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是一場修為,你的教養,其實就體現在吃飯方式上
同事裡有一個特別秀氣的姑娘叫小微,每次大家一起聚餐的時候都會叫上她,因為跟她知道的感覺很舒服
小微的話不多,卻能很細心的照顧到大家,很自然地去做不會顯得特別做做,大家坐下來點菜會最後一個點,等菜的大家聊天玩手機,小微會給大家倒上水,沒水的時候會再次給大家倒上,上次的時候也會提醒大家吃飯,不會自己一個人先吃,會幫服務員搭把手,禮貌用語用的也很好,顯得特別自然,不是刻意而為之。
吃剩下的魚刺骨頭等等都會聚在一起看起來很乾淨,服務員收拾在桌子很方便,我忍不住問過她一次,為什麼每次吃飯都這麼侷促呢,她驚訝道「沒有啊,難道你們在家吃飯不是這樣的嗎」
聽完小微的話頓時感覺自己在家吃飯的禮儀是多麼的缺失,吃飯時人最放鬆的時候,要的就是吃得舒服,吃的方便,哪裡還有那麼多心思去考慮別人會怎麼樣,別人看起來是否舒服,收拾的方便,又不是在家裡,家人打掃衛生確實會被嘮叨和職責。
人們在忽視所謂的餐桌禮儀時,一起忽略掉的還有一份與人為善的體貼,而一個人最真實的內在品質恰恰就體現在吃飯時的小細節中。
同村奶奶嫁過來以前書香門第,年紀已經快80了,但是每天的衣著打扮什麼有氣質,談吐一直都很讓人舒服。尤其吃飯的時候,規矩是很多的。
小時候經常去玩蹭飯的時候,即使第一次去玩也叫我們遵守吃飯的種種規矩,夾菜只能夾朝著自己一面的菜不能夾另外位置的菜,不能挑菜翻菜吃,咳嗽要轉頭或者用手捂著,不能對著飯桌咳嗽,吃飯不能吧唧著嘴,要安靜,喝湯要用公勺子,不能直接喝,放到自己碗裡才行,不能挑食,每樣菜都要吃,夾菜要確保筷子的乾淨,長輩沒吃不能動筷,人沒齊不能吃。
奶奶說,一個人的吃相會給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能反應出你的平時的生活作風和為人處世。
吃飯是一件重要的事,也是一件體現素質的事,是對食物和人的尊重。
民以食為天,講究一日三餐,吃飯是我們日常生活裡十分平常但也尤為重要的事。而教養,則是一種由內而外,都讓人舒服的品質。這種品質,在餐桌上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從一個人吃飯的方式,就可以看到這個人性格上的特點,也能看出這個人長期以來的習慣以及對待他人的態度。一個飯桌上沒有吃相的人,一個只吃自己喜歡的食物而不優先考慮他人的人,一個浪費食物的人,一個挑三揀四隻吃最好部分的人,以及一個吃到滿盤狼藉的人,很難讓人不覺得這是個自私自我,缺乏修養的人。
一頓飯不過是一個人利益取向的縮影,而餐桌教養,則可以在無意識行為裡最大程度的表現你個人的整體風貌和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