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幼小銜接做準備的2~6歲「橋梁互動書」

2021-02-19 安瀟

這是「前書寫技能與互動書」主題的第6篇。

這棟樓我是暫時蓋完了啦,phew!

前面幾層樓在這裡:

1. 前書寫技能:從哪個5歲前的技能可以預見孩子未來的學業成績?

2. 塗色:安瀟對峙鳥居昭美:你曲解了塗色畫,還給中國爸媽製造了一頭惡虎

3. 使用互動書的竅門:一個竅門邀請孩子來塗寫,家裡的互動書不浪費

4. 貼紙書:1~6歲孩子的貼紙書,你玩對了嗎?

5. 塗色書:1~6歲塗色書的正確打開方式

今天所說到的這些互動書,都是益智動腦的類型,是為入學做準備的紙面遊戲,它們的目的,主要是讓孩子能夠逐步理解紙面的指令,用塗寫的方式互動。

這一類互動書,需要孩子有一定的看圖能力、理解能力、專注力,也要有比較好的「前書寫技能」才能完成。

它們包括:塗鴉答題書、尋寶書、連線書、迷宮書、描線書和練習冊。

比起貼紙書和塗色書,這些互動書對智力和書寫技能的要求更高,也更接近孩子上學時的學習方式,是幼小銜接的「橋梁書」。

這類互動書可以從2歲開始接觸,但每個孩子的發展和興趣都不一樣,我的建議是:不用急於要求孩子能夠這麼早就理解紙面指令,可以不斷觀察孩子的興趣和專注時間,循序漸進地提供這類遊戲。

如果孩子不願意塗寫,也可以先口頭語言地進行互動。

從2歲一直到入學,孩子有很長的時間可以慢慢熟悉和喜歡上互動橋梁書。

通常3、4歲的孩子,才能夠有更長一點的專注力,去靜下心來玩這樣的紙面指令的遊戲,所以小寶寶的爸媽一定不要心急。

對於樂於參與互動書的孩子,要小心選擇難度適合孩子能力水平的題目,不要急於增加難度而給孩子太多受挫感。

下面我們就來分類說一說這些幼小銜接的「互動橋梁書」。

塗鴉答題書

3~6歲

早教:認知,紙面指令理解,設計與繪畫

塗鴉答題書,是鼓勵孩子以塗鴉的形式對紙面指令做出回應。

這類互動書用塗鴉遊戲的方式,生動地讓孩子學知識,開發智力,練習塗畫能力。

有些塗鴉答題書是「科普」啟蒙書,它把的知識融入在畫面中,然後鼓勵孩子通過自己對這個知識的理解進行創作。

也有一些塗鴉答題書是「設計」的啟蒙書。

舉一些例子:

科普類:

我們最喜歡的一本是DK出品的「Megadoodle,Doodle and Discover a world of Fanscinating Facts」,這本書特別厚,幾百頁,每一頁都有一個主題,都會涉及到一個有趣的科普知識。

我把科普的內容讀出來,讓孩子了解相關知識,然後塗鴉參與。

比如這一頁的知識,是關於鑽石開採,原石是需要打磨和切割才能變成珠寶的。

互動方式,是讓孩子在紙面上設計自己的鑽石首飾。

這一頁,講的是人類的各種情緒,讓孩子留意人們在不同的情緒下,臉部表情比如眼睛和嘴角都是什麼樣子,並在畫面上根據指示給這些空白的臉畫出高興、難過、生氣的表情。

這一頁講的是太陽和九大行星,讓孩子用塗色的方式給行星賦予顏色。

雜誌類:

我們很喜歡的互動雜誌是Okido,每期都有一個主題,除了繪本故事,會有不少塗鴉互動的內容,雜誌面對3~8歲的孩子。

比如這一期專門講機器人,互動的部分是塗鴉設計自己的機器人。

設計類:

Usborne當然有非常多的塗鴉答題書。

比如這本「A Doodle A Day」,一共365個題目,每張都可以撕下來玩。

它屬於「設計類」的啟蒙互動書。題目比如:設計你自己的帳篷,畫上你的平板遊戲,設計一顆海星,給春天的樹木加上葉子等等。

尋寶書

3~6歲

早教:觀察力

尋寶書是我們最常用的互動書了,從Suki三歲開始,幾乎每次出門都要玩尋寶書,她在上面消磨了無數個小時。

平時在家,如果我忙著做家務,一本尋寶書也能讓她自己安靜好久。

尋寶書非常考驗孩子的眼力和觀察力,玩起來很上癮。

我們最喜歡的就是美國Highlights品牌下的」Hidden Pictures」,玩了兩年多,消耗了好幾本。

它對2歲寶寶還比較難,我的建議是3歲開始玩。

Hidden Pictures有下面兩種,左邊這個是找出圖案以後要用筆塗色,這一類的比較難,適合5歲以上。

強烈推薦右邊這種「sticker貼紙」的,一本書有280個貼紙,在畫面中找出寶物的話可以用貼畫貼上,比較容易,孩子玩起來會更有成就感,3歲就可以開始玩了。

尋寶的過程就像下圖這樣,一張畫面滿滿都是黑白線條畫,和它對應的一張貼紙裡有十幾個彩色的物品,要在畫面中找到對應物品並把貼畫貼上去。

這些圖非常鍛鍊孩子的觀察力、耐心和專注力。

因為貼畫裡的「寶」,肯定不是黑白畫面上的同樣的物品,而是隱藏在其他事物裡的相似形狀:比如貼畫上的一根香蕉,可能是畫面裡小男孩的帽簷;貼畫裡的一艘帆船,可能是畫面裡的樹杈和樹葉。

所以這個尋寶過程,孩子必須能夠有想像力,能夠開拓思維。

英國最經典的尋寶書,當然是「Where is Wally?」

Suki爸爸這代人的童年也都看這套書長大。

大家應該都見過這個經典遊戲:在非常繁瑣的畫面中,把紅白道襯衫的Wally找出來。

這套書很適合爸媽與孩子一起玩,因為大人也不一定比孩子找得快。

而且畫面中有很多歷史、地理的知識,爸媽可以講給孩子聽。

但這套書不需要用筆塗寫參與,所以不屬於「提高前書寫技能」的互動書。

連線書

2~5歲

早教:認知數字,認知圖案

連線書是用連數字的方法實現圖案,小朋友們都玩過,是鼓勵孩子認知數字的巧妙的紙面遊戲。

孩子們很期待看出連出來什麼圖案,因此對識別數字更有動力。

連線書主要有兩個功能:

1. 學習認讀數字,記憶數字的順序。

2. 了解數字與點的一一對應原則。

2歲的寶寶可以從10以內以及20以內的數字連線遊戲開始,越簡單越好。

去google 搜索「simple dot to dot」,就會有很多10以內和20以內數字的連線畫,列印出來就可以了。

最開始引導小寶寶時,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媽媽用筆尖點數字、讀數字、連數字,讓孩子記憶數字的順序,再鼓勵寶寶用筆參與。

Usborne也有給2歲寶寶的10以內的連線書,比如First Dot to Dot: Things that go, 和First Dot to Dot: Dinosaurs。

公文式教育在中國和英國都很流行,它也有適合2~3歲寶寶的「最簡單的連線書」。

3歲以後,可以根據孩子的數字能力,使用1-30, 1-50, 1-100的數字連線書。

比如這本動物連線書「My awesome animal dot to dot」是到30的:

Galt 的1-30數字的連線書,A5的尺寸很好攜帶,適合旅行。

如果家裡的孩子是數字謎和圖形謎的話,還可以挑戰高難度哈!

我家裡有這本An Architect’s Dot-to-Dot,爸爸和女兒一邊連線一邊學習世界建築。

迷宮書

2~6歲

早教:邏輯推理

迷宮書可能是最適合幼兒的邏輯推理類的遊戲了。

大多數的迷宮題,就是從彎彎曲曲的路徑中找到走出迷宮的路線,稍難一些的還會增加指示,比如:尋找最短路線,吃到最多水果,躲開所有的龍等等。

適合2、3歲寶寶的,最簡單的迷宮書有Usborne的「My First Maze Book」,一目了然很容易完成,讓小寶寶先從遊戲中找到樂趣和自信。

孩子3歲以後,我們玩的是這一本,Usborne: Big Maze Book,挑戰難一些,而且有各種場景和主題,有時是走過好多房間去找禮物,有時是幫助走失的小鳥回到鳥巢,有時是給筆找筆帽。

