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的禪意:像風一樣自由

2021-01-13 澎湃新聞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過世,享年65歲。

本文精選了三篇林清玄優美的禪意散文,講述日常生活中的禪意之美。以精闢的禪詩為引子, 展現禪心帶來的清冽沉靜的力量,這力量讓人溫暖,也讓人放下執著,得到自在。

▌世界如此廣闊

蠅愛尋光紙上鑽,

不能透處幾多難?

忽然撞著來時路,

始覺平生被眼瞞。

——白雲守端禪師

我們在生活裡經常會有兩種經驗,一是把自己覺得貴重的東西,找一個特別的地方收藏起來,到要使用的時候,卻怎麼也找不到那件事物了,原因是我們不以平常心對待,它自然也不平常地對待我們。

另一種經驗是,常常使用的東西,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找不到,最後發現它就在手上,或在口袋等離我們最近的地方。原因是我們時常捨近求遠,而焦慮使我們盲目。

每當我看到有小動物,像蜜蜂、蝴蝶、蒼蠅、蚱蜢在飛撲著窗子,急得滿頭大汗的時候,一方面感到悲憫它們,一方面也想到自己有像它們一樣盲目的時候而悲憫了自己。我們被眼耳鼻舌身意所欺瞞的眾生,如何才能找到通往廣大世界的門扉呢?

因此我讀到白雲守端禪師悟道的抒懷詩時,非常感動,他把自己比為一隻在窗紙上鑽撞的蒼蠅,忽然撞到來時的道路,才知道平生被自己的眼睛瞞住了。我們要留意「來時路」這三個字,若能找到來時路,就是找到了「父母未生時的本來面目」,當時恍然大悟,才充滿了感恩,知悉世界原來如此遼闊而美好。

在《景德傳燈錄》裡有個故事,是說古靈神贊禪師在福州大中寺受業後,行腳時遇到百丈禪師,因而開悟,他開悟後立刻回到大中寺,希望能幫助他最早的受業師父。當他拜見受業師時,師父問他:「你離開我在外參學,得到了什麼?」神贊說:「沒有什麼。」師父就叫他和平常一樣去做雜役。

有一天,他幫師父洗澡捶背,對師父說:「好一所佛殿,佛卻不能彰顯。」師父回頭奇怪地看著他,他說:「佛雖然不彰顯,卻能放出光芒。」

又有一天,師父在窗下看經,一隻蜜蜂在窗紙上衝撞,飛不出去,神贊感嘆道:「世界如此廣闊,你不肯出去,卻在同一張紙上鑽,到什麼時候才出得去呀!」師父沒有反應,神贊隨口誦詩一首:

空門不肯出,

投窗也大痴,

百年鑽故紙,

何日出頭時。

師父聽了心有所感,放下經書問他說:「你行腳的時候遇到什麼人?我看你已和從前不同,連說的話都不同了。」他於是對師父說:「弟子遇見了百丈和尚指點,已經開悟,特地回來報答師父的恩德。」

師父就召集大眾,請神贊上座說法,神贊於是舉唱了百丈禪師的心法,說道:

靈光獨耀,迥脫根塵,

體露真常,不拘文字。

心性無染,本自圓成,

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師父聽了神贊說法,因而大悟,感嘆地說:「幸好在垂老的晚年,還能聽到這麼殊勝的禪法呀!」

神贊與受業師父的故事,令人感動,裡面有師徒的情感、報恩的思想、高遠的精神、悟道的平常,使我們知道佛法不離人情,禪心不避世事,見到了禪者平常卻不凡、日用而高超的風格。

▌空出我們的杯子

無端知妙諦,

有識是塵心;

欲洗塵心淨,

尋山莫畏深。

——中峰明本禪師

一位熱愛武術的年輕人,想要學習武術,找到一位極負盛名的武師。

他熱切地對師父說:「我渴望做你的學生。」

師父說:「你希望我教你什麼?」

他說:「我希望成為第一流的武術家,那必須學習多久?」

師父說:「至少要十年。」

「十年太久了。」年輕人說,「如果我加倍用功呢?」

「那就需要二十年時間。」師父回答說。

「如果我夜以繼日地全力練習呢?」年輕人又問。

「那要三十年!」師父回答。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每當我說要更用功,您就說需要更長的時間?」年輕人問。

師父笑著說:「如果你的眼睛一直認定一個目標,你哪裡還有眼睛看見你自己呢?」

要追求第一流的武術,與開啟真實的禪一樣,如果眼睛向外追尋,腦子裡就會充斥糾纏的識見,就無法做自我的反省與開啟了。因此,禪心最可貴的本質就是「無求」,無求並不是一切無為,而是任運,是不給自己一個界限,因為有了界限就有束縛,有所得就會有所失,只有把有所作為的識見放空,才能洗去塵心,有一個全然的清淨的對待。

