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鮮卑族王朝?究竟是真實歷史還是危言聳聽?

2020-12-26 今朝論古

唐朝鮮卑論最早源頭是朱熹的話,《朱子語類》中云:唐源流出於夷狄,故閨門失禮之事,不以為異。而民國大師陳寅恪的一句話:「李唐一族之所以崛興,蓋取塞外野蠻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頹廢之軀,舊染既除,新機重啟,擴大恢張,遂能別創空前之世局。」,才算是唐朝李氏皇族血緣爭論的源頭。

先說下鮮卑族的來歷。

鮮卑族興起於大興安嶺,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是繼匈奴之後在蒙古草原崛起的古代遊牧民族,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治黃河流域的北方遊牧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鮮卑族被高度漢化.

《史記索隱》引東漢胡廣云:「鮮卑,東胡別種」。範曄《後漢書·卷九十·烏桓鮮卑列傳第八十》:「和帝永元中,大將軍竇憲遣右校尉耿夔擊破匈奴,北單于逃走,鮮卑因此轉徙據其地。匈奴餘種留者尚有十餘萬落,皆自號鮮卑,鮮卑由此漸盛。」

也就是說鮮卑人屬於東胡族系,北匈奴被東漢朝廷打跑之後,鮮卑人趁機佔領了北匈奴的土地,在魏晉時代,逐步南遷,進入中原。

再來說下唐朝皇族李氏。

按李淵自己的說法是西涼武昭王李暠的後裔。李暠生十子,次子李歆即西涼後主。李歆生八子,其第三子李重耳在亡國後投奔南朝劉宋,任汝南太守。北魏進攻劉宋,李重耳以城歸降,遂又在北魏做官。李重耳生子李熙,任金門鎮將,後改鎮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南),其家也隨著遷居於此。李熙生李天賜,李天賜生三子,即李起頭、李虎、李乞豆。李虎生李,李生李淵。這就是李唐王室的世系。也就是說,李家是根正苗紅的漢人不說,還是名門望族。

李淵畫像

說唐朝是鮮卑王朝的,理由之一就是李淵的生母獨孤氏是地地道道的鮮卑人,唐高宗離職的生母長孫氏也是鮮卑人,這兩個姓氏都是標準的鮮卑姓氏。

從血統上來說,唐朝皇室的血統,充其量算是混血血統。母親是鮮卑族就認為李家是鮮卑族,明顯是斷章取義,別忘了,父親是正統漢人的事實。

長孫皇后劇照

所以總體來說,李家可算是正宗的漢族,他們的胡族血統主要來源於女性祖先。當時為了保證自己的地位,和鮮卑族統治者通婚頻繁,血統上的胡漢交融也是不可避免的。

再者,判斷一個王朝屬於什麼文明,不能單以皇帝個人血統而論,要看佔統治地位的主體及意識形態是誰。唐朝皇族在大唐出生在大唐成長,從小就深受儒學和中原文化的影響,雖然也研究鮮卑文化和東胡文化,但接受最多的還是漢文化,認同中原文化,認為自己是異族皇帝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因為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告訴他你是漢人不是鮮卑人。而且在元之前,包括契丹和金在內,進入中原的胡人都是相當仰慕中原漢文化的,都以能成為漢人生活在中原為榮,因此唐朝皇帝更不可能認為自己是異族皇帝。

看唐朝皇帝對胡人的態度也可見一斑。

「二月,甲寅,上御安福門樓,觀百戲。乙卯,上謂侍臣曰:「昨登樓,欲以觀人情及風谷奢儉,非為聲樂。朕聞胡人善為擊鞠之戲,嘗一觀之。昨初升樓,即有群胡擊鞠,意謂朕篤好之也。帝王所為,豈宜容易。朕已焚此鞠,冀杜胡人窺望之情,亦因以自誡。」

李治登樓觀看民情,胡人們特意聚在一起踢球,想討好他。而李治寧可把球燒了,也不給胡人可乘之機,「冀杜胡人窺望之情」。

攻滅東突厥後,帝國宰相魏徵在朝堂議政時公然說「夫戎狄人面獸心,弱則請服,強則叛亂」,並舉西晉令漢胡雜居中原,「伊洛之間,遂為氈裘之域」為前車之鑑。

李世民雖被諸胡部落尊為「天可汗」,但對胡人亦有清醒認識「戎狄人面獸心,一旦微不得意,必反噬為害。」

反過來說,愛新覺羅家族會漢語,康熙皇帝母親也是漢人,可他不認同自己是漢人。所以他那二分之一的漢族血統是沒有用的。而唐朝皇室母系有鮮卑血統,但他們沒有認同鮮卑文化。

所以說,文化認同是要高於血統認同的,民族的身份並不是決定思想意識的決定性因素,文化身份才是決定性的。唐朝皇室有那一半母系鮮卑血統,完全不影響唐王朝是一個以華夏文明為基礎的中華帝國。

但為何現代社會突然出現「唐王朝非漢人王朝」的論調呢,其實某些人醉翁之意不在酒,或為異族王朝如蒙元滿清的統治罪惡去辯解罷了!

