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讓蘿蔔美麗,讓蘿蔔在香嫩的柔情中變得華貴。當羊肉全身心地釋放出羶鮮進入蘿蔔的體內,吃得出來,蘿蔔這事便有了愛的滋戀之味。
▲
_______
▲小時候母親與鄰居在集市上買頭肥羊宰殺後均分,吃燉羊肉就算當時一次很大的牙祭了。
小時候,每當冬天來臨的時候,母親會邀約上三五家要好的鄰居去趕集買回一頭大肥羊來,請人宰殺之後大家均分。在熱愛豬肉的大西南邊遠山區的人們,吃頓羊肉也算那時打的一次很大牙祭了。
母親喜歡用大白蘿蔔來燉羊肉,由於人多肉少,母親往往會加數倍的蘿蔔。用一口大鍋,灶孔裡加入能燃上一兩小時的大柴塊。我記得在一大鍋好吃的蘿蔔燉羊肉裡,母親僅放了簡單的幾樣調料:鹽、幹辣椒、花椒、老薑和陳皮。特別是陳皮混同在羊肉之中那清香味,半個世紀以來仍然飄在我的腦海之中。
▲圍坐在炭火爐旁,蘿蔔羊肉邊煮邊吃邊喝邊談香辣人生。
於是每年冬至到來的時候,我都學著母親用蘿蔔燉一大砂鍋的羊肉,邀三五好友,圍坐在炭火爐旁,邊煮邊吃邊喝邊談香辣人生。一是為了迎接這個重要節氣,二是為了滋補驅寒。
白嫩的蘿蔔,如同一平民的美麗女兒,可嫁給地主羊肉,也可嫁給富農豬肉,也可守身如玉加點豬油、蒜苗自戀成菜。
▲陳皮為橘的乾燥成熟果皮,可理氣健脾,燥溼化痰。
但我覺得最幸福的,還是蘿蔔愛上羊肉,用燉或煨或燒的方式,用10 斤蘿蔔加倍喜歡 5 斤羊肉。如果讓蘿蔔和羊肉愛得更深,我的私家做法是:最好用帶皮羊肉,剁成小塊。炒鍋裡放菜油,六成熱時下羊肉炒幹水氣,為了去除羶味,放高度白酒炒,隨即點燃羊肉中的白酒。加山柰、八角、香葉、草果、老薑炒香,把羊肉推向鍋邊,中間留油,先炒香郫縣豆瓣,再加泡椒、泡姜、蒜瓣炒香。加水燒沸撇去沫,加鹽、糖、料酒、幾滴香醋、胡椒、陳皮。入大砂鍋加大蔥白,文火慢燉至七成熟時,加切滾刀的白蘿蔔(比羊肉多一倍) ,轉中火煮熟。
▲滾刀塊指採用原料滾動、斜立刀的方法,將原料切成基本相同的塊,適於做燒菜和煨湯用。
這時將砂鍋移到炭火爐上,加一把香菜,讓蘿蔔和羊肉相擁達到高潮,這時開始下筷。先來上一兩塊香糯的帶皮羊肉,接著你會接二連三地吃一坨又一坨入味的蘿蔔。結局往往是,吃完蘿蔔剩下羊肉。羊肉讓蘿蔔美麗,讓蘿蔔在香嫩的柔情中變得華貴。當羊肉全身心地釋放出羶鮮進入蘿蔔的體內,吃得出來,蘿蔔這事便有了愛的滋戀之味。
▲《王禎農書》在中國古代農學遺產中佔有重要地位。它兼論北方漢族農業技術和南方漢族農業技術。
蘿蔔,古稱雹葖,晉人稱之為蘆菔。在歷史上的別名或小名還有萊菔、蘿菔、紫花菘、土酥等。元代農學家王禎《農書》說: 「老圃云:蘿蔔一種而四名:春曰『破地錐』 ,夏曰『夏生』 ,秋曰『蘿蔔』 ,冬曰『土酥』 。 」
蘿蔔作為食品,應該是蔬菜中用途最為廣泛的,根葉都可以生吃,也都可以熟吃;可涼拌,可泡菜,可鹽醃,可醬漬;可風,可炒,可燉,可燒;可以做羹,可煮飯粥,可做點心,可做餡料。也可消食和中,去痰癖,利關節,理顏色。同羊肉煮食,可治勞瘦咳嗽。
▲白蘿蔔的製作用途很廣泛,鹽醃蘿蔔也可作為居家日常的小菜。
