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蘇州做傳統美食「草頭餅」送抗疫一線

2021-01-15 媒體大搜索

春天到來,萬物復甦。然而,疫情當下,很多時令美食沒辦法吃到,成為大家的一份念想。昨天(3月4日),在白洋灣街道富強社區,心靈手巧的老蘇州袁雪珍、凌彩雲和王林英阿姨們忙碌著趕製傳統時令美食——草頭餅,送給奮戰在防疫一線的門崗人員,給他們帶去一口「春天的味道」。熱騰騰的「草頭餅」不僅驅散了這些「守門人」的寒意,也讓大家在疫情中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 

 傳統美食承載春天記憶 今年原材料更是難覓 

草頭餅其實是一種用石灰草做成的土餅。以前,開春時節,田間地頭,石灰草隨處可見。農民下地勞作,將石灰草煮爛,拌入麵粉、麥芽粉後炸成餅,用以充飢。如今,農民成為城市居民,但在姑蘇區白洋灣街道,做草頭餅的習俗被保留下來。58歲的袁雪珍阿姨是白洋灣地區有名的草頭餅製作達人。她從小跟著大人學做草頭餅,每年開春,忙著曬麥芽、採石灰草,為做草頭餅準備食材,這樣一年一次的習慣她已堅持了40來年。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石灰草這種野菜如今已難覓蹤影。袁雪珍阿姨告訴記者,今年受疫情的影響,搜尋草頭餅的原材料比往年更為不易。為了製作地道的草頭餅,袁雪珍特地和家人開車到幾十公裡外的光福和木瀆,就為採摘野生的石灰草。麥芽粉也是關鍵,那是年前袁雪珍特意到吳江購買,待捂到發芽、曬乾,再帶到郭巷糧油批發市場,找專門的店家磨製成麥芽粉,這才準備好原材料。

老蘇州有技藝絕活 自製麥芽粉是好吃秘密

昨天,袁雪珍喚來凌彩雲、王林英阿姨作為幫手,幾位老蘇州一起製作草頭餅。阿姨們先將採摘來的石灰草浸泡一小時,用以去除雜質和草腥味。然後,放入大鐵鍋燒煮,一直燒到石灰草微糊,再連同草汁冷卻、瀝乾,作為備用。這時,大家將粳米粉和糯米粉按照一定配比,倒入一個大圓竹匾混合,再倒入自製的麥芽粉,以及剛燒好的石灰草、石灰汁揉碾,直至拌勻。

混合充分後,老蘇州們將麵團捏出一個個小團,搓成餅狀,放入鍋中煎炸。待麵餅兩面金黃,再放入蒸鍋汽蒸10多分鐘。等散發出一股清香味,草頭餅就新鮮出爐了。袁阿姨告訴記者,石灰草要挑選個頭大、鮮嫩多汁的,加上自製的麥芽粉,有股微甜的味道,這就是草頭餅好吃的秘密了。這次,阿姨們花了兩個多小時,一共做了300多隻草頭餅。熱氣騰騰的草頭餅讓滿屋散發青草香,咬一口,更是軟糯,唇齒留香。

熱氣騰騰的「草頭餅」溫暖「守門人」

「我們做這些草頭餅,是為了送給天天守護我們的一線戰『疫』人員!」老蘇州們不約而同地說。袁雪珍阿姨說,為了疫情防控,社區和門崗人員風雨無阻地連軸轉,一個多月都沒休息。這些小區「守門人」,為居民築起「銅牆鐵壁」,自己卻連口熱飯熱菜都吃不上。阿姨們看在眼裡,感動在心。大家早就計劃在3.8婦女節前,把親手做的草頭餅送給他們,用女同胞貼心的方式表達謝意。

