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富巴菲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死摳門」,大兒子霍華德卻對父親說「我想當一個農夫」,巴菲特說「我可以給你一個1900英畝的大農場,但是你必須按期付給我租金,一旦資金斷裂,我將立刻收回。
霍華德與父親籤訂了協議,每個月都向父親繳納一定的租金,經過很長時間的努力和打拼,將原來的農場規模擴大了幾倍,成功創造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巴菲特作為股神,世人對此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視財如命,有人認為冷酷無情但除此之外,大家對他的教子之道卻一致讚揚,頗為推崇。
小兒子彼得從小酷愛音樂,父親對此並未嚴格要求,巴菲特認為每個孩子都有追求自己夢想和事業的權利,他特別支持兒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業。
彼得大學畢業後,正式開創了自己的音樂道路,但值得注意的是,彼得基本上所有的音樂設備都是自己貸款所購,父親在經濟上並未有太多支持,自己的貸款自己還。
小女兒蘇茜從小就被巴菲特安排當報童、通過自己送外賣、送報紙的方式來賺取自己的零花錢,工作後並沒有因為父親的光環而收到特殊照顧,相反還收到了上司的特殊待遇。
不給孩子金錢,這只是巴菲特眾多教子原則中的其中一條,三個孩子在這樣的思想薰陶下,靠自己的努力每個人都闖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這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怎麼作為世界首富的孩子從小還要這麼拼搏呢?在我們的觀念中不應該是,「父親我想創業,父親馬上就打給你幾個億的啟動資金嗎?」
巴菲特的教育理念恰恰和我國家長的教育理念恰恰相反,巴菲特經常教育子女,在社會上立足一定要有兩種能力;第一種能力是獨立生活:第二種能力是獨立思考
巴菲特讓兒子自己貸款自己還,自己零花錢自己掙正是為了鍛鍊孩子的這種能力。
當記者問道「你把大部分的財產都捐了出去,你給孩子們留下什麼呢?」巴菲特說億萬財富並不能給人帶來多少能力和成長,反而會消磨人的激情和理想。我已經把最珍貴的財富——樂觀、自信、勇敢、勤於思考的性格給了我的子女。
金錢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有可能讓你腰纏萬貫,也有可能讓你迷惑心智。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如果你細心觀察你會發現
不會教育子女的人比比皆是,著名影星成龍的兒子房祖名吸毒入獄、著名演員張國立的兒子張默因暴打女友入獄,這正是因為父母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而讓孩子在父母的光環下自由成長才釀成了這樣的悲劇。
作為一名父親,我深深意識到,終歸我們不是巴菲特,不是洛克菲特,終其一生我們不過是普通人,我們無法去學習和複製他們致富的成功道路,但他們教育子女的方式的確值得我們深思,人生在世不過幾載光陰,我們即使留給孩子再多的財富,不交給孩子如何獨立生活,如何獨立思考也只會釀成和吃烙餅的孩子一樣的悲劇。
在我國未成人年犯罪率逐年飆升,可誰想過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經過調查,有90%的未成年都是留守兒童,他們缺少了父母親的教育而無法辨別什麼是正確的價值觀、金錢觀和人生觀,從而讓他們犯下累累罪行,做父母的看到該有多心痛。
從小我父母教育我,做人要坦坦蕩蕩,真真切切,這也使我從小比同齡孩子成熟許多,從小養成了獨立生活和思考的習慣,這在我的人生道路上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對於教育子女,巴菲特和洛克菲勒等名人的教子理念大多不謀而合,徹底拜託了富不過三代魔咒。各位家長,我們成不了洛克菲勒、成不了巴菲特、成了了馬雲王健林,但我們可以讓我們的孩子學會思考、學會獨立生活,坦坦蕩蕩過一生。
關於巴菲特的教子理念還有諸多理論,如果你正有此問題,不妨給自己買一本,教育孩子充實自己,終有一天你也會是別人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