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黏稠是血栓的「前兆」,4個方法稀釋血液,給血管「上保險」

2020-12-11 知識養生

血液粘稠在醫學上被稱為高粘稠血症,是中老年人常患的疾病。健康成年人大概有4~5升的血液量,其主要成分有血漿、血細胞、血小板、紅細胞等,而血液的粘度受多種因素影響,如血細胞比容,血漿蛋白含量,血流切率等。

血液粘稠有何危害?

血液出現粘稠,最先受到影響的就是毛細血管,它會導致毛細血管發生堵塞,從而出現末端組織缺血缺氧,引起一系列症狀表現,如手腳冰涼,視力模糊,晨起頭暈等。

血液粘稠易誘發動脈硬化,由於血流速度減慢,容易導致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等物質沉積在血管壁,從而造成動脈硬化。

血液黏稠是血栓的「前兆」,當血液發生粘稠,血管壁容易吸附脂肪、膽固醇以及鈣等物質,時間一長就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脫落可能引發心梗、腦梗、肺栓塞等疾病,嚴重威脅生命健康。

當血液變得粘稠,身體有何表現?

晨起頭暈。正常情況下經過一夜的休息,晨起後應該非常清醒以及充滿精神的,而血液粘稠可導致晨起頭暈、不清醒,思維遲鈍,直到飯後才會有所緩解。

午後犯困。主要表現為吃完午飯後嚴重犯困,只有通過睡眠才能緩解,否則整個下午都會無精打採。

陣發性視力模糊。表現為視力一會清晰一會模糊,主要由於血液粘稠導致視網膜供血異常所致。

下蹲呼吸困難。血液粘稠導致血液循環不暢,下蹲時回心血量減慢以及大腦供血不足,從而導致呼吸困難。

血液粘稠怎麼辦?4個方法稀釋血液,給血管「上保險」

水分攝入很重要

對於血液易粘稠的人日常生活中應該多喝水,多喝水能稀釋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尤其是在夏季,天氣炎熱導致體液丟失過多,容易出現血液粘稠。建議每日進水量不少於1500毫升,分多次少量飲用。

運動必不可少

通過運動能夠促進新陳代謝,加速血液循環,有助於血液的正常運轉。運動還能夠降低血液中壞膽固醇含量,從而降低血液黏度。因此建議血液粘稠的人群日常進行低中度的有氧運動,運動期間要注意防曬以及及時補水。

清淡飲食很重要

日常生活中建議低脂、低膽固醇、低鹽飲食,嚴格控制油脂的攝入,烹飪食物儘量避免油炸,多選擇水煮或清蒸。多吃蔬菜水果,多吃粗糧。

合理用藥

對於血液粘稠度過高的人,或者合併有高脂血症的人,一定要及時幹預,在醫生的建議下合理用藥,能起到很好的降血脂,疏通血管的作用。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關於血液粘稠的相關知識,如果能對大家有所幫助,點個讚再走吧。

