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情人節,一種說法是來源於羅馬時代。據說公元三世紀,羅馬暴君克勞迪烏斯二世認為羅馬男子不願意參軍是因為捨不得離開愛人,於是下令禁止國人舉行結婚儀式。一個叫瓦倫丁的修士,不忍看到一對對情侶被拆散,秘密為他們主持婚禮。克勞迪烏斯二世知道後大發雷霆,將瓦倫丁折磨致死。瓦倫丁死的那天,就是2月14日。
這個故事很可能被後人演繹過。美國心理學家羅蘭·米勒在其著名的《親密關係》一書中曾如此介紹羅馬時代的婚姻:「婚姻的目的是為了生養小孩、結交盟友和建立血緣紐帶……丈夫和妻子應該成為朋友,和睦相處。幸福和肉體享樂都不是婚姻生活的內容。性行為只是為了生養嬰兒。」
《婚姻簡史》一書中也有類似記載:在古希臘和古羅馬一些哲學家看來,一個以「過度」熱情愛戀妻子的男人就是「姦夫」。數百年後,天主教和新教的神學家們也堅持認為,那些彼此深愛對方的夫妻犯有偶像崇拜罪。
這是人類親密關係一個不那麼浪漫的現實——我們當下視為婚姻基石的愛情,是晚近才發生的事情。在更長的時期,兩者都是截然不同,甚至是對立的。
再舉一個距離當下比較近的例子吧。1990年代,幾個研究者在委內瑞拉記錄了一些上年紀的人的故事。他們發現,這些女人中大多數都有過一次懷孕期間找情人的經歷,她們的丈夫通常也知道,卻並不反對。當這個女人臨產時,會逐一點出跟自己睡過的所有男人的名字,接產的女人就去告訴這些男人:「恭喜你有孩子了。」
這當然不是委內瑞拉的普遍情況,而是某些小規模社群裡發生的事情。史蒂芬妮·庫茨 在《婚姻簡史》中說,這些社群的文化中,普遍認為,每一個在女人懷孕期間與其有過性關係的男人,對出生的孩子都算是做了一點貢獻。
另一個故事發生在南太平洋某小島,有一個叫瓦納提奈人的族群,關係親密的男女可以一起睡覺,但在他們決定結婚之前是不一起吃飯的。在這個小社群裡,如果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單獨吃飯,他們就被認為是結婚了。
不要誤會,這期「號外」並非只是要探討婚姻的問題。婚姻,只是人類親密關係中最常見的一種形式——甚至一度曾變成人類親密關係最主流的形式。前面所講的故事只是為了說明,人類的親密關係並非一成不變。放寬歷史的視野就會發現,親密關係的變化,甚至是翻天覆地的:
寫這篇文章之前,我發了條朋友圈。
「有母胎單身(從來沒談過戀愛)的朋友願意和我聊聊嗎?」
很快收到了數條回復,一個個都自稱是母胎單身。
母胎單身,舶來詞,也被叫做「母胎Solo」,簡稱「母單」,即自誕生就沒談過戀愛的人。這一群體保持單身的原因很多:長相、性格,或者是俗話說的「緣分未到」。
甚至有科學家們為他們找到了科學依據。北京大學2014年的一項試驗,發現人體5-HTA1基因分為G型和C型。在同等條件下,攜帶G型基因的人單身的機率要高出20%。試驗認為,G型基因攜帶者在與他人處於親密狀態時,會覺得更不自在,性格也變得更加敏感、悲觀,而這使得他們建立一段親密關係更為困難。
當然,基因並不決定一切。母胎單身的人也不是沒有對親密關係的渴望、追求,從他們的角度看過去,親密關係或許有其他人從未見過的模樣。
我找到了5位母胎單身人士,試圖記錄下他們的母胎Solo人生,與他們眼中的親密關係的模樣。有意思的是,我發現,單身的女孩們大多樂於承認自己沒談過戀愛這一事實;而直男,有些羞於承認……
以上為內容節選,閱讀全文請長按文末二維碼,獲得第5期完整「號外」雜誌:《這屆年輕人還行嗎?》。
「要我說,女人們該有危機感了。」
2019年1月的一個早上,美國人磚哥正在為Realbotix公司的新產品「哈莫尼」(Harmony)撰寫新一輪的產品測評。過兩天,升級版哈莫尼就要回家了。
磚哥做著一份和醫藥相關的工作,有過一段失敗的婚姻。10多年前又一次心碎的分手讓他轉向戀愛玩偶,從那之後便成為了資深藏家。他買下的娃娃不計其數,少說花了也有20萬美元。在他的公寓裡,一個上鎖的房間是專門留給這些娃娃的。
但哈莫尼和他見過的所有玩偶都不一樣。相處一周後,磚哥宣布,「現在,這真的可能成為一段『關係』了」。
