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觀自在》:林清玄「素心四書」,樸素語言充滿智慧哲理

2020-12-17 心靈藉慰導師

《平常心,觀自在》作者:#林清玄#

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大風大浪,習慣大悲大喜。修一顆平常心,觀照一飯一花,就有小宇宙,小風波;於平凡中見驚喜,在風波中見定力;平常人生,柔韌又自在。

每個人心靈成長中都有一個林清玄,書寫微乎其微的事物但道出生命的意義,樸素的語言充滿智慧和哲理。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

01萬物有靈——記錄細微生活事物的禪意

一些小小泡在茶裡的松子,一粒停泊在溫柔海邊的細沙,一聲在夏夜裡傳來的微弱蟲聲,一點斜在遙遠天際的星光…它全是無言的,但隨著靈思的流轉,就有了炫目的光彩。一個人如果願意時常保有尋覓美好感覺的心,那麼在事物的變遷之中,不論是生機盎然或枯落沉寂都可以看見美,那美的原不在事物,而在心靈,感覺,乃至眼睛。

02初心不改——40年寫作一篇真誠

很少有人能回觀自我,品賞自己心靈的梅香,大部分人空過了一生,也沒有體會到隱藏在心靈內部極幽微,但極清澈的自性的芳香。一個人如果沒有全身心投入此刻的融入,真實的發芽就變成不可能。放下一半的自我,不會是全然的自我。

季節裡年年都有冬季,人生裡不也是常常面對著寒冷的冬季嗎?泉自冷時冷起,峰從飛處飛來。在那無限的輪替之中,有沒有一個洞然明白的觀照呢?人間照夜的燈火,是來自紅爐中雪融的時刻。讓我們以一種泰然欣賞的態度走過打折的市招,讓我們知道生命的真實之道,是如實知見自己的心,沒有折扣!

03隨適而安——淡然看待一切苦樂

不在於擁有多少物,擁有多少情,而在於能不能在舊物裡找到新的啟示,能不能在舊情裡找到新的智慧,進出無礙。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自是第一流人物。當我們知道其實在今生今世,情如白雲過隙,物則是夢幻泡影,那麼還有什麼可以報老以終的呢?

專心喝茶的人才能品出茶的滋味,無心於睡覺的人才不會失眠。因此,我們遇到人生的轉折時,若能無心於成敗,專心於每一個轉折,我們就可以免除執著的捆綁了。

04活出自己——尋找內心真實自我人生精進

人的偉大與否,和職業、地位,乃至身體的殘缺都沒有必然關係,就在我們生活四周,有許多卑微的小人物,他們也像路燈一樣放射光明,教育我們,是我們能坦然走向一個有更高超志節的世界。

人人關於生命的紙都一樣,長三尺,寬一尺半,只有一張紙,只有一次機會,寫壞了不準塗改,所以我們應該坐下來想一想,再來著墨繪人生篇章。

修一顆平常心,不只是自我安慰,更是一種定力,精進的恆心。面對人生起伏才能無寵不驚,心中沒有雜念和執著,純粹做事。從平常心裡,觀照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人生何處不自在。

