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平興:百年老樹吐嫩芽 清明貢茶分外香

2021-01-07 四川在線

  四川在線樂山訊(葉海燕)3月29日,已是仲春時節,嘉州大地到處洋溢著暖暖的春意。樂山市市中區平興鄉百年老茶樹被暖陽喚醒,吐著嫩綠的新芽。正是採茶的好時候,茶園裡茶農們挎著竹簍,手指在茶樹的枝葉間翻飛,採摘著當地有名的老川茶。

  據《華陽國志》記載:「南安(今樂山)出名茶,凌雲初春所採,不減江南。凌雲茶似虎丘,味逼武夷」。說明當時的凌雲茶就與江南四大名茶(即蘇州虎丘茶、福建武夷茶、杭州天目茶、安徽六徽茶)齊名。平興鄉胡村五組81歲的老茶農胡天順介紹,當地的老川茶也叫大石坎茶葉,聽老一輩的人講,由於茶樹品種好,土色好,製作手藝好,清朝時就被用作「貢茶」。目前,平興鄉胡村五組還有一千株左右的百年老茶樹,每年也只在清明前後採摘,「兩葉一芽」將嫩芽摘下,產量少,十分珍貴,因此也稱「清明茶」。

  在機器制茶十分普遍的今天,平興鄉的村民們至今仍堅持用傳統的純手工制茶。清明前後採摘下來的「貢茶」,經簡單的篩選後,即可開始炒制。備上一口乾淨的大鍋,添上柴把火燒旺,當鍋裡的溫度達到80度時,倒入鮮葉。從殺青,揉捻,排氣,炕茶,提絨成型,到最後炕幹,需要花費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鮮葉在鍋中炒制,制茶師傅的靈巧的雙手使得每一芽鮮葉在鍋中旋轉,跳躍,翻騰,土灶下升騰的火焰使得它們被慢慢炕幹,逐漸變成了碧綠的顏色。每一次的翻炒,每一次的揉捻,都決定著成品茶的口感和品質,每一芽茶葉揉入的更是堅持手工制茶的師傅們日積月累精湛的制茶手藝和珍貴匠心。

  平興鄉自然環境優越,氣候溫暖溼潤,平壩區大部分土壤是灰棕色,坡地是紅棕紫泥,砂壤或輕壤,微酸性,適宜茶樹生長。目前,平興鄉除了老茶樹,還有131茶、福選9號茶和小白茶三個品種的改良茶。當地村民張文宣種茶16年,家中有15畝茶園。據他介紹,一斤改良茶的鮮葉賣到50-60元一斤,一畝改良茶帶來的年收入是3000元左右;而老茶樹由於其口感清香,醇厚,茶多酚含量較高,一斤鮮葉可以賣到70-80元,成品茶在市場上每斤更是可以賣到300多元。

  為了打破傳統種植觀念,更好的帶動農戶發展茶葉經濟,接下來,當地政府還將圍繞「貢茶」做文章,把大石坎的「貢茶」做響、做大,進一步做出名氣,形成一村一品。胡村五組生產隊隊長胡建平說道,從今年起,平興鄉將大力發展「貢茶」,採用扦插的方式,逐步取代其他改良品種。同時,每家每戶堅持純手工制茶,把「貢茶」的影響力打出去;依託「貢茶」這段歷史淵源加上優質的土壤條件,大力發展茶葉經濟,帶領村民增收致富。

