計的原點,而此次訪談我們更多的是探討設計的本質和設計的精神。原研哉強調,設計的意義並不在於創造靚麗的形態,設計的力量體現在探求事物與人類之間潛藏的那種肉眼看不到的關係的過程中 ,讓人們意識到在日常生活的背後隱含的環境形成系統中存在的諸多本質性的問題。對於什麼是好的設計,原研哉認為,精心設計的作品可以喚醒沉睡的意識,隨後欲望發生變化,進而影響消費模式、資源利用形式,也使生活方式發生改變。

  亞洲的未來在亞洲人手中實現 不應再走西方化的老路

  作為文化觀察者的原研哉,對於亞洲的高速發展以及東方傳統文化的延續更是有深入的思考,一個波瀾壯闊的亞洲時代、在中國經濟勃勃生機的引領下即將到來,他認為,亞洲的未來應該在亞洲人自己的手中實現,而不應該再走西方化的老路。不否認從西方的現代文明中吸取了大量的知識,而今天該輪到我們亞洲人延續前人留下的傳統和文化的軌跡,對未來生活需求的本質展開深入的思考。

  美意識就是資源和財富

  「細膩」、「嚴謹」、「精緻」、「簡潔」的價值觀存在於日本社會基層,普通大眾的意識水平至關重要,並不是特殊的手工藝人領域才有的崇高意志,在整個社會的默契中這是一種常識,原研哉認為,所謂美意識,就存在於日本的日常之中,「美意識"對於製造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資源,只有製作東西的人與喜歡這個作品的受眾有所共鳴,作品才能在文化環境中孕育成長,美意識正是製造業得以持續發展的無盡源泉。

  一個新的時代即將來臨,生產技術已經擴展到亞洲地區,面對中國和印度的崛起,原研哉提出:我們需要大力活用自身的審美資源,創造出新的娛樂領域,使其超越殖民主義時代欲望的形式,無論傳統工藝品與現代產品,重要的不是豪華和擁有的數量,而是使用的深度。

  一說到資源,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物質資源和人際資源,但卻忽略了審美資源。

  如果我們靜下心來,仔細關注日本的工業產品,就會發現無論是實用型還是能源消費型,再或這是與其使用者的成熟相匹配的簡約性產品,都已經開始發揮自身的優勢,今天需要的是以感覺資源為出發點,重新關注自身文化中可以貢獻於世界的一部分,在未來,美意識的相互競爭,會使世界更豐富,進入更高的文明階段。


  原研哉:他為一個品牌注入智慧

  很多人知道原研哉,是從無印良品開始的。

  幾年前,無印良品之風席捲中國,人們被它返璞歸真、簡單生活的哲學觀所吸引。

  作為該品牌的藝術總監、日本最炙手可熱的設計師之一,原研哉這個名字,也慢慢為大家所熟悉。

  10年前,無印良品的創始人之一——田中一光敏銳地意識到,進入21世紀後,無印良品正在喪失價格優勢。

  於是,他邀請設計大師原研哉出馬,擔當藝術總監。

  令人意外的是,在原研哉同意的一個星期之後,田中一光猝然離世,無印良品被徹底託付到原研哉的手中。

  原研哉非常喜歡白色,他認為「白」可以凸顯事物的本質,也是最簡單的顏色。

  多年來,原研哉將「白」與「空」的設計理念,融入到無印良品的商品中去。

  「我們所追求的並非是『這個最好』,而是『這樣就好』,我一直堅信這個世界上『最好』這種東西是不存在的,只要是存在的事物,總有可以改進的地方。」原研哉認為,設計的過程,就是發現生活、發現隱藏在物體之中的智慧。

  而無印良品的產品也因為原研哉的設計理念,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它主張No Brand(沒有品牌),在設計上沒有張揚的圖案,沒有誇張的色彩,甚至連標籤都沒有,簡單到只剩下材料與功能本身。但它卻輕鬆闖入「世界100大品牌」之列,年營業額超過百億。

  事實上,原研哉的作品不只局限於無印良品,他還涉及書籍、包裝、網頁、室內、工業設計等領域。

  此次展覽就從「設計的諸相」、「無印良品的藝術指導」、「展覽的展覽」三部分,呈現了原研哉作為設計師的創作、擔任藝術指導期間為一個品牌進行的規劃,以及他為設計根本問題策劃的5個展覽。