因為充滿故事情景,孩子玩起迷宮就更有動力。

彩色迷宮書的缺點是,價格不便宜,而且玩得太快,一本書用不了多久就玩光了。

描線書

3-6歲

早教:書寫練習

描線書,遊戲的意味相對較少,主要是為了入學以後的書寫做準備,孩子可以通過描線書,熟悉畫不同的線條:橫線、曲線、折線、虛線,到圓形、方形、三角形。

這也是「前書寫技能」比較直接的練習和測試。

能夠適應描線之後,孩子就可以適當地嘗試描繪字母與數字了。

但因為遊戲的感覺比較弱,我會很少量地、偶爾地給孩子提供,儘量不在上學以前給她們書寫的倦怠感。

比較好用的是這一套wipe clean workbook,水筆寫完以後,用溼抹布一擦就掉了,可以反覆擦寫反覆用,這讓孩子覺得挺好玩。

內容也是包括線條形狀描線、字母描線和數字描線。

但我的原則還是那樣:孩子有興趣可以多做點,沒有興趣就別強求,千萬別讓輕鬆的童年有「寫作業」的負擔。

練習冊

3~6歲

早教:認知,智力開發,紙面指示理解

練習冊,雖然也像描線書那樣,是和入學學習直接掛鈎的,但內容上就豐富有趣多了。

不少爸媽以為學齡前的練習冊就是字母和數字,其實還是有很多孩子會感興趣的認知內容會在練習冊中出現。

比如大小、長短、距離、時間、重量、邏輯、推理、觀察、詞彙理解等等,是很全面的智力開發互動,題目都會有生動的圖畫,邀請孩子塗寫參與,孩子會把這些認知內容當成好玩的遊戲。

Suki 3歲時我們常用的一套練習冊是3~5歲的「Collins Easy Learning」。

這套書的英文挺簡單,也很適合剛學英文的孩子來互動。

裡面的習題都有生動的畫面,與生活情景結合。

比如這個題目是看圖讀時間。

這一本是關於大小度量的。

還有「First Learning」這套練習冊。

裡面的遊戲也挺好玩,比如用分類和迷宮的遊戲來學習單詞。

數字題也有很多圖畫和情景。

還是那句老話:支持興趣,引導興趣,但不強求興趣。

輕鬆歡樂的童年最重要。

安瀟 2018年1月 於 倫敦

推薦閱讀:

新文章

假期中那些極易上手的手工遊戲

願你的2018,和孩子一樣慢

一盒樂高小顆粒基本款可以做些什麼

設計好了早教遊戲,孩子不玩怎麼辦?

為什麼英國盛產戲骨戲精?英國孩子從小就玩這樣的戲劇遊戲了

不知道和小寶寶做什麼遊戲?月齡發展特徵和對應早教遊戲的清單在這裡!