日本近代偉大的禪師山岡鐵舟,有一次遇到一位著名的小說家來向他學禪,他對小說家說:「我知道你的小說寫得很好,可以使讀者或哭或笑。請你對我說一個故事——『桃太郎』,在我還是小孩的時候,就睡在我媽媽身旁聽她說這個故事了,我媽媽說得真好,請對我講講這個故事,就像我媽媽說的一樣。」

渴望成為鐵舟弟子的小說家,因為把學禪看成重要的事,不敢立刻就說這個故事,於是他向鐵舟說:「請允許我回去下一番功夫吧!」

過了幾個月,小說家去拜望鐵舟,要說那個簡單的故事給禪師聽,但鐵舟說:「改天再說吧!」

小說家又回去準備要說這個故事,一連很多次,他向鐵舟提出說故事的要求,鐵舟就阻止他說:「你還沒有達到我媽媽的程度。」

經過了五年的時間,鐵舟才準許小說家把故事說出來,並收他為弟子。

這是有極深刻象徵的故事,媽媽為孩子說故事時,一點也沒有機心,那樣清淨的心性,是極接近禪者明朗無礙的胸懷,若能體會生活裡那無求的時刻,才能體會禪,也才能知道「無端知妙諦,有識是塵心;欲洗塵心淨,尋山莫畏深」的境界了。

在生活裡有禪,不二法門就是空出我們的杯子,來納受一切生活加諸我們的一切,並清楚地觀照那杯子注入的東西。如果我們的執著深重,杯子裝滿了,連一滴水也倒不進來,哪裡還能看清杯子裡的事物呢?

中峰明本禪師把這種杯與水、人與禪的關係說成是「打成一片」。他說:

若真箇打成一片時,亦不知如銀山鐵壁,既知是銀山鐵壁,即不可謂之打成一片。如今莫問成一片不成一片,但將所參話頭,只管粘頭綴尾,念念參取,參到意識盡處,知解泯時,不覺不知,自然開悟。正當開悟時,迷與悟、得與失、是與非,一齊超越,更不須問人求證據,自然穩帖帖地無許多事也。

學習生活裡的一切,不管是武術、說故事、愛與慈悲、生命的沉澱與激情,都可以做禪的學習,只要空出我們的意識之杯,與真實的生命打成一片,處處都有禪機的呀!

▌像風一樣自由

始隨芳草去,

又逐落花回。

——長沙景岑禪師

長沙禪師有一天去遊山,回來的時候,首座問說:「和尚,什麼處去來?」

長沙:「遊山來。」

首座:「到什麼處來?」

長沙:「始隨芳草去,又逐落花回。」

首座說:「大似春意。」

長沙說:「也勝秋露滴芙蕖。」

這是禪宗史上被稱揚不已的一段話。在我們俗人眼中看來,這是答非所問的話,為什麼會被稱揚呢?那是因為我們總是被名相所困,在生活裡有所執著,做什麼總有所為,有個目的地。

舉例來說,我們如果去遊山,就會有個山名在,阿里山、玉山、太平山,然後我們去總有個目的。禪師之所以為禪師,是他們的生命無限自由,他沒有道理計較、也沒有執著的處所,於是他可以隨著芳草前行,跟著落花回來。

始隨芳草去,又逐落花回,那境界很有春天的意思呀!不不,也像秋天的露水滴在芙蕖。要知道,春意乃不在芳草與落花之間,春意在心,在不可執著之處。

禪師的心就像風一樣,風無形、無色、無所住留,但寒暖自知,如果說風是從什麼地方來,要去向何處,就落於兩邊,失去作為風的自由,悟後的人正是如此,他也遊山、散步,但他有心境的自由。

後來的雪竇和尚讀到這則公案,寫了一首頌偈:

大地絕纖埃,何人眼不開?

始隨芳草去,又遂落花回。

羸鶴翹寒木,狂猿嘯古臺。

長沙無限意,咄!

在他的眼中,卻看見了芳草與落花大似春意之處,有一隻瘦小的鶴立在寒木上,一隻狂猿在古臺上咆哮,那是因為熱鬧溫和的春天與氣氛肅殺的境界無異,都是絕對清明空無的展現,裡面有無限的意涵。

我們或者無法像禪師活得那樣閒適悠揚,但我們可以有美麗親近的心來觀照世界,當我們體會了「始隨芳草去,又逐落花回」的心境,何嘗不能感受到風一樣自由的氣概呢?