  設計師應設計理想生活

"設計的設計——原研哉中國展·上海" 設計諸相

  設計到底是什麼?作為一名從業二十餘年並具有世界影響的設計師,原研哉也曾對自己提出過這樣一個問題。

  為了給出自己答案,他走了很長的路,做了很多的探索。

  2000年,他發起「Re-Design」日常生活再設計的號召,召集35位活躍在日本設計界的創意人,對已經存在的生活物品進行再設計,包括茶包、捕蟑盒、尿不溼、圖章……這場展覽後來在全世界巡展。這是一個有趣的展覽,它更多的為我們揭示了「日常生活」所具有的無限可能性。

  面對原研哉出的這道題,日本建築師坂茂將捲筒紙中間的芯做成四角形。

  四角形的衛生紙在抽取時會產生阻力,這種阻力發出的信息和實現的功能,就是節約能源。同時,四角形的衛生紙在排列時間隙更小,同樣的空間內可以儲存更多。

  除此之外,還有佐藤雅彥設計的出入境章,隈研吾設計的捕蟑盒,面出燻設計的火柴,津村耕佑設計的成人紙尿褲,深澤植人設計的紅茶茶包等等,都是小設計中體現大智慧。

  原研哉認為,把熟知的日常生活變得陌生更加是一種創造,對他更具挑戰性。

  「我是一個設計師,但設計師不代表就是一個很會設計的人,設計師,應該是一個懷抱設計理想生活的人。」 這是原研哉很有名的一段話。

  2010年5月,原研哉曾在中國美院小劇場進行了一場名為「Emptiness(空)」的講座, 現場擔當主持的建築師王澍問原研哉:「你已經設計了25年,你不會煩嗎?」

  原研哉答道:「如果喝果汁很快就會煩,如果喝水就永遠不夠。」這也對應了他的時尚觀,追求流行很快就會變舊。

  對話

開幕日引發籤售熱潮

  黑色西服、花白頭髮、溫和笑容,54歲的日本中生代國際級平面設計大師、日本設計中心代表原研哉,昨天來到上海。

  其實,人們稱他為「大師」,並不是因為某件作品,而是因為這些作品背後的理念。

  問:「跨界設計」這一概念目前被提及得越來越多,您如何看待?

  原研哉(以下簡稱原):跨界設計這個說法,是人們自己把它弄複雜的。

  設計師本來就沒有界限的,所謂的車的設計、建築的設計、服裝的設計,其實都是設計,人為地將它們劃分出一個界限,本來就是不應該的。沒有界限才是應該的。

  問:這種沒有界限的設計理念在無印良品的產品中如何體現?

  原:無印良品有7500多種產品,通過這些產品,表現一種生活方式。

  這些產品中包括服裝、食品、生活用品,如果照一般概念而言,產品中有很多界限,但對於無印良品而言,設計的理念都是一樣,用同樣的理念做不同東西,所以不存在什麼界限。

  問:無印良品做了哪些來順應這個時代由小到大的改變?

  原:當無印良品誕生時,沒有人想過要把這個品牌做得很大、很成功。

  當別的品牌在說品牌效應、品牌影響、一定要成功的時候,無印良品提出的不是這些,而是一個價值觀,對生活的價值觀。

  它的產品實際是在對消費者說,您看我的價值觀怎麼樣,您認可嗎?

  問:設計師應該帶著什麼樣的心態與理念去真正打破界限,對此您有何忠告?

  原:不要整天想著賺錢,淨說經濟、金錢。

  如果一味考慮經濟,教養和教育等就會被忽視,光有錢是不行的。

  想像一下感覺的平和。平和不是指沒有戰爭狀態的和平,而是指個體的心態。理解這種平和需要智慧,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能有感覺的平和,世界會變得很有趣。(節選自《今日早報》記者 陳寬)

