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進入「小寒」節氣。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石妍介紹,常年小寒節氣,主要處於三九期間,全國大部天氣寒冷,冷空氣頻繁影響我國,尤其是北方大部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時期,新疆北部和東北大部地區要警惕強風雪的不利影響,華北、黃淮一帶在冷空氣間歇期可能會出現霧和霾。與此同時,南方大部也進入隆冬時節,江南、華南北部地區處於一年中較為乾冷的時期,貴州西北部,湖南西南部還要防範凍雨的危害。
預計今年小寒節氣期間,冷空氣將頻繁影響我國。除了目前正在影響我國的弱冷空氣,1月6日至8日和1月10日至12日還會兩股冷空氣「接力」來襲。尤其是1月6日至8日,一股較強冷空氣影響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還會持續走低。東北地區南部、華北、黃淮東部不少地方的氣溫還會創新入冬以來的新低。降水方面,未來十天,全國大部降水偏少,僅西南地區東部降水將會處於偏多的狀態。
古人云:「冷氣積久而為寒,小者,未至極也」在古人眼裡,寒冷是個不斷發展和積累的過程。小寒正處「三九」前後,俗話說:「冷在三九」,其嚴寒程度也就可想而知,因此要做好防寒保暖的措施。
——小寒需「三暖一動」——
1. 暖頭
「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襖」,人的頭部是平衡整個身體熱量的最主要部位。小寒節氣處於三九的前後,此時,身體處於適應寒冷天氣階段,若頭部受寒,極易引起感冒。
2. 暖腳
冬季時,大多數人的腳部溫度偏低。腳底有很多穴位,受涼後會可能引起人體上呼吸道毛細血管收縮,血液循環慢,抵抗力下降。背部是人體的重要部位,背部保暖不當,風寒邪氣極易入侵,耗損陽氣而致病,或者舊病復發加重。
4.適當運動
此外,適當運動可促進血液加快流動,讓身體變得暖和。
1. 食宜溫宜雜
冬季,是吃溫熱品的好時候(特別是對於偏於陽虛體質的人)。喝熱粥也非常適合,如麥片粥,養心除煩;核桃粥,養陰固精;紅薯粥,滋補肝腎。此外,食宜雜,即食物要多樣化,精粗搭配,葷素兼吃。
冬天人們有偏嗜高蛋白、高脂和高糖的食物,不吃或少吃粗糧、蔬菜、瓜果的傾向。這不但容易使人患缺鐵性貧血、維生素缺乏症、便秘、口角炎、牙齦出血等症。應多食用黃綠色和深色蔬菜,如大白菜、胡蘿蔔、菠菜、茄子等。
2. 食宜苦
這時的飲食應減鹹增苦,苦味食物可助心陽,減少過亢的腎水,起到養腎的功效。
具體該怎麼吃才養生?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副院長兼治未病中心學術帶頭人彭康表示,此時養生,重在補陽驅寒。
說到溫補陽氣,有兩味中藥,可作為冬季養生補陽食療,尤其都可煮粥平時食用。
鹿茸人參粥:將鹿茸、人參薄片直接和粳米加水煎煮,熬粥食用。(選購原枝鹿茸時,以茸體飽滿、挺圓、質嫩、毛細、皮色紅棕、體輕,底部無稜角者為佳。而細、瘦、底部起筋、毛粗糙、體重者為次貨。而選購鹿茸片時,則以毛孔嫩細,紅色小片為佳。)
肉蓯蓉粥:肉蓯蓉30克,鹿角膠5克,羊肉100克,粳米150克。肉蓯蓉煎水取汁,羊肉切小塊,與米同煮粥,臨熟時下鹿角膠煮至粥熟。
