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雲一樣柔軟, 像風一樣輕, 比月亮更明亮, 比夜更寧靜, 人體在太空裡遊行。
不是天上的仙女, 卻是人間的女神, 比夢更美, 比幻想更動人——
是勞動創造的結晶。
——艾青
這首詩是艾青寫的"致烏蘭諾娃 ——觀小夜曲而後作"。從詩中我們就能感受到舞者身姿柔軟、舒展,步態輕盈,如月中仙子聖潔飄逸,美不勝收。是什麼樣的舞蹈能讓詩人以如此浪漫的辭藻來描繪,它就是芭蕾舞劇《小夜曲》。
《小夜曲》是一出四樂章的交響芭蕾,美國現代芭蕾的中期代表作,名字取自柴科夫斯基的《C大調管弦樂小夜曲》,並按照《小奏鳴曲》、《圓舞曲》、《俄羅斯主題》和《悲歌》這四個樂章的順序編導和演出。本劇於1934年6月10日由美國芭蕾舞學校的學生首演於紐約州懷特普萊恩斯的FM沃爾伯格莊園,其編導是赫赫有名的喬治·巴蘭欽。
《小夜曲》是喬治·巴蘭欽在美國創作的第一部原創芭蕾舞劇,也是NYCB的標誌性作品之一,是舞蹈史上的一個裡程碑。此作品也充分展現了巴蘭欽浪漫、開闊的藝術思維,將學生們的舞蹈技巧訓練作為這部舞劇的開頭,並且在舞蹈之中加入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情節——旁聽的學生、舞者們排練時的跌倒和遲到的情景都編排進了舞蹈中。
《小夜曲》是一部無情節的交響芭蕾。如果說有故事,那也只是音樂和舞蹈在講述著自己的故事而已;它簡簡單單,看似隨意的一群舞者在皎潔的月光下,隨著一首美妙的小夜曲翩翩起舞,引領觀眾身臨其境,沉溺其中。
1987年6月,中央芭蕾舞團在卡林·馮·阿羅丁根的排練下於天橋劇場首演《小夜曲》。
烏蘭諾娃·加林娜,著名俄羅斯芭蕾舞演員,20世紀世界芭蕾藝術最燦爛奪目的一顆巨星!1910年1月8日出生在俄國彼得堡的一個芭蕾世家,母親是芭蕾演員,父親是芭蕾導演和舞臺監督。並且受到俄國傑出的女子芭蕾教育家瓦岡諾娃的專門指導,幫助平衡發展整個形體的造型。形體條件並不理想的烏蘭諾娃,每天堅持練功,一定要使自己的形體完美,舞技精湛使她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舞蹈風格。從1928年到1960年,烏蘭諾娃先後在《天鵝湖》、《淚泉》、《羅密歐與朱麗葉》、《仙女們》、《天鵝之死》等劇目中塑造了幾十個典型形象,成為蘇聯芭蕾藝術的象徵性人物。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