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是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一種食材,富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能量物質,因此是非常好的營養食品。
但如果吃不對也可能暗藏健康危機。以下這些雞蛋,家裡有的就趕緊丟掉吧!
雞蛋在儲存、包裝及運輸的過程中很可能會出現裂紋,這種雞蛋更易被細菌侵入,不宜食用。
這類雞蛋由於儲存時間過長,蛋黃膜的韌性變弱,就會粘附在蛋殼上。若貼皮處出現黑色,有異味,則不宜繼續食用。
雞蛋散黃的原因有二。一是運輸過程中會因震蕩導致蛋黃膜破裂,造成散黃;二是存放時間過長,一些微生物經蛋殼氣孔侵入蛋體,破壞其結構,導致蛋液稀濁,不宜食用。
雞蛋受潮,蛋殼的保護膜會消失,細菌易侵入蛋內發生黴變,若蛋殼上出現了黑斑點,不能食用。
說完了不能吃的雞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該怎麼怎麼保存雞蛋呢?
蛋殼外的保護膜是水溶性的,用水過度清洗後,雞蛋存放時更易遭受細菌侵害而變質。
剛買來的雞蛋表面若是存有多種細菌,直接放入冰箱,會汙染冰箱環境,影響其他食材。而且若是冰箱中有細菌繁殖,也更容易造成雞蛋受染。
應該把雞蛋裝入乾淨的包裝中,再放入冰箱蛋架上保存。如果覺得雞蛋表面太髒,可用幹紙巾輕輕擦拭。
小貼士:大頭朝上,小頭在下存放有利於保證蛋品質量。
雞蛋是由雞的卵巢產出的,因此可能會含有沙門氏菌;而且沙氏門菌汙染的不僅是蛋殼,還可能會穿過蛋殼汙染蛋體,特別是那種破殼的雞蛋更是會大量的繁殖沙氏門菌。
因此,如果不將雞蛋煮熟,雞蛋中的細菌沒有被完全殺死,就非常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如果要防止因吃雞蛋而感染疾病,不僅要清洗乾淨雞蛋的外殼,食用之前更是要將其徹底煮熟或炒熟。這些細菌是不耐高溫的,只要煮沸8分~10分鐘,蛋殼內外的細菌都足以被消滅了。
生活中很多人只吃蛋白,蛋黃則將其扔掉。殊不知,其實蛋黃也是非常有營養的;一些人認為蛋黃膽固醇過高,食用了會影響健康。
但其實,食用一整個雞蛋完全不會有任何影響,而且可以更好的吸收雞蛋所富含的營養,如果吃雞蛋不吃蛋黃,其實就浪費掉了絕大部分的營養了。
煮雞蛋的話一般是在水燒開後繼續煮上5~6分鐘即可,如果煮的時間過長反而會使蛋白質凝固,從而影響消化吸收。煎蛋時火不宜過大,且時間不能太久,不然雞蛋變硬,不僅影響口感,還難以消化吸收。
雞蛋做法多樣,但要從其營養價值角度來說的話,水煮蛋為100%,炒蛋為97%,嫩炸為98%,老炸為81.1%,開水、牛奶衝蛋為92.5%,生吃為30%~50%。
因此,煮雞蛋才能更好的吸收其營養;不過需要注意細嚼慢咽,不然也是會影響消化吸收的。
而對於少兒來說,蒸蛋羹、蛋花湯更為適宜,更容易使蛋白質松解,從而使少兒更好的消化吸收。
① 蒸雞蛋羹
調配雞蛋液時,可以加入一些料酒,不僅可以去除掉雞蛋的腥味,還能使雞蛋羹的味道更加鮮美;而且,蒸雞蛋羹小孩和老人都能輕鬆吸收,不用擔心出現消化不良的現象。
蒸製雞蛋羹時,要先用保鮮膜將碗密封住,可以防止蒸汽滴到雞蛋液中,這樣做出來的雞蛋羹會更加,美味。
② 蛋花湯
在湯滾的時候加幾滴醋,蛋汁入水即呈現漂亮的蛋花了;
③ 煮雞蛋
煮雞蛋時時間把握在8~1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如果煮得太生,蛋白質沒得得到松解,這樣會難以消化吸收;而如果煮的過老,蛋白質結構由松變緊密,同樣會使其難以消化吸收。
雞蛋營養價值豐富,但食用雞蛋一定要知道其禁忌,以免給身體帶來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