——七款經典食療方推介——
桂圓姜棗茶
材料:桂圓肉5顆,紅棗3顆,生薑2片。
做法:材料洗淨,紅棗去核,把所有材料一同放入茶缸中,加入適量開水,蓋上蓋子泡15分鐘即可。
點評:益氣養血,溫中驅寒。適合氣血偏弱,體虛胃寒之人。
棗仁茯苓粥
材料:酸棗仁30克,茯苓30克,遠志10克,小米30克,白米50克。
做法:材料洗淨後,茯苓打碎,小米、白米放入煲內,加水適量,大火煮開,加入酸棗仁、茯苓、遠志,轉小火煮至米爛粥稠即可。
點評:養血寧心,安神助眠。適合血虛眠差,心緒不寧之人。
當歸生薑羊肉湯
材料:羊肉300克,當歸30克,生薑50克,黃酒、蔥、鹽各適量。
做法:當歸、生薑洗淨後順切大片,羊肉去骨、去筋膜,焯去血水後晾涼,切條備用。先下羊肉後下當歸和生薑,武火燒沸,去浮沫,改文火燉1.5小時至羊肉熟爛,加入適量黃酒、蔥、鹽即可。
點評:滋補氣血,適合血虛體質者(常見表現為:神倦乏力、頭暈、心慌、面色發黃無光澤、怕冷、倦怠等),但口乾口苦、咽喉腫痛及大便乾結者慎用;食後如果出現大便幹、小便黃、口乾苦或口中發黏等症狀,說明體質偏熱或夾有實熱、溼熱,也不宜食用。
甲魚枸杞地黃湯
材料:甲魚1隻(300克以上),枸杞子10克,熟地黃15克,生薑1片。
做法:甲魚去頭、爪、內臟、甲殼,洗淨,切成小方塊,放入瓦鍋內;再放入洗淨的枸杞子、熟地、薑片,加水適量,武火燒開,改用文火燉熬至甲魚肉熟透即成。
點評:適合陰虛體質者(常見表現為形體消瘦,兩顴潮紅,手足心熱,潮熱盜汗,心煩易怒,口乾,頭髮、皮膚乾枯等)。
腊味糯米飯
材料:臘腸2條,臘肉200克,蝦米50克,糯米500克,香菇4個,蔥段適量。
做法:香菇浸泡後切碎,將糯米洗好放入電飯煲中,撒入香菇,加清水適量,按下煮飯鍵。臘肉、臘腸切片焯水備用,蔥切碎。待電飯煲轉至保溫狀態時把腊味、蝦米加入飯中,並加入適量醬油,攪拌均勻,蓋上煲蓋燜飯約30分鐘後,撒入蔥花,輕輕攪拌,即可盛出食用。
點評:溫脾暖胃,益氣補虛。適合素體脾胃偏虛,消瘦乏力之人。
豬肚煲雞
材料:豬肚1個,雞1隻,芡實75克,蓮子75克,胡椒5克。
做法:雞洗淨、切塊,水焯後備用。將豬肚翻過來反覆用鹽搓擦3次,衝洗乾淨,水焯後備用。蓮子去芯。把所有材料放入湯煲中,加水適量,大火煮開後改小火,再煮2.5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點評:溫中補虛,健脾暖胃。適合體質虛損,脾胃虛寒之人。
靈芝人參雞湯
材料:靈芝25克,人參3克(黨參或太子參25克),龍眼肉40克,雞肉150克,姜一片。
做法:雞肉切塊,燙一遍熱水備用;人參切成薄片,靈芝、龍眼肉洗淨;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後放入所有材料煮10分鐘,再轉文火煮2小時後調味即可。
點評:適合氣虛體質者,常表現為語聲低微,形體消瘦或偏胖,面色蒼白,氣短懶言,精神不振等,易患感冒,抵抗力差,病後康復緩慢。
在廣州,
老廣們會在小寒當天食糯米飯,
實現補心助肺、調理腎臟的功效。
今天,你吃糯米飯了嗎?
部分資料據:中國天氣網、健康有約、老年生活報、羊城派等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葉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