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錯過界妹的推送?
戳上方藍字「醫學界內分泌頻道」關注我們
並點擊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
健康美味的果汁居然暗藏殺機?得了糖尿病我怎麼吃飯也不香了?不想變胖居然稱稱體重就OK?一周資訊第114期,居然真有人研究這些奇奇怪怪的問題!
本周提要
增加死亡風險!我們連果汁都不能喝了?
這是怎麼回事?糖尿病讓人聞不出味道!
假期不想變胖?每天稱稱體重可能就行!
增加死亡風險!我們連果汁都不能喝了?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19.3121;10.1001/
jamanetworkopen.2019.3109.
圖 1.0 研究發表於JAMA Netw Open
在人們的印象中,添加糖或甜味劑的含糖飲料(SSBs)肯定不是好東西,12盎司(355ml)的飲料中就可能含有140-150 kcal的能量和35-37.5 g的糖。SSBs已經成為了美國人飲食中添加糖最大的來源,美國已經採取了相關的稅收政策並限制其向兒童的營銷。然而,萬萬沒想到,原來100%的果汁可能也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健康!
最近人們對美國REGARDS研究的數據進行了二次分析,在這項研究中共涉及30183名年齡在45歲以上的參與者,其中在基線已有冠心病、糖尿病或卒中的患者被排除在了本次研究之外,最終納入分析的參與者有13440名。研究使用經過驗證的食物頻率問卷估算參與者含糖飲料和100%果汁的攝入量並對實際攝入量和推薦攝入量進行比較,計算了添加糖佔總能量的百分比(TE)和每增加12盎司攝入的相應增量。
圖 1.1 TE越高,相應的死亡風險越大
圖 1.2 攝入每增加12oz,相應的死亡風險也隨之增加
在經過平均6.0年的隨訪之後,共出現了1000例死亡以及168例冠心病相關的死亡。參與者每天攝入的添加糖佔全天推薦兩的比例平均為8.4%,其中4.4%來自於SSBs,4.0%來自100%果汁。在每天添加糖攝入比例較高(TE≥10%)的參與者與較低(TE<5%)的參與者相比,因為冠心病死亡的風險風險增加了44%(aHR 1.44, 95%CI 0.97-2.15),全因死亡風險增加14%(1.14, 0.97-1.33);每增加12盎司的SSBs攝入風險增加11%(1.11, 1.03-1.19);每增加12盎司的100%果汁攝入風險增加24%(1.24, 1.09-1.42)。研究人員認為這表明包括果汁在內的SSBs可能會增加全因死亡風險並且有必要開展長期的研究探索這些飲料攝入與冠心病死亡風險之間的關係。
圖 1.3 果汁也會增加死亡風險
同時發表的評論文章指出,SSBs與體重增加的關係及其對心血管代謝健康的不良影響已經得到了人們的公認。一系列的研究充分表明了SSBs與蛀牙、體重增加、2型糖尿病、脂肪肝和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係,但果汁對健康影響的研究並沒有那麼豐富,結果也並不一致。雖然有研究顯示果汁與2型糖尿病的風險有關,但水果的攝入卻與2型糖尿病風險的降低有關,也有研究顯示適當攝入果汁則有可能對預防卒中和認知功能下降有效果。
100%果汁中含有的抗氧化物質以及生物活性物質,如維生素礦物質和多酚等,或可減少氧化應激,改善炎症指標、內皮細胞功能,然而這些果汁中的物質能否有效地抵消體重增加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卻尚未可知。雖然果汁中的糖分天然存在,但一旦進入人體代謝,帶來的生物反應其實基本相同。相比之下,水果由於含有更多的膳食纖維可能是更好的選擇。同時,咖啡、茶等飲料同樣富含抗氧化的成分,可能會有益於心血管代謝,應該被視為比果汁更為健康的選擇。此外,不同果汁對健康的影響可能也有所不同。
雖然果汁的危害可能並沒有SSBs這麼大,但熱衷於喝果汁的人們應該緩緩了,尤其是想要控制體重的人群更應該慎重。接下去的研究應該考察某些特定的果汁種類對於健康的影響——果汁好喝,但不要貪杯哦!
這是怎麼回事?糖尿病讓人聞不出味道!
DOI: 10.2337/dc18-2584.
圖 2.0 研究發表於Diabetes Care
認知功能下降和痴呆被認為是糖尿病相關的腦部併發症,這些患者通常會出現局部腦萎縮、小血管病變等改變,出現大腦的異常激活和功能性連接障礙,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進一步出現皮質萎縮和白質破壞。最近來自中國的研究從糖尿病患者的嗅覺功能出發,進一步探索了患者的認知、嗅覺、大腦的改變以及對於GLP-1RA治療的關係。
這項來自南京鼓樓醫院的研究共納入了各35名肥胖/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35名年齡、性別和教育程度匹配的對照。所有人都接受了認知功能、嗅覺和氣味誘導後的大腦激活檢測,隨後有20名在二甲雙胍治療後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接受了3個月的GLP-1RA治療並進行了重新評估。
圖 2.1 研究比較了三組參與者的大腦
結果發現,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與不肥胖的患者相比,認知功能和嗅覺的評分更低,左側海馬的激活減少,與右側島葉的功能性連接中斷,其中嗅覺功能和左側海馬的激活情況介導了肥胖和情景記憶以及空腹胰島素水平與加工速度測試之間的負向關係。這意味著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不僅更難體會到食物的香氣,還提示其認知功能的下降。不過,在經過3個月的GLP-1RA治療之後,患者的嗅覺測試評分和氣味誘導的右側海馬的激活增加,可能提示其病情改善。
圖 2.2 研究充分探索了各個因素之間的關係
研究人員指出,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可能出現明顯的認知障礙、嗅覺閾值評分降低、氣味誘導的大腦激活降低以及大腦功能連接減少,而胰島素釋放則與糖尿病患者的認知功能呈正相關。嗅覺在這些關係中起到了中介的作用。實際上,嗅覺功能障礙被認為是神經變性疾病的早期預測因子,並且與晚年的認知功能障礙有關。藉助嗅覺測試能夠有效的篩查認知功能衰退,我們因此得以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嗅覺功能減退,相應的認知功能也更差。而神經影像學技術的應用則進一步揭示了這些聯繫背後的機制。
圖 2.3 GLP-1RA治療改善了認知功能
在應用GLP-1RA之後,患者的病情有所改善。這可能在研究人員的意料之中,因為之前的研究已經發現,除了減輕患者體重,改善血糖控制以及心血管功能之外,GLP-1R還可以穿過血腦屏障並發揮神經保護作用。GLP-1RA具有改善糖尿病患者認知功能的潛力,因此長期評估並確定這類藥物對糖尿病患者的認知功能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聞不出味道,可沒有這麼簡單!