圖:視覺中國

選自長江文藝出版社《放下即幸福》,2019-1

相關焦點

  • 聆聽 | 像風一樣的自由
    像風一樣自由,自由的行走,這一場艱難的跋涉,經歷著堅持著就是可喜。其實,每個人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迷離,被惰性所消磨。那些虛度的光陰,有點兒耗不起。像風一樣的自由,不要太多規則束縛,去此生想去的地方,藏進夢裡,埋在心裡,悄悄醞釀一壇醉人的醇香。亦或在異國他鄉短暫停留,內心也是莫名的溫柔。
  • 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好書,靜心之書
    美好的文字,像一杯清茶,沁人心脾;對這個世界的真知灼見,更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者,深入淺出,受益匪淺!林清玄說,所有的東西都是心開出的花結出的果,美與醜,善與惡,真與假。你的所行所為都會在前方等你,時間很公平,它會一點一點還給你的。
  • 林清玄 | 學插花
    ·····《學插花》···········林清玄她說:「插花和禪一樣,表面上有最嚴苛的形式,事實是在挖掘最大的自由。你不覺得,只有最嚴格的訓練才有最自由的資格嗎?」學插花的朋友,說起她學插花獲益最大的一件事。
  • 像風一樣自由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關注更多園藝信息葉落時驚醒,風起了心動,雲散間擁你入懷,雲霧中自由飛翔,星月裡清淨如鏡.
  • 林清玄:心無雜念,才是最好的生活態度
    在禪宗裡,把「無」當成聖旨一樣,《無門關》裡的第一則,就開宗明義講「無」:有一個和尚問趙州從諗禪師:「狗子還有佛性也無?」趙州說:「無!」無門慧開禪師的註解是:「參禪須透祖師關,妙路要窮心路絕。祖關不透,心路不絕,儘是依草附木精靈,且道,如何是祖師關?
  • 自由詩人許巍,嚮往自由就去聽許巍的歌,曾經的你像風一樣自由
    整首歌沒有豪言壯語,曲調也沒有跌宕起伏的地方,卻擁有著濃厚的禪學的味道,震撼人心這首歌相信也是大家最為熟悉許巍的一首歌之一對於許巍,粉絲是這樣評論的「有位自由詩人,他叫許巍,有位孤獨詩人,他叫樸樹,有位理想詩人,他叫李健,有位搖滾詩人,他叫鄭鈞」《曾經的你》也許有很多人,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是在電影」夏洛特煩惱」裡但比起電影裡的插曲
  • 一草一木皆有情,都需要我們的愛護,林清玄《情深,萬象皆深》
    《清歡三卷》是林清玄50年散文創作代表作,也是林清玄禪意美文的代表作品。本套系含《心美一切皆美》《情深萬象更深》《境明千裡皆明》三本書。本書共收錄《清歡》《柔軟心》《溫柔半兩》《掌中寶玉》《生命的化妝》《月到天心》《梅香》等44篇經典文章,橫跨林清玄五十載創作生涯,分為人間有味、內心柔軟、一切皆安、自在人間等人生主題。
  • 「彈一彈」林清玄的「清弦」
    林清玄的散文渾然天成,若僅為分析其遣詞造句,辭藻修辭,就似把一個完整的藝術品敲碎了來賞析,得不嘗失。另外,林清玄的散文重文意而輕結構,單獨分析字詞無疑會捨本逐末。不過,一個作家筆耕數十載,再怎麼自由也有其獨特的「弦韻」。為此,我謹以一個讀者的視角,用我的閱讀體會,來輕輕「彈一彈」林清玄先生的「清弦」,讓我們一起來傾聽他帶給我們的玄妙之音。
  • 世間再無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
    直到林清玄5歲時,家裡才裝上電燈,兄弟姐妹們圍著燈泡讀書,特別用功。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林家18個孩子,後來竟全考上了大學。熱愛讀書的林清玄小時便立下三個夢想,一個是成為一名成功的作家,這個他做到了;第二個是環遊世界,成名之後,只要有足夠的錢這個願望自然也就實現了;還有一個願望就是能夠娶一位像「奧黛麗.赫本」一樣美麗的女子,當然在他44那年,通過再婚也實現了。
  • 水瓶座,風向屬性,像風一樣自由
    文/小薏【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水瓶座在屬性上分屬風象,風象象徵著交流,象徵著溝通。因為風是流動性的,流動意味著交流,所以風象的星座都善於交流,性格外向大方,往往能夠交到很多朋友。性格灑脫,與人交往沒有芥蒂,往往能夠交到四海朋友。而水瓶座就是典型的風象屬性,水瓶座給我們的印象是,性格跳脫,從不被教條主義所限制。永遠帶著微笑,在人群中片葉不沾身。
  • 射手座:像風一樣自由
    如果說雙子的自由是精神層面的天馬行空,雙魚的自由是企圖在白日夢中找到快樂,水瓶的自由是崇尚我行我素的鬼馬精神,那麼射手座的自由,則是真正意義上的身心解脫了束縛,不同於風向星座的「高處不勝寒」,射手座的自由帶著熱情和現實感,他們不會讓人感覺到遙不可及,但你若因此認為可以控制他們,也未免有些過於天真