據說蘿蔔若與地黃同食,能使人頭髮變白。 《國老談苑》記載:北宋名臣寇準年齡三十多歲,宋太宗想重用他,但擔心他年紀輕,少不更事。這個消息被寇準知道了,就每天吃地黃,同時服用蘿蔔來反地黃,沒過多久,頭髮鬍鬚全部皓白如雪了,太宗皇帝終於委以重任。而最具鄉土風味的是,蘿蔔妹妹與鄉下財主臘肉的結合,與助愛的海帶同燉,不僅蘿蔔細嫩味濃臘肉腴滑清香,而且由於蘿蔔中的酶可以分解亞硝酸氨而起到防癌的作用。
▲特別是每年的第一場雪下過之後,被冰雪扎過的蘿蔔酥脆清甜。據說人民大會堂國宴上用的蘿蔔,就是選用被冰雪扎過的。
我也喜歡生吃蘿蔔,特別是每年的第一場雪下過之後,被冰雪扎過的蘿蔔酥脆清甜。據說人民大會堂國宴上用的蘿蔔,就是選用被冰雪扎過的。這種蘿蔔與魚翅或蟹肉等作配,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也算是蘿蔔這村姑遇上了她夢中的白馬王子。
用小蘿蔔和它的纓,也可做一道非常別致的菜,叫做「炒蘿蔔纓」 。這是有當代孟嘗君之稱的北京望京黃珂家宴上的代表菜之一。把小蘿蔔及纓切成末,碼鹽,醃一會兒擰乾水分;將菜油燒至七成熱,下幹辣椒節熗炒而成,加鹽不加味精,吃本味。此菜他家小彭做得最好。我在重慶和成都的時候,也常用紅皮蘿蔔的纓製作泡菜,然後切成末,再與肥瘦豬肉末熗炒而成,此菜可列為最偉大的下飯菜之一。
▲蘿蔔纓,即蘿蔔葉,具有消食,理氣,化痰,止咳,清肺利咽,散瘀消腫的功效。
清人袁枚《隨園食單》有一道極為簡單但又非常精彩的「豬油煮蘿蔔」 : 「用煮熟的豬油炒蘿蔔,加蝦米煨之,以極熟為度。為起加蔥花,色如琥珀。 」讀罷便知是一道至今還能照著做的有情有味、有色有香的妙品。
值得一提的是,始於唐代武則天稱帝時的一道叫做「洛陽假燕菜」 。相傳當時河南洛陽東關一農民,種了一棵長得特別大的蘿蔔,被人們視為神物,於是進獻給皇帝武則天。御廚把蘿蔔切成細絲,加雞湯,放豬肉絲、海米、蹄筋絲、玉蘭片絲、海參絲、魷魚絲等多種原材料調料,製成了色澤鮮豔、滋味鮮美的菜餚。武則天吃後,感到此鮮嫩爽口,滋味獨特,可與燕菜媲美,便稱其為「假燕」 ,並列為唐代宮廷宴席佳餚之一。此菜時至今日,仍然是河南的一道名菜。
▲周總理看到燕菜中有廚師精心雕刻的牡丹花時,高興地說「洛陽牡丹甲天下,連菜中也開出牡丹花來」。之後,洛陽燕菜就被稱為「洛陽牡丹燕菜」。
把帶皮羊肉,剁成小塊。炒鍋裡放菜油,六成熱時下羊肉炒幹水氣:
放些高度白酒混炒(去羶味) ,隨即用火柴點燃羊肉中的白酒使其燃盡;
加入山柰、八角、香葉、草果、老薑炒香,把羊肉推向鍋邊,中間留油,先炒香郫縣豆瓣,再加泡椒、泡姜、蒜瓣炒香;
加水燒沸撇去沫,加鹽、糖、料酒、幾滴香醋、胡椒、陳皮。入大砂鍋加大蔥白,文火慢燉至七成熟時,加切滾刀的白蘿蔔(比羊肉多一倍) ,轉中火煮熟即可。
▲羊肉讓蘿蔔美麗,讓蘿蔔在香嫩的柔情中變得華貴。當羊肉全身心地釋放出羶鮮進入蘿蔔的體內,吃得出來,蘿蔔這事便有了愛的滋戀之味。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