REF: Zhang Z, Zhang B, Wang X, et al. Olfactory Dysfunction Mediates Adiposity in Cognitive Impairment of Type 2 Diabetes: Insights From Clinical and Functional Neuroimaging Studies. Diabetes Care 2019 May; dc182584. doi: 10.2337/dc18-2584.
假期不想變胖?每天稱稱體重可能就行!
DOI: 10.1002/oby.22454.
圖 3.0 研究發表於Obesity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如果不是每天胖上一點點,是沒法變成個大胖子的。從剛剛成年開始就每年胖上0.4-1.0 kg已經成為人們的常態,這每年一點點的積累到最後就會讓人不經意之間胖了起來。不過,體重的這種增長似乎並不是每天努力一點點的結果,而是在幾個節日裡突飛猛進的成果。因此,如何在假期不要胖出來,就成為了控制體重的重點——最近的研究發現,每天稱稱體重就行!
圖 3.1 研究對參與者進行了三次隨訪
這項來自美國喬治亞大學的研究共納入了111名年齡在18-65歲之間的成年人,隨機分配至對照組或每日自我稱重(DSW)+視覺圖形反饋(GF)組並分別在感恩節前(v1)、元旦後(v2)和元旦後14周(v3)對參與者進行了隨訪。在DSW+GF組的參與者被要求在節日期間每天稱重並被要求保持體重,但對於體重的控制全憑自覺,研究人員並沒有告訴參與者該怎麼做;而對照組則沒有得到任何提示。
圖 3.2 對照組過了個節明顯變胖了
圖 3.3 DSW+GF組的超重/肥胖參與者甚至還瘦了
結果發現,靠著每天稱稱重「佛系」減肥的DSW+GF組的參與者體重居然真的沒有什麼變化,但對照組的體重在感恩節前後卻出現了明顯增加(-0.13±0.27 vs 2.65±0.33 kg, p <0.001),足足胖出了五斤多肉來。在對照組中,超重/肥胖的參與者的體重增加與體重正常的參與者相近(2.71±0.48 vs 2.62±0.43 kg)。雖然已經成為胖子的人們並沒有表現格外出眾,但這更給暫時體重正常的人們敲響了警鐘,再胖下去就可能要買入超重的行列了!
在DSW+GF組中,體重正常的參與者得以倖免於難,沒有在假期裡胖出來;而超重/肥胖的參與者甚至還靠著稱體重成功減肥(0.33±0.27 vs -1.46±0.62 kg, p = 0.01),掉了快三斤肉。雖然在元旦後的隨訪期間,對照組的參與者悔不當初,及時止損,開始努力減肥也成功減去了兩斤多肉(-1.14±0.43 kg, p = 0.01),但還有57%的肉卻還是貼在肚皮上,甩也甩不走——用生命詮釋了什麼叫:每逢佳節胖三斤(1.51±0.39kg,p < 0.001)!
圖 3.4 DSW+GF組參與者會自覺控制體重
研究人員表示,DSW+GF組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體重變化,因此他們更會努力嘗試改變自己的行為以達到保持體重的目標,既可以是今天買開腿走上幾步,也可以是晚飯管住嘴少吃幾口。由於人們對於自我目前的狀況和標準/目標之間的差異非常敏感,因此在每天都能看到這些差異的時候,這些參與者會自己主動改變自己的行為。這一現象在心理學上也能夠通過自我差異理論(Self-discrepancy theory)得到解釋。
人們的肥胖很大程度上與假期放縱自己變胖有關,因此控制假期的體重可能會對人們的健康產生長期的影響。研究中的幹預簡單有效地促進了參與者採用自己的方法,自覺自愿地保持體重,這對於未來的減肥幹預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畢竟不可能有一種方法能夠讓所有人都瘦下來。
REF:
[1] Kaviani S, vanDellen M, Cooper JA. Daily Self-Weighing to Prevent Holiday-Associated Weight Gain in Adults. Obesity (Silver Spring). 2019 Jun;27(6):908-916. doi: 10.1002/oby.22454.
[2] AAAS. Researchers reveal new strategy for preventing holiday weight gain. EurekAlert! 23-MAY-2019. Accessed at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9-05/tos-rrn052019.php on 2019-05-27.
本文首發 | 醫學界內分泌頻道
本文作者 | 鯨魚
責任編輯 | 梁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