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樂山訊(葉海燕)3月29日,已是仲春時節,嘉州大地到處洋溢著暖暖的春意。樂山市市中區平興鄉百年老茶樹被暖陽喚醒,吐著嫩綠的新芽。正是採茶的好時候,茶園裡茶農們挎著竹簍,手指在茶樹的枝葉間翻飛,採摘著當地有名的老川茶。
據《華陽國志》記載:「南安(今樂山)出名茶,凌雲初春所採,不減江南。凌雲茶似虎丘,味逼武夷」。說明當時的凌雲茶就與江南四大名茶(即蘇州虎丘茶、福建武夷茶、杭州天目茶、安徽六徽茶)齊名。平興鄉胡村五組81歲的老茶農胡天順介紹,當地的老川茶也叫大石坎茶葉,聽老一輩的人講,由於茶樹品種好,土色好,製作手藝好,清朝時就被用作「貢茶」。目前,平興鄉胡村五組還有一千株左右的百年老茶樹,每年也只在清明前後採摘,「兩葉一芽」將嫩芽摘下,產量少,十分珍貴,因此也稱「清明茶」。
在機器制茶十分普遍的今天,平興鄉的村民們至今仍堅持用傳統的純手工制茶。清明前後採摘下來的「貢茶」,經簡單的篩選後,即可開始炒制。備上一口乾淨的大鍋,添上柴把火燒旺,當鍋裡的溫度達到80度時,倒入鮮葉。從殺青,揉捻,排氣,炕茶,提絨成型,到最後炕幹,需要花費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鮮葉在鍋中炒制,制茶師傅的靈巧的雙手使得每一芽鮮葉在鍋中旋轉,跳躍,翻騰,土灶下升騰的火焰使得它們被慢慢炕幹,逐漸變成了碧綠的顏色。每一次的翻炒,每一次的揉捻,都決定著成品茶的口感和品質,每一芽茶葉揉入的更是堅持手工制茶的師傅們日積月累精湛的制茶手藝和珍貴匠心。
平興鄉自然環境優越,氣候溫暖溼潤,平壩區大部分土壤是灰棕色,坡地是紅棕紫泥,砂壤或輕壤,微酸性,適宜茶樹生長。目前,平興鄉除了老茶樹,還有131茶、福選9號茶和小白茶三個品種的改良茶。當地村民張文宣種茶16年,家中有15畝茶園。據他介紹,一斤改良茶的鮮葉賣到50-60元一斤,一畝改良茶帶來的年收入是3000元左右;而老茶樹由於其口感清香,醇厚,茶多酚含量較高,一斤鮮葉可以賣到70-80元,成品茶在市場上每斤更是可以賣到300多元。
為了打破傳統種植觀念,更好的帶動農戶發展茶葉經濟,接下來,當地政府還將圍繞「貢茶」做文章,把大石坎的「貢茶」做響、做大,進一步做出名氣,形成一村一品。胡村五組生產隊隊長胡建平說道,從今年起,平興鄉將大力發展「貢茶」,採用扦插的方式,逐步取代其他改良品種。同時,每家每戶堅持純手工制茶,把「貢茶」的影響力打出去;依託「貢茶」這段歷史淵源加上優質的土壤條件,大力發展茶葉經濟,帶領村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