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裡的躲貓貓大王》
《母雞蘿絲去散步》
《小貓咪追月亮》
今天的親子講讀是這樣的:
在封面,「小貓咪追月亮」,邊讀邊帶小寶觸摸銀白色的字體,是貼上去的嗎?用指甲按一按,軟軟的,應該是嵌有棉條在裡面。金黃色的凱迪克大獎印章,摸起來也是凸出立體感。(這種精裝本給人不可言喻的高端大氣上檔次,與欣賞水平無關。)
「美,凱文•漢克斯,文圖……」
——「凱迪克大獎和他的名字裡都有「克」字。」
嗯。小貓咪這是在哪裡?
——「在草叢裡。」
是花叢裡吧。
前後環襯頁,這麼多月亮?還是這麼多碗牛奶?
這時大寶從房間出來聽到了說:你應該說這麼多圓月裡有一碗牛奶。
嗯,對,或者是這麼多碗牛奶裡藏著一個月亮。到底哪個是月亮哪個是牛奶?
翻過來到小書名頁,是一列排著隊的牛奶或者月亮,「為什麼要這樣畫呢?」(猜不出這是什麼設計,就是莫名的感覺有深意。)
再翻過來,這是版權頁,這邊是書名頁,指著插圖說:故事應該是從這裡開始。這一天晚上月亮圓圓胖胖的。
——「是吃月餅的時候。」
吃月餅的時候是什麼節日?
——「是——中秋節。」
對,八月十五中秋節,月亮圓圓的。
——「月亮平常是瘦瘦的,因為被遮擋了。」
嗯。(像這種科普在繪本講讀的時候不能過於深入,會影響整本繪本講讀的連續性,可以單獨提出來在另一個時間單獨講解討論。)這一天月亮圓圓胖胖的掛在天上,小貓咪趴在地上做什麼呢?打瞌睡?還是在思考問題?或者它的肚子也扁扁的,想著有什麼好吃的?(小寶經常是想吃東西了就會跑到我跟前告訴我說肚子扁扁的。)
小貓咪突然發現了天上的月亮,這可是小貓咪第一次看到圓月,平常她看到的都是瘦瘦彎彎的月亮,咦,怎麼天上有一大碗牛奶呀?好想吃呀。
小貓咪想要牛奶,我們看看她是怎麼去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
她閉上眼睛,伸長脖子,張開嘴,伸出舌頭,一舔。
結果是,舔到一隻小飛蟲。小貓咪可是不吃飛蟲的。
可憐的小貓咪呀。
那碗牛奶還在天上等著她呢!
★★
她鼓起勇氣,扭了扭屁股,從臺階上往上一撲。
結果是,撞到了鼻子耳朵,壓疼了尾巴。
可憐的小貓咪呀!
那碗牛奶還在天上等著她呢!
★★★
小貓咪跑了起來,跑上小路,穿過花園,過了田野,到了池塘邊。
結果是,根本沒有靠近牛奶,依然那麼遙遠。
可憐的小貓咪呀!
這裡怎麼這麼多小貓咪呀?我故意問小寶。
——「都是一隻小貓咪,那是她跑的各種地方。」
對,說明她跑了很遠很遠,如果連在一起畫,得要很長很長的紙張,作者其實只是把每個地方畫出了一小段,實際每一段路都很遠。(這種表現連續動作的畫風,小寶早就能理解了,我時不時檢驗一下她。)
那碗牛奶還在那兒等著小貓咪呢!
★★★★
小貓咪沒有放棄!她換了種方法,爬到一顆最高的樹頂上。
結果,還是夠不到牛奶。而且太高,很害怕。
可憐的小貓咪呀!
這時,她看到池塘裡有一碗更大碗的牛奶。頓時,小貓咪忘記了害怕,沒想到天上的牛奶夠不到,地上還有更大碗的。我們覺得小貓咪可憐,可她自己覺得今夜真是奇妙呀!
★★★★★
她爬下了樹,衝過草地,跑到池塘邊,用力一跳。
結果,又溼又傷心,又累又餓。這裡整個單頁畫的是小貓咪錶情特寫,配合著文字,體現出小貓咪真是可憐到了極點。
接下來一定是轉——她只好回家。這一頁,小寶注意到小貓咪走的方向改變了,往左。回家的路上小貓咪走得快不快?
——「不快,她很不開心,除非她吃到了牛奶。」
為什麼跑來的時候圖作者用的長條形畫面,回去的時候畫的是方形格子來表現連續動作?(這裡在重複閱讀的時候可以拓展,多講講來和回經過。)
門廊下,有很大一碗牛奶,在等著她。小貓咪迫不及待津津有味的喝了起來。這碗牛奶是誰準備給她的?
——「她的主人。」
是的。主人怎麼知道她想要牛奶?因為小貓咪的努力主人都看在眼裡。
如果小貓咪沒有這麼努力去追牛奶,主人會認為小貓咪不是很想喝牛奶。也就不會給她準備牛奶了。(這點我也是今天這次講讀才體會到。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人、神主,我們為自己的理想目標所做的努力,我們的主人都會酌情讓我們實現。)
(只是伸出舌頭,輕輕一舔,毫不費力,會有牛奶喝嗎?
或是猛撲,摔疼,有牛奶喝嗎?
跑了很遠的路,就一定會有牛奶喝嗎?
爬上高高的樹頂,跳進池塘,就一定有牛奶喝嗎?
可見小貓咪為了喝到牛奶,一次比一次付出更大的努力,每一次都成為別人眼中可憐的小貓咪,或許,到最後,小貓咪從池塘爬上來回到家,依然可能沒有牛奶喝,但是小貓咪繪本中的小貓咪有牛奶喝,所以她是幸運的。
所以,越努力越幸運,越努力越奇妙!讀這個繪本,想起了《犟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