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伴我行——小寒

2021-01-20 天街有小雨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白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這首耳熟能詳的「二十四節氣歌」,記載了一年從立春到大寒中的二十四個節氣。在古代,因為沒有天氣預報,「二十四節氣」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僅深深植入我們的生活,而且隨著歲月的延伸,它還被人們賦予豐富的文化內涵、民俗文化和節日文化。成為中國人特有的時間知識體系的一部分。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一、節氣的解說

1、節氣特徵: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也是進入冬季的第五個節氣。時間為每年公曆1月5—7日。小寒節氣的小寒反映的是這個階段的氣溫變化特徵。寒是寒冷,小是寒冷的程度。「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從字面上看,小寒還沒有達到最冷的程度,這是因為小寒還處於「二九」的最後幾天裡,還差幾天才進入三九,三九才是最冷的時節。所以稱為小寒。大寒才是寒冷的高峰。

2、節氣三候:

為了能準確地描述節氣的氣候特徵,我國古代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個節氣。

一候雁北鄉:古人認為大雁「熱歸塞北,寒來江南」。多順陰陽而遷徙,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徙。

二候鵲始巢:喜鵲對節氣規律性變化的反應比較明顯。此時因感覺到陽氣復甦而開始築巢。

三候雉始鴝:雉,野鳥的一種,形狀如雞,俗稱「野雞」 「鴝」此處為鳴叫的之意,雉鳥在接近四九時會感受陽氣的生長而發出鳴叫,出現求偶的行為說明早春快要來臨。

二、節氣養生

1、食補為主,藥補為輔

小寒時節的養生非常重要。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這個時節也是冬令進補的最佳時節,為了對抗寒冷,所以應吃一些狗肉,羊肉等祛寒生熱的暖性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和熱量。再適當添加人參、阿膠、冬蟲夏草、首烏、枸杞、當歸等中藥以及龍眼、山藥、蓮子、芝麻、百合等藥食同源的食物來進行綜合進補。這些食物和藥物對補充體能,提高免疫力非常有效。但應注意的是,凡事有度。進補也要根據自身情況,不可盲目亂補。應結合傳統中醫理論,以補氣、補血、補陰、補陽為目標來施行。此外,喝粥也是我國的傳統養生方法之一。不僅能幫助補充水分,還能調理腸胃,促進食物的多樣化。臘八粥就是小寒到大寒期間南北各地普遍食用的一款養生粥。

2、多加衣衫,注意防寒

中醫認為,人體的血液,遇熱則行 ,遇冷則凝。天氣寒冷,血液凝滯,這期間風溼骨病甚至是心腦血管疾病都容易發生,因此做好保暖是第一要務。特別是對肩頸部、腿腳部等易受涼的部位要格外呵護。及時根據周圍環境溫度的變化逐漸增加衣物。出門時要戴好戴上帽子,圍巾,手套,以確保身體暴露在外部分的溫暖。

3、起居睡眠,順天應時

小寒時節雖然陽氣開始回升,但尚未成形成氣候,還屬於陰強陽弱時段。此時段的起居宜順應天時, 「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以便於潛藏陽氣,蓄積陰精,保持精力旺盛,增強免疫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4、適度運動,增強體質

「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到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這些諺語都說明冬季鍛鍊的重要性。雖然冬天屬藏,但也應當適度運動。小寒正值三九,天氣乾冷,人們在進行戶外運動的時候,一是要選擇在好的天氣下外出,二是多做熱身活動,三是要選擇一些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運動方式。比如慢跑、跳繩、踢毽等,還要注意活動量要適度,不可運動量過大。

三、節氣民俗

1、賞梅觀雪

小寒期間雪舞瓊姿,梅花初放。人們往往顧不得寒冷,精心挑選好的雪景或者有梅花開放的地方去遊玩。或雪中徜徉,觀花嗅香,或圍爐敘話,品酒吟詩。亦不失為北方冬令的一道風景!