喜歡我的文章的話,評論留言和轉發分享

都是最好的鼓勵。感謝閱讀。

掃描二維碼可以打賞

相關焦點

  • 年糕上小學了,來說說我眼中的幼小銜接
    上次說到年糕上小學了,我也開始陪作業的事,評論區裡好多人點名讓我說說幼小銜接。大家的問題我都看了,大概分為三類:1.幼小銜接到底要不要上?2.到底要怎麼選這種班、怎麼學?③幼小銜接班讓人忽略了更重要的事說完前面兩點,我還想說,只想著報個幼小銜接班過渡,很可能會忽略「最重要的事」——以前我們做過一個採訪稿,問了上小學後媽媽們最想提醒後來人的事,他們的答案是這樣的(戳這裡可以看老文):@麗麗,給女兒報了很多網課
  • 幼小銜接書單:方向沒找對,刷再多也沒用
    關於幼小銜接,米粒媽之前寫過:你跟孩子多大仇,要讓他零起點入學幼升小也要過獨木橋,7‰的錄取率你想怎麼過?香港幼升小有多拼?為了贏在 起跑線,在子宮裡就要做準備了!看完是不是立刻就有了緊迫感。進入小學,大家看似在同一起跑線上,但上了幼小銜接就等於給孩子配了輛車,再不濟也是雙跑鞋。不上?你甘心讓孩子光腳上跑道!
  • 幼小銜接,到底應該如何銜接?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幼小銜接,到底應該如何銜接?大家都知道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向小學的過渡,但由於幼小兩學段教育內容與教學形式上存在較大差異,加上媽媽們的入學焦慮等問題,使得幼小銜接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
  • 【Bonny Baby】幼小銜接招生啦!
    幼小銜接不僅有社會認知的誤區,也有幼兒心理成長的新問題,如何讓幼兒更好的過渡,是許多家長關心的問題。家長關心的,也是芭尼寶貝關注的!關鍵詞:孩子的心理準備--我要上小學啦!「我還有一年就上小學了,小學什麼樣的?
  • 幼兒園不開學,別忘了準備幼小銜接,語文、數學、英語準備更充分
    當初在考慮暖暖到底要不要上幼小銜接的時候我同樣產生過這些疑問。老讀者們應該都知道,暖暖當初大班的時候沒有去專門的幼小銜接的學校學習,而是在幼兒園大班的時候從公立幼兒園轉到國際幼兒園學習了一年,並利用中午的時間,在國際幼兒園內,接受了專門的幼小銜接訓練。
  • 小學是孩子成長黃金期,一年級是幼小銜接關鍵期,您準備好了嗎?
    孩子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已經2個多月了,經歷了第一次月考,有的地區期中考試也結束了,對於孩子各方面的情況,家長有了初步的了解。有的孩子在家長的幫助指導下,適應得很快,學習成績優秀,生活自理能力很強,人際關係良好,漸入佳境。有的孩子遲遲找不到感覺,一年級學習就有點兒跟不上,生活習慣也不好,家長也很頭疼。
  • 孩子的書架上不只有米小圈,適合6-8歲的15套橋梁書,有趣又有益
    這份書單適合6-8歲(幼兒園大班、幼小銜接、小學一二年)的孩子們。是一份入門級的橋梁書單。並且以故事書為主。(橋梁書並不僅僅就是故事書)。當然後續我還會出一份適合7-10歲孩子閱讀的進階書單。但橋梁書又不是章節書,只在書中有簡單的入門級的章節出現,而且每一個章節都有插圖,但插圖又沒有像繪本那樣對文字起到補充的作用。為了讓孩子從讀圖過渡到讀字,一本橋梁書的文字量並不大。文字都在1萬字以內,頁數不超過100頁,文圖比例約為1:1或者1:2。
  • 幼小銜接數學怎麼教?保姆級攻略,99%家長會忽略這幾點!!
    又有另外的一大波大班孩子即將升入小學,幼小銜接又成為了一大難題。我時常收到家長們對於幼小銜接的各種問題,「幼小銜接有必要嗎?」、「幼小銜接到底是什麼?」、「該如何給孩子做幼小銜接?」……那麼今天,我好好地教給大家一些在家就能做的幼升小數學的方法。
  • 「語數英」輔學教育才是幼小銜接的關鍵,讀書牛幫你搞定
    這就是所謂的「快樂教育」所帶來的後果,這件事情足以證明了「幼小銜接」的重要性。不要總是「想當然」,在孩子的學習這件事情上,不像學走路、學說話那樣,到了年齡孩子自然就會走路和說話。如果沒有「幼小銜接」,孩子將會遠遠落後於其他孩子。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幼小銜接那麼重要,我們又該如何幫助孩子很好地度過這一關鍵時期呢?
  • 我用18個故事告訴你,幼小銜接最先應該銜接什麼?
    從今天開始想和大家一起探討幼小銜接的話題。為什麼要現在聊,因為我覺得幼小銜接從這個寒假開始剛剛好,如果等到入學前一個暑假再做,有些晚。  理由如下:  幼小銜接首要關注的不是知識搶跑,而是從課堂行為、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面幫助孩子過渡,以上哪個方面單拿出來都可以寫一篇長長的文章。
  • 幼小銜接到底要不要做?怎麼做?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幼小銜接一直是家長圈裡「老生常談」的問題,很多育兒博主和公號也會給出自己對於「幼小銜接/學前班該不該上」的建議,比如: 不要上。 也就是說,我們把幼兒園大班列入了幼兒園體系裡,但是在美國,這個年紀的孩子(5歲左右)直接併入了小學的體系。 這樣劃分有什麼差別? 這個年紀的孩子,就會開始學習一些知識性的內容,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幼小銜接」,這一年就是為小學一年級做準備的。