相關焦點

  • 房子再大,也別忘擺放一「觀自在」,背後意義非凡,令人靜心
    林清玄曾在作品:《平常心,觀自在》修一顆平常心,觀照每一飯每一花,於平常中見定力,平常人生,真實且柔韌修一顆平常心,觀照內心真實想法,於起伏中的力量,平常人生,何處不自在。林清玄提到「平常心」一詞,大家都知曉何意,即是平常看待世間萬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菜根譚》大智慧: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
    不過除了身邊人對自己的言傳身教和耳濡目染之外,更多的時候我們還要從書本上汲取智慧。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陪你一輩子,很多人只能陪你一陣子。當我們獨立生存在社會上的時候,《菜根譚》中的大智慧就派上了大用場,就比如這句「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
  • 當代散文名家林清玄 ‖——人間有味是清歡
    其語言文字清新雋永,形式十分靈活,在藝術傳達過程中具有非常濃厚的意境特點。林清玄作品中常運用典雅性的藝術描寫,傳達文章蘊含的心境、意境,充分展現散文的語言特點。林清玄30歲前得遍了臺灣所有文學大獎:國家文藝獎、中山文藝獎、金鼎獎、時報文學獎、中華文學獎、中央時報文學獎、作協文學獎等各獎項,他是臺灣地區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也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 林清玄散文為何受中小學語文教學青睞,聽資深語文老師怎麼說
    1月22日凌晨,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過世,享年65歲。林清玄的散文作品深受中小學語文教材的青睞,多篇作品被收入課本,也時常出現在語文試卷上。林清玄的文章《百合花開》被收入了滬教版六年級第二學期語文教材。上海市建平中學語文高級教師蔣文革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林清玄的文章《百合花開》被收入了滬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材,不過2018年進入初中的六年級學生已開始用全國統編教材,現在的上海六年級學生已不學這篇文章了。「他的文章還經常被用作中小學語文閱讀材料。」
  • 樸素,最簡單的生活美學
    作家林清玄很喜歡買花。有一次,他聽賣花人說起,自然界中白色的花幾乎都很香,但顏色豔麗的花往往不怎麼香。後來,他在行文中這麼寫道:「人也是一樣,越樸素單純的人,越有內在的芳香。」年少時,我們可能都迷戀酷炫豔麗的事物。但經事識人之後發現,樸素才是生活最好的樣子。
  • 林清玄:經歷失業、婚變,是什麼讓我淡定從容48年?
    了解了林清玄以前的經歷,小魚兒再次確認,他就是強心臟本人了。1979年,林清玄26歲時與自己的第一任妻子陳彩鸞結婚,可是沒過多久,他為了應付報紙激烈的競爭,生活忙碌,與妻子漸漸缺乏溝通。在某一年的新年,妻子離家出走。林清玄心灰意冷,于是之後辭職,開始歸隱山林,在不久後與妻子正式離婚。失業、婚變,一切都突如其來。那段人生仿佛讓林清玄蒼老了不少。
  • 「彈一彈」林清玄的「清弦」
    林清玄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作家,尤愛其散文。在林清玄的創作生涯中,散文居多,特別是十本「菩提」系列,震撼文壇。其散文樸素自然、溫潤細膩、清新浪漫,不特染華麗之辭藻,也不故設明顯之修辭,卻有著令人平心靜氣的「魔力」。
  • 「薦讀」樸素,最簡單的生活美學
    作家林清玄很喜歡買花。有一次,他聽賣花人說起,自然界中白色的花幾乎都很香,但顏色豔麗的花往往不怎麼香。後來,他在行文中這麼寫道:「人也是一樣,越樸素單純的人,越有內在的芳香。但經事識人之後發現,樸素才是生活最好的樣子。做人,素心為本《菜根譚》有言:「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生而為人,當懷一顆素心,獨立於喧囂塵世。《儒林外史》第一回中開篇便說:「人生富貴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見了功名,便舍著性命去求他。」
  • 哲思|人活到極致,越樸素越高貴
    作家林清玄很喜歡買花。有一次,他聽賣花人說起,自然界中白色的花幾乎都很香,但顏色豔麗的花往往不怎麼香。後來,他在行文中也這麼寫道:「人也是一樣,越樸素單純的人,越有內在的芳香。」年少時,我們可能都迷戀酷炫豔麗的一切。但經事識人後,才會發現有時候,樸素才是生活最好的樣子。
  • 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好書,靜心之書