2、冰上遊戲

小寒期間我國北方天寒地凍,冰封江河。三九四九冰上走。大人孩子都開始了冰上運動。滑冰,放爬犁,坐雪橇。玩得不亦樂乎。

3、採購年貨

進入小寒以後,年味漸濃,辛勤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已經開始忙著寫春聯、剪窗花,趕集買年畫、彩燈、鞭炮、香火等,陸續做過年的準備了。

4、冬令進補

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此時正是進補的最佳時節。於是吃熱氣騰騰的火鍋涮羊肉、狗肉湯,糖炒慄子、烤白薯等暖熱食品進行進補就成為小寒時尚。

5、喝營養粥

冬季乾冷嚴寒。喝粥不僅可以補充水分,而且還能保護腸胃,祛病養生。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粥能「益氣、生津、養脾胃、治虛寒」。而且對於愛美人士來說還可以控制體重。因而深受民間的喜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喝臘八粥。

有關臘八粥的傳說有很多。這裡僅選取一種。有一次,釋加牟尼修行中飢餓難熬昏倒在地,得到好心的牧羊女施予他加了野果的糯米粥,才得以活命成道。這一天是十二月初八日,佛家便在這一天熬粥供佛,這一天熬的粥叫做臘八粥,「臘八」也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而民間也把臘八粥當成進入數九寒冬季節進行食補的最佳食品。

我國幅員遼闊,南北風俗習慣有所不同,所以臘八粥的組成成分也不盡相同。有的地方是以米、豆、棗、乾果等組成,有的地方則是用五穀、蔬菜組成,還有的地方則是除了米豆菜以外還添加羊肉、麥仁等。口味上則是或甜或鹹,或葷或素。此外,還有芝麻粥、胡桃粥、梨粥、百合杏仁粥、菊花粥等。

