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職場,從改變那二十年來的學生思維開始

2021-01-15 楊某的人生筆記

職場小白:「我做了!」

領導:「不,我要求的是你做好了。」

小楊是一個剛出校園的職場菜鳥,在那個每年都是「史上最難畢業季」的校園招聘期間,很幸運地得到了幾個offer,在各方面權衡後選擇了其中之一,並有此開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進公司一個月後,他機緣巧合下被借調到總部負責一個項目。深知機會來之不易的他勤勤懇懇做著領導交代的每一件事。他現在做的工作大多是匯總集團下屬諸多企業的內容,但有一天他被領導很嚴厲地說了一通。

「你現在做的這些都是啥呀,你有功夫把這excel美化得像朵花,卻沒功夫去催催那些還沒提交反饋的企業。」我弱弱地反駁到,不是還沒到規定上交的死亡線嗎,「你能保證他們上交上來的就一定完美到不需要任何修改了嗎?。再說了,人家都有自己的事,你能保證他一定會記著你這事。你要明確你的定位,你現在代表的是集團,是他們的領導,他們要沒按要求配合你,直接給他打電話,再不行的話寫郵件抄送給他領導,要還不行,你給我反映,我直接給他們總經理打電話。」

那天晚上,獨自加班到深夜的我看著燈火通明的辦公大廈,看著周圍空蕩蕩的辦公室,堂堂七尺男兒竟委屈地掉了幾滴淚。我一個剛畢業一個月的人,在這個是個人都要比我高級的公司裡,我敢那麼做嗎。

好在我沒心沒肺慣了,被痛批的第二天我又熱情地投入工作中,在跟他聊天說地興起之餘,我委婉地說出了我以上的委屈。他哈哈一笑說,「你這是典型的學生思維,跟你現在需要的職場思維是背道而馳的。你現在最重要的是把思維轉變,越快轉變你就越輕鬆,這兩個月你就好好跟我幹,在這裡你可能很過得點苦,等回到原公司後你就很順手了。」於是,在總部集團的那兩個月,我一邊艱苦工作,一邊進行著思維的轉化。於是有了如下感悟:

學生思維:以參與過程為導向;職場思維:以結果為導向。

這就是引言部分展示的,我們說的是我們做過了,而企業的訴求是你做好了沒。我們作為學生時,我們表達的是我為這事付出多少多少,至於結果,大有幾分「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悲壯。但領導不會關心你為這事加班如何,付出多少,他在意的是你加班,付出的結果能用得上嗎。後來每次開會,聽同事向領導匯報項目時,領導最常說的一句便是:」你這事的產出是啥?如何落地?「在職場裡,五分鐘做出來的精品,價值遠大於加班兩個月卻依舊無法落地的項目。

學生思維:領導下屬尊卑有別;職場思維:都是在自己職位上發光發熱

當然,這是對於用制度管理人員的公司,有別於一言堂的企業。我們出來前灌輸的思想,經理比主任大,主任比我大,不能打擾云云。但我的主管領導,一個典型的老幹部形象,他給我說了要善用「抄送」功能,跨部門間的業務交流一定要抄送部門長,在他們沒有按時完成時一定要通過他們部門長去diao(原諒我這是一家廣東的企業)他。對那些領導,該有的尊重一定要有,但你們之間沒有上下級關係,再者說了,一切為了工作,人家不可能為難你。

學生思維:信奉均衡理論;職場思維:一切需要自己爭取

學生時代的我們,該有的內容在書本裡,該學的知識老師會教給你,甚至都不需要經過你同意。但職場上,有問題有需求一定要自己說,別人沒義務更沒意識主動給你這些。「有需求找領導,領導就是幫你找資源的」,這是我們當時的部門經理的一句口頭禪。在這句話的響應下,我成本問題找採購部,耗量問題找生產部,在一周內,完成了一份64頁PPT的公司經營分析報告,並成功在公司常務副總主持的會議中完成匯報。

半年後,我的試用期到了,在轉正申請上,談起最大的收穫,我說的是對我二十多年來思維的轉變,於是,我如願轉正了。公司主管領導跟我借調總部的領導吃飯談起我回到原公司的表現時說,「還得感謝你的栽培,他回去之後成長超乎我的預期呀。」總部領導微微一笑,那還是你只借了我兩個月,不信你再借我兩月試試,旁邊啃著美食的我虎軀一震,想起了剛過去不久被加班支配的艱苦生活。

學生思維和職場思維,這是一個很老的話題,甚至百度上都有了專業的名詞解釋,但有個詞叫「現地現物」,只有自己親歷過的,才是收穫最大的。這便是我的職場思維感悟,慶幸我是一個月就遇到這樣的上司,而不是一年五年。

正如任總所說,「人最大的運氣,不是撿錢,也不是中獎,而是有一天,遇到一個人,打破你原有的思維,提高你的境界,帶你走上更高的平臺。」這點上,我運氣爆棚,以上屬作者半年多的職場感悟,共勉之。

