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無錫~這家店開了35年,店主一件事做了近60年!

2020-12-10 揚州身邊事

這裡有家裁縫鋪

經開區太湖街道東社區周新西路48號有一家裁縫店,店面不大,一不留神很容易錯過。在樹木的掩映下,樸實的門頭上寫著「東西服」四個紅色大字,底磚早已斑駁。店主張祥根已經做了近60年的裁縫,憑著一臺「蝴蝶牌」縫紉機和一身好手藝,讓店鋪成了當地響噹噹的「老字號」。

△店鋪名字原名叫「東裁縫店」,後來改名為「東西服」,招牌因為風吹雨打,已經換了一次又一次。

35年風霜雪雨守著沿街小店

張祥根

這家店開了有35年嘍,我當時還是東第一批個體戶。

△「繳納管理費登記證」,主營範圍寫著服裝、五金,發照日期是1985年4月23日

20多平方米的鋪子不算大,東西卻不少。牆上掛滿了布料和衣服,左邊牆上掛著中式成衣,等著顧客來取走,右邊則是各種西服布料。一張木板擱起的大長桌是操作臺,裁剪布料、熨燙衣服都是在這裡完成的,桌上隨手放著老式剪刀、數值有些模糊的尺子,靠牆邊一排大小不一的盒子裡盛著各種工具和紐扣、拉鏈等零碎配件。往裡便是兩臺蝴蝶牌縫紉機和一臺鎖邊機,它們也是裁縫店裡最老的「員工」了。

△縫紉機

△鎖邊機

△熨燙衣服

這些經過歲月打磨的老物件和這間老鋪子一樣,樸實中甚至透著一些「土氣」,陪伴張祥根度過了悠長的時光。被問及為何沒有更換成現在更有效率的電動縫紉機時,張祥根說老式縫紉機用慣了,修一修、換換零件還能用,不捨得換掉。

張祥根

縫紉機也換過好幾臺,修過好多次了,不過現在已經沒什麼人能修了,好在零件還能買到自己換。

就這樣,35年來,張祥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做著同一件事,守著這家裁縫店。

60年一針一線傳承匠心精神

張祥根今年已經76歲,家裡從爺爺輩開始就是做裁縫的。

張祥根

我的爺爺和父親都是手藝出色的裁縫,父親那時候是正宗的奉幫裁縫,專做西裝。

「奉幫裁縫」又叫「紅幫裁縫」,清末民初,寧波作為最早與國外通商的口岸城市之一,有不少寧波裁縫曾為外國人裁製服裝,「奉幫裁縫」指的就是這群手藝人。

△父親當年的會員證書(左)和通行證書,上面的日期還是上世紀50年代,紙張已泛黃

為了生計,18歲那年張祥根開始跟父親學手藝,學了3年差不多可以跟父親做「出門工」了。「那時候沒有店面的,就是跟著父親一起扛著縫紉機走村串巷上門給人家做衣服。」1976年父親生了病,張祥根毅然擔起了大隊服務站裁縫鋪的重任。

張祥根

吃著紅薯幹,點著煤油燈,踩著縫紉機,一針一線幹活,都是為了養家餬口。

改革開放後,張祥根決心自立招牌。那時縫紉機已慢慢開始引領時代潮流,但看似大好的形勢卻有著激烈的行業競爭。從選面料、量尺寸、做裁剪到縫邊鎖眼、釘扣子,每一道工序都得扎紮實實、毫不含糊,這是張祥根對於縫紉工藝的自我要求。

街坊領居們都清楚這家店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在工作時不允許其他人打擾。布料被平整地鋪在案板上,一把尺子,一塊三角形畫片,三下五下就畫好了線,拎過一把裁縫專用的大剪子,看著剪刀「嗤嗤嗤」地划過布料,聽著縫紉機「嗒嗒嗒」地躍動,還有布料噴上水熨鬥「嘁嘁嘁」地升騰起縷縷白汽,每一剪下去果斷而順暢,每一個針扣的打進和穿出都又穩又準。抬手揮袖間,拷邊機的盤線方式、吊起的熨燙線,每個細節處處獨道。一件衣服,上百道工序,10000多針腳,不露一個線頭,不留一絲褶皺。

△視頻

裁縫是一門考究細緻功夫的行當,張祥根不斷精進著自己的手藝,做到這般「完美」了,他卻常常自嘲是一個「沒本事的老裁縫」,一匹布一紮線物盡其用,不自高不自大量體裁衣罷了。而這名「沒本事的老裁縫」卻專注製衣近60年。