相關焦點

  • 陳昇福元昌新品「紫禁天香」首發致敬貢茶百年
    作為福元昌老號的繼承者和復興者陳昇福元昌,為了慶祝這一時間的到來,特地與故宮出版社聯袂推出一款普洱茶新品「紫禁天香」。這既是在向福元昌百年的歷史致敬,也是在向易武130年的貢茶史致敬。正所謂「一座易武山,半部貢茶史」,當年的茶號製作貢茶的過程極其複雜。茶農採摘時應按照五選八棄的標準。
  • 揭秘皇室貢茶:不同年代的皇帝,喝的都是什麼茶?
    貢茶,是我國古代專門進貢給帝王將相享用的高等級茶葉。貢茶的起源很早,公元350年,晉朝人常璩在《華陽國志·巴志》中就記載:「土植五穀……丹漆茶蜜……皆納貢之」。宋代《本草衍義》中也記載:東晉元帝時,溫嶠官於宣城,上表貢茶千金,茗三百斤。由此可見,茶葉在當時就作為土特產進貢了。唐代貢茶貢茶形成規模在唐朝。
  • 貢茶始祖 歷史回音 記憶百年易武印象
    --悅泰博物館藏之:張毅順時興易武春尖(2004)6公斤普洱生茶「香於九畹芳蘭氣,圓如三秋皓月輪。愛惜不賞唯恐盡,除將供養白頭親。」北宋詩人王禹偁早在一千多年前的《龍鳳茶》茶詩中就寫下讚美普洱茶的詩句。
  • 古代皇家貢茶,現代國內外評比多次獲獎,中國十大名茶有哪些?
    嚇煞人香原誇語,還須早摘趁春分。唐朝時,被列為貢品,古人們又稱為「功夫茶」、「新血茶」。清代,皇帝賜茶名,成為清宮的貢茶。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入選。1999年,《解放日報》推薦。雲霧黃山雲霧中,清明穀雨出毛峰。白毫雀舌象牙色,長飲能成百歲翁。聽雨夜,白瓷盅,閒心自可證玲瓏。沏盅與客挑燈坐,便是無樽也醉風。黃山產茶始於宋之嘉佑,興於明之隆慶。
  • 老樹
    江樹老樹來個一月閒,這叫粉絲咋過年?幸有野梅來相伴,餘香可嗅三十天!Sunshines疫情有反覆   宅家不遠足靜待春日暖   嫩芽破土出徐新立喜歡老樹畫畫,特別那身長褂。自顧自的悠閒,遠離外界繁華。WangXy日月星辰變換  一年轉眼過去囊中依舊空空  不過白忙一場
  • 清明追思:散文《父親的力量》,並老樹畫畫(父子篇)
    清明將至,忽翻舊稿,情思如瀾,遙想家山,漫山遍野的杏花即將開放,不勝感慨之至。2016年3月9日改定,發表於2016年3月30日《文藝報》,《語文教學與研究》2016年第21期、中國作家網等轉載在老樹新出的清明節時的一系列作品中,有一對父子的形象。老樹配詩:每年清明時節,父親教我種菜。
  • 長春市寬城區:讓「百年老樹」生新枝
    區委書記李煒姝「讓寬城區這棵百年老樹生出新枝、翠綠常青,關鍵在創新。」升級新供給,瞄準新消費,營造新環境……在區委書記李煒姝的介紹中,一部以解放思想為引領的寬城創新驅動發展新篇已然勾勒有型。營造新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新活力優化營商環境,激活市場主體活力,是讓寬城這棵「百年老樹」長青的根本所在。如何營造適合市場主體發展的營商環境,優化適合新經濟成長的「創新生態」?
  • 顧渚碧雲山莊放飛「童心」,大唐貢茶院體驗禪茶文化
    茶樹的嫩芽微微發紫,形若竹筍,取名紫筍茶,並推薦給了朝廷,當時的代宗皇帝品嘗過紫筍茶後,非常喜歡。就頒布了聖詣,將紫筍茶列為貢茶。770年,在顧渚山建造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皇家貢茶院——大唐貢茶院。    原來的貢茶院早已損毀,千年以後的今天,為了傳承歷史文脈,在古代貢茶院遺址上,一座嶄新的「大唐貢茶院」拔地而起。重建的「大唐貢茶院」佔地面積100餘畝,總建築面積18000平方米。
  • 老樹 | 廿四節氣 完整版
