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風服飾注重傳統與創新的平衡才是王道
中國運勢紋繡微整形第一人:吉林欣妍美容服務機構首席形象設計師、中國紋繡行業協會副會長、國際化妝協會會員、傳統文化學會會員、微整形專家鴻檸老師闡述:「如今,在越來越多潮流尖端的國際舞臺上處處都有「中國印記」。
-
《衣尚中國》綜合解構服飾文化 展現中國美學精神的傳承和創新
從目前的呈現方式來看,節目是通過提煉具有中國審美特質的意向主題,來樹立根骨,再通過主題串聯代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歷史」、「匠心」、「創演」三個空間,用極具場景化的敘事手法從「歷史空間」溯源,在「匠心空間」傳承,再到「創演空間」展望,逐層豐滿內容。主持人李思思突破性的嘗試了多種造型,帶領觀眾走進中國服飾「三生三世」的故事,探尋其背後的審美精神和人文情懷。
-
《衣尚中國》綜合解構服飾文化 展中國美學精神傳承和創新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推出的大型服飾文化節目《衣尚中國》便以服飾為題,聚焦服飾之美,力圖通過豐富的藝術創意、年輕態的視覺來營造關於中國服飾的審美意境和審美表達。 從目前的呈現方式來看,節目是通過提煉具有中國審美特質的意向主題,來樹立根骨,再通過主題串聯代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歷史」、「匠心」、「創演」三個空間,用極具場景化的敘事手法從「歷史空間」溯源,在「匠心空間」傳承,再到「創演空間」展望,逐層豐滿內容。主持人李思思突破性的嘗試了多種造型,帶領觀眾走進中國服飾「三生三世」的故事,探尋其背後的審美精神和人文情懷。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研究少數民族傳統服飾的意義
人們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峻性,為了更好地對傳統民族文化進行傳承,我們開始重視國學教育。但是,和這些形式相比,服飾更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被運用也最為方便和直接,並且它作為傳統文化的載體之一-,其傳播將更具影響力。
-
她們復原和改良了北魏和南宋時期的傳統服飾,中國需要這樣的傳承與創新精神!——「一方布」系列服裝設計作品!
極簡心象——中國苗族服裝結構的現代運用實踐從2013年開始,我們五次赴中國西南地區進行傳統服飾田野考察,對苗族的服裝結構和製衣方法、傳承模式進行調查,同時基於出土物,研究和複製了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北魏時期和八百年前南宋時期的服裝結構和飾品
-
2018春季《傳統服裝工藝傳承與設計創新研修班》招生簡章
楚豔 北京服裝學院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副教授,中國首位「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搶救傳承與設計創新」博士人才培養項目女博士、中國設計業十大傑出青年、中國十佳服裝設計師、北京APEC會議領導人服裝設計師。從教13年來,在理論研究和教學科研上均有突出表現。創建東方風格服裝品牌「楚和聽香」,致力於推動傳統文化藝術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
-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雲南民族服飾,它的藝術特點及服飾的意義
中華民族那種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需要載體縱觀中華傳統藝術文化,其源遠流長的關鍵就在於一代一代對其不斷的傳承和發展因此,對於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往往是需要多種載體以不同形式來共同完成的,服飾就是其重要載體之一 。傳統服飾文化作為載體的意義服飾,在現今的狹義理解中,主要專指服飾品,也就是和服裝搭配的物品,如箱包、鞋帽、首飾等。而我們這裡所講的服飾是從廣義上來理解,它包含服裝和服飾品兩個層面的意思。人類的生存離不開吃、穿、住、用、行這五個基本方面,因此在人類還沒有形成穩定文字之前服飾文明就已經開始發展。
-
廣西統戰部門舉辦民族服飾文化傳承創新專題講座
中新網廣西新聞11月25日電(韋曉玲)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共同主辦的廣西統一戰線視頻學院第37講——民族服飾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專題講座近日在南寧舉行。廣西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廣西民族大學知名專家和廣西民族服飾文化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到會作報告和現場交流。
-
「中國傳統服飾主題嘉會」在雁棲湖校區舉辦
11月20日上午,由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圖書館、中丹學院、國際學院、校團委聯合舉辦的「觀•國粹 服以載道 中國傳統服飾主題嘉會」,在雁棲湖校區中丹學院大樓成功舉辦。百餘名師生共襄盛舉,感受傳承千年之魅力。
-
傳統技藝與時尚設計融合,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結合 紡織非遺產品...
傳統技藝與時尚設計融合,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結合 紡織非遺產品煥發新活力(新視點) 2020-10-28 13:32:37 來源:人民日報
-
這很中國!國潮創新服飾設計讓世界看看何為MADE IN CHINA?
