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商學院
一年內34次回購股票、6次重大人事調整!小米「退燒」,瓶頸已現?
文:王倩
小米(01810.HK)又回購股票了。
12月3日,小米發布公告稱,斥資1.69億港元回購1878.2萬股B類普通股,回購價格為每股8.97~9港元。
12月2日小米發布公告稱,擬回購2242.4萬股。按照當天股價(最高價8.93港元,最低價8.85港元)計算,此次回購涉及資金2億港元。距離前一個交易日11月29日回購4482.8萬股僅僅兩個自然日。
也就是說,小米連續三個交易日進行回購股票的操作。《商學院》記者梳理小米2019年的股票回購行為,截止到12月3日,共計回購股票34次。
頻繁的股票回購,也依然阻擋不了小米股票的下行。
截至12月3日收盤,小米市值約為2172億港元。然而,其股價最高時為21.55港元,市值接近5000億港元。這也就意味著,小米市值已經腰斬。
11月29日,小米發布重大人事調整,其中黎萬強離職、盧偉冰接替雷軍出任中國區總裁。這是小米2019年以來,第六次重要的人事調整。事實上,2019年以來,小米進行的組織架構調整和人事調整相加達15次之多。
《商學院》記者就小米人事調整等相關問題向小米方面發去採訪提綱,截止到發稿,對方並未回應。
2019年接近尾聲,但對於小米來說,這一年過得並不平靜。一年6次重大人事調整、34次回購股票、市值腰斬……
小米瓶頸已現?
一手建立起小米營銷體系的黎萬強,「二進宮」之後再次離職。他的離職飽受關注,卻並不意外。
雷軍給了黎萬強高度評價。「感謝阿黎創業以來的長期付出和巨大貢獻,阿黎帶領MIUI、小米網(小米銷售與服務體系)、小米品牌市場體系等多項業務持續開荒,在商業模式驗證執行、企業文化及品牌建設等多個領域,都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黎萬強是小米的核心聯合創始人之一。曾經多次被提起的那鍋「創業粥」,就是黎萬強的父親凌晨五點起早熬製的。MIUI的整體研發,小米網的運營、營銷、服務等業務都由黎萬強直接負責。他還一手創建了小米社區、米粉節等曾經引爆網際網路的小米熱詞。
與黎萬強相關的另一件事是叫做《參與感》的一本書。當初的《參與感》引爆了網際網路營銷模式,甚至有米粉認為,《參與感》一書什麼時候都不過時。
在《參與感》一書中,黎萬強將小米的戰略總結為「三三法則」:即三個戰略和三個戰術。三個戰略包括做爆品、做粉絲、做自媒體;三個戰術包括開放參與節點、設計互動方式、擴散口碑事件。
仔細回顧小米的成長經歷可以看出,在其成長的重要節點,都是通過自己的媒介向外發聲,包括小米社區、小米微博、再加上後來的小米微信等等。通過這種方式,小米吸引了大量的粉絲。也正是這種參與式互動營銷,這種純粹的網際網路營銷模式,為小米節省了大量的線下營銷費用,沒有多餘的成本,也讓小米成本價銷售手機成為可能。
甚至在米粉的心目中,小米能起來,很大程度由於黎萬強。當年的小米社區,米粉等網際網路營銷概念,深深的印在小米粉絲中。甚至直到現在,多數人認為小米的成功源於營銷。
有意思的是,2014年8月《參與感》面世,三個月之後,黎萬強第一次離開小米。
第一次離職的黎萬強,閉關學習、舉辦攝影展,生活愜意。而另一邊的小米,正面臨著其第一次危機。2015年年初受制於高通810的發熱問題,小米將原本要發布的小米5臨時變更為小米note。業內人士認為這一次讓小米錯過了向高端轉型的機會。
而彼時,華為已經開始向高端商務機轉型。自從小米創業以來,每一年小米1代、2代、3代、4代都能如約而至,但是2015年米粉們最終也沒有等來小米5的面世。2015年年中,紅米note2深陷「換屏門」,其屏幕供應商從夏普更換為天馬,這也使得小米陷入誠信危機。
兩起重大事件,使小米在國內的市場份額首次出現下滑。2016年年初,黎萬強再次回歸小米,這一次主要負責小米影業,但小米影業並沒有掀起多少漣漪。 回歸後的黎萬強,也鮮少在公眾面前出現。
但是網際網路分析師丁道師認為,小米公司這兩年的發展勢頭不如前兩年,但是不能完全讓黎萬強來背鍋。上海交大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副教授周穎認為,以營銷起家的公司,當公司成功之後,一定要回歸產品。丁道師也認為,小米需要突破自己的核心技術。