  • 林清玄逝世:出走半生,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這對一個孩子的內心是震撼的,因為有人要用生命向他保證他的未來。 從那之後,小學三年級開始,他開始堅持每天寫500字,中學寫1000字,高中寫2000字,大學寫3000字,一直筆耕不輟。很難想像,一個有如此毅力的人,人生怎麼會不成功。 小時候,林清玄一直蹲在家裡祭拜祖先的桌子前面寫作,母親不時進來倒水給他。
  • 林清玄散文為何受中小學語文教學青睞,聽資深語文老師怎麼說
    1月22日凌晨,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過世,享年65歲。林清玄的散文作品深受中小學語文教材的青睞,多篇作品被收入課本,也時常出現在語文試卷上。林清玄的文章《百合花開》被收入了滬教版六年級第二學期語文教材。上海市建平中學語文高級教師蔣文革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林清玄的文章《百合花開》被收入了滬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材,不過2018年進入初中的六年級學生已開始用全國統編教材,現在的上海六年級學生已不學這篇文章了。「他的文章還經常被用作中小學語文閱讀材料。」
  • 日本98㎡獨棟小屋,詮釋禪意與自由,是我想要的家!
    在現代浮躁的社會中,日式裝修就如一股清流,它能夠洗淨一切俗世的煩惱與憂愁,讓人可以達到心靈的安寧與自由。傳統的日式家居將自然界的材質大量運用於居室的裝修、裝飾中,以節制、禪意為境界。玄關玄關處採用水泥地坪漆的處理方式,帶有一絲工業風的粗曠與隨意。不僅外觀整潔美觀,而且耐磨、耐腐蝕。
  • 林清玄去世:一杯濁酒送清歡
    與時間賽跑 還是輸給了時間去世的消息來得猝不及防,因為就在1月22日上午9時32分,林清玄的微博還在更新消息,上面寫道:「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字裡行間,有著他一如既往的禪意。
  • 林清玄 | 自由人
    日本近代禪學大師山田靈林,把世界上的人歸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混沌未開,不受任何知識上的苦惱,能像豬一樣和平生活的人,叫作「自然人」。不是他們非常快樂,而是他們既見不到煩惱,同時也不能知道精神的愉悅是什麼;他們沒有思考、沒有反省、沒有覺悟、沒有方向與追求,只是像動物一樣地過日子。少奶奶雖然知識豐富,卻為知識而受苦,被種種知識扯來扯去,忽左忽右,像在旋渦中一樣,從而陷入一種緊張而焦躁的狀態,生活充滿無謂的苦惱。這說明要追求心靈的平和與寧靜,知識是無能為力的,對以安身立命為目標的人,知識實在沒有價值,有時反而帶來煩惱。
  • 《平常心,觀自在》:林清玄「素心四書」,樸素語言充滿智慧哲理
    #林清玄每個人心靈成長中都有一個林清玄,書寫微乎其微的事物但道出生命的意義,樸素的語言充滿智慧和哲理。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01萬物有靈——記錄細微生活事物的禪意一些小小泡在茶裡的松子,一粒停泊在溫柔海邊的細沙,一聲在夏夜裡傳來的微弱蟲聲,一點斜在遙遠天際的星光
  • 像風一樣潔白無瑕
    蔚藍的天空裡,張揚著一絲絲晴空萬裡的沉寂,像風一樣,掠過窗外綻放著的冥想。於是,風漸漸褪去了幽靜的暮色,一點一點一片一片,嚮往著高原的蒼穹,廣闊無垠的自由。清楚地記得,那碧藍色的清澈,還鐫刻著那些曾經逝去的懷念,像風一樣,渲染著雪白的雲朵朦朧的景色。
  • 林清玄 你夢裡有我,我醉了也忘不了你
    你夢裡有我,我醉了也忘不了你摘自:林清玄《心有歡喜過生活》               醉後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               你夢裡有我,我醉了也忘不了你醉後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你夢裡有我,我醉了也忘不了你
  • 林清玄:平安喜樂,是一生追求的幸福
    林清玄的名字跟他的文字一樣美,可他本人卻其貌不揚:一頂禿頭,兩鬢長發,沒少被人誤會成女作家。林清玄排行12,輪到他的時候,父親實在想不出名字了。因為林清玄是笑著來到世界上的,父親覺得很怪,便給他取名「林清怪」。結果一去登記,工作人員樂了:「那還不如叫奇怪的奇。」旁邊又有人說:「最近看了一本武俠小說,裡面有個清玄道長,武功很厲害,何不叫林清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