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茶葉,及時採了就是茶,不及時採就是樹葉子。」日前,隨著氣溫轉暖,茶樹露出新芽,湄潭縣開啟了春茶採摘「模式」。
茶海滿芬芳
茶農採茶忙
湄潭縣興隆鎮接官坪小茶海,這裡充斥著春茶的芬芳,翠綠的茶樹上已露出嫩芽,是春天的氣息。「同志,你看這個茶葉好安逸,綠得發亮,還散發著香味。」記者在這裡看到,背著背簍的茶農十指翻飛,正在採摘春茶。看來,疫情並沒有阻擋春天的腳步,也沒讓春茶遲到。
「呷一口春茶,如墜入春日碧波;萬般苦惱皆散,往事既往不咎。」春茶是國人極具詩意的一種生活態度,在人人好茶的茶城湄潭,對待春茶的態度顯得更加認真和莊重。「對於湄潭人來說,春天正是從一杯春茶開始的。」貴州省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周開迅這樣對記者說。
據了解,春茶屬於茶中上品,往往是茶市上的搶手貨,但由於生長快,需要及時採摘下樹。因此,當地的很多村民都會到茶園中去打工,靠採茶賺取收入。採茶效率因人而異,就當下實際情況而言,有的熟手一天能採7斤,有的一天能採5斤,茶老闆以每斤30元支付報酬,村民一天可收入150元到200多元不等,茶農覺得很滿足。「這片茶園有260多畝,栽種的是福鼎小葉茶。」興隆鎮村民查遠蓮是有名的採茶「小能手」,每年春茶開採的時候,茶園上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她告訴記者,「每天有30至50個村民在小茶海採茶,因為都有一定經驗和熟練度,所以效率並不低,不會延誤春茶採摘。」
「茶青飽滿,色澤好,今年春茶的品質比往年還要好上一些。」興隆鎮慄茗茶業負責人何世學每天清晨都會到茶園查看採摘情況,據其介紹,茶園每人每天能採3至4斤茶青,一天採茶量有200多斤,預計每畝產值在一萬五千元錢左右。
茶企復工忙不停
探索營銷新渠道
據了解,目前,湄潭全縣60萬畝投產茶園已全面開始春茶採摘工作,598家茶葉加工企業已全部復工,復工率達100%,開工生產率達30%。
為在最短時間內復工復產,湄潭茶企在此前已進行了充分準備,車間消毒、設備檢修、人員培訓、健康檢測等準備工作都做在了前頭。因為有了充分的準備和部署,使得湄潭群峰茶業公司在短時間內就開始了採摘及加工工作,其負責人陳建紅告訴記者:「因為疫情的影響,讓節後復工復產時間有所延後,但並不影響今年春茶的採摘和加工。目前,車間每天能生產名優茶200多斤。」
另一邊,遵義茶業集團旗下的黔茶聯盟茶葉精製車間內,員工和設備都在為年前的訂單奮力工作。「這個月底,我們必須完成1月初接到的7萬斤的紅茶訂單。」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按訂單交付時限計算,所有生產線必須滿負荷生產才能完成任務。
「疫情倒逼茶企改革。」周開迅說,雖然部分茶企有一定量的訂單,但因為疫情影響,大部分茶企銷路有明顯受阻的情況,所以在當前時期,茶企除了積極復工復產,另外的精力幾乎全部投入到了營銷思路改革上。
據了解,目前,不少茶企已將營銷思路聚焦在了線上,正在積極與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進行對接,期望依託新平臺增加品牌和產品的曝光量,同時以此打開屬於自己的電商銷售渠道。
疫情影響不大
春茶產量增加
據介紹,湄潭縣目前共有茶園60萬畝,涉及全縣15個鎮街,8.8萬農戶,35.1萬餘人,2019年茶葉總產量7.25萬噸、產值52.66億元、綜合收入139.45億元。
「總體來看,春茶採摘沒有因為疫情受到太大影響,預測今年的春茶茶青產量和去年相比,略有增加。」湄潭縣茶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劉藝說,為了保障採摘出來的茶青能及時得到收購,保證春茶順利生產,湄潭縣及時搭建平臺,縣、鄉兩級多次組織茶企代表與金融機構負責人座談,金融機構還計劃發放茶產業發展信貸資金1.6億元。
據悉,湄潭縣茶產業發展中心將持續發力,全力為茶企、茶農服務,立足於拓展銷售市場,探索開發線上銷售等渠道,鼓勵企業按市場需求調整產品結構,生產不調減,銷售求增量,化挑戰為機遇,保障湄潭茶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文章來源:遵義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