「核心技術沒有突破,核心技術主要包括作業系統和晶片。全世界排名前幾名的公司,無一例外都擁有其中一項,或者兩項都擁有。」丁道師說道,「如果小米無法在核心技術上突破,那麼小米的發展難有大的突破。」
黎萬強的這一次離職,正值小米再次面臨挑戰,這次比2015年更為嚴峻。
小米最新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作為小米營收主力的智慧型手機,在2019年第三季度出貨量為3210萬臺,2018年第三季度出貨量為3330萬臺,下降120萬臺。第三季度智慧型手機營收為323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7.8%。
出貨量嚴重下降,與小米本土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有關。根據小米出貨量與營收測算,小米手機第三季度銷售均價為1006元,而2018年第三季度手機銷售價格均價為1052元。這也就意味著,小米手機銷售均價在下滑。
而小米CFO周受資在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曾說,小米已經站穩高端機市場,「我們定義的高端手機是售價2000元以上」。一年過去了,小米手機的平均售價不升返降,且離小米自己定義的「高端機」最低價也有一定的差距,也從側面反映了其「上攻」的策略並不順遂。
小米手機業務佔小米整體營收的60%以上,智慧型手機業務的增速放緩導致小米整體營收增速放緩。2018年第三季度,小米集團營收增速為49.1%,2019年小米整體營收增速下滑至個位數,為5.5%。
IDG數據顯示,2019年第三季中國手機市場上,小米市場份額度已經跌至9.8%。周受資在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解釋稱,「我們正在處於4G向5G切換期,手機市場大環境承壓,我們選擇了穩健增長,提高我們的盈利能力和現金儲備,把不良的庫存都消化掉了。」
如周受資所講,手機市場大環境承壓,但是IDG數據顯示,小米的降幅是主流手機廠商中降幅最大的。
小米不能不焦慮。在今年第二季度,小米中國區的業務手機出貨量就成為主流廠商中降幅最大的。今年5月份,小米進行人事調整,雷軍親自出任中國區總裁,全面負責中國區業務的開展和團隊管理。
不同於2015年,這一次小米麵臨的是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華為逆勢上揚,OPPO、vivo後來者居上,小米一直擅長的性價比遭到嚴重的降維打擊:華為另闢子品牌榮耀與紅米打擂臺,OPPO另闢realme大談性價比,vivo子品牌iQOO緊跟小米步伐。
小米的「性價比」已經不佔優勢。
另一方面,在高端機市場,國金證券研究所發布的數據顯示,在4000元以上的機型銷售佔比中,華為以80%的份額位居第一,OPPO以16.4%位居第二名,vivo以1.7%位居第三名,小米佔比僅僅為0.04%。
多個業內人士表示,小米如果上攻,需要另闢新品牌,而非用原有的品牌上攻,升維要比降維難的多。
顯然,雷軍親上陣,也沒能挽救小米手機中國區下滑的現狀。那麼,盧偉冰可以麼?
去年年底,盧偉冰加入小米集團獨立負責Redmi的工作。Redmi note 7是盧偉冰負責的Redmi品牌獨立之後的第一款機子,在上市四個月後,其全球銷量破千萬,成為小米歷史上銷量最好的爆品之一,同為Redmi品牌的K20系列手機發布首月銷量過百萬。盧偉冰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相對來講,盧偉冰比較適合通過新零售的產品來獲取市場份額增加的業務。」丁道師談到。但是產業觀察家劉步塵認為,在小米集團內部,雷軍作為精神領袖的能力、在手機行業的資源都遠超盧偉冰,在目前的競爭格局下,盧偉冰能否將小米中國區業務做得更好未可知。
無論是周受資在三季報業績電話會議上的解釋,還是雷軍在內部信中所提到的,都透露出小米要押注5G。然而根據IDC統計的數據,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5G手機整體出貨量約為48.5萬部,其中vivo奪下了54.3%的份額。
先機已經被別人所搶。押注5G會是小米破局之道麼?
《商學院》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