老字號與時俱進服務街坊鄰居

上世紀80、90年代是裁縫店生意正紅火的時候,張祥根的店以定製西服為主,還幫工廠加工西服式樣的工作服,徒弟也收了5、6個。步入21世紀後,裁縫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了。

張祥根

那個年代做衣服的人挺多的,當時人們賺錢的一個動力就是能做一件新衣服穿。穿自己做的衣服是時髦,所以生意很好。現在去商場和網上買衣服多方便啊,種類也多,很少有人來做衣服了。

不光是做衣服的越來越少,還在堅守這門手藝的人同樣越來越少。「帶的徒弟待不住,畢竟還要養家,新區廠裡隨便做做都比這個賺得多啊!也有很多裁縫師傅轉業了,還在做的人寥寥無幾。

張祥根也在與時俱進——把老印花的裝飾配在西服上,整體端莊又具現代風格;更新唐裝、復古中山裝的款式,慢慢地跟上潮流。就這樣,店鋪留住了一批習慣「量體裁衣」的老顧客。

採訪中,老客戶華阿姨正巧前來定製一套中式衣服,選好布料後,張祥根嫻熟地為她測量身長、腰圍、胸圍、下擺、肩寬、袖長、領圍等各種尺寸,不用量一個記一個,而是等到全部量好後直接將數據一一記在本子上,之後依舊沿襲早年的樣子手工製作。

△量尺寸

華阿姨

我今年71歲,上了歲數的人還是喜歡穿定做的,合身。我們是老鄉鄰了,我十幾歲時就找張師傅做衣服了,襯衫、褲子、外套什麼都做,那時候全家人都找他做的。

△記錄尺寸

張祥根

西服車工多,中式服裝手工多。60歲以前主要做西服,60歲以後以中式服裝為主。我年紀大了,精力跟不上了,中式衣服輕鬆一點。

△製作中

即使如此,他的手也不敢停下,偶爾也要加個班,因為每件衣服都是講好日子的,到時候人家來取,如果還沒做完信譽就沒了。他說就憑「信」字幹了這麼多年,這碗飯不好吃,酸甜苦辣都得嘗。

幾十年來,張祥根始終以低廉的價格給周邊居民製衣,讓老人們穿得起體面的衣裳。不僅如此,他還經常為鄰居補撕口、縫紐扣、換拉鏈、改橡筋、改褲腳,不收錢或只收材料費。「鄰居對我做的衣服滿意,我這個老裁縫也算是有點用了。」