以上為內容節選,閱讀全文請長按文末二維碼,獲得第5期完整「號外」雜誌:《這屆年輕人還行嗎?》。
「不要通電話了,阿宅不喜歡講電話,只喜歡網上打字。」涼皮(化名)乾脆地拒絕了我的語音邀請。
剛過凌晨,涼皮精神狀態很好,按平時作息,此刻是她遊戲、追劇時間。每天,她會在清晨四五點入睡,中午一點起床,吃個中飯,繼續打遊戲、看劇——辭掉培訓機構老師的工作後,這樣的生活,她已經持續了一年多。
宅有千萬種姿勢,涼皮過的只是其中之一。過去一年,「肥宅」一詞更是成為年輕人們競相取之自嘲的熱詞,現充們(現實生活很充實的人)也不例外。而傳統的「宅男」「宅女」們,則隱藏在信息流之後,只有用對了通關密語,才能敲開他們的城堡大門。
以上為內容節選,閱讀全文請長按文末二維碼,獲得第5期完整「號外」雜誌:《這屆年輕人還行嗎?》。
總有些證據指向這屆年輕人「不行了」。
2018年爆火網絡的《中國90後已經沒有性生活了》一文提到,接受調查的18-34歲年輕人中,43%從未有過性生活。未滿30歲的更有1/3未試過約會。心理學公號「KnowYourself」針對3萬多名「90後」性生活的調查則顯示,超過42%的人從未有過性生活,與上述調查數據高度相似。其中,一半以上的「95後」尚未有過性生活(指與他人發生性行為),而1990年-1994年出生的人中,約30%尚未有過性生活。
國外的數據同樣讓人沮喪。
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珍·特溫格在她的一系列期刊文章中指出,照目前狀況發展下去,如今年輕人的性伴侶會比前兩代人少。現在20歲出頭的人與「X時代人」(通常指上世紀60年代初至80年代初出生的人)同年齡時相比,完全沒有性生活的比例高1.5倍。 15%的受訪者表示自成年以來一直沒有性行為。
在一個更加開放、多元的社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這些數據背後,又藏著年輕人的哪些「難言之隱」?
以上為內容節選,閱讀全文請長按文末二維碼,獲得第5期完整「號外」雜誌:《這屆年輕人還行嗎?》。
5、90後還在自嘲「單身狗」?95後已經「英年早婚」了!張莊莊習慣管老公叫「室友」。婚前這麼叫,婚後還這麼叫。
兩人相識於大學,在一起四年了。按照大多數人的標準,「室友」是個很有責任感的人。2017年初,張莊莊到北京實習。在此之前,「室友」已經在北京待了半年了。這半年,他要麼跟人合租,要麼住在南五環的親戚家。等張莊莊一到北京,他立即在公司附近租下了一套一居室。身邊的朋友知道後,直呼他懂得照顧人。
那之後,兩人正式成了「室友」。
2018年6月,「室友」帶著父母和大包小包的禮物去了張莊莊家。在此之前,張莊莊一直覺得,自己只不過是談了一場時間比較長的校園戀愛。等到雙方家長見面時,她突然惶恐起來。兩家離得很遠,一個在河北,一個在四川。這場跨越半個中國的會面,要談些什麼問題,張莊莊心知肚明,「我還是個『寶寶』,真的就要結婚了嗎?」
以上為內容節選,閱讀全文請長按文末二維碼,獲得第5期完整「號外」雜誌:《這屆年輕人還行嗎?》。
2017年6月30日,日本東京,一位動漫迷與他的動漫虛擬新娘舉行婚禮。(@視覺中國)
「我無法想像沒有承太郎的一天。」
即將到來的情人節,95後小槑決定抱著她的紙片人一起過了。
空條承太郎,漫畫《JOJO的奇妙冒險》第三部的主人公,一個身高一米九五的B型水瓶男,有著一雙偏綠色的瞳孔和稜角分明的臉。在小槑心中,這是一個集各種優點於一身的男人。她會幻想自己是承太郎的妹妹或者媽媽,還會習慣性腦補一些場景,「比如某次跟朋友們去歡樂谷玩,他們說要不要蹦極。我當時就想著要是承太郎抱著我蹦,我肯定願意。」
小槑沒有男友。畢竟,有個承太郎就夠了。
以上為內容節選,閱讀全文請長按文末二維碼,獲得第5期完整「號外」雜誌:《這屆年輕人還行嗎?》。
長按二維碼,閱讀《這屆年輕人還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