昨天,在富強社區黨委書記王永軍的陪同下,老蘇州們把剛出鍋的300多隻熱騰騰的草頭餅全部送給一線抗疫人員,給這些在寒風中堅守的門崗人員和志願者帶去春天的味道。「沒想到在這個非常時期,還能吃到兒時的農家美味,這種熟悉的味道太暖心了,感謝阿姨們,也祝你們婦女節快樂!」正在門崗值班的志願者馬麗紅感動地說。(蘇報融媒記者 吳麗婷/文 張健/攝影)

相關焦點

  • 走進江蘇,蘇州的老傳統特色美食
    蘇州自古就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而蘇幫菜、蘇式小吃更是歷史悠久聞名天下。蘇州人對吃一向考究,這裡的美食相當的多當地歌謠傳唱:「姑蘇小吃名堂多味道香甜軟酥糯生煎饅頭蟹殼黃.老虎腳爪絞連棒…遊覽蘇州園林的四海賓客,面對這些誘人的美食,總是難以抗拒。
  • 上海人:草頭餅、酒香草頭、草頭圈子,哪款是你的菜
    承載著滿滿的兒時回憶讓人久久難忘現在委實不多見了草頭、南苜蓿、金花菜草頭是上海人對南苜蓿的俗稱上海周邊的蘇州等地喜歡稱之為金花菜想來是春盡後草頭開黃花的緣故開過花的草頭就不好吃了老了!說的就是草頭湯上海做草頭湯的店很少記憶中阿山飯店的草頭湯有段時間很火湯鮮味清香,就是草頭有點老還是喜歡炒著吃的草頭又鮮又嫩,妙不可言口齒留香酒香草頭草頭的諸多做法中
  • 傳統美食
    可細細想來,其實在更早的時候,陪伴我們成長的上海老味道早已漸漸消失。很多家常吃食不再是傳統味道,曾被記載過的數百種傳統小吃與本幫菜,有些日漸式微甚至已經失傳。文章來源: 廚影美食 / 圖:Baidu轉載編輯:田藝苗的田老虎腳爪老虎腳爪,因形似「老虎爪」而得名,其實最早來自於江蘇鹽城,是配著牛肉、羊肉湯吃的。傳入上海後,喜甜的上海人給他刷了層糖,這才有了現在外脆內軟,帶著回甘的老虎爪。
  • 舊時光裡的老味道 我們不說再見 - 西大街銅板美食地圖
    但在西大街,這裡的舊時光依然在流淌這裡的老味道從未對人們說過「再見」鹹糯的草頭餅、鬆軟的麥芽糖糕、清爽的筍絲香脆的油墩子、甘甜的糖炒慄子……每一種都是只需幾個銅板就可以品嘗得到的老味道每一種都蘊藏著西大街富有情懷的舊時光每一種都是西大街的老味道,都是一段觸摸得到也品嘗得到的舊時光
  • 老菜場大改造,還原蘇州傳統風味,變身網紅市集!
    本案走進「雙塔下的美食家園」,迎來一次大規模的公共空間改造。五位設計師聯手,將原本的老菜場變身網紅市集,打造了一個具有蘇式特色風味的市井文化聚集地,獲得了一致好評。PART 1 只有上一代人才會去的老菜場 亟待大改造蘇州市姑蘇區對農貿市場發起新一輪提質改造工程。菜場位於蘇州古城區中心地帶,離熱鬧的平江路、觀前街都不遠,承載著社區居民的生活。在這裡除了買菜,豆花、蛋餅、糕點等傳統小吃也是很多人的最愛。
  • 戰「疫」一線:和死神賽跑的「老運動員」
    (抗擊新冠肺炎)戰「疫」一線:和死神賽跑的「老運動員」  中新網南昌2月16日電 題:戰「疫」一線:和死神賽跑的「老運動員」  楊永超 記者 劉佔昆  「就算沒有這場戰『疫』,我這裡依舊是全院最危險的地方,這裡每天都會上演『生死時速』,我的工作就是從『死神』的手裡搶人。」錢克儉說道。
  • 蘇州的本幫菜,四大小吃之一,是不靠調料取勝的美食,太香啦