    【清明】煙雨十裡春深,落花輕覆草痕。陌上青青柳色,心中念念故人。【白露】江山清明疏淨,田疇農人正忙。枯蟬傍依衰柳,秋風老了荷塘。凡12月2日至12月6日期間在微店、四季老樹、淘寶店購買老樹畫畫《廿四節氣》詩畫收藏級高仿畫,有廿四節氣專屬精美筆記本和老樹畫畫籤名畫冊一同相送,贈品有限,送完為止。
  • 青衣江「百年一遇」洪水 防禦重心為何是樂山
    記者 尹鋼 攝  8月18日凌晨,青衣江百年一遇洪水形成。隨後,四川省和樂山市相繼啟動I級防汛應急響應。這也是歷史上四川省和樂山市兩級首次啟動該級別應急響應。  18日13時,青衣江洪峰進入樂山市城區,並在20時前後通過犍為縣。洪峰過境期間,省防指全程對樂山抗洪搶險進行調度。對一個市州迎戰洪峰全程調度,在四川歷史上是首次。
  • 新品上市|老樹陳皮,陳香醉人,甜潤暖心!
    說起新會陳皮,有「一兩陳皮一兩金」的說法,它芳香四溢,理氣健脾,越陳越有價值,蘊含歲月流芳,沉澱陽光柑香。一罐新會老樹陳皮,從底子裡堆砌的醇厚,在時間的沉澱下愈發沉穩,滋味醇和甜潤,溫柔地滋養身體。//////產品信息【品名】:潤元昌·老樹陳皮【類別】:陳皮【年份】:2014年【規格】:250g/罐,8罐/件
  • 建議大家:去樂山旅遊,一定要看看樂山知名度最高的十大特產
    去樂山旅遊,有什麼特產值得買呢?趕緊來看看樂山知名度最高的十大特產吧!1、樂山棒棒雞此菜原始於樂山漢陽壩,取用良種漢陽雞,經煮熟後,用木棒將雞肉捶松後食用。在中國烹飪史上,曾有用木棒敲打的名饌「白脯」,見於賈思勰《齊民要術》。但它棒打的目的是使肉緊實。
  • 最強福利,全城飲貢茶~
    傳承百年經典,專玩奶蓋、茶強烈的色彩碰撞!
  • 美食樂山,帶你盤點樂山的特色美食,看著就流口水!
    導語:美食樂山,帶你盤點樂山的特色美食,看著就流口水!樂山不但有極佳的景色,樂山的特色美食也是一座城市與眾不同的標籤,在這兒,1個吃字展現出全部。沒去樂山以前大伙兒只了解樂山大佛和各種各樣的特色小吃,那麼今日小編就為大伙兒盤點這些到樂山去玩必吃的這些美食特色!
  • 國際茶日,了解一下顧渚山的唐代貢茶
    這裡所產「紫筍茶」,因陸羽推薦,成為朝廷貢茶。公元770年,顧渚山下建成了國內歷史上第一家皇家茶廠——大唐貢茶院。今天5月21日,首個「國際茶日」來臨之際,讓我們一起走進長興顧渚山,來了解唐代貢茶的前世今生。
  • 樂山:有序復甦 旅遊「嘉」速
    以「休整期」為「修煉期」的樂山旅遊業重新出發,接受遊客的檢閱;清明、「五一」小長假,樂山市旅遊景區景點以「預約開放、限量開放、有序開放、健康開放、安全開放」為目標,精心部署組織假日旅遊工作。兩大景區連日售罄門票、鄉村旅遊活力滿滿,樂山美食備受追捧……樂山交出旅遊業回暖、旅遊市場有序復甦的優秀答卷。莫道春光難攬取,浮雲過後豔陽天!
  • 御可貢茶揭秘課堂——寒天究竟是什麼?
  • 清明前後寧波最好吃的「水中鮮」!
    儘管螺螄一年四季都有,但清明前後的最好吃。經過一個冬天,現在的螺螄肉質肥厚,無子又乾淨,無論營養還是口感,都是一年中最好的。清明以後,螺螄『懷了寶寶』,吃起來麻煩,肉質也差了!還有「清明螺,賽過鵝」的說法。這個說法來源於過去家境窮、買不起鵝的人家,每到清明前後就下河塘摸盆螺螄,夾去尾端,放點蔥、姜、辣椒煮熟,肥美的螺螄也能抵得上鵝肉的鮮美。買螺螄很有講究。要選擇外殼呈青色,且有一定光潔度的螺螄。螺螄並不是越大越好,太大的螺螄肉質粗糙,太小的又食之不甘。個頭不大不小,殼呈褐色又透著黃綠色的螺螄口感最好。
  • 瀘州古藺一棵百年老樹千鳥同棲 盡顯大自然和諧之美
    四川新聞網瀘州3月27日訊(鍾旭娟 武詩潔 記者 嶽東)在瀘州古藺縣觀文鎮的一棵沙泡樹成為鳥類「大雜院」,成百上千的鳥兒會在立春後陸續飛到該樹上築巢繁衍,這一場景已持續百年。如今,這千鳥同棲的奇觀已經成為當地一道靚麗風景線,引無數遊人前往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