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球隊陣容中身材最小巧的球員,控球後衛的地位與作用都不容小覷,在突破跑動傳球等動作中,除了球技的磨練,一雙匹配的球鞋,能夠讓表現提升不少。
控衛普遍身材小巧,體重輕,有些球鞋的緩震根本就踩不開,要注意甄別。除此之外,控衛還要求籃球鞋夠輕,否則會過度消耗體力;鞋幫不能過高,否則影響腳踝靈活度;再者前掌不能洩力,否則影響啟動和擺脫速度。
Pg2
PG的全系列球鞋對小體重控衛都非常友好,今天就中庸一些,選擇PG2,雖然不是最新一代,但價格也回歸了理性。前掌延續Zoom的配置方案,前掌Zoom Air單元相較上一代厚度增加到了10毫米,並且取消Zoom氣墊與腳之間的泡棉,讓前掌與Zoom直接接觸,向前推進加速動力十足。
前足動態翅膀+改良系帶系統,可以將前腳掌、腳背、後跟全方位牢牢的包裹住,人鞋合一;Xdr橡膠大底,與全新的花紋外底設計,抓地力表現十分出色。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不能盲目迷信Xdr,但這雙鞋的耐磨性還是值得肯定的。
保羅11
保羅作為聯盟中優秀的控球後衛,擁躉不少,而他的籤名球鞋,也是小體重控衛的不二之選,CP3 11場地感與緩震能力兼備,適合各種打法。採用了前後分離的zoom氣墊,再加上調教的很好的肥龍中低層,彈韌緩震,啟動不洩力,緩震效果也很給力,所謂的場地感好就是這個樣子吧!
皮革與Flymesh材料協同打造鞋面,保障支撐的同時,也不會過於悶腳,前足還加入了綁帶,極大增強了包裹感;後跟的TPU比一般的低幫鞋要高一些,帶來很好的鎖定效果,但低幫球鞋對腳踝的防護肯定微乎其微。粗細深淺不一的人字底紋,急停或側面剎停都令人放心,在球場上急走急停,隨心所欲,可以用強悍來形容。
歐文5
歐文作為現役球員中優秀的控球後衛,籤名球鞋很多人都推薦,採用前掌超大zoom氣墊+全掌Phylon配置,氣墊被調教的很有彈性,反饋及時,啟動不會洩力;後跟肥龍材料對於突破黨、地板流來說,緩震夠用,對於體重不大,打法靈活的人來說,非常吃得開.
歐文5的包裹也達到了歷代最強水平,捕蠅草設計結合飛線技術,牢牢鎖定前掌,全力加速急停也不會頂腳趾;中幫設計兼顧了靈活性與保護性,前掌大底上翻,也保障了防側翻效果;XDR大底紋路又粗又硬,在各個方向的抓地能力都很穩。
威少1
威少1同樣是一雙適合小體重控衛的球鞋,礙於季節限制,這裡就推薦環切(無包皮)版本,鞋面鬆緊可調,透氣性也提升了一些。中底搭載Phylon泡棉+全掌zoom氣墊的緩震配置,既能感受到飽滿的氣墊,在啟動過程中又不會洩力,小體重也能輕鬆踩開。
除了全掌氣墊,威少1的支撐包裹也值得一提。CMP一體化後跟為後跟帶來負責的鎖定能力,防側翻效果明顯;Xdr耐磨性及格,細膩深刻的底紋也令抓地也比較穩;關鍵是環切版本與普通版本相比,更適合腳窄的人,有些小體重球員鎖面臨的腳窄問題,也迎刃而解。
ce2017pk
小體重如果對氣墊「心存畏懼」,可以轉戰boost陣營,這種減震材料不會有踩不開的情況發生,例如ce2017pk!全掌boost中底採用了前低後高的分布,前掌彈韌,啟動不拖沓,後跟軟彈,反饋出色,實戰中場地感和緩震感很均衡。
多重密度編織鞋面+凸起的編織骨骼,在急停、變向等狀態下也不會產生太大的延展,類似飛線的鞋帶環固定,包裹夠緊緻;鞋底碩大的TPU片,抗扭轉給力,前掌外側也設置了可見的TPU作為防側翻保護。雖然是橡皮擦鞋底,但珊瑚狀的底紋在木地板上的表現可謂是指哪兒打哪兒,內場實戰最佳。
羅斯8
最後推薦這雙全能小坦克——rose8。誘人的全掌BOOST配置,實戰中有明顯的反饋感,外底上翻設計,專門為變向、急停而設,防側翻效果頂級。延伸到前足的TPU面板,提升突破的穩定性,大底全朝向坦克鏈條以及更硬的材質,外場表現優異。
鞋面由熱熔工程網面製成,覆蓋了一體式外靴,硬朗的鞋面升級了支撐與耐用性;鞋幫延續高幫開放式風格,海綿填充恰到好處,鞋幫沒有外置TPU,更好的解放了腳踝;為了增強穩定性,從後跟延伸到前足設置了TPU面板,提升突破的穩定性。
哈登2
哈登2也有很多人推薦,對於這雙鞋小哈比較中立,這雙鞋除了顏值不高以外,對小體重控衛來說,鞋有些過於笨重了一些,體力消耗比較快,用「靈活的死胖子」來形容它,比較貼切。除了這些,性能堪稱完美。
目前為止adidas用料最厚實的boost中底,前掌腳感並不軟,也不震,調教的很好,後跟感覺並沒有拖沓感,突破回饋也非常有力,讓人上癮;得益於它的內靴結構,再加上腳踝包裹的很結實,不會出現有些球鞋前掌寬如海的情況,小體重腳還瘦的球友不必擔心包裹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