  相關:《設計的設計》 原研哉中國展精品欣賞

相關焦點

  • 包裝設計——原研哉&無印良品
    「RE-DE-SIGN」這個詞,也包含了把社會中人們共有的、熟知的事物進行再認識的意義。也就是說,在「日用品」這個題目的設定中,不去追求那些奇異的事物,而是從人們所「共有」的物品中來提取價值,用最自然、最合適的方法來重新審視「設計」這個概念。 嗯...關於包裝設計既然講到了原研哉,那就接著來了解一下大家都熟悉的一個品牌吧~無印良品
  • 無印良品,這樣就好——無印良品的品牌形象管理
    無印良品的藝術設計總監——原研哉在《設計中的設計》裡說到:目前,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商品形式已經兩極分化:一種是以新奇的素材或誇張的造型來強調自身的獨特性,以限量生產來標榜品牌的價值,以創造出心甘情願地接受其超高價格的忠實消費者為目標;另一種則是在儘可能的範圍裡降低成本,使用最便宜的素材,竭力簡化生產過程,在勞動力相對便宜的國家加工,竭盡所能地降低價格。
  • 品牌故事丨無印良品——無品牌設計
    早晨,你可以穿著「無印良品」的睡袍,在「無印良品」的床上醒來,用「無印良品」的牙刷刷牙,喝「無印良品」咖啡機煮出來的咖啡,坐在「無印良品」的沙發上,聽「無印良品」CD機送出的音樂……所有的一切,簡簡單單,不嬌揉,不造作,卻又認真貼切地照顧到我們的生活需要。
  • 無印良品:不是「這個很好」而是「這樣就好」(下)--設計的力量
    6月5日在「良品計畫株式會社」總部,在松崎曉社長的關於無印良品的整體介紹結束後,生活雜貨部企畫設計室室長矢野直子女士為我們一行三十人做了商品設計、品類策略等的專題介紹,以下內容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本文作者與矢野直子(右)一、專家諮詢委員會Advisory Board——無印良品的特設機構「以生活美學,設計、生產、銷售具有品質、美觀的、普通的商品」的思想,從最初的40個品類起步執著地堅持至今。在「選擇材料——檢查工序——簡化包裝」方面堅持著無印良品品牌誕生之時的理念和定位。
  • 原研哉說,他的T恤、毛巾和拖鞋都來自無印良品,但家具不是
    日本中生代國際級平面設計大師、日本設計中心代表、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無印良品(MUJI)藝術總監原研哉 攝影/丁逸飛原研哉說,無印良品在中國定價高,並不是策略和理念問題,而主要是在流通方面,有稅金問題,還牽涉勞動力成本價差的問題。
  • 在「設計 MUJI 化、價格小米化」的今天,無印良品會被取代嗎?
    文:劉莎有人愛它空靈冷淡的侘寂,有人嫌它搞差別待遇性價比低,不過它的確引領了一股專注設計與品質的極簡主義風潮。它就是無印良品。然而在「拜無印教」們對原研哉的設計頂禮膜拜時,國內也誕生了一批「設計 MUJI 化、價格小米化」的「學習者」,差不多的設計和低了一大截的價格無疑將給無印良品帶來很大的危機感。無印良品會如何應對呢?
  • 無印良品:超越時代的設計哲學
    很多人都非常喜歡無印良品的產品,你也許曾經被一支筆、一個簡單實用的收納盒或者極度舒適的懶人沙發種草過。無印良品的設計也受到國內很多公司的追捧,名創優品、網易嚴選、小米有品等都在學習無印良品的設計理念。
  • 藝術總監原研哉穿的T恤、用的毛巾和拖鞋都來自無印良品,但家具不...
    不過,真正讓他名聲大振的,還要數他以根植於日本傳統文化審美傳統的思維方式,一手締造了無印良品。在擔任藝術總監的14年中,原研哉讓自己和無印良品相互成就,堪稱設計界的一段佳話。  「想了解我和無印良品的故事?還是去看我的書吧。」原研哉透露,自己的另一本著作,巨細靡遺介紹無印良品產品設計過程的《素手時然》中文版即將出版。屆時,中國讀者可以通過此書,了解更多他對無印良品的思索。
  • 原研哉說,「無印良品就像水,只要有凹槽就有它」
    原研哉 2001 年加入無印良品,接手田中一光成為藝術總監,他是策展人,當然也是日本赫赫有名的平面設計師。在最初接手的時候,對於這樣一個已經在日本眾所周知的品牌,原研哉覺得,這裡已經沒有自己可以發揮的餘地了。後來他想通了。「我覺得,他把無印良品的接力棒交給我是想向全世界解釋無印良品的理念...這也是我為無印良品做的第一件事」,原研哉說。
  • 無印良品爆品模式
    SPA模式(自有品牌專業零售商經營模式)最大的特徵就是高風險、高回報,這就意味著無印良品會承擔非常多的庫存壓力。因為公司業績下滑,無印良品在新瀉的物流中心過時過季的服裝堆積如山,按售價計算總價值超過1百億日元。如果這批庫存繼續積壓在倉庫,商品改革就無法進行。於是我們痛下決心,把不良庫存全部焚燒掉。
