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元一桌的宮廷菜,我真是吃了寂寞」

2020-12-26 手機鳳凰網

到了北京,能找到一家老字號細品老北京味道,也就不虛此行了。

據說在北京待過的人,多少都聽聞過民間官府私房菜的傳說,尤其是坐落在北京後海羊坊胡同11號院子的厲家菜。

△胡同四合院裡頭吃私房菜確實讓人期待

這家流傳過各種神乎其神的皇家御用大廚流傳的「宮廷菜」餐廳,被各國大使和米其林欽點,還曾備受美國一本暢銷書的美譽——「如果你一生要做1000件事,其中一件事就是要到厲家菜館去吃飯。」

等到好不容易提前預約到了這家厲家菜,你秉著「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期待走進了厲家菜,準備在四合院來一場酣暢淋漓的北京味道之旅。

偏偏發現,這些老北京官府菜無論是從食物的擺盤和賣相上,還是從味道來看,都讓人一言難盡。「又肥又膩的虎皮肘子」「味道詭異的燒豆腐」「招牌菜糖醋排骨,一盤子就裝了七八根排骨,還開價289元?」……

△這是什麼菜色?/@水哥王昱珩微博

最後以人均600元的標準吃了一桌堪比食堂的飯菜,加上服務員一副「您愛吃不吃」的高貴氣質勸退,好吧,還沒吃完腸子就該悔青了。

就算眾多知名美食博主群嘲一舉將「厲家菜」拱上了熱搜,工作人員依舊淡定回應:大V們吃的是最低標準,要是覺得不值,我們也沒有辦法。

△被群嘲之後厲家菜館工作人員是這麼回應的/截圖

厲家菜果然「不明覺厲」。

迷之矜貴厲家菜

哪來的硬氣

厲家菜是何方神菜?

熟悉老北京美食的饕客圈,甚至是遛胡同的黃包車夫,會跟你侃侃而談厲家菜的傳說:「宮廷秘方」「不能單點,只能吃套餐」「每天僅供一桌」「提前半年預訂,還要碰運氣」……

總而言之,能吃上厲家菜的人,非達官貴族和名門政要。

之前有部電視劇《什剎海》講的是宮廷菜名廚老了,還重整旗鼓開餐館起名「莊家菜」的故事。「厲家菜」背後的故事,也得從充滿傳奇色彩的歷氏家族說起。

△厲家菜的故事很傳奇/視頻截圖

厲家菜的創始人叫厲善麟,是首都經貿大學的退休教授。相傳爺爺是清朝同治、光緒年間的內務府大臣厲子嘉。他是宮廷大宴總掌提調,御膳房每天的菜單都是他審批的,慈禧和皇上吃的菜他都品嘗過,直到晚年整理出了一套菜譜傳於家族。

厲善麟老爺子曾上過2006年的《魯豫有約》,據說從小就在這樣的薰陶下成長,酷愛烹調技藝,對宮廷飲食研究有素,經常跟夫人一同下廚,晚年將所得真諦傳於唯一的兒子厲曉麟。同樣也是家道中落,舉家搬進了後海羊房胡同裡。

△14年前厲老爺子上過《魯豫有約》

外界慣稱厲家菜為「老字號」,實際上人家1985年才開張。1984年10月,中央電視臺舉辦的「第一屆國慶家庭廚藝大賽」上,厲家人榮獲了冠軍稱號

值得注意的是,廚藝大賽嚴格要求報名選手家庭成員必須沒有專業廚師。這就決定了厲家菜的底子必須是家常菜。

那次之後,專營宮廷風味和北京風味的厲家菜於1985年開業,你難以想像這等打著官府皇家菜名號的厲家菜,就坐落在這樣一個看似「出身貧寒」的11平方米的小餐館房間裡,連個正經招牌都沒有。

