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帽子王:清朝時期的承襲爵位,于謙祖上竟是8大鐵帽子王之一!

2021-01-08 綜藝曉天下

大家好,歡迎來到「中華上下5000年」。今天小編來為大家分享一下清朝那點事——鐵帽子王

滿清鐵帽子王有正經和不正經之分。

據著名"歷史相聲學家"郭德綱教授分析,于謙老師祖上就是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綠帽子王!

滿清鐵帽子王可不簡單,允許其子孫世世代代傳承其爵位,而且,級別不降!

于謙老師祖上的鐵帽子王更了不得!別的幾個王的鐵帽子都不允許染色,只有于謙老師祖上倍受皇帝恩寵,允許染色。皇上還貼心的賜於老師祖上將帽子染成「綠色」!

到了於老師父親王老爺子這一輩,帽子更綠了!深綠中的深綠!

有人可能說,王不是滿族姓啊!這就要說說建國以後,滿族幾大姓氏更名改姓的事了。于謙祖上王老爺子也是滿族人。

愛新覺羅改成了「金」「王」;鈕祜祿氏多改為「郎」;那拉氏改為「那」;佟佳氏除了改姓「佟」,還有改姓「童」,「董」,「高」等;富察氏多改姓「富」、「傅」、「付」;齊佳氏多改姓「齊」;等等。

所以,於老師綠帽子王后裔身份,真的"有據可查""有據為證"!

正經的鐵帽子王,清朝只分封了12位。這12位都是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剩餘四位,是清朝中後期恩封的。

關於歷史上的很多問題,我們都應該帶著懷疑的態度去審視,讀真實的歷史,明更多的道理,小編一直在這裡等你!歡迎點讚加關注!(作者:遊龍公子,本文由「中華上下5000年」創作)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諒解!