  • ...深澤直人|名創優品|無印良品|設計師|原研哉|床墊|日本_財經|無...
    7月10日,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Muji)母公司良品計劃宣布,其美國子公司已申請破產,負債6400萬美元(約合67億日元),原因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自3月17日起美國所有門店被迫暫停運營,無印良品美國業務持續虧損。
  • 【無印良品設計史】MUJI是如何將設計理念深入人心的?
    田中一光是奈良人,畢業於京都市立藝術大學,參與過日本世博會政府館和札幌冬季奧運會的設計,深受琳派影響。他為無印良品設計的第一張海報打出的廣告語是「物美價廉」,緊扣「無印」和「良品」。人們對消費品的需求已趨飽和,對奢侈品有一定免疫力,傾向更理性的消費。無印良品看似反潮流,追求樸素與簡潔,淡化「品牌」,實際強調品質,順應潮流,準確鎖定目標客戶。同年,第二家直營店落戶日本第二商業城市大阪。
  • 無印良品……破產了?!
    最近,有傳言說無印良品倒閉了???7月10日無印良品的美國分公司已向當地法院申請破產保護f負債6400萬美元,18家店鋪已全部歇業2020年無印良品在中國就有200家門店,為什麼美國的MUJI店那麼少?
  • 把降價都說的這麼優雅,也就只有無印良品了吧?
    「價格的重新審視」背後——「這樣就好」的品牌理念1983年,無印良品在東京青山開設了第一家旗艦店,這是日本結束了高速經濟增長,人民消費逐漸走向理性的開始。(見《日本的消費升級》)無印良品的火熱切中了這個時代的要害,無印良品在日文中的意思是無品牌標誌的好產品,從品牌名字就給人以「佛系」感覺。無印良品設計顧問原研哉和在闡述無印良品產品的理念時用了一句話,「不是非此不可,而是這樣就好」,「這樣就好」,這可以說體現了無印良品的品牌理念,不需要LOGO也顯示身份,而是理性消費。
  • 「廉價」的無印良品,為何在中國變成了輕奢?
    不過,真正讓他名聲大振的,還要數他以根植於日本傳統文化審美傳統的思維方式,一手締造了無印良品。在擔任藝術總監的14年中,原研哉讓自己和無印良品相互成就,堪稱設計界的一段佳話。「想了解我和無印良品的故事?還是去看我的書吧。」原研哉透露,自己的另一本著作,巨細靡遺介紹無印良品產品設計過程的《素手時然》中文版即將出版。屆時,中國讀者可以通過此書,了解更多他對無印良品的思索。
  • 無印良品的「空性」哲學
    大家會發現,其實這5代人對於無印良品、優衣庫和GAP的喜愛程度都很高, 但是與優衣庫和GAP不同,無印良品受到了5代人的喜愛,而且這個喜愛程度是逐代遞增的。設計總監原研哉在《設計中的設計》說過一段話,裡面說很多人對於無印良品其實抱有潛在的好感,產生好感的理由卻各有不同。
  • 無品牌,還是品牌?無印良品的消費升級之路
    別忘了,日本收入和消費水平約是北京的2-3倍。  MUJI基本理念是「有理由的便宜」,提供和百貨店一樣的品質,但是只賣70%的價格,這是無印良品從誕生時就給自己的明確定位。  本來定價已經很便宜了,MUJI近年照樣在日本本土史上最大規模降價。所以,MUJI在日本是人人都消費得起的國民品牌。  而在中國的無印良品做到了嗎?並沒有。
  • 無印良品的總監,不用無印良品的家具
    就是大神原研哉最近在上海搞一個展覽時,有人問:「把無印良品按照樣板間的布置搬回家可好?」身為無印良品(Muji)的美學締造者和14年的藝術總監,原研哉說:更讓人凌亂的是,這個夏天穿一件黑T恤,冬天穿黑T+黑外套,寫本書都要起名叫《白》的原研哉,不僅沒在家好好用muji的家具,反而在用帶蕾絲的紙巾盒!
  • 松井忠三:無印良品爆品模式
    SPA模式(自有品牌專業零售商經營模式)最大的特徵就是高風險、高回報,這就意味著無印良品會承擔非常多的庫存壓力。因為公司業績下滑,無印良品在新瀉的物流中心過時過季的服裝堆積如山,按售價計算總價值超過1百億日元。如果這批庫存繼續積壓在倉庫,商品改革就無法進行。於是我們痛下決心,把不良庫存全部焚燒掉。
  • 喚醒美好生活,無印良品家裝中國首發
    MUJI INFILL將為用戶提供從規劃到設計施工的一條龍服務,打造大小正好符合用戶需求的居住空間,具體包括從地面、牆壁、屋頂,到收納、廚房、沙發、床、淋浴、浴缸、衛生間等生活基本場景。家裝從設計到施工的整體服務,並不是由無印良品單獨完成。無印良品通過與少海匯合作,由無印良品提供設計,海爾全屋家居提供全屋定製,有住提供裝修服務,為顧客提供的住家需求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