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茜 通訊員 章杭波
在杭州下城德勝東村小區,有這樣一條巷子,一邊是高大的銀杏樹,微風襲來,落葉飄零,在冬日慵懶的陽光照射下揮灑著一抹金黃;一邊是百米的淺浮雕牆繪,一個個復古的老物件、一幅幅熟悉的小場景,記錄著一個時代的縮影,訴說著一個歲月的故事,讓老杭州市井牆門生活場景在牆繪中徐徐展開。
當高樓大廈一點點吞噬著記憶,也總有人想竭盡全力留住舊時心底的印跡。
德勝東村位於德勝路和東新路交叉口,始建於上世紀90年代,現有居民3200餘戶,常住人口9000餘人,是一個大型綜合社區。
作為今年下城區老舊小區綜合提升改造的重點項目,區市政園林工程有限公司對其進行了整體提升改造,使得小區面貌煥然一新。
在承接設計建設過程中,公司充分挖掘當地文化底蘊,聚力文化促進,提升舊改品質。公司設計以復古懷舊為主基調,一方面營造溫馨閒適的文化氛圍,一方面發揮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打造集人文性、民俗性、藝術性兼備的視覺精品。
三處牆繪有不同的主題:蝶飛巷,以「從前慢」為主題,貫穿「慢光陰、慢心態、慢聲音、慢節奏」四個章節;德東南大門入口處,以「那年那月那花香」為主題,敘述一對小夫妻從青梅竹馬到耄耋老人,守望相助,相伴一生的故事;德東幼兒園大門兩側,以「杭州話童謠」為主題,用生動的繪畫激發小朋友的興趣,同時設置二維碼,用掃一掃就可以聽到「一線天」「二涼亭」等杭州著名景點的故事傳說。
目前,「蝶飛巷」的牆體彩繪部分已基本完成。
聽——弄堂裡那熟悉的嬉笑、吆喝聲在耳邊迴蕩。「賣豆腐腦嘞~~」「蔥包燴兒~~」「棒冰,棒冰,白糖棒冰~~」……還有巷子裡追逐打鬧的小夥伴,滾鐵環、踢毽子、跳房子,熱鬧得很。那時,巷子很短,在巷子那頭的吆喝聲這頭也能聽到;那時,時間很長,孩子們在巷子裡都能玩上一整天。
看——七、八十年代的老物件映入眼帘。你家第一臺電視機是黑白的,還是彩色的?「西湖牌電視機」「三五牌台鐘」「西泠牌電冰箱」……屬於老杭州人的「奢侈品」,也曾是父母結婚時生活品質的象徵。每一個披上了歲月痕跡的老物件都能喚起一段美好回憶,都承載著不同家庭的歡聲笑語和殷切期盼。
行——自行車的叮鈴聲在巷子裡響徹。約上三、五好友騎上吱啞作響的二十八寸自行車,欣賞著沿途的風景,緩緩轉動的車輪,蹉跎著漫不經心的日子。現在的電瓶車逐漸代替了過去吱啞作響的自行車,對於路過的風景也只是匆忙一瞥,社會進步的車輪很快,而舊時光的風景不再。
悟——在慢生活中領會慢心態。過去很慢,慢得猶如一套太極拳,行雲流水,舒緩自如。有時候,慢生活並不意味著被淘汰,慢心態並不意味著被趕超。反而放慢的節奏會讓人走得更紮實。讓我們放慢腳步,將每寸光陰細細打磨,將每日生活慢慢品味。
朋友,無論是偶爾路過還是時常經過,無論你是土生土長的「老杭州」,還是追風逐夢的「新杭州」,不妨來德勝東村這幾處「網紅牆」打卡,找尋一下老杭州的記憶,品味一下老底子的味道。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