各位如何認為呢?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鮮卑族是如何融入到了漢族之中的?這段歷史對中國實在太重要
    鮮卑族是中國東北的一個遊牧民族,是東胡分支。東漢時期,鮮卑曾統一大漠,建立了強大的汗國。魏晉時期,鮮卑族開始大規模南下中原,成為了「五胡」之一。後來拓跋鮮卑統一了北方,建立了北魏、西魏、東魏、北齊、北周等王朝。從魏晉到南北朝的幾百年中,鮮卑族逐漸融入到了漢族之中。鮮卑漢化是中國民族史上的大事件,為隋唐的大一統提供了社會基礎。
  • 為什麼唐朝時期人們普遍「以胖為美」?原來居然和這件事有關
    然而,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朝代卻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人們普遍「以胖為美」,這個朝代就是唐朝,比如唐朝有名的大美女楊貴妃,就是個典型的例子,楊大美人到底有多胖我們已經無從考證,但還是能從一些文獻中找到一絲蛛絲馬跡。
  • 鮮卑族的消亡
    到了公元3世紀中期,鮮卑族的拓跋部族已經發展到了「八部」之眾。並不斷吸收中原文化以改造自己的部族。終於在4世紀末,拓跋鮮卑在黃土高原完成了由遊牧轉型為農耕的生產方式,建立了北魏政權,定都於山西大同。北魏王朝結束了5胡16國的分裂割據局面,對長達130多年的黃河流域的混亂的北中國、作了秩序的總結。重新統一,拓跋鮮卑族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在中原建立王朝的少數民族。
  • 西夏王朝湮沒在歷史中,一本「天書」揭開了西夏歷史
    然而,隨著西夏王朝的覆滅,西夏文也逐漸消失在人們的生活中,西夏這個甚少出現在史料中的神秘國度,連同它的文明一齊被深深地埋在了歷史的塵埃之下。直到近年來,隨著西夏文獻和文物的不斷出土,人們才得以走進這個消失了近800年的古老王朝。那麼「天書」一樣的西夏文字究竟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
  •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集團:他們建立了4個王朝,成民族融合的典範
    直到現在,依然有許多人在爭論隋唐皇族到底是鮮卑族還是漢族。我覺得這些爭論完全是沒有必要的,因為隋唐兩大的皇室和主要的貴族基本都是來自於一個集團——關隴集團,而這個集團就是鮮卑族和漢族融合的產物。這個關隴集團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本文帶大家了解一下。
  • 唐朝的滅亡與女性的過度開放和自由存在著一定關聯
    唐朝是個例外。唐朝的女性,無論是政治地位、經濟地位、社會地位還是家庭地位,都比之前和之後的歷朝歷代強出了太多,男尊女卑的觀念得到了明顯的遏制,這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是非常聞名和極其罕見的。而且,據說再婚後的夫妻關係也非常一般,究竟有沒有再次離婚,一時還沒有找到史料的記載。唐朝的帝王和大儒對於婚姻尚且如此,其他的社會階層就更是肆無忌憚了。據唐代徐彥伯的《採蓮曲》記載:妾家越水邊,搖艇入江煙。既覓同心侶,復採同心蓮。
  • 如果你腳趾有這個特徵,那可能不是純血統的漢族人,而是鮮卑族人
    這個民族就是鮮卑族,這個腳趾上的顯性特徵就是腳趾小拇指處,分成兩半。鮮卑族與蒙古族一樣,都屬於遊牧民族,主要活躍於蒙古高原。在中原王朝與匈奴的攻守之間,經過了戰國時李牧的攻伐;秦朝時修葺長城防禦;漢高祖劉邦的被迫和親;直至漢武帝時積蓄了力量,在衛青、霍去病這般不世出的將領打擊之下實現了漠南無王庭,匈奴呼韓邪單于的投靠;及至東漢和帝時北匈奴被竇憲大破,被迫遠走。而鮮卑族也正是憑藉匈奴的衰落,借勢而起。
  • 鮮卑族消亡史:廣東慕容氏是唯一倖存血脈?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到處都能看到鮮卑人的身影,他們十分活躍。鮮卑人曾先後建立過十個國家,也曾統治過中國半壁江山。可是如今中國的56個民族中,卻沒有鮮卑族,他們就這樣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了。鮮卑族的起源和壯大關於鮮卑族的起源說法有很多,目前有「東胡說」、 「 東夷說」、 「 山戎說」 、「 逃亡漢人說」等等,而史學界比較主流的說法——鮮卑族是東胡的一個分支。
  • 風吹草低見牛羊:鮮卑族的來歷
