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有點愛讀書的人,我常常很羨慕英語母語國家的孩子們,因為他們的國家有很多關於閱讀的調查,報告,測試,系統化課程,以及每本書都有明確的藍思值,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水平,去選擇適合自己的書籍閱讀,從而能讀懂,讀明白,讀清楚。
相比而言,國內基本沒有正規的閱讀系統,公立學校沒有閱讀課(美國閱讀課是和主課一樣重要的),老師給一些書單讓孩子假期閱讀,孩子們把書從頭到尾刷一遍就完事了。難道把一本書裡的每個字都看完,會念,這就是讀書嗎?
且不說《史記》《資治通鑑》《三國演義》這種有宏大歷史背景的書我們很多大人都讀不一定能讀懂,就算諸如《希臘神話》《伊索寓言》《愛麗絲漫遊仙境》這種童話故事類圖書,如果你不了解一點書背後的來龍去脈,就這麼泛泛而讀,那可能和囫圇吞棗也沒有多少差別。
怎麼讀才能讀好?讀精?讀通?這是我讓孩子們學習英語後才想明白的問題。因為八歲半的女兒在上美國閱讀課,每次課前作業都是滿滿的幾頁紙和十來分鐘的課前導讀視頻;同時,我還在用著一個美國在線非小說閱讀軟體給她做精讀訓練,難度根據孩子閱讀水平量身定做。
下圖是我們家姐姐三個月前的一篇閱讀材料,文章其實不算難,但問題很刁鑽很燒腦。我們家姐姐因為才八歲半,認知能力有限,所以很多做錯的題是因為認知問題而非語言能力問題。
我是一個從來沒有盯過孩子們做作業,更沒有坐在孩子旁邊陪他們學習的家長。但是,重點來了,孩子們看的大部分動畫片,電視,書,音頻…我都會幫她們精心挑選。
我始終相信興趣和口味一樣,是可以後天培養的,一個在西方長大的東方孩子,肯定更喜歡麵包香腸;一個在東方長大的西方孩子,肯定也不會反感米飯麵條。
有相關調查顯示,一個人的閱讀興趣會在12歲左右相對固定下來,那些童年時期喜歡看言情武俠的孩子,長大後要讓他們喜歡上文史科學,是件比較困難的事情。
所以美國有過非小說運動,因為他們發現年輕一代都在看《哈利波特》《指環王》,而沒有誰看《時代周刊》《科學》這樣的科普雜誌。他們意識到這個民族的興衰不可能仰仗哈利波特的火焰杯,更多的得靠科學和技術。
下面這五張圖是我剛用美國的權威閱讀測試系統Star給我家兩個孩子做的閱讀能力水平測試。前三張是八歲半姐姐的,後面零基礎學了一年英語的六歲弟弟的。
頂部色塊紅色表示要緊急幹預,黃色表示需幹預,藍色表示需關注,綠色表示達到標準。我們家姐姐黑色基準線在綠色部分,表示已經達標。
SS: 是本次測試得分。SS的分值範圍是 0-1400。SS分數是STAR測試的基準分數,從0-1400分是橫跨12個年級的,比如說,一個學生在三年級的時候得分可能是300分,那麼等他升到更高年級的時候,隨著閱讀能力增加,SS分一定更高。我家姐姐二年級得了532分,還不錯。
PR: 學生得分超過了百分之多少美國同年級學生。這裡是79,也就是說,她現在八歲半,她的閱讀得分超過了美國百分之79的同年齡學生。
GE: 和美國哪個年級的閱讀水平相當,4.7(即相當於美國4年級第7個月的閱讀水平)
IRL: 是推薦學生學習的材料難度,學習這個難度的材料時,學生的理解能夠達到大約80%。(比如,這裡是4.4,表明這個學生在學習4.4難度的材料時,能夠理解80%,因此,可以將4.4難度的材料作為精讀材料。)
Est.ORF:每分鐘能夠正確閱讀的字數。(每分鐘128個)
上面這兩張圖是非常詳細的閱讀分項評價指標。先分三大類—文學結構,文本信息,詞彙。每一項裡又細分出各小項,比如主人翁,故事情節,作者觀點,文章線索,找出並識別觀點和看法等等,一共30小項,每一項都有獨立的分值,總分100。
所有這些細分的能力,都是美國共同教育大綱對相應年級的學生所提出的要求,學生的得分是百分制的,越高越好。一般80以上都不錯。
這兩張是弟弟的閱讀評價表。雖然他的各項閱讀分項指標指都沒有姐姐高,但是已經比96%的美國同齡孩子閱讀能力強了,英語水平相當於美國1.9年級的孩子,作為一個只學了一年英語的孩子,我覺得這個成績已經相當相當不錯了。
通過這份報告,不僅知道孩子的閱讀年級到底是多少,可以對孩子英語閱讀能力的各個方面心裡有數,並且根據高分項和低分項,有的放矢地制定未來的閱讀和練習計劃。
比如,弟弟這張表裡詞彙分值最好,閱讀基礎最低,就提現出我平時抓他抄寫單詞比較多,但是親子閱讀,尤其精讀比較少的問題。所以接下來,我會調整他的中英文閱讀策略,偏重於邊讀邊聊故事情節,人物關係,中心思想等問題,而適當減少詞彙學習的部分。
同時,因為這兩張表,我也可以看出來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應該具備哪些不同的閱讀能力,比如很多姐姐報告裡有的細分項,弟弟就沒有。所以在親子閱讀的時候,我也會有的放矢的和她們討論一些問題。
通過英語,我知道閱讀也是一種可視化能力?閱讀能力也有高低之分
通過英語,我知道應該怎麼樣閱讀?怎樣精讀怎麼樣泛讀?
我把我知道的這些東西,運用到日常生活的中文學習,中文閱讀中。
就像培養審美情趣一樣,培養自己的閱讀能力。
我不再只看三毛,張愛玲。我也看汪曾祺,馬爾克斯,各種科普雜誌。
我對世界的看法因為這些書而改變,我又因為改變了的思想對周圍一切事物有了新的認識。
所以,換一種想法就等於換一種人生。
多學一種語言,就等於多了一個靈魂看世界,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