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趴在桌子上午休,
睡沒多久,
就會感覺腳底下猛然踩空,
然後全身就抖了一下,
瞬間驚醒!
或者是夜裡在床上睡覺,
明明躺得好好的,
卻突然感覺身體開始抽動,
一下一下的……
這到底是什麼情況?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
微博上有一個自詡為「經典心理學」的發了一個段子:你睡覺的時候,有沒有突然踹一下腿或抽搐了下?告訴你真相——這叫肌抽躍,常在睡覺時發生,睡覺時呼吸頻率降低的幅度太大,大腦會認為身體快要死亡了,所以它會發送一個脈衝使身體覺醒。
毫無疑問,「死亡」這個詞眼,讓這段話具有危言聳聽的氣質。
什麼是肌抽躍?
專家解讀,這並不是什麼秘密,而是臨睡肌躍症,即微博中說的肌抽躍。就是說入睡時身體猛然抖動同時伴有一種強有力的跌落感,那感覺就像是從椅子上踩空。
肌抽躍是一種急速的肌肉不自主抽動,由於速度很快,因此常常呈現出的是類似觸電一樣的動作。
這個動作一般都是無法控制的,當入睡後,大腦誤判斷認為要從高地墜落下去。大腦本能的反應會瞬間緊繃肌肉以獲取平衡,身體會產生劇烈晃動。所以夢中才會出現突然一腳踩空的感覺。
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身體過度疲憊或者工作壓力過大的時候。
1.生理性肌抽躍
這一型肌抽躍是正常生理的表現,而不是疾病所引起的,例如打嗝、睡眠中肌抽躍 、疲勞或緊張時出現的肌抽躍就是屬於這一種。
入睡抽動有時被稱作睡驚,它是你在睡覺時突然抖一下的科學術語。這種無意識的肌肉顫搐,會在你進入夢鄉時,出現於手臂、腿、甚至是全身。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大約70%的人在睡夢中抖過。
2.偶爾「肌抽躍」是正常生理現象
南京腦科醫院醫學心理科主任醫師歐紅霞說,在專業上,並沒有「肌抽躍」這種說法,她認為這可能是民間對肌肉抽動的通俗表述。
「睡覺時突然抽動一下的現象是正常的,每個人都會出現。」歐紅霞稱,這種偶爾發生抽動或抖動是因為人正處於睡眠的「快速動眼期」,是伴隨著「快速動眼期」入夢時發生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
3.為什麼會這樣呢?
關於入睡抽動主要有兩種理論,分別是基於神經科學和進化。
最普遍的解釋
當你入睡時,大腦中有兩套不同的系統正互相對抗。
當你有點想睡覺時,1號系統通常會移交控制權給2號系統VLPO,而此時入睡抽動則會停止,所以這些入睡抽動被認為是每次嘗試入睡時,在身體中發生的睡覺/清醒鬥爭的結果。
另一種說法
睡著後,身體肌肉應該是放鬆的,但是有些人由於睡姿、白天勞累、興奮、心情煩躁等原因,睡下後肌肉沒有完全放鬆,睡眠進入「快速動眼期」在做夢時,特別是有時夢境過於生動,刺激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發出信號,就會產生小動作,發生把夢境演出來的情況。
4.如何防止入睡抽動(肌抽躍)?
根據專家的說法,無論是什麼引起的偶爾的入睡抽動,都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但是如果你不喜歡突然抖醒,並感覺要掉下去摔死,這裡有一些措施可減少大部分的睡驚。
1、減少咖啡
2、在白天就做完工作
3、控制壓力水平和睡眠模式
5.「肌抽躍」次數過多幅度過大要小心
一般人都是偶發的,一晚上不會超過四五次,動作幅度也不會太大。但也要注意如果頻繁肌抽躍,就可能是某種疾病造成的,醫生稱可從以下幾方面查找睡覺抽動頻繁的原因。
1.過於勞累、白天壓力大,精神緊張。所以要多注意休息,放鬆心情。
2.缺鈣。有可能是血鈣低導致神經、肌肉興奮性亢進而痙攣抽搐。
3.肝腎虧虛。如不是很劇烈,但頻次較多,在中醫上有可能是肝腎虧虛,氣血不足。
4.症狀性肌抽躍。如果伴有頭痛、頭暈等狀況,需要腦部CT或磁共振檢查,判斷此種肌抽躍是不是由於腦部有病變而表現出來的症狀。病因如:腦細胞的代謝性或儲存性疾病、腦的退化性疾病、腦缺氧後遺症、腦外傷後遺症、腦基底核病變、腦炎等。
【花垣視窗責任編輯,文字圖片來自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