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時59分40秒!在挑戰人類耐力極限的過程中,肯亞選手基普喬格再次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北京時間10月12日,維也納的普拉特公園裡,在接近2萬名觀眾和工作人員吶喊中,身背奧運會冠軍和世界紀錄保持者兩項頭銜的基普喬格完成了人類歷史極限的突破。
儘管基普喬格在這項「挑戰159」中的最終成績不會得到國際田聯的官方認可,但他已經證明了「極限」是可以被打破的,就像他所說的,「我不知道極限在哪裡,但是我會一直向著它跑下去。」
基普喬格幫助全人類完成了夙願。
「創造歷史,就像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
在站上維也納普拉特公園那條特意為他規劃的賽道起點時,基普喬格又成了全世界的希望——挑戰馬拉松極限2小時大關。
兩年前在義大利的蒙扎,基普喬格其實已經承載過一次這樣的期待,與那時最大不同的是,如今的基普喬格年紀又大了一些,他距離自己35歲的生日只剩下23天時間了。
但基普喬格反而顯得更加輕鬆。
「為了創造歷史,就像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一樣。」賽前新聞發布會上,他這樣描述自己的狀態和心境,「當我跑2小時03分時,人們說這就是我的極限。後來我跑到了2小時01分39,又有人說這是我的極限……這次我挑戰159,是為了創造歷史,更是為了改變人們的認識(偏見)。」
基普喬格說,「我不知道極限在哪裡,但是我會一直向著它跑下去。」
即將35歲的基普喬格,是當今馬拉松賽道上「最快的男人」。一年前的9月16日,在柏林馬拉松上,基普喬格跑出了2小時01分39秒的成績,刷新了馬拉松世界紀錄,而且是一次性將這個紀錄提高了1分18秒。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基普喬格的團隊下定決心再次挑戰人類的耐力極限。
「兩年前,基普喬格花了七個月時間不停訓練,然後不停暗示自己可以做到這一點。」
這是基普喬格的經紀人Valentijn Trouw最大的感受,
「現在,他不再那樣強迫自己,反而是自然而然有一種內心的感覺,那就是只要我訓練得當,就可以衝破2小時。」
在本次「挑戰159」的前半段,基普喬格的狀態很理想,挑戰設計定的突破時間是1小時59分50秒,而從5公裡的位置開始,基普喬格就一直領先於設定時間9秒到10秒左右,而在半程位置左右,基普喬格的用時設置比預計還快了11秒。
而到了最後10公裡,基普喬格一直保持著最開始的配速。到了最後1公裡的衝刺階段,所有的配速員都已經跑到了基普喬格身後,看著他越跑越快。
基普喬格在最後的100米已經開始了提前慶祝,他邊跑邊指著遠處的計時器,臉上也終於露出了笑容
……
基普喬格和他的領跑員們。
科技,成就人類突破
如果「解刨」這次「挑戰159」,外界就會知道,要突破耐力極限,每一個細節都至關重要。
首先之所以選擇這條位於普拉特公園裡跑道,按照《Runner’s World》的報導,正是「挑戰159」團隊在全球範圍內使用軟體進行搜索後的結果,他們查找了每年此時的溫度、溼度、氣壓、風速、海拔和降水等情況,最終得出了最具理想的位置。
除此之外,將時間定在10月12號,則是根據數據分析得來的——
按照基普喬格曾經比賽的成績,他的最好狀態一般是在溼度低於80%,溫度保持在7℃到14℃左右。而挑戰當天的情況,正是完全符合。
不僅如此,這一次基普喬格身旁的「破風」團隊也更加強大——共41位陪跑員中,有15個肯亞人,7個美國人和6個烏幹達人。其中包括美國長跑名將切裡莫、衣索比亞新銳巴爾加、瑞士的歐洲半馬紀錄保持者萬德斯、美國的1500米奧運會冠軍森特羅維茨、日本長跑名將村山紘太等知名跑者。
他們分為六組,每次有5人在基普喬格身前,組成V字形,另外有2人在基普喬格身後的左右兩邊。之所以這樣配置,是因為按照研究實驗室的結果,這是最佳配速員防風陣型,會形成一道擋風屏障,有利於挑戰者創造好成績。
而在他們身前,還有一輛配速車,以2分50秒跑完一公裡的速度前行,車上的鐳射雷射會在地板上標註綠線,以便整個挑戰團隊和基普喬格調整配速。
此外,基普喬格的身邊還有三輛自行車組成保障團隊,為他按計劃提供能量飲料。而在每一次基普喬格喝完飲料補給之後,自行車團隊成員會撿起瓶子,計算其中攝入的能量,以便在下一次調整補給。
最後則是基普喬格的裝備,這次他穿著的最新版本ZoomX Vaporfly Next%,不僅重量比之前輕了15克,鞋底也變得更厚,擁有更好的緩震表現。
正是在這樣「武裝到牙齒」的細節控制中,基普喬格才能夠如此接近極限,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挑戰配置,國際田聯才無法最終認可這次挑戰的成績。
人類「破2」究竟有多難?
事實上,人們從多年以前就在討論者馬拉松「破2」的可能性,但它的難度實在太高了。
一個有意思的類比是:以百米世界紀錄為例,博爾特保持的世界紀錄為9秒58,如果有人能將這個成績提升0.01秒,那麼百米紀錄提升幅度是0.1%。
換算成馬拉松的話,以基普喬格被承認的最好成績2小時1分39秒,他想要突破2小時大關,那麼紀錄提升幅度將高達1.4%,難度相當於百米跑到9秒45左右。
可想而知,在人類追求極限的道路上,這樣的突破難度在某種程度上算是天方夜譚。
根據《應用生理學》期刊的研究結果,一名健康男性的最大攝氧量為35-40mL/kg/min,女性為27-31mL/kg/min,而優秀男性跑步選手約為85mL/kg/min,在這樣的數據下,加上運動中能量的耗損,人類其實很難在2小時之內跑完42.195公裡。
這也是為什麼有科學家根據測算認為,以人類生理條件進步的幅度,突破2小時的馬拉松極限將會發生在2075年。
但基普喬格一直相信,人類不用再等50年就可以取得突破。他也在過去半年時間裡,用了最專業的訓練方式證明了這一點。
自從4月份的倫敦馬拉松結束之後,基普喬格就開始進入「挑戰159」的訓練周期,他在比賽之後先是連續四天輕鬆跑,然後在完全不跑步的狀態下休息了3周時間。
接著,他在教練的指導下保持每周高強度拉練長距離3到4次,然後每周選擇一個不跑步的日子在健身房裡訓練肌肉力量和柔韌性,時間長達兩個半小時……
經歷了這麼多年的挑戰,如今基普喬格終於做到了自己所說的,「人類可以跑到1小時59分或者是1小時5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