    蘇州的本幫菜,四大小吃之一,是不靠調料取勝的美食,太香啦!蘇幫菜顧名思義就是蘇州本地菜,是蘇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蘇州的本幫菜。蘇州玄妙觀小吃更是聞名全國,是我國四大小吃之一(蘇州玄妙觀小吃、湖南長沙火宮殿小吃、上海城隍廟小吃、南京夫子廟小吃被稱作中國四大小吃)。松鶴樓飯店是蘇州的百年老字號酒樓,老蘇州茶酒樓是以傳統的蘇州本幫菜而聞名全城,綠楊餛飩和朱鴻興麵館等等飯店是以物美價廉適合大眾消費而出名,非常受當地人和遊客的喜愛。
  • 【殿前榜樣】​主動請纓駐守抗「疫」一線 老黨員發揮「餘熱」
    (殿前街道供圖)東南網12月9日訊(本網記者 盧超穎 通訊員 盧曉豔)「我是黨員,就想為社區做點貢獻。」這是陳再勇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今年63歲的他是廈門市湖裡區殿前街道高殿社區殿前五組的一名老黨員,也是高殿社區防疫先鋒中的一員。
  • 棲霞81歲「老倔頭」掛著尿袋堅守防「疫」一線 村民感動落淚
    徐孟學(左三)堅守防「疫」一線徐孟學(右二)堅守防「疫」一線膠東在線2月4日訊(通訊員 王強 言芳 大開) 「老書記,您這剛從醫院回來,趕快回家休息一下吧!」在棲霞市觀裡鎮巨屋村防疫檢查勸返點,村黨支部書記林桂強、村幹部於京舟以及包村幹部李娜等,苦口婆心地勸著老支部書記徐孟學。可任憑大家怎麼勸,徐孟學都紋絲不動,非要堅守戰「疫」一線,讓在場的所有人無不動容,潸然淚下。徐孟學今年81歲,是一名有著49年黨齡的老黨員。大年三十那天,他忽然身體不適,經過檢查,被確診為前列腺炎。
  • 蘇州老字號美食大賞
    五件子是幾近失傳的一道老蘇州年菜,來新聚豐要提前一天電話預定。蘇州菜譜中記載三件子砂鍋的主料為整雞整鴨和火踵(或鮮蹄),新聚豐加鴿蛋和火腿湊足五件,分別冷水預熟後一起在碩大的砂鍋中燉焐,上桌時上面已有薄薄的油衣封住,湯麵不動聲色,舀湯入碗須吹風散熱才不燙嘴。最精貴的是吸飽所有鮮湯之後,燉得水晶透明的那塊蹄髈肉皮,像是塊鮮湯肉凍,美味異常。
  • 蘇州傳統飯糰小吃,用「白布」做的早餐,看這木桶就很有歷史感!
    蘇州傳統飯糰小吃,用「白布」做的早餐,看這木桶就很有歷史感!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的提升,尤其是在美食這一方面。現在的美食各種各樣,新興的美食層出不窮,但這些新興的美食還真比不上傳統的民間小吃,傳統小吃不僅僅口味獨特而且吃起來特別的舒心。
  • 第一次來蘇州,帶你吃遍蘇州美食,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意思就是說,蘇州和杭州一帶的風景優美、繁華富庶,能夠與天堂相媲美。蘇州屬於典型的江南水鄉,這裡的特色不僅有古典優雅的蘇州園林,還有穿著旗袍坐在一旁的蘇州女子,更有讓人垂涎欲滴的蘇州美食。蘇州是中國東部飲食文化中心之一,更是蘇式飲食文化的發揚地。
  • 一組抗「疫」漫畫告訴你:一線社工從早到晚都在忙些啥?
    一張張白紙一個個鮮明的人物最近,一組社區抗「疫」的漫畫在朋友圈裡廣為流傳漫畫中,是一線社區工作者在基層抗「疫」工作中的點點滴滴!這組漫畫的作者名叫孫凱,是蘇州工業園區領匯社區的一名居民。整整三天,72小時,他迅速創作出了一組一線社工抗擊疫情的漫畫。漫畫中,真實地描繪了社區工作者一天的工作行程。8:00寒風凜冽,湖畔天城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徐苑萍和進入小區的居民詳細說明如何查詢軌跡證明,做好相關登記,核查確認後,發放通行證並予以放行。