相關焦點

  • 一針一線縫歲月 無錫東埲有爿35年的老裁縫店
    近日,記者在無錫濱湖區發現了一家老裁縫店,在腳踏縫紉機的噠噠聲中,瞬間勾起對舊時歲月的懷念。店主張祥根已經做了近60年的裁縫,憑著一臺「蝴蝶牌」縫紉機和一身好手藝,讓店鋪成了當地響噹噹的「老字號」。35年風霜雪雨守著沿街小店「老字號?我們這一片開得最久的手藝店就是那家裁縫店。」說起「老字號」,鄰居街坊隨手指向了街角邊的一家老裁縫店。
  • 老照片:1972年的江蘇無錫,難忘的無錫生活記憶
    1972年的無錫,河埒大隊的魚塘,正在捕魚的人們。河埒街道地處無錫濱湖區。東接京杭大運河,與梁溪區相鄰。現在的河埒口早已融合到市區,現在算是中心區了。1972年的無錫,河埒大隊一家人的合影。1972年的無錫,大運河吳橋北段。大名鼎鼎的吳橋,在無錫無人不知。
  • 老照片:90年代的江蘇無錫,一起來看看昔日的無錫的模樣
    無錫,古稱新吳、梁溪、金匱,地處江蘇南部,北倚長江、南濱太湖,被譽為「太湖明珠」。無錫自古就是魚米之鄉,素有布碼頭、錢碼頭、窯碼頭、絲都、米市之稱。這是一組90年代無錫的老照片,這些老照片記錄了無錫往日的模樣。圖為俯瞰90年代的無錫勝利門商業區。
  • 激蕩四十年 · 無錫
    莊啟程的菲律賓維德集團香港維德行、無錫市家具總廠分別出資近120萬美元,各佔註冊資本的40%,中國輕工業品進出口公司江蘇分公司出資近60萬美元,佔註冊資本的20%,成立了江蘇省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中國江海木業有限公司。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頒發的營業執照為工商企合字"10001"號。1981年9月23日,"江海木業"正式開業了。它像打開了一扇窗,讓中國人初次見識到了現代企業的影子。
  • 實體店大逆襲:2017年這些品牌將開出近1000家店!
    在如此來勢洶洶的關店大潮面前,卻有一批品牌宣告2017年要逆市而行,開出近1000家實體店! 加速拓張的本土及國外新興快時尚、率先轉型的潮流時尚品牌、漸成風潮的潮流集合店,它們為何這麼敢?、貴州、湖北、湖南、上海、江蘇、浙江、海南、安徽
  • 禪城這家開了近80年的麵店,連食神蔡瀾都讚不絕口,如今怎樣了?
    有句話說得非常好:「酒香不怕巷子深」,有這麼一家開了近80年的麵店,連食神蔡瀾都讚不絕口的麵店,隱藏在街頭巷角,靠著食客的口耳相傳,打造了很高的口碑。這家店是佛山麵食的一面金漆招牌,遠近馳名,歷史悠久,開了接近80年的老店,佛山禪城本地人從小吃到大,無言地述說著過往食客的故事。這家店的名字叫做應記面家,地址位於蓮花路112號8號鋪。想要體味最本土的味道,來這家店就最合適了。
  • 大叔開麻辣燙店年賺60萬!全靠一件事,學會顧客自動來,易學
    一個商場裡面什麼地方人最多,當然是吃東西的地方,在現在的社會當中,人們把吃這件事情看得極為重要,越來越多的餐飲店出現,顧客的口味也越來越挑,更新換代的速度可謂是飛快,可能昨天這家店還門庭若市,過幾天後卻無人問津,這是為什麼呢?
  • 人均60的老北京涮羊肉,火了9年!
    門外看著環境很一般,卻火了9年。冬天晚上排隊才能吃到。火了9年的德心居因為性價比高,口味正宗,所以生意一直很好。桌上早早就準備好了銅鍋,就怕人一多,忙不過來。嚴師傅自打開店之後就一直在德心居幫忙,在店裡也有近10年了。他笑著和我們說:我們這,冬天晚上都要排隊哩,忙不過來,還找了倆兼職。一盤一斤羊肉 爽!
  • 長樂路上的這家玩具店,竟然開了 20 年
    依稀記得以前每次家長帶我去逛上海西宮的玩具店時,我都挪不動腿了(這種感覺就像是如今去逛鞋店一樣),所以我那時的夢想並不是長大後要做什麼警察、醫生、飛行員,而是夢想開一家屬於自己的玩具店,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玩具世界
  • 長沙這家店十幾年在做一件事:把一種不好吃的魚做得好吃
    吃財魚皮這個事卻又恰恰相反,10歲以前我都以為這涼拌魚皮是「小海參」,哎,哪個窮人家的孩子沒被家長騙著吃過幾樣東西呢? 財魚皮又脆又韌的口感倒也與海參有兩分相似,用蒜、姜、香菜、生抽、醋、少許剁辣椒涼拌出來的財魚皮往往是店家頭一道上的菜,有意把醋加重,打開顧客的胃口。
  • 顧客服裝店拍照遭驅趕 店主擔心被同行「拷貝」
    最近,台州路橋的李女士碰到一件挺鬱悶的事:她在富仕路一家女裝店看中了幾款連衣裙,由於價格比較貴,她準備購買其中一件。為了讓閨蜜參考一下,她邊試穿邊拍照片。沒想到,剛拍完第一張,店主就出面阻止,讓她刪掉剛才拍的照片,並且走人。拍個照片,就讓顧客走人,這是怎麼回事?店主給記者的解釋是:試很多衣服,還一件件拍照,這樣的顧客大多是同行或同行的朋友,拍了照片準備拿去學樣的,最後又不買。「如果每個顧客都這樣,我生意怎麼做?」在這家店的門口,貼有一張「同行免入 謝絕拍照」的告示。記者走訪發現,在路橋街頭,類似的告示還不少。