△厲家菜門面確實非常簡約,就一個門牌號/視頻截圖

菜單也是非常簡單的白紙黑字,每套分首碟、熱菜、點心等,都是炒鹹食、醬黃瓜、紅燒肉、炒麻豆腐、北京燻肉、桂花糖藕等等這些再普通不過的京菜了。

△《魯豫有約》上展示的厲家菜/視頻截圖

熱菜和點心能看出檔次的也就是原汁鮑魚、魚翅燕窩之類的名目。

△某節目中展示的厲家菜 /視頻截圖

每天只擺一張餐桌,只接受預訂、提供套餐不提供零點,如今這些「厲家菜」在外界廣泛傳開的商業噱頭,據媒體報導,也只是因為厲善麟老爺子想要達成「精益求精」的初心。

至於到底如何定義厲家菜?厲善麟覺得最準確的說法應該是「仿照慈禧」的宮廷菜,因為我們永遠吃不到慈禧當年吃過的菜的味道,儘管菜式和做法可以完全按照宮裡的規矩,但基本上都買不到完全天然的原料了。

△某節目中展示的厲家菜/視頻截圖

厲家菜主打「天然真實」「精雕細琢」的古法:他們在昌平的一個小院子,自己種蔬菜,供應餐廳的部分所需,肉類則由肉聯廠供應。

至於烹飪,他們還原傳統老規矩,不僅嚴禁放味精、雞精等任何化學調味品。菜館裡幾乎沒有任何現代化的廚具,還不用高壓鍋、微波爐,甚至用的還是火灶。

△厲老爺子還用簡單的英語與外國食客社交

當然讓厲家菜名揚海外的,得益於當時到訪的英國駐華大使伊文思,飯後他揚手一揮:「你的菜館不用做廣告了,我在使館區一說就都來了。」

自此之後,厲家菜仿佛成了各國駐華大使和名人欽點的私房菜、連美國前財長魯爾、比爾蓋茨、柯林頓夫婦等等政要顯貴,還有金庸、成龍、蔡瀾等名流都是厲家菜的座上賓。

△各國大使蒞臨拜訪厲家菜

如今厲家菜不僅先後在墨爾本、東京、上海和天津開了分店,加上近年來獲稱米其林指南星級。厲家菜的名頭就這樣靠老人一桌桌掙起來的,成就了餐飲界令人有些瞠目結舌的傳奇佳話。

官府菜,是過氣還是坑爹

撥開這層神秘的面紗後,厲家菜的翻車到底是因為時代變遷還是真的坑人呢?

像厲家菜這樣流傳下來的官府菜,其實現存還有八大流派,比如譚家菜、梅家菜、孔府菜、紅樓菜、隨園菜、雲林菜、直隸官府菜和東坡菜。

△電視劇《什剎海》裡莊家菜代指官府菜/視頻截圖

當前的官府菜主體,基本是追溯至明清時期,從山東菜、淮揚菜和粵菜三者之間的混合變體。由於隨著官府官運盛衰起落,不少流派已經慢慢失傳。

能留下的大都是菜系特色和家族傳承的背書。像譚家菜,又稱為榜眼菜,算是官府菜的代表,融合了廣東菜和北方菜自成菜系,鹹甜適中,南北皆宜。

△片中的莊家菜,也是折射京派官府菜的影子/視頻截圖

關於譚氏家族的故事也很傳奇,後人搜尋資料時猜測這是虛名,不過是某些人臆測的產物,但要是剝離了譚家菜的故事和虛名,譚家菜的影響力依舊不容小覷

△所謂譚家菜也有不少爭議,無非就是體面?/微博截圖

同理,任哪家流派的官府菜拿出來,都是赫赫有名的傳奇故事。說白了,有多少屬於「拼爹」的把戲,其實並沒有確鑿證據。

厲家菜不斷強調掛在牆上的老招牌,還是後來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溥傑給題字的。

△厲家如今掌門人在節目中驕傲展示/視頻截圖

溥儀在回憶錄《我的前半生》曾經吐槽過宮廷菜一說「傳膳」,御膳房立刻就端上來了,幾十道幾十道菜地上,都是前一天備好的隔夜菜

溥儀平時吃得更多的,是太妃們用小廚房給他送的菜,他也沒說過好吃。他還貼過每月御膳房要用多少豬肉豬油雞鴨魚等等,最後總結宮廷菜又貴又難吃還沒營養,可謂耗費人力、物力、財力