  • 2018蘇州吃貨日曆:每個月的美食都不重樣!
    夏令時的傳統糰子,肉餡是3葷4素7樣餡料製成的:豬肉末、開洋、蝦仁、金針菜、筍丁、黑木耳和扁尖。清淡爽口,是必須現做現吃才能得到的美味。雞頭米是蘇州特產,每年中秋前後上市。作為蘇州的「水八仙」之一,雞頭米在蘇州是不可多得的美食,蘇州人多半喜歡做成甜羹,點心,用來煮粥,炒蝦仁也是很好吃的。
  • 鳳城戰「疫」:將「暖一線」進行到底
    鳳城戰「疫」,如火如荼,防疫一線人員的辛勤堅守牽動著無數人的心。病毒無情,人間有愛。鳳城大地湧動起「暖一線」熱潮,為前方提供強有力的後勤保障,彰顯鳳城人民有情有義有擔當的大愛情懷。寶山鎮岔路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決定以捐款方式支援防疫一線,得到了全體黨員村民的大力支持和熱烈響應。岔路村微信群中下起了愛心「紅包雨」。87歲的老黨員常繼昌,因沒有智慧型手機委託村幹部墊付,6歲小朋友郎俊睿捐出過年壓歲錢,還有低保戶、五保戶也奉獻了愛心。
  • 用魚腸做的這道菜,是老蘇州才懂的美味
    其次食材的處理過程非常耗費人工魚腸屬於消化系統,粘液多腥味重,用鹽搓、用澱粉反覆洗,用清水清洗,姜、酒去腥……對廚藝要求高玩轉魚內臟,拼的是廚師的技術菜品要出落得沒有一絲腥味同時要充分展現這個季節青魚的鮮美此外,把握好魚腸的口感也很吃功夫入列上海本幫菜,發源自蘇州
  • 戰「疫」紀實|蘇州水警隊伍中的「戰疫」先鋒
    為嚴格落實隔離防控要求,有效維護全市水域治安穩定,蘇州水警全力以赴,奔赴抗擊疫情最前線,用不懼艱辛、不怕困難的大無畏精神,鑄造蘇州水域防疫鋼鐵防線。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到處閃耀著蘇州水警「戰疫先鋒」的身影。
  • 駕駛360打卡蘇州傳統美食的正確姿勢!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提起蘇州,人們總會想到輕柔婉轉的吳儂軟語、精巧幽深的宅第園林但除此之外,蘇州的美食同樣令人難忘 小編來蘇州工作已經快兩年了。但由於工作繁忙,一直沒有機會好好逛逛這座城市。作為一名吃貨,夢寐以求的事情就是穿梭在蘇州的街頭小巷尋找美食。
  • 心疼一線抗疫志願者,泰安一個老支書送上1000斤雞蛋
    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志願者、愛心人士加入到抗擊疫情的一線,為疫情防控工作注入了新的動力,留下了一個個溫情暖心的感動瞬間。王繼和是泰安上高街道小井村東嶽種禽公司老闆,小井村的前任老書記。2月2日,他為小井村的疫情防控工作人員送來了慰問品——1000斤雞蛋。「你們為了守護自己的家園保護群眾,辛苦了,感謝你們。
  • 去蘇州一定要吃這些當地的特色美食,只有老蘇州人才知道的地方!
    蘇州是很知名的旅遊城市,園林古建築特別多,就連公交車站臺也給人一種古色古香的感覺,一到放假期間,真的是人滿為患!聽說,所謂「網紅店」都是騙小編這樣的外地遊客掏錢包的!哈哈。不管了,既然來了,就是要吃喝玩樂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