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三年多的曲折「脫歐」歷程,英國1月31日正式脫離歐盟。對於英國和歐盟而言,進入「後脫歐時代」將面臨新的不確定性和挑戰,英歐關係如何定位、經貿關係如何處理,都是擺在雙方面前的「硬骨頭」。
英國正式結束歐盟成員國身份後,進入11個月的「脫歐」過渡期。在此期間,英歐將就未來關係進行談判,力求在貨物與服務貿易、漁業、航空業、醫藥和安全等多個領域達成協定。對於英國和歐盟而言,最重要的是在過渡期達成一份各方滿意的全面協議。
目前來看,歐盟願與英國建立次於歐盟成員的「最密切」的夥伴關係。不過,除非英國同意遵守歐盟有關勞工、稅務、環境等方面的規定,否則將不會獲準全面接入歐盟市場。這意味著雙方的談判可能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博弈。
對於英國來說,延續多年的「脫歐」長跑終於結束,在過渡期內,英歐雙方貨物與人員流動均按現有規則進行,英國人基本感受不到「脫歐」給生活帶來的變化。不過,正式「脫歐」並不意味著英國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消除。進入「後脫歐時代」,英國要繼續處理好對內對外兩層關係,以維護英國統一和經濟繁榮。
對內而言,英國需要彌合潛在的社會經濟分歧,把握好宏觀經濟政策,提振消費者和投資者信心,消除「脫歐」對經濟造成的不利影響。對外來說,英國還需與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重要貿易夥伴處理好貿易協議的安排。重新樹立各國對英國的信心、維護英國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也是英國急需解決的問題。正式「脫歐」後,英國雖然減少了付給歐盟的固定成本,但是機會成本顯然難以避免。一些經濟學家估計,英國脫離歐盟或使其經濟損失達到實際GDP的1%左右。
對於歐盟來說,「後脫歐時代」要解決的問題也不少。英國曾是歐盟前三大經濟體之一,正式退出歐盟後,歐盟經濟總量明顯減少,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將有所降低。此外,歐盟還將面對英國退出後留下的超過120億歐元預算缺口問題。對此,歐盟已開始做務實打算,成員國多繳會費、縮減開支等過「緊日子」的計劃不可避免。
英國「脫歐」進程一波三折,對歐洲經濟一體化來說是巨大考驗。在親眼目睹英國「脫歐」帶來的種種混亂之後,歐盟其他成員國「脫歐」意願有所減弱,不過,歐盟仍需把英國「脫歐」對歐盟公民、僱主和金融市場造成的幹擾降到最低。英國的離開也給歐盟提供了開啟深度改革的契機。如何使得歐盟更強大、更有吸引力,為歐洲帶來更多附加值,滿足歐洲人民對歐盟的期許,仍是一個需要持續思考和行動的課題。如果處理不好這些問題,歐洲一體化進程有可能遭到更多擾動。
來源: 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