  • 2020年江蘇無錫新吳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招聘公告
    2020年江蘇無錫新吳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招聘公告已發布,計劃招聘68人。報名時間:2020年11月24日9:00-11月30日12:00。報名方式:網上報名。江蘇公務員考試網現將其整理如下:   2020年新吳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公告   為進一步加強新吳區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根據《江蘇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辦法》(蘇辦發〔2020〕9號)文件精神,經市、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核准,2020年新吳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擬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編內工作人員
  • 身邊事 | 這家經營了40年的小店,賣的產品全上海大概找不到第二家了
    在江蘇路上,有一家開了幾十年的紐扣店,周邊居民經常光顧,就連郊區、外地、甚至外國人都來這裡購買鈕扣。這家鈕扣店從1982年就開業了,店鋪前身是上海幾家紐扣廠聯合起來開了一家紐扣特約經銷門市部,隸屬於商業服務公司,店主姓周。他1991年就到這家門市部上班了,2014年公司運營調整,想調他去別的地方上班,關掉營業點,但他卻沒有答應。「鈕扣大家還是有需求的,店沒了人家不方便。」
  • 這家兒童攝影店關門近仨月,警方介入調查!
    馬女士無奈地說,春節過後,她曾多次嘗試著聯繫這家攝影館的老闆溫先生,可是對方不接電話,也不回信息。「我是這家攝影館的老客戶,經常參加店內推出的一些活動,目前會員卡裡還有700多元餘額,卡內餘額我們可以不要了,只盼著能夠把婆婆和孩子的合影拿到手,這是我們對老人最後的念想。」馬女士對記者說,前幾天,她在微信群裡看到有人說店主聯繫不上了。
  • 7月江蘇平均氣溫25.4℃,為近60年來第二涼快
    而8月1日,江蘇才進入連續高溫預警的狀態。6月以來至7月底,江蘇全省平均氣溫僅25.3℃,為本世紀最低。而7月平均氣溫為1961年以來第二低。馬上又要立秋,難道今年要過個「涼夏」?8月份高溫會瘋狂反撲嗎?
  • 這家開了近10年的夫妻糕餅店,有著不可忘卻的老福州味.
    Vol.155-這是我們走街串巷發現的第155家街頭美味-開了近10年了都是老福州味這家店開了近10年賣著種類齊全的糕餅開在美食雲集的慶城路上是由一對中年夫妻經營的店面簡單實在剛聽這個名字的時候,拾貳我還以為是鴨舌做的餅呢,覺得是種暗黑料理。直到我看到它的那一刻恍然大悟,原來是鴨舌形狀的餅呀~
  • 江南古城,江蘇無錫的特色美食小吃
    悠悠千年的古運河從無錫城中穿流而過,無錫,作為一座典型的江南古城,不但有著太湖之濱黿頭渚、靈山大佛等美景,更是有著豐富多彩的美食。三鳳橋醬排骨,俗稱無錫肉骨頭,是江蘇無錫地區傳統名菜,屬於蘇菜系。從問世到現在已有近140年歷史,為無錫著名的三大特產之一。
  • 江蘇無錫最好的10所高中(附2019年高考一本上線率)
    01無錫外國語學校無錫外國語學校創辦於1998年,2012年創建太湖新城校區;學校踐行創新國際化辦學理念,積極對接國外優質學校,融合優秀國際課程,已發展成為知名一流的外語特色學校;在2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學校除英語特色教育外
  • 江蘇-無錫一方小店,十幾年酸辣湯,從小婁巷到五愛路 屋裡廂味道
    唐師母屋裡廂 飯還是家裡做的好吃,用無錫話來說,屋裡廂的飯最好吃!帶著做「屋裡廂」小吃的理念,做了十幾年酸辣湯。它就是【唐師母屋裡廂】01五愛路上的寶藏小店「屋裡廂就是無錫話,家裡面的意思。」店主奶奶說,「就像做家裡面的小吃一樣在做這個店。」
  • 這家店喊了6位大媽做直播 爆賣1000萬復購超60%
    對著鏡頭時,她們會把美顏開最大,怎麼年輕怎麼來,一邊「寶寶、麼麼噠」,一邊熟練地織著毛衣,靠著「顏藝」,半年時間,她們就在直播間賣出了1000萬的銷售額。 1000萬是什麼概念?以店裡一團標價59元的竹棉毛線為例,約要賣出約17萬團毛線。 通過一針一線的直播面授教學,再次「復興」了毛衣編織這門媽媽輩的傳統技藝,使得店鋪的粉絲從3萬暴漲至12萬,用戶復購超過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