再聯想到探尋故宮歷史文化的節目《上新了故宮》裡提到的一個冷知識——溥儀是時髦的科技宅,還有一臺電話專門用來喊外賣

是不是頓時懂了?宮廷菜似乎未必如我們想像的美味,貴的無非更多是因為背後的身份。

△溥儀都看不上宮廷菜/視頻截圖

就像厲家菜,貴的恐怕更多是官府菜背後的附加值。我們國人願意給這樣傳統貴族的故事買單,為背後身份地位的象徵買單。

厲家菜翻車走下神壇,有博主從時代變遷的角度剖析,說中國人的飲食需求和結構老早就變了,可它們迎合的還是三十年前的消費習慣。

△有博主認為中國人飲食需求變化導致他們不合時宜/微博截圖

不得不說,在這點上厲家菜確實不同於今日注重高顏值精裝修的網紅菜,他們主張嚴格遵循祖訓古法,絕沒有添加劑等等,還秉持著現在的綠色健康營養理念。

在一次節目採訪中,負責厲家菜的人在細數他們的標準——「選料精、做工細、不尚浮華,就算簡單的炒鹹食,胡蘿蔔應該切什麼樣的絲兒,多粗多細,長短一致。」

△是古板還是嚴謹?見仁見智/視頻截圖

仔細一想,這些古法概念拿來在國外友人和老一輩面前吹噓一下,的確容易忽悠得他們一溜一溜的但要忽悠當代人就難了點,誰會在乎每條胡蘿蔔絲是否長短粗細一致,做得好吃才是王道。

也有不少去過厲家菜的人認為,私房菜如果擴張,翻車是早晚的事

如果說時代變遷,是國人的口味不同了。倒不如說還有一種可能,厲家菜也早已不是原來的厲家菜了。

△七年前蔡瀾點名厲家菜最好/微博截圖

最初厲善麟老爺子每天一桌掙回來的名聲,靠的更多是小火慢燉火候足,材料用心上檔次。但現在的厲家菜不同於往日,大廚忙著要社交要開心點,偶爾下廚伺候的是高端客人。普通檔次的客人,新人培訓應付一下就夠了。

按厲家菜翻車事後的回應,言語中透露出來看人下菜碟的傲慢——「他們吃的是最低標準,說不好吃也沒辦法。」

早年厲善麟老爺子宣稱「無論什麼客人去,厲家菜在菜品等各方面都是一視同仁,沒有區別」是厲家菜的一貫原則,而且強調拒絕粗製濫造——「為了賺錢砸了自己招牌,這種事我可不做」。

現在看來妥妥打臉,這巴掌還是自己人打得疼。

△看樣子還是敗了/視頻截圖

北京的老字號

就是這樣被廉價的

如果網際網路還有記憶,北京老字號相繼翻車,都可以列為2020年最抓馬的事件了。

前段時間旅遊博主谷嶽因為發布了一條負面體驗狗不理的視頻,而遭到狗不理王府井店報警回應,從而還引發了外界對這家老字號的集體聲討。

△狗不理王府井店看來是急了/微博截圖

全聚德也好不到哪去,常年上榜價格貴味道拉胯的吐槽榜單。以前吃全聚德是逛北京的標配旗幟,現如今成了避之不及的雷區。好不容易最近才低下身段,取消了高昂的服務費來宣告自己終於能迎合大眾口味了。

如今的厲家菜備受美食博主圈的群嘲,似乎在某種程度上,宣告了一場北京老字號的沒落。

△狗不理包子現在真的狗也不理/截圖

儘管如此,中國人對傳統的老北京味道,依舊有難以言說的情結。就像現在的某些網紅景點,雖然到了現場會感慨不過是濾鏡太深,真實情況乏善可陳。但只要有一兩張能讓人拍出能在朋友圈獲贊比高的打卡照,這就夠了。

老字號的迷之信仰,同樣是拿來供人當景觀的。

△中華老字號現在看來就是個笑話/圖蟲創意

對於很多人來說,一家餐館的魅力興許還得包括背後的故事和情懷,這是具有普遍穿透力的。一個善於講故事的餐館,更何況加上中國人對古法的信仰,即便口味再差,還是有前赴後繼的遊客前來拜訪。