    林清玄說,所有的東西都是心開出的花結出的果,美與醜,善與惡,真與假。你的所行所為都會在前方等你,時間很公平,它會一點一點還給你的。本書是林清玄50年散文創作代表作「清歡三卷」《心美一切皆美》《情深萬象更深》《境明千裡皆明》系列之一,也是是林清玄禪意美文的代表作品。
  • 一生必讀的中國人生活美學四書
    發現生活意趣的品味之書:《幽夢影》它們語言短小精萃、卻字字精華,蘊含古代文人的生活態度、處世智慧。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兩個空拳握古今,握住了還當放手;一條竹杖挑風月,挑到時也要息肩。以清光緒十三年揚州藏經院刻本為底本,參校民國二十年武進陶氏涉園《喜詠軒叢書》刻本。
  • 俠氣三分,素心一點是為人處世的最高智慧
    摘自《讀者文摘》《菜根譚》裡有句話:「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一句話,道盡了為人處世之道。交友是對外之道,做人是修己之心,俠氣是給予,素心是自備。葆有素心,俠氣才能正義凜然;揮灑俠氣,素心方可熠熠生輝。俠氣屬動,素心屬靜,一動一靜,便是人生。人有俠氣,心胸必寬廣,對人對事不畏懼、不退縮;人有素心,頭腦必清醒,不為世俗浸染,不被名利左右。  俠氣與素心皆是好物,但多了未必有好效果。
  • 詩詞:活到極致,是素心
    何謂素心?《辭海》裡說,素心是心地純樸之意。紀曉嵐說,「心如枯井,波瀾不生,富貴亦不賭,饑寒亦不知,利害亦不計,此為素心者也。」素心,就是保持本色。平平淡淡是素心,樸素簡單是素心,純淨真誠更是素心。生活越樸素,越有滋有味所有能引起人類共鳴的東西,都是樸素、真實、生動的。一粥一飯、一花一葉,不需要滿漢全席、百鳥朝鳳的宏大場景,只是家常的時蔬就是人間美味,只是一方小小雁丘就足以動人千年。
  • 林清玄:平安喜樂,是一生追求的幸福
    林清玄排行12,輪到他的時候,父親實在想不出名字了。因為林清玄是笑著來到世界上的,父親覺得很怪,便給他取名「林清怪」。結果一去登記,工作人員樂了:「那還不如叫奇怪的奇。」旁邊又有人說:「最近看了一本武俠小說,裡面有個清玄道長,武功很厲害,何不叫林清玄呢?」
  • 人,越樸素,越富貴
    我們要在紛雜世界中,捕捉到樸素人生的盎然風姿。做人,素心為本《菜根譚》有言:「做人,要存一點素心。」生而為人,當懷一顆素心,獨立於喧囂塵世。一代藝術大家吳冠中,一生都在用作品描繪著自己的素心。即使他已聞名遐邇,也沒見得他的腳步有多麼匆忙,生活有多麼奢靡。
  • 林清玄:孤獨是一個人的清歡
    孤獨,是一種智慧,能在孤獨中體會人生的人,一定是內心強大和豐富的人。人生需要適時的孤獨,在孤獨中找到最真實的自己,回歸精神的富有,回歸靈魂的本真。孤獨是一個人的清歡。——林清玄林清玄先生在古董店裡買了一個樸素的陶製的墜子和一個銅製的大銅環,老闆告訴他,這個墜子是一粒一粒綁在漁網底部,以便下網的時候,漁網可以迅速沉入海裡。銅環就像衣服領子,只要拎起來,整個漁網就能提起來,一條魚都跑不掉。
  • 觀自在菩薩,觀了什麼「自在」?
    生命真實的境界「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要是用語言表達出來,就已經不是那個真實境界了。就像是當年釋迦摩尼佛「拈花一笑」,迦葉能夠會心一笑,領會佛的意思一樣。佛菩薩的境界只要心中慢慢體會因為人類的語言系統,人類的思維,都是非常表淺的,非常簡陋的。
  • 素心自此得,真趣非外惜
    守住一份淡泊,修得一顆素心,擁有一份樂觀豁達的心境。如此,方能走好自己平穩而充實的人生之路。有句話說得很好:「生命為自己而存在,它是樸素而自然的事情,不是在眾人之前的雜耍。」素心不僅來自山水之景,花木之勝,更來自一種樸素的生活。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往來種作。想必山林是他的治癒地,而每個人心中或許都有這樣一片「山林」。無論是山中之林,還是心中之林,都可以是紛擾世界裡的一塊自在地,或是鬱郁不得志時遮蔽你的濃蔭,給予你清涼,安慰與擁抱。
  • 柔軟心、慈悲心、平常心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在家庭生活中,用柔和的態度對待家人,能以柔克剛,對人對事都懂得包容退讓,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林清玄說:柔軟心是我們在俗世中生活,還能時時感知自我清明的源泉。這樣的心,最有力量,也是最恆常的。世界如此堅硬,讓我們常懷柔軟心,照見自己,溫暖別人。
  • 林清玄:柔軟的心,最有力量(深度好文)
    從此,林清玄便開始專心吃飯,慢慢吃完後再去玩。後來,他越長大越發現外祖母的這句話充滿了智慧,這不是正是禪宗祖師所說的「活在當下」的精神嗎?很多人都不是活在當下,他們總是活在過去,或總是期盼著未來,當下永遠被遺忘著。如果做一件事的時候總想著另一件事,時時刻刻活在恍惚當中,這個人是很難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