相關焦點

  • 清朝「鐵帽子王」到底鐵不鐵?說相聲的于謙是世襲什麼帽子王?
    導讀影視作品中,我們常看到所謂的「鐵帽子王」手握重兵,位高權重!但你清楚清代」鐵帽子王」的歷史意義嗎?」鐵帽子」到底是鐵不鐵?正文「鐵帽子王」其實是一種俗稱,是清代專指可以世襲罔替、永不降級的親王、郡王宗室爵位。
  • 清太祖嫡子代善:清朝鐵帽子王之首,八大鐵帽子王他家佔三個
    一般情況下,恩封的爵位屬於世襲遞降,降到輔國將軍為止,而功封的爵位則屬於世襲罔替,意思就是不會逐層往下降級,而且從字面上我們也能看出其中功封的爵位是最有實權、最有地位的,因此這個爵位的王爵也被稱為「鐵帽子王」,但這個「鐵帽子王」究竟是什麼意思,又有哪些人獲得呢?
  • 清朝最後一位鐵帽子王——亦劻的人生
    清朝入關之後,曾經降清的漢臣有功勞大的都分封王爵。然而自康熙三藩之亂被平定之後,異姓不王已經成為默認的規則。能封王的都是愛新覺羅家的子弟,生來天王貴胄。 一般的王爵其實也不是最尊貴的,爵位中最牛的當屬鐵帽子王。清朝王爵承襲,幾乎都是降爵襲封。比如說父親是親王,兒子繼承爵位的時候就比親王低。
  • 位高權重的鐵帽子王,整個清朝僅12位,一言不合就能被賜死?
    我們經常可以在歷史劇中看到這樣的場景,那些皇室宗親們因為某事件立了功被封王封爵,這裡的王爵也就是後來清朝的「鐵帽子王」。這些「鐵帽子王」大都是有了功績之後得到了皇上的恩典,在封王之後後代便可以衣食無憂了,甚至可以說他們就算是犯錯也不會得到很重的懲罰,這也是被稱作鐵帽子的重要原因。
  • 清朝鐵帽子王,看似硬核,其實一點也不「鐵」,經常「生鏽」
    與明朝相比,清朝對自己的宗室實在有點狠:明朝的宗室一般都離開京都,分封為藩,初期有權有錢,後來即使權力縮減,也都是大富大貴。但到了清朝,他們總結經驗,認為明朝對宗室太好,財政壓力過大,是導致滅亡的原因之一。
  • 雍正封胤祥為鐵帽子王,子孫世襲罔替的權力,為何被慈禧給廢了
    鐵帽子王絕對是清朝所有王爺們最想得到的爵位封號,因為清朝的爵位,隔代是要降級的。比如說你是親王,那麼一般情況下,世襲你爵位的下一代只能是郡王,除非他自己也立下大功。但是鐵帽子王就不同了,這玩意兒就是個萬金油,你是鐵帽子王,那麼你的世代子孫都能繼承鐵帽子王的爵位,這就是世襲罔替,永不降級的特殊待遇。因此不知道有多少王爺們,他們爭取不到皇位以後,就想著爭取一個鐵帽子王噹噹。不過很可惜,整個大清朝,只有12位鐵帽子王。
  • 清朝最高榮譽的鐵帽子王、三眼花翎究竟是什麼?誰擁有這個榮譽?
    而清朝時期最高榮譽的「鐵帽子王」和「三眼花翎」相信大家也經常在評書或者是電視劇電影中聽說過,那麼這兩個代表清朝最高榮譽的爵位究竟有什麼特殊之處?誰能夠獲得這種榮譽呢?張居正鐵帽子王話說回來,今天我們只講清朝的「鐵帽子王」和「三眼花翎」這兩個爵位,「鐵帽子王」是清朝世襲的王爵,而「三眼花翎」其實並不是一個爵位
  • 清朝「鐵帽子王」已經消失,英國公爵也所剩無幾,爵位會消失嗎?
    我們都知道清王朝的鐵帽子,其實還有鐵帽子王,雖然聽這個名字挺奇怪的,但是鐵帽子王這個頭銜還是非常厲害的,這個頭銜和英國的爵位相當,整個王室為數不多,並且如果父親是那麼兒子也是,一代傳一代繼續下去。鐵帽子在清朝非常稀缺,只有十二頂。那這十二頂帽子都給誰了呢?
  • 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他是其中一支的始祖,兒子孫子皆皇帝
    唐朝時期有一位皇帝就很特殊,此人就是李顯。歷史上李顯是唐中宗,他的父親是唐高宗李治,他的母親是武則天,他的弟弟李旦是唐睿宗,他的兒子是唐殤帝李重茂,他的侄子是唐宣宗李隆基。也就是說他的身邊加上自己一共出了六位皇帝,因此李顯也就得了一個六味帝黃丸的綽號。這樣的事情當真是十分罕見的了,可是清朝時期有一個人也比較傳奇。
  • 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你都知道是誰嗎?
    滿洲人有一個世襲的傳統,後輩人可以靠著祖上留下的戰功進行做官。而滿洲的這種世襲制度是每一代繼承就會在原有的基礎上降一級,可是清朝有八個人他們的爵位無論世襲多少代爵位等級不會發生任何變化。人們常常把這樣的爵位稱為鐵帽子。第一位:禮親王代善和碩禮烈親王代善。
  • 胤祥:雍正最寵的弟弟,受封鐵帽子王,世襲罔替,後代命運如何
    大清朝二百多年歷史,只有12個鐵帽子王。 物以稀為貴,對於愛新覺羅氏的宗室來說,被封為鐵帽子王是至高無上的榮耀,12家鐵帽子王中,親王有十家,剩餘兩家只是郡王,爵位低了一等。而十家親王中,第一個不靠軍功受封的就是雍正的十三弟胤祥,只可惜,得到這樣的優待,子孫依然難逃衰落的命運。
  • 清朝最後一位「鐵帽子王」的晚景與後事
