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編輯 / 小e
圖片 / 來自網絡
以你的價值標準對照他人的價值觀,撕裂出來的落差,並不能證明對方虛榮。
買不買名牌,只是個人審美,生活方式也需要和而不同。
一條虎撲帖子火了,網友提問:「現在女生真的人手至少一個一萬多的包包嗎?」
在這位網友看來,一個動輒成千上萬的名牌包是當代女生標配。
而熱門評論第一則收穫了3000多個點讚:「滿身的名牌包包,一肚子的麵條酸辣粉。」
不得不說,這確實是太多人對女生的固定印象,似乎沒有誰比她們更懂為光鮮買單了。
對於這種觀點,小e有一些不同看法:
其一,沒偷沒搶靠自己賺錢,買名牌包包穿名牌衣服得罪誰了?
其二,都說名牌忽悠人,但名牌在秀場上一出現,立刻影響流行風向,並帶動無數A貨工廠,原版的它們賣出高價並非名不副實。
品牌價值不是以值不值得上來衡量的。辛苦工作一整年,花錢買個名牌包,戳誰痛點了?
太多人都將追逐名牌等光鮮消費,對等於物質和虛榮。
嘲笑她們節衣縮食買名牌的男生,你們買顯卡任天堂遊戲手柄的時候,可不是這麼說的。
每個人都有不同審美,有些人不玩虛的,有些人就喜歡流行,但凡是在能力範疇之內,這樣的自由都沒必要批評。
舉個慄子,小e老媽讓幫她買一個包,老媽是比較追求實用那類型,小e就找了一款輕奢品牌,老實說也不算多貴,但老媽一直都在拒絕。蹲到一個好價後,小e果斷入手,老媽雖然一直都說沒必要,但收到禮物十分高興。
這樣的喜悅,真的不必斤斤計較銀行卡上少了幾位數。
更扎心的是,不管你承認與否,越來越多同齡人正在拋下你。
小e網上衝浪,經常看到年齡相仿或者才20歲出頭的博主,靠自己工作給爸媽買禮物、甚至是換了一套房。刷一刷豆瓣攢錢小組,也時常有同齡人曬出帳單,工作3年存了XX萬。
與其酸人不吃不喝攢了名牌包,或者猜測是不是背的高仿,不妨正視我們為何平平無奇。
買名牌無可厚非,但過度光鮮消費也不值得提倡。
比如最近爆紅的「上海名媛」,名牌車一天分攤80元,愛馬仕包包分時段背,包酒店輪流拍照……砍一刀這事不再只是拼夕夕,名媛養成只需要交會費加個群。
而她們為什麼要當「名媛」呢?有些是工作性質,比如自己是網紅、要立精緻人設;而有些是以此為敲門磚,想要步入更好的階層。
抖音還有博主曬銀行卡餘額,23歲的她財產多達160多萬,事實證明也只是帶貨套路而已。
無論是上海名媛還是抖音白富美,你被同齡人拋棄,不排除對方只是裝出來的而已。
我們可以有危機意識,可以鼓勵自己上進,但不必因此太過焦慮。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以自己的標準去約束他人,才是最大的狂妄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