老藝術家曾經說過,有不少網友給我留言,說我言語中透露出不懂工匠精神的精道的意思,這是我們當今時代所需要的精神符號。

△壽司之神小野次郎/EPA : Shutte

誠然,我同意這也許是處在標準化的快餐時代的精神呼籲,因為我們嚮往這樣傳承祖先手藝的匠人,而不是盲目迎合潮流,毫無自己態度和觀點做商業利益。

但問題是,我們在古法和老字號迷之信仰當前,是否應該看到當中蘊含「精英傲慢」的危機,不是市場中不能存在高端需求,而是這需求背後到底藏著多少虛實,真正的美味是騙不了人的。

△趙麗蓉老師的小品《打工奇遇》的警示現在還管用/截圖

這些老字號可以有不願意迎合時代作改良的姿態,可以有守護老祖宗那方淨土的執念。

但要是離了初心,喪失了對食材、食物和食客該有的尊重,任憑故事多好聽,也不過是留了面子,丟了裡子的繡花枕罷了。

參考資料:

3000元一桌的宮廷菜還不如學校食堂,難怪溥儀要點外賣 新聞哥

「不明覺厲」的厲家菜 俠客島

老字號不能在與市場互相嫌棄中自甘墮落 華聲在線

「北京人不吃全聚德、天津人不吃狗不理」 老字號們該何去何從? AI財經社

譚家菜的虛名 汪朗

老北京的官府菜 北京晨報

美食家和他的「厲家菜」 胡春萌

厲善麟與他的「厲家菜」神話 李菁

厲家菜的脾氣 葉可可

一份絕密的「宮廷菜譜」 胡描

相關焦點

  • 熱聞區|3000塊一桌宮廷菜被罵上熱搜,店家:我們也沒有辦法
    28日,歷家菜一名厲姓工作人員回應稱,「他們吃的是最低的標準。他要覺得不值,我們也沒有辦法,我只要做好我們自己就行。」「水哥」,曬圖直言:非常糟糕一桌3000塊錢,就這??這也引發了網友們的評論:「傳說中慈禧吃的就這?」「看著就沒食慾」「3000塊一桌,讓人想起『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的智商稅」。相關話題竄上熱搜後,迅速引發網友討論。
  • 3000元一桌的「宮廷菜」被噴上熱搜 店家:沒辦法
    這幾位美食大V在品嘗之後,紛紛打出一星評價,吐槽這是一次非常糟糕的體驗,無論環境還是菜的色香味,頂多就是一個學校食堂水平,一桌飯吃下來3000元,就給我吃這個!希望大家不要誤解了北京的美食。  王昱珩等10人的確曾到店裡消費,點的是價格最低的套餐,3000元左右,包含18個菜品。針對相關質疑,該負責人表示會做好自己該做的。  3000元一桌的厲家菜,是什麼神仙食物?  這家傳說中的厲家菜是什麼來頭?  厲家菜是號稱宮廷風味的北京菜。在2019年底發布的《北京米其林指南》中,位於西城的厲家菜獲得一星。
  • 3000元一桌的宮廷菜還不如學校食堂,又一餐廳被噴上熱搜!沒有創新...
    9月24號, 一群粉絲百萬的微博大v去吃在北京赫赫有名的厲家菜, 這家菜號稱「宮廷風味菜」, 它要求選料精, 做工細,不許點菜, 主人做什麼你就吃什麼。
  • 3000塊一桌「米其林一星」,一群百萬大V吃完傻眼,上熱搜!
    3000塊一桌「米其林一星」,一群百萬大V吃完傻眼,上熱搜!上周四(9月24日),一群粉絲百萬的微博大V去吃在北京赫赫有名的厲家菜,這家菜號稱「宮廷風味菜」,它要求選料精,做工細,不許點菜,主人做什麼你就吃什麼。還被評為米其林一星。
  • 3000塊一桌的「老字號」,到底值不值?
    早前,被評為米其林一星的「宮廷風味菜」厲家菜,被一群粉絲百萬大v吃完後瘋狂吐槽!更是引發了網友的一片質疑。背後到底是什麼故事呢? 罵聲一片來自何方?