    清朝的鐵帽子王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它源於清朝的封爵制度,鐵帽子王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清朝共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因為他們功勳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饗太廟的殊榮。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因在清朝中後期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
  • 貝子、貝勒、郡王、親王、鐵帽子王,到底哪一個才是最幸福的爵位
    除此之外,清代宗室還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王爵——「鐵帽子王」,即《清史稿·皇子世表》所記載的「惟睿、禮、鄭、豫、肅、莊、克勤、順承八王,以佐命殊勳,世襲罔替」之特殊爵位。清代的「鐵帽子王」中有「親王」爵位,亦有「郡王」爵位,除了承襲方式不同外,其餘待遇大致相同。只不過,念在這些王爵的先輩都是清朝建國初期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後世會對他們高看一眼,更為敬重而已。
  • 八大鐵帽子王聲名顯赫,多爾袞也是其中之一,但首位卻是他!
    八大鐵帽子王聲名顯赫,多爾袞也是其中之一,但首位卻是他!想必大家在看清朝的歷史劇時,都會常常聽到一個名詞,那就是鐵帽子王,那往往都代表著非常強大的地位與實力,那麼鐵帽子王到底代表著什麼樣的身份與地位呢?咱們接著往下看。
  • 世襲罔替的清朝「鐵帽子王」都是誰?有歷經百餘年,也有一代而終
    在清朝的開國史上,有八位赫赫有名的王爺,他們不僅是皇帝的嫡系子孫,而且都曾對清朝開基創業或統一全國立有大功,所以並非像其他封為王爵的皇子皇孫那樣,後代每繼承一次,爵位就要降一個等級,而是無論承襲多少代,爵位永遠不降,封建社會時稱為「世襲罔替」,民間則俗稱為「鐵帽子王」,意思是他們的王冠永遠不會被換掉。
  • 盤點清朝初期的八大鐵帽子王
    清朝開國以後,許多立下赫赫戰功的王公子弟被賜予王爵。不同於普通王爵每傳一代,爵位就要降一個等級,其中有八位戰功最為卓著的親王和郡王,其爵位是永遠不會下降的,爵位世襲罔替,也就是民間俗稱的「鐵帽子王」。順治年間,他被進封為叔和碩鄭親王,被順治稱為叔王,也是除多爾袞外,唯一被封為叔王的人。1655年,濟爾哈朗病逝,諡號為獻,配享太廟。睿親王多爾袞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14子,皇太極之弟。他17歲便隨皇太極南徵北戰,1636年被封為和碩睿親王。皇太極死後,多爾袞擁立年幼的福臨即位,自己則擔任攝政王總攬朝政,成為大清的實際最高統治者,甚至,他被順治帝稱為皇父攝政王。
  • 十三阿哥胤祥備受雍正器重,成為鐵帽子王,他的後代混的如何?
    愛新覺羅·胤祥是清朝十二個鐵帽子王之一,也是清朝首個恩封的鐵帽子王,在此之前鐵帽子王必須由軍功取得,胤祥則因輔佐雍正治國而破例晉封鐵帽子王。早在雍正繼位的第二天,雍正便任命四位總理事務大臣,胤祥便是其中之一,並且當天就晉升胤祥為和碩怡親王。
  • 溥儀退位時,大清朝最尊貴的12家鐵帽子王,為何沒有人出來反對?
    清朝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國家,在整個大清朝曾經出現過很多創造性的制度,比如密折專奏、軍機處、議罪銀等等,都對封建王朝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時作為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大清朝在分封制度也有不同的地方,這裡面最為人所樂道的,就要說大清的「鐵帽子王」制度了。
  • 被一小兵所殺的「鐵帽子王」:一生戰功赫赫,曾擊退英法聯軍艦隊
    在清朝時期,對於功績卓著的王爺,還有一項特殊的加封,那就是世襲罔替,也就是世人所說的「鐵帽子王」;不過這「鐵帽子王」除了皇親宗室外,蒙古族的王爺們如果有非常大的功績,也是可以被封為「鐵帽子王」的,而這裡要說的,就是一位被封為「鐵帽子王」的蒙古王爺。
  • 清朝有12個「鐵帽子王」,可為啥慈禧偏看重醇親王家的兩個兒子?
    眾所周知,清朝一共有12位「鐵帽子王」,其中有8位是清朝在建立之初立下功勳的皇室成員,分別是: 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