相關焦點

  • 如果再不改變這3種學生思維,別想混好職場
    職場中的你,還是學生思維嗎?「明明很努力,但為什麼得不到應有的回報,甚至連個誇獎都沒有!」這些,統統都是學生思維,只是你還沒有意識到而已——你依然還是學生思維,而在職場中這幾乎是致命的,正在阻礙你的發展,只會毀了你。不止是新人,甚至是不少「老人」,都還殘留著學生思維而不自知,眼睜睜瞅著年輕人超越自己卻無可奈何,只能黯然神傷。
  • 新入職場的大學生,從職場菜鳥到職場雄鷹,思維轉變是關鍵
    而是很多新入職場的大學生,都會遇到短暫迷茫期,包括我自己。當我聽完他所陳述的目前遇到的相關問題及困惑以後,經過慢慢的梳理和分析,他開始意識到所有問題的癥結究竟在哪裡。我也希望通過我的疏導,可以幫助他建立更好的職場人思維,完成從學生到職場人真正的蛻變。同時我也希望這篇文章對那些同小葉、還有我一樣迷茫過的新入職大學生能夠有所啟發!
  • 進入職場,總是感到工作吃力?你必須改變這5種思維方式!
    作為從學生到職場的我,回頭看看過去的自己,發現還是存在著很多的「學生思維」,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總結了五點需要改變的「學生思維」方式,寶寶們也可以據此來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類似的心態呢~1.處事心態--個人到團隊的轉換學校裡宿舍情,同窗友誼,是其樂融融的溫暖,但是學習是一個人的事情,考試也只能自己獨立完成,所獲得成績只屬於你一個人。
  • 改變思維,改變人生
    所以,如果我們希望改變我們自己,首先要做的並不是樹立新目標、定計劃,而是應該先思考舊有行為模式的思維是什麼以及存在什麼問題。思維是人接受信息、存貯信息、加工信息以及輸出信息的活動過程,而且是概括地反映客觀現實的過程,這就是思維本質的資訊理論觀點我們可以用「DIKW」模型來理解我們如果一步步完成知識積累:
  • 大學生初入職場 感嘆「學生時代真幸福」
    」標籤,從象牙塔邁入職場,為事業和前途打拼,或迷茫,或興奮,或忐忑……海南師範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陶海生說:「大學畢業生初涉職場,第一步要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評估。小胡今年畢業於海南師範大學,她在校園中是「風雲人物」,組織能力強,在學校有良好人緣,工作學習都很順心,深受老師和學生的喜愛。「但是工作之後,發現身邊的同事能力比自己強很多,自己便覺得渺小了許多。還是懷念在校園裡風光的時光。」海南師範大學應屆畢業生小張現在海口市一家事業單位實習,她說:「我現在工作壓力比較大。
  • 大學畢業後,你還停留在學生時代嗎?注意這幾個學生思維
    所以會有很多學生時代的思維一直伴隨我們。但是出了校門後,有些思維可能就不太適合這個社會了。很多時候你不會,不是因為你笨、不上進,而是你不需要。我們在不同的環境下應該調整自己的思維模式,這樣才能讓自己更舒服。
  • 我的少女時代:好學生壞學生,林真心怎麼改變思維定式?
    「主任,你說學生要有學生的樣子。但是分數和校規都不能定義我們。成績好的學生也會犯錯,曾經犯錯的有一天也會變好。是好是壞不是你說了算。只有我們自己知道我是誰,只有我們自己能決定自己的樣子。」
  • 何炅想對職場新鮮人說的話!學生時代可以有一百分,但職場沒有
    早前何老師在《令人心動的Offer》第二季中,再次發表了自己對於職場的一些看法,也以過來人的身份和大家分享——他當初作為職場新鮮人的心境改變。或許職場和學生時代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我們可以是一百分的學生,卻不能成為完美的職場人。
  • 在職場有創新思維且執行力強的人,究竟有多可怕!
    同在職場,有些人真的很可怕,他們總能能迸發出極具創意的想法,讓人眼前一亮,不自覺跟著他的思維走。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他們還能把這些別具一格的想法落地,付諸行動,實現變現,這真的是點石成金。那麼這種讓人相見恨晚的創新思維方式,要怎麼培養呢?
  • 一畢業就戒掉這6種學生思維的人,註定越混越好
    而要在社會這個戰場上,打贏人生的仗,在踏出象牙塔以後,你必須要丟棄六個學生思維:2018年,清華提前批次的錄取分數線大部分省份都在680分左右,文理最低都在青海,理科錄取分數為608分,而文科錄取分數則為599分,這是我國最好的學校對分數的要求。人生不是考卷,但許多人脫離不了做學生時的分數思維,內心裡總克制不住地要給自己的外貌、事業、婚姻打個分數,好與其他人做對比。