  • 北京知名餐廳3000塊一桌被吐槽,網友熱議:這菜賣相看著也太差了...
    24號,一群粉絲百萬的微博大v去吃在北京赫赫有名的厲家菜,這家菜號稱「宮廷風味菜」,它要求選料精,做工細,不許點菜,主人做什麼你就吃什麼。還被評為米其林一星。結果一群大v吃完後在微博上瘋狂吐槽!一桌3000塊錢就這??
  • 朋友兒子生日,我吃了這樣一桌菜,包200元紅包少不少
    朋友兒子生日,我吃了這樣一桌菜,包200元紅包少不少?昨天朋友給我打電話,說他兒子生日,讓我去吃飯,因為比較突然,所以我不知道給孩子準備什麼樣的禮物,就想給他包一個紅包,我覺得關係不是特別好,也不想包太多,就給了200塊錢的紅包,結果吃了這樣一桌菜,你覺得我包200塊錢的紅包少不少?
  • 一桌菜1500元,三四道海鮮菜,一條魚300元
    在餐館裡除了1元錢你還能吃什麼?讓我們看看。有醬汁券、豬腳、洋蔥拌肥渣。通常,我們吃的優惠券都是熱炒的,但涼拌醬不太多,這次,涼拌券是大的,味道不錯,至少可以記住。燉雞,我不知道是公雞還是母雞,味道很普通。熱炒牛柳,這道菜手感好,味道獨特,他不同於之前的炒菜牛柳,他主要是辣的,牛肉很嫩。最後,讓我們談談海鮮類,總共只有三個海鮮。蔥蔥炒蝦仁紅燒鱸魚。蔥與蔥的混合也被稱為青島,他味道獨特,平時也不便宜。在海鮮市場上,八臺每公斤35元左右,有時更貴,冷拌後的價格是每盤五六十元。
  • 北京知名餐廳厲家菜3000塊一桌被吐槽
    9月24日,粉絲百萬的微博大v水哥王昱珩去吃在北京赫赫有名的厲家菜,這家菜號稱「宮廷風味菜」,它要求選料精,做工細,不許點菜,主人做什麼你就吃什麼。還被評為米其林一星。不過,水哥曬圖表示:這是一次非常糟糕的體驗,無論環境還是菜的色香味,如果這個也能評上一星,那學校的食堂應該都是二星起步了。此番言論一出,隨後瞬間引來大批網友評論瘋狂吐槽!
  • 青島1500元一桌的菜,三四道海鮮,一條魚花了300元
    1500元一桌,除去酒水,在青島一飯店都能吃上什麼菜?讓我們來看看。涼拌菜有醬耦、豬蹄、洋蔥拌脂渣。平時吃的耦一般是熱炒的,涼拌的不算多,這次吃的涼拌耦是那種大塊的,味道還可以,最起碼能讓人記住。辣炒牛柳,這道菜感覺不錯,味道獨特,與之前吃的炒牛柳不一樣,主要是帶辣味,牛肉還嫩嫩的。
  • 老公過生日請了幾個朋友,我做了一桌菜,成本不到200元
    跟老公結婚五年了,工作終於開始有了起色,今年升職了,想著好好給老公過個生日,誰知道老公的下屬都說要來家裡吃飯,嘗嘗領導夫人的手藝,於是我緊張了起來,一直想出去吃,多省事,雖然花錢但不給老公丟面子,誰知道拗不過老公下屬的要求,只好在家做了,提前列好了菜單,提前一天買好材料,準備好需要準備的配料,
  • 國民黨全代會:昔吃一桌3千元合菜,今啃80元便當
    由於經費不足,國民黨全代會4年前還是吃一桌3千元的合菜,今年只能吃80元鐵路便當。國民黨全代會6日舉行,全臺約1200位黨代表齊聚開會。中午休息時間,國民黨直接在中山紀念館外廣場搭3個大棚子,由志工分發鐵路便當。國民黨提供的是80元的古早味鐵路便當,主菜是排骨,配菜有滷蛋、豆乾和高麗菜等。
  • 去農村參加婚宴,400元一桌貨真價實,比去大飯店吃還過癮