喝臘八粥,是民間傳統節日臘八節的一道美食。並非只是小寒的專利。因為臘月初八有時是在小寒的節氣裡,也有時是在大寒的節氣裡。2021年,就是大寒逢臘八。

四、小寒節氣諺語

1、小寒寒,驚蟄暖。

2、小寒大寒,凍成一團。

3、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

4、小寒大寒寒得透,來年春天天暖和。

5、臘七臘八,凍掉下巴。

6、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

7、臘月三場白,來年收小麥。

8、臘月大雪半尺厚,麥子還嫌被不夠。

9、三九不封河,來年雹子多。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

10、小寒再大寒,轉眼又一年。

本文由天街有小雨原創,歡迎大家關注,支持、點讚!我們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食譜——小寒
    小寒應該算是一年中最冷的節氣,土壤中所儲蓄的熱量基本上被消耗殆盡,既便是晴朗天氣,大地得到的光照也補充不了久積的嚴寒。
  • 關於小寒的諺語古詩詞大全 小寒節氣圖片朋友圈小寒唯美句子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小寒的諺語古詩詞大全 小寒節氣圖片朋友圈小寒唯美句子 小寒作為二十四節氣的倒數第二個節氣,意味著一年最冷的時候到了.古代人民群眾根據 節氣進行農耕,詩人藉此抒情達意,那麼古代關於小寒的古詩詞有哪些?又有哪些諺語值得我們學習?
  • 二十四節氣與撥筋——小寒
    小寒,是冬季的第5個節氣。標誌著季冬時節的正式開始。冷氣積久而漸寒,尚未大冷。俗話有講:「冷在三九」,由於隆冬「三九」也基本上處於該節氣之內,因此有「小寒勝大寒」之講法。根據中國的氣象資料顯示,小寒是氣溫最低的節氣,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於小寒的。
  • 二十四節氣:小寒,這軟糯香甜的傳統美食不能少,吃一碗順節氣!
    二十四節氣:小寒,這白白糯糯的傳統美食不能少,吃一碗順節氣!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小寒,這說明一年當中最冷的一段時間就要來了。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小寒也同樣不例外的有自己節氣的傳統美食。在廣東地區,糯米飯就是其中之一,軟糯香甜。
  • 二十四節氣|小寒後,年味濃
    小寒帶著一個「小」字,看似不經意,但實則寒冷尤甚。俗語所說:「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北風吼」。但再多寒冷,都會由家的暖意化成溫熱。美食,不僅僅是味蕾的交織,它還是家的味道。因此,品牌餐飲與供應鏈發展部組織各事業部開展了「小寒至,年味濃」的主題活動,讓嚴酷寒冬時的美味也構成大家對這段時光的特殊記憶點。小寒因處隆冬,土氣旺,腎氣弱。
  • 節氣|小寒:踏雪尋梅正當時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5個節氣。鬥指子,太陽黃經為285°,公曆1月5—7日交節。小寒,標誌著季冬時節的正式開始,冷氣積久而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它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俗話有講:「冷在三九」,由於隆冬「三九」也基本上處於該節氣之內,因此有「小寒勝大寒」之講法。
  • 珍藏版丨中國二十四節氣手機壁紙,絕美!
    四年前的11月30日,中國人的「二十四節氣」入選世界非遺名錄。在國際氣象界,這一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二十四節氣,是國人驕傲,是先民智慧,是時令指南,亦是生活美學。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二十四節氣說小寒,喜鵲壘新巢,梅花一枝發,你看到過哪一種呢?
    農曆將12月的節氣分定為小寒,大寒,是冬天的最後的兩個節氣,雖然上個月,有小雪大雪之分,但實際上冬雪多半下在臘月,有臘月三白的說法。實際這一個月比上月更冷,如果小學大學是一種視覺上的迎雪,小寒大寒,則真是氣候上的冬天。
  • 二十四節氣歌 藏著哪些看點
    蘊含中華民族悠久文化內涵的二十四節氣是如何產生的?還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完整的「節氣歌」是怎樣的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由於農耕生產與大自然規律息息相關,上古先民為了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總結了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形成了這一體系。二十四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
  • 二十四節氣,人間煙火氣
    圖片來源@YUM湯湯▎古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將其運動軌跡劃分為二十四等分,每一個等份為一個「節氣」,統稱二十四節氣,然後依著節氣勞作、生產、生活。▎立春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頭一個節氣,意味著開始進入春天,萬物復甦,一年四季始於此,春天和花都會如期到來。
  • 二十四節氣的養生口訣
    天不變,道亦不變,前賢的總結,珍愛生命、喜歡養護生命的看過來吧:我們都道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分四季,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氣
  • 小寒節氣早安問候祝福句子,句句溫馨,陽光暖心
    三、寒風大雪來交替,小寒節氣冷無敵,天氣多變關懷你,寒冷的日子多穿衣,窩在家裡溫情溢,打打麻將下下棋,看看簡訊朋友意,幸福開心又甜蜜,心情舒爽,快樂第一!親愛的朋友們,祝你小寒節氣快樂!四、小寒到,天氣雖寒,思念蔓延,祝福送到心田,裝滿一車的幸福平安,帶上健康與你相伴,願你快樂依然,幸福綿綿,精彩生活每一天!五、雪花飄,小寒到,願你一切好。
  • 羊肉湯、糯米飯……你偏愛哪種小寒節氣美食?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6日電(記者 上官雲)「小寒大寒,凍成一團。」從名字便可以看出,小寒節氣的一大特點,便是「冷」。它是冬季的的第五個節氣,時間在公曆1月5日-7日之間。一般認為,小寒標誌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來了。
  • 中國古代曆法之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民間傳統節令。早在周朝和春秋時代就用「土圭」測日影辦法而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二十四節氣是把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將全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給每個等份起名,這就是24節氣由來來。每個節氣約間隔半個月的時間,分別在十二個月裡面。
  • 布克·私議de節氣——小寒惟有梅花餃,未見梢頭春一枝
    二十四節氣,是古人依據黃道面劃分制定,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表達了人與自然宇宙之間獨特的時間觀念。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5個節氣。民諺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冬天最冷的時節到來了。1節氣介紹每年公曆1月5日或6日進入小寒節氣。「冷氣積久而寒」,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達到極點的意思。
  • 反映氣象、民俗、農事的二十四節氣歌
    中國人應用二十四節氣安排農事和各種民俗活動,許多民眾都掌握二十四節氣的知識,各地都編出一些詩歌,或者是「順口溜」,幫助記憶、理解二十四節氣,形成了特定的民俗文化。二十四節氣歌就是這樣的產物。前四句說的是二十四節氣順序和名稱。每個節氣只用一個字代表,每句話是一個季節,三個月共六個節氣,每兩個節氣為一個月。前四句是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後四句說的是二十四節氣所在的時間。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 二十四節氣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小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叫小暑節氣。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
  • 二十四節氣劃分與計算
    平氣在古代,通常將冬至到冬至之間的時間段(約365.25日)也就是歲實(回歸年),分割為24段(每段約15日2時5刻),每段起始於一個節氣,依次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 今日小寒,小寒快樂!
    小 寒 二十四節氣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古人根據天地運行規律來確定四季循環的起點與終點並劃分出二十四節氣。
  • 二十四節氣背後,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在學習奇門的過程中,作為參考資料,二十四節氣不可或缺,它對奇門到底有什麼作用呢?二十四節氣的概念節氣的含義:節氣是指農曆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它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