  • 「幼小銜接」的正確姿勢——智匯多兒童全科教育中心
    ​本網6月15日訊 幼小銜接,是指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之間的互相連接,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是成長路上的一個轉折期。由於幼兒園和小學兩種教育階段之間存在明顯差異,因此能否順利實現幼兒園到小學的銜接對兒童未來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幼兒園和小學教育的最大區別在於幼兒園的基本教育模式是遊戲模式,而小學是課堂模式。
  • 大班家長新困境:幼小銜接在園時間變短,家庭版幼小銜接該怎麼做
    一些家長很關心幼兒園和幼小銜接機構的開園時間,孩子在家這個超長的假期裡,隨著一些行業的復工,爸爸媽媽沒有過多的時間陪伴孩子都把孩子送回了老家,在老家的孩子真的是解放天性,與天地為友,什麼也不學了,畢業班的家長真的是著急,想讓孩子上學,畢竟孩子在幼兒園的作息是規律的,在幼兒園老師會系統地涉及幼小銜接知識與能力,孩子可以有一個好的狀態上小學,但是遲遲不開園,家長們知識與能力也不足
  • 提高幼兒的8個能力,真正做到幼小銜接
    為了使這種情況得到緩解,幼兒園在集體活動時間的安排上做了適當延長,大班下學期集體活動時間安排在三十分鐘左右,讓小朋友在心理上、時間概念上有好的準備。這種時間上的靠攏非常有效。 2 學習習慣和常規要求上互相銜接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幼兒掌握正確的坐姿、寫姿、握筆姿勢。
  • 快用優學派給孩子做幼小銜接
    幼兒園不開學,孩子一直宅在家裡,大班孩子家長都要急瘋了:孩子眼看就要上小學了,這從寒假玩到暑假,孩子沒有做幼小銜接怎麼適應小學生活?我有一招!用優學派AI伴學機器人V6幫孩子做幼小銜接,就算孩子宅在家裡沒有老師教,照樣也能學。有小V在,小V六大功能助力孩子幼小銜接,帶孩子做好知識積累、習慣養成、能力培養,讓孩子儘快適應小學生活。
  • 芽芽故事打造啟蒙課程體系 解決幼小銜接難題
    對於廣大家長來說,「幼小銜接」是個教育難題。如何讓孩子從幼兒園的「玩中學」適應小學的專科學習狀態,跟上學習知識的進度?國內知名有聲閱讀平臺懶人聽書旗下兒童早教繪本APP芽芽故事給出了自己的方案:自2020年6月起,芽芽故事正式推出團隊自主開發打造的IP學科課程體系「芽芽學科」。
  • 幼小銜接學會漢字、拼音就夠了?恰恰相反!在家這樣學才對
    邦主有話說:今天繼續來講幼小銜接。上周《幼升小別焦慮!要不要上幼小銜接?該怎麼選?跑遍鄭州大小機構,終於總結出這份經驗!》聊到了幼小銜接為什麼這麼重要,也寫了鄭州目前幼小銜接有哪些,怎麼選。幼小銜接班到底要不要報,一定要根據自己家裡的實際情況。別因為聽了「不需要提前學」,就頭腦一熱,讓孩子在家放羊了,結果自己也沒時間培養孩子的求知慾和銜接小學的習慣。今天要分享的,就是如果不上幼小銜接班,我們應該怎麼在家給孩子做語文銜接。
  • 微課堂(視頻)丨金清小學朱玲曉老師:幼小銜接家長可以做什麼?
    上周很榮幸邀請到路橋區優秀教師路橋區優秀教育工作者路橋區金清小學副校長朱玲曉老師為大家帶來一課《幼小銜接家長可以做什麼?》因此,如何做好幼小銜接,讓孩子從幼兒園向小學平穩過渡,是咱們家長朋友特別關心的話題。01什麼是「幼小銜接」?Cohesion betwee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那麼,什麼是幼小銜接呢?
  • 繪本閱讀助力打開幼小銜接之門
    每周一位校長(園長)作客本欄目,結合自身工作案例和家庭教育理論,為家長們出謀劃策。掃描文末二維碼,您還可以登錄愛濟南新聞客戶端家庭教育頻道收看精彩視頻。歡迎更多校長或園長,來這裡開壇論道,為家長指點迷津!  幼小銜接是廣大幼兒家長,特別是大班幼兒家長最關注的問題。那麼怎樣科學地做好幼小銜接?怎樣在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幫助幼兒提前做好心理、學習品質、社會交往等方面的準備呢?
  • 直面兒童注意力問題,卓越巧問教育發布2020中國幼小銜接行業調研...
    因此,12月6日卓越巧問教育與中國教育智庫網以及亞洲幼教年會三方聯合發布《2020中國幼小銜接行業調研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3.0),在數百位行業專家、幼教從業者與權威媒體的共同見證下,卓越巧問教育公開了中國首份「4-5歲兒童注意力發展研究報告」(下簡稱「斑馬塗色實驗」),與學前教育同行共同探討中國4-5歲兒童的注意力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