    結婚是一輩子的大事兒,所以很多人覺得結婚當天的「排場」一定要大,而在選擇婚宴的酒店時,也會選擇價格昂貴又高檔的大飯店,這樣的酒店一桌經常就要兩三千塊錢,味道卻總是千篇一律。今天去參加了朋友的婚宴,婚宴是在農村的空地上舉辦的,環境雖然差一些,但宴席的菜品和味道比去大飯店吃還過癮。
  • 去東北參加婚宴,用最好的酒店,一共十二道菜,一桌僅420元
    這家酒店是一個規模很大的專業婚禮場所,作為最好的酒店,煎和炸十二個菜,一桌才要420元,你覺著值嗎?話不多說,看看婚宴上吃什麼吧。先上一盤大蝦。黟縣不臨海,但離海直線距離只有50-60公裡。這裡吃海鮮不難,大蝦還是很新鮮的。接下來是烤雞,遼西最有名的烤雞是溝幫子。這裡的烤雞技術不錯,所以宴會上經常吃烤雞。
  • 58元吃一桌創意西餐?!張口就回本!我只能忍痛曝光...
    58元能吃一桌!從前菜的開胃沙拉,到餐前麵包、法式濃湯,再到主餐和飲品,還是遵循著用餐順序,一慕58元午間商務餐一點都不含糊,每一料理的上菜的時間都剛剛好,也沒有出現法餐的漫長等待,輕鬆又愜意。在三線小城市吃個異國菜都要人均過百了,在福州的一慕竟然實現了58元吃一桌西餐。抹了抹嘴邊油封鴨腿的鴨油,仿佛還在夢裡。疑問差點就衝破喉頭,抵達嘴邊:老闆,限份數嗎?
  • 我家午餐,88元有肉有菜還有湯,大人孩子吃美了,還是在家吃實惠
    導讀:我家午餐,88元有肉有菜還有湯,大人孩子吃美了,還是在家吃實惠最令人放鬆的就是周末,睡懶覺、吃美食、追劇、聽音樂,這小日子可真美!家人都在家,午餐做點好吃的,正好妹妹也來了,加點菜,有葷有素才完美!
  • 3000塊一桌的「宮廷菜」被大V噴上熱搜!厲家菜回應:他們吃的是最低...
    它就是在北京赫赫有名號稱「宮廷風味菜」的厲家菜「想吃得提前預約不能點菜廚師做什麼吃什麼很多外國政要、明星大腕都光顧的」厲家菜他們當天點了一個10人套餐和6瓶啤酒一共花費了3070元結果吃完後在微博上瘋狂吐槽
  • 自從丈母娘來我家,一日三餐變了樣,網友:每月給3000元都不夠
    「在我國,吃不僅僅是一個動詞,也屬一個形容詞,藝術家們以吃為主題而從事的做法藝術,好像找到了通往我國文化巨塔的地道。」由此能夠看出,吃不僅僅是一個樸實的味覺做法,還包括著大家關於日子質量、生命質量更深層次的了解。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美食就是自從丈母娘來後,家裡的一日三餐變「豪華」每月給3000元夠,一起來看看吧。
  • 桂林很任性的一家老字號菜館,菜按一桌一桌地炒,米飯用保溫桶裝
    在桂林龍船坪路附近,有一家老字號的本地菜館,很多老饕都知道,每天一到飯點,人氣爆棚,來吃的人超級多,來晚了通常都要等位。很小的一家飯店,位置很好找,就在路邊,店內環境簡陋,沒有特別的裝飾,桌椅都是木質的,都比較低矮,廚房的排煙效果不是很理想,店裡的通風也不太好,滿是一股油煙味。
  • 康熙帝一頓飯幾千塊,宮廷裡其實不興滿漢全席
    上菜起碼一百零八種(南菜54道和北菜54道)得分三天才能吃完菜式有鹹有甜,有葷有素山珍海味無所不包餐具華美,禮儀講究擦擦口水繼續說,這一道道菜名雖然誘人,但實際上並非宮廷宴席,而是當時江南一帶的官府菜,盛行於清朝官場。真是太奢靡了!真想穿越到那個時候,走到這群圍坐於佳餚之前的官員旁邊,憤怒地質問他們一句:「能不能帶上我?!」好啦,開個玩笑。對於官場這種揮霍無度的現象,早已有人發言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