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覺得遊泳難,放棄遊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遊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這是臺灣著名主持人蔡康永說過的一段話,寓意深遠,讓我們懂得努力要趁早,莫等閒,白了少年頭。
一個人越努力去奮鬥、去拼搏,到頭來便會發覺自己變得越來越幸運,不斷得到機會的垂青。董卿,就是這樣一個人,努力的她得到了幸運之神的眷顧。
一、艱苦的童年生活,讓董卿明白了命運靠自己去改變
「我爸爸自己的經歷讓他特別篤信一點,就是人的命運要靠自己改變,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就是這麼一步步走來的,所以對我也有著這樣的期望。」
在談到自己的父親時,董卿說了這一段感人肺腑的話語。都說父愛如山,父親的愛如高山一樣深沉而偉大,它無言卻穩重,於無聲中潛藏著對子女最殷切的期望。董卿的父親特別嚴厲,從小對董卿實行「魔鬼般」的教育方法。
董卿的父親從小生長在農村,生活窮困潦倒。因為爺爺去世得早,董卿的父親便和奶奶相依為命。董卿說父親每天上學之前,都要先到池塘裡抓魚、抓蝦,跟著奶奶到集市上把它們賣掉,掙些生活費再去上學。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董卿的父親從小便嘗到了生活的苦澀滋味,懂得了只有讀書才能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於是,父親發奮苦讀,十二年如一日,挑燈夜讀。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董卿的父親以優異的成績如願考上了復旦大學。
父親的勵志往事深深地影響了董卿。同時,父親也將自己吃苦耐勞的韌勁傳承給了董卿,從小從嚴要求,讓董卿明白命運要靠自己去改變,要不斷地去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
在父親的嚴苛要求下,從很小的時候開始,董卿就每天堅持抄寫成語、古詩和古文,並且要大聲地朗讀和背誦。董卿還被要求不許照鏡子,不許母親為自己做新衣服;同時,董卿還被要求每天在學校的操場上跑1000米,還被要求做勤工儉學。
從小嘗盡了生活之苦的董卿,每每想起來這些往事,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父母的親生女兒。直到大一那年放假回家,父親對她說道:「我跟你道個歉,我想了想,這麼多年,我對你有很多方式不對,你別往心裡去。」聽到這些話,董卿馬上掉下了眼淚。
童年的苦澀經歷,讓董卿從小學會了吃苦,學會了堅持,更學會了命運要靠自己的努力拼搏去改變。而早年所有這些艱辛的過往成為了董卿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讓董卿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順暢,自己也變得越來越幸運。
二、「在工作上,我不會放自己一馬」,對待工作,董卿努力到了極致
我們都知道,董卿是央視著名的當家花旦,連續十三年主持央視的春節聯歡晚會。在央視做到了巔峰時刻,毅然決然選擇遠赴重洋深造。學成歸來後,董卿以製片人的身份製作了家喻戶曉的《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深受觀眾朋友們的喜愛。
工作上,董卿之所以取得了如此矚目的成就,是因為她對自己要求極為嚴格,將每一處細節做到極致,做到完美。董卿說:「在工作上,我不會放自己一馬。」每次拿到臺本,她必定會查很多資料,做足功課,為了讓每個細節都盡善盡美,對得起觀眾。
央視著名主持人、評論員白巖松說:「董卿的生活只有工作。」董卿的成功並非偶然,她把自己所有的時間與精力都投入了工作當中,以至於沒有了自己的生活,沒有在該戀愛的年紀戀愛,沒有在該結婚的年紀結婚生子,也沒有時間陪伴父母。
即使工作再忙,董卿每天都會保證一個小時的閱讀時間。董卿說:「閱讀是我睡前的必修課。我必須有自己的空間。我養成了自己的作息規律。每天都是十一二點才結束工作回家,然後上網瀏覽新聞,大事小事軼聞趣談。到了一兩點,心靜下來,便是我的閱讀時間,總有一兩個小時,而睡覺的時間就要到凌晨三四點,這是我的生物鐘。」
在工作上,董卿之所以如此努力,是因為她懂得珍惜自己的工作,她更是深深地熱愛著這份主持的工作,她心裡明白自己不能辜負這個舞臺,不能辜負喜愛她的觀眾朋友們。為此,董卿時刻在做著準備。一個是長期的知識儲備,通過每天的閱讀習得,兩一個是短期準備,就是在接到主持任務後,董卿都會拼盡全力去完成它。
常言道: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董卿的辛勤努力,給觀眾朋友們帶來了一場場精彩的視覺盛宴。
三、寫在文末
越努力,越幸運。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任何成功都需要我們付出辛勤的勞動和努力的汗水。只有努力了,你想要的,歲月才會給你。
這是喬瑞玲在《董卿:做一個有才情的女子》這本書裡說的一段話。確實如此,越努力的人越幸運。
當我們一往無前地拼盡全力去付出時,回過頭來便會發現幸運之神總是一次又一次地眷顧了我們,讓我們得償所願。
歡迎關注@三姐愛讀書,分享更多好書、更多人生感悟!我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曾從事9年翻譯相關工作。如今,作為一名新媒體人,左手帶娃,右手寫文。快來和我一起愛看書,愛寫作,每天進步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