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羅生活出品
JALO HOME
JALO HOME ∣ ISSUE 179
如果裝飾真的是一種罪惡,一百年前人們已經罪大惡極,一百年後人們仍然罪生夢死...
寫一篇簡明的現代建築設計史是吃力不討好的事。
吃力是因為凡認真總結歷史,總要吭哧吭哧查資料找照片,費時費力。不討好是因為,看我們公號的朋友沒幾個人真對有關設計的歷史脈絡有興趣,他(她)們關心的是如何迅速在每一次推送中找到一星半點兒對自己有幫助的創意或者可直接複製的場景。
但我們依然堅持做是因為,如果你能真的讀進去,會對提升自己對審美,對風格的理解,有很大幫助。所謂凡是過往,皆為序章。你現在喜歡的任何家具燈具紡織品,喜歡的北歐日式美式地中海風格,沒有一個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都是一步一步可追溯地走到今天的。
新藝術風格
ART DECO風格
ART DECO
在1920年代,新藝術運動又衍生出ART DECO,主要火在美國。至於為什麼火在美國,可能是因為美國已經成為當時的世界工廠,文化影響力日趨增強有關。實際上,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主要的建築和設計思潮,雖然肇始都在歐洲,但流行和發揚光大,都在美國了,比如MCM風格。
ART DECO完全可以認作是新藝術運動的延續。實際上,普通人不太容易分清兩者之間的區別。這兩種風格,都是對歐洲古典傳統的繼承,當然是簡化之後的繼承。
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主要是從植物中提取造型素材,大量採用自由的連續彎繞的曲線和曲面,形成富於動感的自然優美氣質。而 ART DECO,則是在此基礎上,加入了更多簡潔的直線和弧線,色彩鮮明大膽,形式對稱簡潔,更為摩登而富有力量。或者說,Art Deco的設計更適宜於工業化生產,也更能夠反應工業時代的氣質。
我們來對比看看:▼
上圖左邊是Art Nouveau的鐵藝門,不對稱,自然曲線;右邊是Art Deco鐵藝門,對稱,直線和少量簡潔弧線,幾何形態。
上圖左邊是Art Nouveau的建築裝飾,自然元素,藤蔓花枝多見;右邊是Art Deco建築裝飾,幾何弧線規律排列,工業感明顯。
上圖左邊是Art Nouveau的沙發椅,木質,有機自然的曲線,不對稱設計,較為浪漫主義;右邊是Art Deco的沙發椅,不鏽鋼與布藝材質,規則弧線,對稱設計,現代範兒。
上圖左邊是Art Nouveau檯燈,自然花卉元素,線條不規則顏色柔和;右邊是Art Deco的檯燈,直線條,明快大膽洗鍊。
這種變化,很明顯地反映出藝術創作的探索,與工業化生產之間,日漸加強的呼應和日臻成熟的互動。而這種探索的成功,之所以出現在美國,也是反映出那個時代工業發展的迅猛,和社會經濟的長期和平繁榮。
讀者有心不難發現,Art Deco的巔峰時期,同時也是西方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如果你對20年代的黃金時代沒啥概念,很容易的一個方法是看看美國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或者看看1920年代的巴黎(伍迪艾倫的《午夜巴黎》)和柏林(這兩年新出的德劇,湯姆提克威的《巴比倫柏林》)。
美國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
技術的革新,工業化的生產,帶來了持續的經濟增長,這是一個消費欲空前旺盛的時代,也是一個四處旅行的時代,更是一個追求摩登生活品質的時代。這一切與中國近二十多年的狀況何其相似呢?也就難怪有那麼多人會開始關注和喜愛Art Deco。
我個人認為這是一次偉大而有趣的探索。但是很遺憾,這個方向上的探索,沒能成為後來的主流。因為兩次世界大戰前後,建築和設計的發展軌跡,拐入了一個極簡而高效,適合迅速進行戰後重建的通道:是現代主義 「方盒子」。
現代極簡風格
先給大家看一段我們曾經幾次引用的話,這是一段激動人心的現代極簡風格宣言,來自安·蘭德的小說《源泉》:
「霍華德,為什麼我那麼喜歡你為我修建的這幢房子?」
「就像一個人一樣,一幢房子也有整體感。」洛克說,「二者都很罕見。」
「那麼整體感從何而來呢?」
「唔,你看著它。它的每一部分都是因為房子本身的需要而存在的,而絕不是因為任何別的原因。.......但是,你也見過那樣的建築,它們採用了廊柱,可是無物可以支撐;採用上楣,可是毫無用處。它們有壁柱、有線腳、也有虛假的拱廊和窗戶。.......你明白它們之間的不同了嗎?你的房子是根據它自身的需要而修建的,而別的房子的修建是出於譁眾取寵的需要。你的房子的必要性在於房子本身,而別人的房子的必要性在於觀眾。」
曾幾何時,我也曾被這樣的宣言激動得心潮澎湃,認為一切的裝飾都是出於譁眾取寵的需要,是罪惡的。
現代主義極簡像是一個極端——竭盡所能簡化設計,服從工業化效率至上原則,怎麼樣最簡便最快,咱就怎麼來。