於商而言,實現價值變現;與國而言,傳承和豐富文化內涵。隨著「中國智造」崛起,傳統文化回歸,國潮像一道光刺破蒼穹,席捲而來!如今「國潮」元素隨處可見,作為從事服裝設計的小夥伴們必須要跟上這波「國潮」風!「國潮創新生活設計大賽之服飾設計大賽」向你走來啦!為促進服飾設計行業的傳承與創新,引領國貨復興潮流,提升國品現代內涵,推動產業升級,拉動內需。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中國古典服裝
這可能與中國傳統服裝形制寬大,追求服裝的整體性而不求剪裁精確,將大量功夫用在縫紉與裝飾上有關。對裁剪技術及技術的傳承方式的手藝人化,使得裁剪技術沒有能夠以書面形式保存下來。從記載著歷代出土服裝結構信息的文獻分析過渡到清末民初袍服實物研究,進而對中國傳統服裝剪裁結構進行梳理,也是從服裝剪裁結構的角度對中國服飾傳統文化的詮釋和認識,是一項開拓性工作,對傳承與弘揚中國服飾傳統文化遺產有著特殊的意義。
-
2019年《傳統服裝工藝傳承與設計創新研修班》全程班開始報名啦
楚豔 北京服裝學院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副教授,中國首位「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搶救傳承與設計創新」博士人才培養項目女博士、中國設計業十大傑出青年、中國十佳服裝設計師、北京APEC會議領導人服裝設計師。從教13年來,在理論研究和教學科研上均有突出表現。創建東方風格服裝品牌「楚和聽香」,致力於推動傳統文化藝術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
-
德錦品牌三登中國國際時裝周《手寫》傳承創新打造「新國潮」
生發自齊魯大地的德錦服飾,一直以傳統為深厚根基。此次新品發布,更將刺繡、雲錦面料創新、時尚扎染、百衲衣融入到時尚服飾之中,令歷史與流行並燦,文脈與時尚兼具,國際與民族同興,個性與美韻合德。「身不閒藝業,而謂之高手上工。」
-
傳承450多年的客家傳統服飾——贛南客家服飾
融匯世界的客家 展示客家的世界 我們致力於打造服務全球客家人的交流平臺講好客家故事,帶您領略絢麗客家風情 「定南客家服飾習俗」是江西省定南縣傳承了450多年歷史的客家傳統服飾習俗項目,因獨具人文特色,2010年被列為「江西省第三批非遺名錄」。
-
巾幗創業創新項目展播(三)| 傳統服飾下的文化底蘊
巾幗創業創新項目展播(三)| 傳統服飾下的文化底蘊 2021-01-06 14: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研究,服飾民俗
本文乃作者劉雲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2000年6月、7月間,在中國雲南省昆明市舉行了中國服飾藝術博覽會,其主旨就在於充分展示中國56個民族的服飾藝術。換句話說,每一件服飾組件的出現,在其背後都有一一個有趣而動人的故事,正是藉此,民族文化傳統的相當一部分內容,才以物質與精神相結合的方式被保留和傳承了下來,從而使今天的人們有可能從服飾藝術人手去探知每個民族文化的奧秘。
-
中國傳統服飾發展重在渲揚「寫意」文化
12月13日,觀眾在拍攝展出的傳統服飾。當日,中國傳統服飾研究課題展在廣州美術學院展覽館開展,共展出約100件各式傳統服飾。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2月17日。 12月13日,觀眾在欣賞展出的各式傳統服飾。當日,中國傳統服飾研究課題展在廣州美術學院展覽館開展,共展出約100件各式傳統服飾。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2月17日。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傳統意義的弱化
入了苗族社會經濟中,新的科學生產技術和現代生活用品大量引入,苗族青年接受現代學校教育,這一切變化使得苗族原始巫文化對其服飾文化的主導作用逐漸削弱,而現代文化對其影響作用則越來越明顯。苗族服飾傳統意義的弱化表現在苗族服裝製作的傳承機制的沒落、傳統服飾禮服化、商品化等現象上。
-
《衣尚中國》:《國家寶藏》之中國傳統服飾版
《衣尚中國》,圍繞古典服飾文化徐徐展開了一個服飾裡的中國這文字之美,也系美自一脈從《國家寶藏》到《衣尚中國》行雲流水,一路風流# 中國人幾千年來的深情,寄托在婚服裡,寄托在相知的朝朝暮暮,也寄托在相守的歲歲年年,選擇中式婚服的年輕人,註解他們幸福的,正是這傳承自祖先的良緣之美。哇,「歷千山,縱萬水,為一人」,這文字美得,如撫明玉,如啖佳釀,如約良人,品之享之,思之念之,《衣尚中國》和《國家寶藏》,都灑滿了華彩晶瑩的珍珠,而這珍珠,便是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