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真的就是神一樣的存在。他不僅用畢生精力把股票玩得風生水起,在為人父母的那一面,他也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
巴菲特對自己三個子女的評價是:這三個孩子都很聰明,有很好的判斷力,也都是正派的好人。
巴菲特現年90歲,共育有三個子女,大女兒蘇茜是一家針織品商店的老闆,大兒子霍華德是一個「富裕農夫」,小兒子皮特是一位出名的音樂家。
巴菲特認為,父母能夠給孩子最好的金錢教育,就是讓他們懂得如何使用金錢,並真正地理解金錢的價值。
就像他的那句名言,「金錢就應該拿來換取自己喜歡的人生,而非大部分人認為的,用自己的人生去換取金錢。」人是為了理想生活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賺取足夠的金錢。
他的三個子女也從巴菲特身上學到了,如何靠自己的雙手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這一點,在巴菲特大兒子霍華德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霍華德曾經念過三所大學,但都因中途輟學,沒能拿到畢業證。他讀過大學,當過建築工人,也當過停車場管理人,甚至還競選過官員。直到30歲的時候,霍華德才發現自己人生夢寐以求的工作,居然是種地。
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請求他的股神老爹買了400畝農地租給了自己,並承諾父親的要求:每個月償還租金,每年還需額外分5%的收入分給父親。不出所料,熱愛種地的霍華德把農場經營得非常好,成了一個「富裕農夫」
在給子女一生的忠告中,巴菲特教育子女一定要掌握兩種能力,第一種是獨立生活的能力,第二種是獨立思考的能力。
1. 獨立生活的能力
關於獨立生活的培養,對比中美家長的做法,我們能從中得到巨大的啟發。如果孩子問父親,我們家有錢嗎?
美國的父親會回答說,「我有錢,但是你沒有,因為我付出了勞動和汗水,通過自己的努力積累了財富。」而中國的爸爸就會說,「我們家很有錢,只要你好好讀書,以後這些錢都是你的。」
這樣的回答反映出了中西方家長不同的教育理念,而巴菲特也是一位擁有典型的美國教育觀念的父親。他通過讓孩子從小獨居一間臥室,開始讓孩子熟悉一個人生活的感覺。讓他們從小對自立有一定認知。
美國的家長從小會從生活中的細節告訴孩子,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事,什麼場合應該要有什麼樣的行為,不能做的事情為什麼不能做,不能隨意。久而久之,孩子就能養成自律的好習慣。
2. 獨立思考的能力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學會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比獲得知識更重要。不下決心培養思考習慣的人,將失去生活的最大樂趣。」
巴菲特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會隨著孩子的長大逐漸減少對孩子生活上的幫助和人生道路的控制,很多時候他會鼓勵孩子嘗試自己解決問題,引導孩子養成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這就是在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培養孩子獨立思考,首先要鼓勵孩子具有質疑精神。家長們在面對孩子的質疑時,不能隨意糊弄,要鼓勵孩子帶著問題去找答案。引導他們通過調查和研究刷新認知,通過實踐去論證自己的假設。久而久之,孩子就能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而不是人云亦云。
與孩子呆在一起的時候,父母們應該欣然接受孩子的提問,接受孩子的質疑,引導孩子與父母一起踏上獨立思考的道路,這樣才是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