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裡說,無論你走到哪裡,都應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復存在,就連最堅韌又狂亂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轉瞬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恆。
生命本是場孤獨的跋涉,喧囂的世界,需要修一顆寧靜的心,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孤獨,是一種智慧,能在孤獨中體會人生的人,一定是內心強大和豐富的人。
人生需要適時的孤獨,在孤獨中找到最真實的自己,回歸精神的富有,回歸靈魂的本真。孤獨是一個人的清歡。
01找到心靈的魚
在茫茫的生命大海中,心靈的魚在其中遊來遊去,一般人由於水深海闊看不見的魚,或者由於粗心輕忽,魚就遊走了。——林清玄
林清玄先生在古董店裡買了一個樸素的陶製的墜子和一個銅製的大銅環,老闆告訴他,這個墜子是一粒一粒綁在漁網底部,以便下網的時候,漁網可以迅速沉入海裡。
銅環就像衣服領子,只要拎起來,整個漁網就能提起來,一條魚都跑不掉。
晚上,林先生去撿松果,夜涼如水,美景怡人,林先生將松果和銅環還有墜子放在一起,忽然覺得很美。
或許有美好心靈,細膩生活的人,就是美的創造者,他們都是心裡都是有銅環和墜子的人。
而平凡的人總是為撈不到太多的魚而煩惱,所以總想去找一些智慧的墜子和環,內心欲望過剩,就會覺得魚少,漁夫太多。
凡俗的日子,需要讓內心安靜,在平凡的生活裡找到自己的美好,然後珍藏起來,這樣普通的日子也變得多姿多彩。
找到心靈的魚,需要有一雙發現美好的眼睛,需要用一顆孤獨心的去品味,不要讓快節奏的生活迷了眼睛,而忽略了美好。
02孤獨的人內心清靜
從汙穢的心中呈現汙穢的世界,從清淨的心中呈現出清淨的世界,人的境況不同,若能保有清淨的觀照,不論貧富,都不能擾動他。——林清玄
午後,林先生散步。
看到一戶人家種了一顆高大的麵包樹,巨大的葉子猶如扇子,迎著冷風依然翠綠。他看了看這戶人家,發現主人還經營了花圃,明明是天寒,看到他家的院子,誤以為春天來了。
忽然腳下一絲裂帛聲,原來是踩到麵包樹的落葉了,葉子很大,像臉盆般,被踩的裂成四片,下面居然有一粒粉色的貝殼。
林先生拾起樹葉和貝殼,卻不能再專心地散步了。
本來散步是一件隨性的事,可是因為所見所聞,就會有思考,比如看到這樣一戶人家,就會想這家人是做什麼的。慶幸的是,大家都很忙碌,緣起緣滅都是一瞬間的念起念滅。
以此可以想到,我們現在身處的環境,繁雜而又喧囂,每天都會有新的事物冒出來,層出不窮,讓我們目不暇接,如果沒有分辨能力,很容易讓各種念頭都在心頭縈繞。
所以,這世上很多事不能長久,所念,所想,所見,都會隨著環境不同的而改變。
而唯一不能變的就是我們的內心。
這需要我們拿出孤獨心來隨時洗滌自己,用清淨心來看世界,才能沒有那麼多的煩惱,才能不被紛繁複雜的世界所迷惑。
03世間的事物來來去去,我還是我
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那樣的生活才是我們嚮往的生活,白花叢中的「有情」,片葉不沾身是「覺悟」。——林清玄
一位朋友帶林先生去看古董收藏家的收藏,據說他收藏的都是國寶級的東西。
他們穿過長長的巷弄,來到一家不起眼的公寓前,然後在連續打開了三道鐵門,進了屋內,屋內的燈光暗淡,等了幾秒鐘,才看清眼前是堆了一屋子的古董,連走路都要很小心,側身過去,過度的壅塞,「仿佛置身垃圾堆之中」。
好不容易坐下,主人沒有端來茶水,而是端來一盤玉石讓林先生鑑賞。
問到他的妻子兒女,朋友說,他愛古董成痴,家人不能忍受,已經移民到海外去了。主人則不屑的答道:女人和小孩子懂什麼?
等林先生告辭出來的時候,不禁覺得悲哀。
再怎樣了不起的「物件」,怎麼比得上有情的人?
為了佔有這些古董,把自己過的擔驚受怕,像乞丐般居於垃圾堆中,又是何苦?
就好比我們的生活,如果寄居於這些「物件」上,還有什麼樂趣?生命如此短暫,有所愛,就有所煩惱,有執著,就必定被束縛。
「白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或許就是希望我們有所覺悟,不要執迷其中,隨時要善待自身。
是是非非,名名利利,來來回回,我們需要的是把周圍所見,所得,刪繁,而不是讓自己有更多的負累。
背上了太多的包袱,只會把自己搞得更累。
04結語:
生兒為人,心靈猶如暗夜的天空,從前我們在人間生起的愛猶如星星點燈,使我們的心空溫柔而明亮,繁華而有致。——林清玄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春我們享受花紅柳綠,冬我們欣賞冰雪風霜。
隨時讓自己有美好的心境,就能隨時讓自己處於美好的世界。
一個人心中充滿了愛,就會讓自己多一份溫暖,多一份善意,多一份溫柔。久而久之,內心也會越發清淨而且領悟更加深刻。
這一切,需要拿出自己的清淨心,平常心來領悟。
人生而孤獨,所有的領悟需要自己獨自進行,懂得愛的人,內心都是經過洗滌的,清澈純淨。
這一段心靈旅程,別人幫不了你,替不了你,影響不了你,唯有你自己引領著自己,孤獨是一個人的清歡。願你旅途順利,平安無恙!#林清玄#
用文字養心,用詩書養魂!感謝您的關注!——坦然的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