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而促使血管疾病爆發的眾多因素中,血液粘稠一定脫不了關係。一旦血液粘稠度增加不能及時將緩解的話或引起的心、腦、肺、腎等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不足,造成缺血缺氧,從而導致冠心病、腦梗死、腎衰、阻塞性肺病的發生。
血液變黏稠了身上會有哪些異常呢?可能大家知道比較多的是頭暈、犯困、胸悶、氣短、麻木等異常表現,其實除了這些表現,身體某些地方顏色改變也能看出血液是否變黏稠了,你知道嗎?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身上若有「2黃2紫」,說明血液變黏稠了,做好3件事,或稀釋血液!
嘴唇發紫
對於一些血液粘稠度較高的人而言,可能會伴有紅細胞增多的症狀。那麼表現在表面的現象就是嘴唇可能會出現發紺即呈現為青紫色的情況。
舌下青筋發紫
健康的人舌頭下顏色的青筋比較淡,若舌頭底下的青筋突然發生了變化,顏色變紫甚至變黑,並且比以前粗了,還鼓出來,這很可能是身體在提醒你心腦血管系統發生了異常,很有可能是血液粘稠度增加造成淤血,儘量的及時就醫,進行檢查。
黃色小腫瘡
若在你的腳後跟、大腿和胳膊肘等位置發現鼓起了,多為黃色,表面光滑的小腫瘡,這可能在警告你體內的膽固醇偏高了。膽固醇高肯定是跟血液粘稠有關的,血壓黏稠正是由於膽固醇高而導致的。
眼瞼出現黃色瘤
正常人的眼瞼部位是不會無緣無故長黃色的瘤,一般只有在血脂過高的情況下,局部脂肪物質堆積,才可能會導致黃色瘤形成。血脂高的人更容易發生血粘稠,是血液粘稠的一個因素。若在你的眼臉位置找到這樣的黃色瘤,要提高警惕,或是血液粘稠的表現,有必要去醫院化驗血脂,血糖,並進一步尋找血脂增高的病因,積極幹預。
對於血液黏稠增加之後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不要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不動
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久站、久坐、久躺)都是會導致血液流動速度減慢,血液之中凝固因子容易積累,若在你突然改變姿勢的時候,這個栓子就會很容易脫落,引起後果嚴重的肺栓塞以及心腦梗塞。血液黏稠的人要讓自己動起來,可以有效促進膽固醇的排洩,同時將體內多餘的脂肪消耗掉。這樣不但可以控制體重還會降低血液的黏稠度。
科學的飲食
經常攝取高脂肪,高油脂,高膽固醇的食物很容易使得血液變得黏稠。日常生活我們要做到科學飲食,避開這些容易導致血液粘稠的食物,這樣才能夠讓血液循環保持正常。最好是以蔬果為主,粗細糧搭配著吃。一周可以找一天,周六或周日,讓自己適當的餓一下,可以早上一片麵包,中午一個蘋果或者梨,然後運動。這樣堅持下來,血液就會變得比較正常。
釋放壓力
壓力過大會使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使血管收縮。血管一收縮血液循環就受阻。但是我們生活中的壓力是不可避免的,那麼我們就需要做到有壓力就要以各種方式儘快排散出去,比如聽歌,玩遊戲,打球,散步,大笑,找朋友傾訴等等,每天要讓自己的心情爽朗沒負擔,這樣不但血液不容易變黏稠,還可以預防亞健康。
祝你健康!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