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家奇葩的公司,他專門生產性價比非常「低」的產品,一個小小的吹風機,他家要賣到3000塊,電風扇要賣到4000塊,吸塵器標價5000塊,檯燈售價在4000塊到6000塊之間。有人開玩笑的說,這要湊齊他們家的一套,那要賣多少個腎啊。這家公司誕生在英國,在英國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就連英國的皇室都是他的粉絲。現在他家的產品銷往了全球大約40個國家,年收入接近20億英鎊。他的創始人也成為了英國第一位身價高達50億英鎊的企業主,被譽為英國設計之王,他就是戴森。
據說中國新中產的標配有那麼三樣東西,最新款iPhone、牛油果午餐和戴森吸塵器。儘管戴森的產品不如三星和蘋果那樣廣為人知,他卻是小家電的領軍企業,他總是用新型的創意挑戰現有的思維,進行顛覆性的再造。推出性能和設計都領先於競爭對手的產品。在同質化嚴重的家電市場中他也能鶴立雞群。
戴森的每件產品都那麼貴,應該是「曲高和寡」,事實卻恰恰相反,以中國為例,戴森的吸塵器已經佔據了線下吸塵器的最大市場份額,他的吹風機剛一上市就賣斷貨,還有很多網紅自發的曬照為他免費的做宣傳。戴森每上市一款產品都會掀起一波購買狂潮。2010年到2016年戴森的營業收入從12億美金猛增到33億美金,淨利潤也從3億美金增加到了8億美金,始終都保持在25%以上。那麼昂貴的家電消費者為什麼還買得不亦樂乎呢?戴森又憑什麼可以把價格定的那麼高呢?
戴森從進入市場第一天起就違反常規,實施高價策略,而且一直堅持到今天,現在看來是很有前瞻性的。戴森可以預見21世紀的商業競爭,實際上是價格區間的競爭,所以他從一開始賣的就不是產品而是價格。他的產品只是作為價格的載體被賣出去,商業競爭的轉變背後是消費升級的推動,人們的需求也不再停留在必需品的層面,而是上升到體驗層面,戴森始終在追求打造最極致的體驗,接下來就從使用體驗和心理體驗兩個維度來分析戴森是怎麼圈粉的。
首先,使用體驗。戴森給消費者提供的是一種充滿未來感的極致體驗。以前我們對吹風機定義就是把頭髮吹乾的工具,但戴森把吹風機做成了一個工業藝術品,有的朋友是這樣評價的「這個東西很未來很酷炫」。消費者幾千塊錢買的不是吹風機而是未來。
戴森對自己的定位是一家科研公司,公司每年1/3的利潤都投入到研發中,每周在科研上的花費就高達700萬美金。他還自建生產線,專門生產數碼馬達。蘋果是先自行設計,然後再交給工廠代工。所以戴森也經常被認為是家電企業中的異類,對產品的追求往往是做到了「變態」的級別。
戴森在研發吹風機的時候投入高達5000萬英鎊,花費了五年的時間,實現了技術全方位的突破。一個吹風機的馬達轉速都能高達每分鐘11萬次是F1引擎轉速的六倍。他還研發了招牌的氣流倍增技術,高壓高速的氣流噴射而出,可以讓頭髮速幹。為了防止頭髮被燙傷,還內置了微處理器和熱感測器,做到智能控溫,這樣的黑科技加上未來感十足的中空外觀,這分明就是一個高科技產品。同樣戴森的吸塵器也徹底解決了氣孔易堵的行業問題,給吸塵器產業帶來了一場革命,以至於英國皇室和貝嫂都被他徵服了。
戴森正在憑藉這些科技壁壘,把消費者的使用體驗做到了極致,他不斷刷新消費者對家電價格的認知,同時也推動了行業的產品升級,被譽為家電行業的蘋果。成為那些「妖嬈貨色」,成為無法超越的家電巨頭。
如果使用體驗我是戴森的「硬體」心理體驗就是不能少的「軟體」。體驗的本質是人們賦予的意義,人們對追求意義有一種共同的方式,通過追求自己買得起的價格區間來體現自己的社會地位。這解釋了為什麼在當代的商業競爭中,其實價格區間就是真正的競爭區間。戴森就是通過定一個比較高的價格,讓中產階級以上的家庭能夠獲得相應的心理體驗,同時體驗自己的社會地位。吹風機為例,消費者的關注的是高顏值、高逼格以及生活幸福感的提升,而且戴森的口碑傳播路徑是從上而下的從英國王室流傳到精英階層在到普通大眾,這也讓產品擁有明顯的輕奢屬性。
隨著各國的消費升級以及中產階級的崛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願意碰一碰這個價格區間,畢竟這才是和自己社會地位相匹配的選擇。
戴森通過極致的使用體驗和帶有輕奢性的心理體驗,在全球輕鬆的攻城略地,俘獲了一大批粉絲。未來他還會繼續用「反傳統」的「戴森方式」,通過深厚的研發實力和對用戶需求的洞察,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卓越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