極簡主義的興起,和工業化導致的農民進城,還有兩次世界大戰密切相關。大量農民進城沒有住處,大量飽經戰火的歐洲城市來不及重建,無數難民無家可歸,在短期內快速建造大量符合基本生活需求的實用建築,成了當時最響亮的呼聲——一切不必要的裝飾,無論是出於人道主義還是社會良心,都必須為此讓路。
柯布西耶經典作品薩伏伊別墅。這個建築反映了柯布提出的建築五要素:底部獨立支柱、屋頂花園、橫向長窗、自由空間、自由立面。從外觀看,現代極簡建築,都使用直線,不用裝飾,空間不設阻隔
如果說柯布西耶還是個工業化時代的藝術家,來自德國的現代主義建築設計大師的作品,則完全是建築機器。這是20世紀20年代格羅皮烏斯設計的包浩斯學校宿舍,你可以看看,是不是這個圖紙,100年之後,還在現代的中國大行其道
當時激進如柯布西耶者,甚至提出要將整個巴黎舊城夷為平地,統統改為「方盒子」,為天下蒼生立命。同時在技術層面,工業發展和技術革新,使得很多建築材料,比如混凝土和玻璃,能夠以較低的成本批量生產。
20世紀初,巴黎建築師 Auguste Perret 和 Henri Sauvage首次在建造公寓時使用預製混凝土,改變了對石材和磚材的依賴。強調功能、理性、簡約的現代主義建築,便是這樣發展起來的。
但非常遺憾,到了和平年代,現代主義卻漸漸失去其初心,失去最初倡導「極簡」的那種誠懇,越過高點,走向反面。至此,「沒有裝飾」,已經成了現代建築在商業市場上最叫好叫座且行之有效的「裝飾「和」LOGO「。極端如宜家(IKEA)者,甚至可以全球標準化生產,將效率推向極致。
典型的方盒子,現代建築的乏味無趣,一直都是它的主要槽點
這樣功能至上,全盤接受現代工業化的做法,被證明是非常成功的。
藝術設計在彼時,是完全服從於效率至上的工業化生產的。怎樣能最大程度地便於迅速生產建設,就怎樣設計。問題是,我們並不是每時每刻都在農民大量進城或戰後重建的狀態當中,當設計與裝飾無盡地讓渡自己的位置的時候,我們是否也讓渡了過多的趣味性、多樣性和可能性呢?就像一個洪流中漂流的橡皮筏,失去了自己呢?
MCM和現代義大利法國設計
前邊談的各種風格和名詞,細說起來,差不多都是一百年前的事了。凡事矯枉必須過正,所以一種風格剛出現時候走極端,並不少見,甚至是一種常態。但之後,各方都接受了新事物之後,也會把舊事物的優點再撿起來,融合發展,讓你不會很容易定義、站隊。
從二戰以後,世界上建築設計的主流,無疑是現代極簡風格。但以新藝術運動為代表的古典風格,並未退出歷史舞臺,而是一直在人們的視野中佔據著一席之地。究其根源,前邊說過,有人喜歡極簡,就一定有人喜歡裝飾。古典風格的本質是裝飾,只要人類存在,只要人類稍稍有錢有閒起來,就一定會琢磨著,裝飾自己的生活,從外形的多樣到材料的多樣,都會有。
MCM風格是20世紀中葉,從北歐肇始,最後在美國大火起來的風格。你很難界定這是一種現代極簡風格,還是歐式古典風格,只能說,MCM融合了兩種風格。外形是簡約的,但並不是現代風格那種犀利直線的酷。材料上,MCM風格還是木材的,而且主要是實木複合材料+銅金屬件,還是儘量採用了傳統材料。
因為伽羅生活過去兩年來,一直在推出經典的丹麥MCM風格家具,都是幾十年前原汁原味的設計。從現在國內罕見的抽拉桌,到六鬥櫥梳妝檯電視櫃,相信我們的用戶對MCM風格已經很熟悉,我們這裡就不再贅言。
這裡隨便列舉幾個義大利和法國優秀的家具設計師,一起膜拜下:▼
義大利的Franco Albini:
義大利的Piero Fornasetti:
法國的Philippe Starck:
寫了這麼多,該收尾了。從19世紀中晚期開始,簡單的梳理到最近的時代。總結一下,其實任何的建築設計風格,首先反映的是時代,反映的是時代需要或者說是時代精神,這個,古典風格也好,現代極簡風格也好,莫不如此;其次,建築設計風格,一定會採用當時最先進的材料和工藝,材料和工藝也會反過來強烈的影響那個時代的建築設計風格;最後,建築設計風格,也一定會植根於所在國家和文化,會體現某種文化某些特質的特徵。
從中國來說,因為是後進國家,沒有能夠一直跟進歐洲美國最新的建築設計思潮。1949年之前還好,比如上海,確實是一直跟隨者歐洲,沒有落後很多。張愛玲長居的淮海路旁的常德公寓,就是ART DECO風格,說明那個時代的上海,確實時髦。但49年之後,中國的建築設計有一些混亂,建國後幾十年內學習蘇聯,一些蘇式的古典風格有之,一些赫魯雪夫風格的住宅(這是典型的極簡現代風)也有之。90年代之後,隨著房地產的興起,又開始百花齊放,什麼風格都亂七八糟的一窩蜂搬來了,毫無章法。
上海 常德公寓
至於你的選擇是什麼,本質上還是關乎你的品味。哪種風格,都有其時代背景和存在必要,你要做的,我們希望是,自己思考,不一定要拘泥於某種風格,而要看你真實的需要。最好的風格,其實是最適合你的風格。
END
轉發給你腦子裡第一個想起的人~
伽羅生活Jalo Home
提供有營養有乾貨的原創家居文章,
教你用合理的價格買到中高端家居產品,
努力提升國人的家居審美和生活品質。
每周一、周四更新~
版權聲明
圖片來自網絡。伽羅生活的文章均屬原創,禁止任何渠道平臺以任何形式轉載。
聯繫我們
伽羅生活,中產階級的家居生活指南
歡迎關注微信公號
伽羅生活(ID:jalo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