  • 思想人物 | 孫振耀:如何抑制心魔,改變固化的思維模式?
    離開惠普,孫振耀先是擔任揚智科技和海輝軟體公司董事長,2012年開始踏上創業之路,從創辦致行教育,再到成立及優教育,孫振耀說自己這十年來過得每天都不一樣。相較之下,回想自己在惠普的漫長歲月,好像只是重複地過了25年。回顧創業歷程,孫振耀發現和「當初想像的非常不一樣」。
  • 邁入職場必須要明白的三件事
    一腳邁入職場如入江湖,江湖是非就會隨之而來,這是你躲都躲不掉的。可能你以往的道德標準在這裡會覺得不堪一擊,但是既入江湖就要想辦法立足江湖。入職後一定先要明白三件事,想清楚了才知道如何去做,如何在職場生存。
  • 《二十不惑》私服也太好看了!這4套穿搭模板,適合初入職場的你
    大家有沒有在追《二十不惑》這部劇呀,由關曉彤、卜冠今、李庚希、董思怡主演,講的是即將邁入社會的大四畢業生收穫與成長的故事。非著名網紅博主梁爽、初入職場小白姜小果、動漫遊戲宅女羅豔、有錢追星想做經紀人的大寶,雖然相比時裝劇四個人穿搭功底弱了一些(畢竟還年輕有些嫩),但還是很符合各自的身份,有許多可以改進的地方。
  • 《二十不惑》不僅有甜甜的戀愛,更要懂職場穿搭,別穿的像三四十
    最近最火的劇莫過於《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了!開啟全民追劇模式。那今天就和四位女主學習下,職場小白,或者學生黨出席一些重要場合該怎麼穿吧!不知道你會更中意誰?離開富二代男友後的她,不得不開始做兼職,支付違約金和信用卡,還賣掉自己的名牌包包。
  • 天道:改變命運不僅僅是靠努力,還需要改變思維方式和永保活力
    一、思維很重要之前在一個天道高人群,李老分享:我之前做著傳統的生意,最終破產,之後又重新崛起,接著又開始破產,搞的人身心俱疲,有一次機會,一鐵哥們給我推薦了一部電視劇【天道】當我看過這部電視劇,徹底悟透了,高人背後的思維模式。
  • 《二十不惑》究竟不惑的是什麼?你真的知道嗎?
    在古語之中,分別用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去分別指代人的二十歲、三十歲和四十歲這幾個階段,然而在電視劇《二十不惑》中,四十不惑變成了二十不惑,這裡的不惑究竟指代著什麼?是對人生的重新定義嗎?電視劇《二十不惑》主要講述的是四個即將畢業的大學女生,在將要邁入社會的一年中,經歷的迷茫和挫折,在半隻腳即將離開校園踩入社會的這個時間點上,每個人都有各自需要解決的問題和戰勝的困難,在經歷過青春的煩惱和成長中所面對的困惑,最終不僅取得了愛情和事業的雙豐收,還徹底明白了讓自己的人生怎樣才能活得出彩。在劇中梁爽和姜小果的身上,你是否看到了曾經的自己的影子?
  • 內向的人在職場不受待見?拋棄「固定型思維」,你同樣也能受重用
    在職場中,「討好型人格」普遍存在,他們敏感而脆弱,非常在意別人的眼光,會調整自己的行為,來契合領導和同事對他們的期望。但是長此以往,會讓自己痛苦,一旦情緒爆發,後果不堪設想。作為內向型的人,怎麼做才能在更好發展呢?
  • 《無限可能》:學會斷舍離,才能改變思維,成長更快
    而這正是因為固定的思維方式所導致,如果我們想要有更好的學習效果,就要不斷踐行新思維,也就是學會剔除與需求無關的東西,從改變思維開始。 學會斷舍離,運用 FAS學習法 除了認知和思維的改變,還需要從行為上不斷改變。
  • 職場小白害怕工作挑戰,越做越差?3招,擺脫恐懼,勇敢改變自己
    3招,強化心理素質,勇敢改變自己好像人生來就帶有這樣的本能,無法接受,逃避的過程就是一個接受理想與現實差距的過程,能接受不會的新工作,就會選擇面對,接受不了,那就只能一直逃避下去。那麼,現實工作中我們應該如何加強自我心理素質,擺脫恐懼心理呢?
  • 從二十不惑到三十而已,我在10年網際網路職場中學到的5句話
    本文由鳥哥筆記春羽計劃出品本文4409字十年,一個很長的時間段,轉眼,從二十不惑,到了三十而已。網際網路職場沉浮近十年,不能稱之為有所成,但至少有所得!當時員工的抱怨很多,可用公司現有的資源來拓展員工多元化的能力,培養員工的學習習慣,這真的是接觸「新」最快的方式。我很遺憾,再也沒有這樣互相監督和分享的機會,因為直到前些年才明白,學習是職場上最重要的能力。關注「新」,要用於嘗試。「新」往往是和風口聯繫在一起的,那些成功的人,往往是在別人牴觸的時候,進行深入的研究,才會嘗到第一口的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