相關焦點

  • 5個信號通知你「血液黏稠」!用好這些血液「稀釋劑」,血液流暢、預防血栓
    體內血液黏稠會嚴重影響到體內的毛細血管,導致毛細血管堵塞,引起血栓。血液流通不順暢,就會出現知覺障礙,常有手腳冰涼、麻木之感。血液黏稠度高的人群中,肥胖者居多,這些人下蹲比較困難,甚至一蹲下就感到胸悶氣短、呼吸不暢。這是因為,人體下蹲時,回到心臟的血液減少,加之血液過於黏稠、循環不足,繼而肺部、腦部等臟器出現供血不足,從而出現呼吸困難、憋氣。
  • 5個信號通知你「血液黏稠」!用這6招讓你血液流暢、預防血栓
    一旦血液過於黏稠,不容易流動,"河道"就容易"淤堵",這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血液黏稠的危害不小,一旦出現,不僅會造成機體組織獲得的氧氣、營養物質等相對減少;還會加速動脈硬化,誘發身體血栓甚至中風,或是增加心肌梗死的風險與冠心病的發病率,對身體危害極大。因此,早發現、早改善非常重要,尤其是當身體出現這5個症狀時,您一定要重視!
  • 血液黏稠「全寫在臉上」,臉上有4個表現,你血液或已黏稠如粥!
    很多中老年人,常會說到血液黏稠的問題,對這個問題是非常重視的,血液黏稠,危害非常大,越是黏稠的血液,說明裡面含有的沉澱很多,容易在血管壁上粘附,或引起血管變性。臉上有4個表現,血液或已黏稠如粥1、頭暈頭痛血液粘稠的情況下容易對健康造成威脅,如果短時間內總是感覺到頭暈頭痛,有可能是血液太過粘稠引起的,因為大腦想要維持正常功能,需要有足夠的血液和氧氣的提供,這樣才能促進大腦組織和神經的健康。
  • 血液黏稠的4個信號,很多人沒注意血管就堵了!
    很多人等到出現血栓了,才知道自己血液黏稠。專家提醒,血液粘稠往往是血栓的第一步!其實出現以下四個信號,就說明體內血液黏稠度可能偏高了!尤其是中老年人,千萬小心!而血液黏稠度高的人在午飯後馬上就犯困,睜不開眼,要立即睡覺,否則全身不適、整個下午都無精打採。如果睡上一會兒,精神狀態明顯好轉。這是因為午飯後血液循環在加速,血液黏稠度高的人,大腦血液供應不足症狀更加明顯。 血液黏稠度高的人群中,肥胖者居多,這些人下蹲比較困難,甚至因為過度肥胖而無法蹲著幹活,一蹲下就感到胸悶氣短、呼吸不暢。
  • 血液粘稠易得血栓,危害不小!「稀釋血液」就用這5招
    人體下蹲時,回到心臟的血液減少,加之血液過於黏稠,導致血液循環不足,氧氣與二氧化碳不能完成交換,從而引起呼吸困難、憋氣等機體缺氧現象。有些人平時視力還可以,但常出現短暫性模糊,嚴重時甚至突然看不清東西,該情況普遍發生在65歲以上老年人身上。這是因為血液流通不順暢,營養物質和氧氣不能及時供給視神經,導致視神經和視網膜暫時性缺血缺氧,醫學上稱為陣發性視力模糊。
  • 它們是「天然的血液稀釋劑」每天喝一點,血液不黏稠
    血液變得黏稠後,會加速動脈硬化,最易形成各種「栓子」,進而誘發心梗、腦梗等,對身體危害極大。如果你有下面這7個生活習慣,容易導致血液黏稠!2、常吃肉、高油脂食物血液中除了水分、血細胞等,還有膽固醇、甘油三酯等,長期攝入高油脂類食物,身體代謝負擔加重,到血液裡形成脂肪,導致血液黏稠,嚴重者會形成血栓。經過高溫油炸的食物含有一定丙烯醯胺等致癌物,影響身體健康。
  • 高血脂的「禍根」揪出來了,4種食物要克制,越吃血液越黏稠
    高血脂的「禍根」揪出來了,4種食物要克制,越吃血液越黏稠少碰高脂肪食物高脂肪食物比較多,比如肥羊、臘肉、油炸食物等,吃多了不僅會引起身材肥胖,還容易導致血脂不斷上升,增加血液濃度。當體內血液濃度逐漸上漲時,以上這4類食物請你趕緊拉入黑名單,即使再饞也別端上飯桌,另外血液「粘稠如粥」,身體也會向你發出警告信號。 睡覺時出現3異常,說明血液「粘稠如粥」!
  • 這兩個部位「越紅」,說明血液越黏稠,發現就不要拖,儘早清血管
    除了常見的生理原因引起臉泛紅之外,如果血液過於粘稠,或者血管內有血栓堵塞,影響了血液循環的正常速度,也會引起面部發紅,並且有腫脹。2、手掌發紅一般我們所看到的健康手掌,都是呈現淡粉色的。而如果是血液粘稠的人,手掌同樣會出現發紅的情況,而且是整個手掌都發紅,這時候需要警惕血液開始逐漸變粘稠。
  • 5個信號或是腦血栓前兆!如何預防血管堵塞,先做好這4步
    血管是輸送養分的通道,其中的血液可以滋養五臟六腑,從而保證人體的正常運行。但如果血管內形成血栓,將這一通道堵住,可導致各個器官得不到應有的滋養,其功能可發生異常。4、突然失語生活中突然出現說話模糊不清的現象,雖然心裡明白,但語言上卻表達不出來,且很快恢復正常,如果這一現象經常出現,也要警惕腦血栓的發生。
  • 血液粘稠有徵兆,5個症狀若出現,提醒血液太稠了,3個方法能稀釋
    我們的血液本身就有一定的粘稠度,這也是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但是當血液粘稠度明顯增高時,就會影響到毛細血管,甚至阻塞毛細血管,從而誘發周圍細胞凋亡。除此之外血液粘稠度增高還可誘發諸多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等等。