    鮮卑族是我國北方阿爾泰語系遊牧民族,興起於大興安嶺山脈。鮮卑族稱其首領為「可汗」或「大汗」,意為王朝、神靈和上天。十六國時期,鮮卑各部落趁中原混亂不堪,建立慕容氏諸燕、西秦、南涼、代國等國家。385年,拓跋部建立北魏,並在439年統一北方。
  • 來自大興安嶺的鮮卑族最晚入主中原,卻統一整個中國北方
    匈奴分裂後,北方草原霸權出現了真空期,這時,從大興安嶺遷來的鮮卑族成為了蒙古高原的主人。從東漢中後期一直到魏晉末年,在這大約二百多年的時間裡,鮮卑族部落在內蒙古南部遊牧,並開始接觸到漢文化。北魏王朝建立之前,中國處在一個十六國時期,這時在中國北方有匈奴、鮮卑、羯、氐、羌五個民族逐漸登上了歷史舞臺。
  • 唐朝第一美人楊貴妃
    楊貴妃在歷史上算是很有名的人物,大家應該都是知道的吧!那麼你們知不知道楊貴妃是個138斤的胖子呢?這麼胖她是怎麼獲得寵幸的呢?最後楊貴妃又是怎麼死的呢?唐人「豐肥濃麗、熱烈放姿」,以肥為美,世人公認。唐朝第一美人楊貴妃身材就很豐腴,據野史考證稱:楊貴妃身高1。64米,體重138斤,也有說楊貴妃身高1。
  • 唐朝所有的帝王陵,在整個歷史中都非常雄偉壯闊
    唐朝在古代歷朝歷代中,算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一個朝代了,唐朝也出現了很多的名人志士,直到現在他們的影響力依然還在。唐朝咱們封建社會的鼎盛繁榮時期,從李淵建立唐朝以來,直到唐朝的滅亡,唐朝前後經歷了長達300餘年的歷史。
  • 唐朝另類的審美觀:男人都喜歡身體強壯健碩,體格微胖豐滿的女人
    後來,「環肥燕瘦」這一成語逐漸流傳了下來,隨著世事變遷、歷史演變,才漸漸褪去了跟書法的聯繫,最終,回歸到其最本真的含義:「女人的身材」上。其實,「環肥」的美,最初是起自北方,在唐朝較為興盛。在杜甫的詩中,也描述了當時的唐朝穀物豐實,糧倉儲備頗為豐餘,唐朝之繁榮,衣食豐足,百姓無憂。它具備著先天的地域和環境優勢,唐人之所以身體強壯健康,體格微胖豐滿,這一點也能得到解釋。李淵是唐朝的開拓者,據史考證:鮮卑族的大貴族獨孤如願是唐王李淵的外祖父,可以說,李唐王朝的皇室血統一半流著鮮卑族的血。
  • 唯一能與唐朝對抗的國家!究竟歷史上的大食國是什麼樣的?
    但有一些國家,卻能在某一段歷史時期內,和中國的國力並駕齊驅,甚至是分庭抗禮,這些國家雖然最終都免不了被中國所超越,但也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輝煌的一筆。我們在看跟唐朝有關的史書時,常能看到「大食國」這個國家,小時候會覺得奇怪,這個「大食國」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裡面的人難道都是大胃王不成?
  • 我國歷史上的八個大一統王朝
    我國歷史上的八個大一統王朝:1、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始皇時期滅六國、北擊匈奴,南徵百越。前221年,嬴政稱帝,史稱「秦始皇」。於公元前207年滅亡,歷時14年。2、漢朝(西漢、東漢):是繼秦朝後的又一大一統王朝。
  • 唐朝的古錢幣精品
    提起唐朝,隋唐英雄、凌淵閣二十四功臣、唐高祖李淵、唐太祖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女皇武則天、長孫皇后、太平公主、楊貴妃、李白、杜甫等著名歷史人物,一一浮現在我們眼前。那麼,誕生了這麼多英雄人物的歷史朝代,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政權呢?
  • 《雍正王朝》的「精分」人設,掩蓋的究竟是「真相」還是「心機」
    人設是個好東西,它能讓你在別人眼中成為你想成為的人,人設也是和壞東西,因為人設終究是一張塗滿油彩的皮,遮住了真實的內裡,總有暴露的危機。再觀《雍正王朝》,除了電視劇、小說中九王奪嫡的勾心鬥角,滿腹權謀,除了皇權之下,飄忽難測的親情、愛情、兄弟情,我又看到了滿滿的心機。
  • 唐朝名將高仙芝戰敗,不僅改變唐朝國運,更改變世界歷史的走向!
    -----王昌齡《出塞》公元6到8世紀,除了鼎盛一時的唐朝,在西方的歐亞大陸上也有一帝國處於鼎盛時期,它就是阿拉伯帝國。而阿拉伯帝國也就是當時的大食國,實力非常強大。唐太宗高宗時期,唐朝開疆拓土,先後滅了突厥汗國、薛延陀汗國等一些西域小國。
  • 唐朝公主地位高貴,為何還是這般「愁嫁」?
    實際上,歷史事實出乎我們的想像,唐朝皇帝嫁公主,遠不像我們現代人嫁女兒一樣,那可真的是,生怕公主嫁不出去,有的時候還要硬塞。這可能是大家都沒有想到的事情,那麼問題來了,唐朝公主地位高貴,為何還是這般「愁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