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這個標題,老警打了個冷戰。接著心中一片寒意升起,進而有點悲涼……
這裡首先點讚硬核的「3.15」晚會。沒有這臺晚會的強勢曝光,這些「毒產品」仍然會打著高檔營養品的旗號走進千家萬戶。
海參,對於不靠海邊的內地普通人家來說,屬於高檔貨,我們吃不起。即使條件好一點的家庭,也吃不慣那種口味,所以老警所在的小縣城裡,售賣海產品的門店也很少賣它。
敵敵畏,在老警的兒時記憶裡屬於農藥,其毒性很強。夏天的夜晚,我母親經常用它來消滅蚊子,我們村有對夫妻鬧離婚,妻子因不堪重負喝了敵敵畏,不治身亡。
如果不是曝光,老警怎麼也無法相信,敵敵畏這種烈性農藥怎麼可能和海參有關。雖然我們吃的糧食和蔬菜也用農藥,但使用方法上屬於間接,對糧食和蔬菜影響有限。
而海參養殖戶使用敵敵畏,屬於直接把農藥倒進養殖的池塘,這幾乎等於給海參喝下了數量不等的敵敵畏。而海參喝農藥長大後,就會直接走向市場,吃到人們的嘴裡。
來,先看看記者暗訪中,養殖戶怎麼說:
為了殺死不利於海參生長的生物,每次都會將數箱敵敵畏倒入池塘,倒多少憑經驗。海參的抗藥性很強,敵敵畏都毒不死它,但池塘裡的魚蝦都死光了……
你看看,由於農藥倒進池塘,部分農藥會滲入水底下的土地,進而導致海參從出生開始就習慣了這樣的農藥殘留。海參為了生存,慢慢有了耐藥性,而螃蟹和魚蝦卻沒有這麼幸運,它們在不適應的生存環境下慢慢被毒死。
這不但是對人不負責任,而且還是對魚蝦的終極戕害。
暗訪拍攝的視頻中,池塘岸邊是一堆堆的敵敵畏空藥瓶,沒開封的還有幾整箱,看了以後真是觸目驚心。
突然想起一首兒歌:池塘邊的榕樹上……倘若榕樹不幸種在了養殖海參的池塘邊,它能不能進化成有了抗藥性,堅強活下來。
可怕的是,養殖戶毫無遮掩地隨口一說,體現了這種養殖方式的曠日持久。更可怕的是,當地一百多家養殖戶或許都這樣。
經常吃海參的同學,你會作何感想?
上一句話,看似有點幸災樂禍。的確,海參不是我們這些平常人家人吃的,但高興過後,又馬上害怕起來。這些給有錢人吃的高檔貨都是這樣養殖出來的,我們吃的平價貨,又會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長大的?
其實,無論高檔貨還是平價貨,無論富人還是平民,我們都無法分開。畢竟,人這一輩子,吃最重要。假如不狠狠治理這種醜惡現象,我們就是「躲過了初一,也躲不過十五。」大家誰也不要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可喜的是,相關部門已經成立調查組,連夜趕往山東即墨調查。希望當地的監管部門又痛心疾首,深刻反思;更希望調查組能以壯士斷腕的勇氣,一查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