  • 身上若有「2黃2紫」,說明血液變黏稠了,做好3事或稀釋血液
    而促使血管疾病爆發的眾多因素中,血液粘稠一定脫不了關係。一旦血液粘稠度增加不能及時將緩解的話或引起的心、腦、肺、腎等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不足,造成缺血缺氧,從而導致冠心病、腦梗死、腎衰、阻塞性肺病的發生。血液變黏稠了身上會有哪些異常呢?
  • 晚上睡覺時若有3個表現,或是在提醒你:血液已經「黏稠如粥」
    人體是通過血液為各個器官輸送營養和氧氣,但是一旦人體的血管發生堵塞,身體就會表現出各種各樣的症狀。這時候就應該提高警惕了,保證血管的通暢,對人身體的健康至關重要。晚上睡覺時若有三個表現,或是在警告你:血液早已「黏稠如粥」1、睡覺時手腳冰涼有人睡覺時會手腳冰涼,甚至會出現手腳發麻的現象。這時你該引起注意了,這種情況的出現,說明你的血管可能已經出現堵塞。血液循環受阻,導致末端器官供血不足,手腳就會冰涼甚至發麻。
  • 血液黏稠要喝水,怎么喝是正確的?還有哪些方法能改善黏稠?
    很多中老年人,常會說到血液黏稠的問題,對這個問題是非常重視的。血液黏稠,危害非常大。越是黏稠的血液,說明裡面含有的沉澱很多,容易在血管壁上粘附,或引起血管變性。諸多嚴重疾病,像是腦卒中,心梗,都跟血液黏稠有一定關係。改善血液黏稠,方法是比較多的。人們最先想到的,肯定是多喝水。喝水確實是比較有效的措施。
  • 血濃度高易形成血栓,「7方」稀釋血液,降血濃,血流通暢
    血濃度高加上動脈硬化的話,血液會很不流暢。血濃度高與動脈硬化的關係:多餘的壞膽固醇進入血管壁形成氧化LDL-巨噬細胞吞食氧化LDL,進入血管壁-吞食氧化LDL,過多的巨噬細胞成為泡沫細胞-從泡沫細胞的殘骸中流出粥狀氧化LDL-粥狀物凝固在血管壁上,使血管變窄,引起動脈硬化,變窄的血管中流動濃度高的血液,加速了動脈硬化,從而引起血栓形成。
  • 平時端上餐桌,或淨化血液疏通血管
    血栓:血液比較濃稠,血液中的毒素就會累積在血管中,長期如此便會形成血栓,同時隨著血流質細小血管造成堵塞,引起肺栓塞。供血不足:血液濃度過高,人體的毛細血管就很容易缺血出現嚴重的供血不足,微血管缺血甚至會導致冠心病,心絞痛會導致冠心病,心絞痛。
  • 血液粘稠如何調理?多喝3碗湯,養護血管,減少毒素,趕跑血栓!
    血液粘稠是血栓形成的前兆,血液粘稠的人通常會有頭暈、嗜睡、反應遲鈍等症狀,可以通過飲食習慣的改善幫助養護血管。1、紫菜蘆筍湯:常吃紫菜可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力,降低血清的膽固醇含量,減少血液粘稠度。蘆筍對血管的養護作用,主要體現在蘆筍中含有的的蘆丁成分,蘆丁可以使血管韌性增強,降低血管壁破裂的風險,使血管收縮和舒張能力增強,有利於血液中毒素和垃圾的清理,改善血液粘稠,預防血栓形成。血液粘稠的人,常喝紫菜蘆筍湯,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養護血管,減少毒素,預防血栓。
  • 冬季,血液易黏稠,這6個行為,再難也要改,越早知道越好
    空氣溼度較低,人體消耗水分多,若不重視喝水,易造成血液黏稠。 一旦血液粘稠度增加,會導致血液流速減慢,更容易形成血栓,誘發中風。 這也是冬季中風高發的一個誘因,因此,在冬季,一定要注意預防血液粘稠。
  • 身體出現5大症狀,說明血液越黏稠,不能拖,該降血脂了
    現在高血脂人群越來越多,血脂升高,會讓血液變得越來越黏稠,俗話說「血液渾濁百病生」,血液黏稠很不利於身體健康。血液黏稠會減慢血液流動的速度,不利於全身的血液循環,如果身體的各個重要的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應,很容易引起心臟疾病和中風,對我們的生命有很大的威脅。
  • 女子從不碰肥肉,血液卻黏稠如粥,醫生:或和炒菜用的油有關
    血液是否黏稠直接影響到整個身體健康狀況,如果血液黏稠,血液循環速度就會減慢,會增加血管的壓力,血液難以及時供給到各個器官,就容易缺血缺氧,還會增加血管堵塞的風險,容易誘發一系列的心血管疾病。血液為什麼會變黏稠?
  • 血栓來臨前,有哪些預兆_濟南中醫靜脈曲張醫院
    因此,我們應該就在血液變得黏稠時就要提高警惕,預防血栓的形成,那麼當我們身體發出什麼樣的信號時就要高度警惕,小心血栓找上身了呢?濟南中醫靜脈曲張醫院專家來為我們解答。①經常感覺手腳發麻、冰涼經常手腳發麻,且無力,異常冰涼,甚至,四肢時常出現單側麻木且乏力,有此類表現時,往往是由於血管堵塞,導致血液循環不暢,無法到達肢體末端,是血栓堵塞血管的前兆。此外,血栓,堵塞腦動脈血管,引起中風,也會出現一側肢體無力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