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孤獨是一個人的清歡

2020-12-21 坦然的狐狸

《百年孤獨》裡說,無論你走到哪裡,都應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復存在,就連最堅韌又狂亂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轉瞬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恆。

生命本是場孤獨的跋涉,喧囂的世界,需要修一顆寧靜的心,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孤獨,是一種智慧,能在孤獨中體會人生的人,一定是內心強大和豐富的人。

人生需要適時的孤獨,在孤獨中找到最真實的自己,回歸精神的富有,回歸靈魂的本真。孤獨是一個人的清歡。

01找到心靈的魚

在茫茫的生命大海中,心靈的魚在其中遊來遊去,一般人由於水深海闊看不見的魚,或者由於粗心輕忽,魚就遊走了。——林清玄

林清玄先生在古董店裡買了一個樸素的陶製的墜子和一個銅製的大銅環,老闆告訴他,這個墜子是一粒一粒綁在漁網底部,以便下網的時候,漁網可以迅速沉入海裡。

銅環就像衣服領子,只要拎起來,整個漁網就能提起來,一條魚都跑不掉。

晚上,林先生去撿松果,夜涼如水,美景怡人,林先生將松果和銅環還有墜子放在一起,忽然覺得很美。

或許有美好心靈,細膩生活的人,就是美的創造者,他們都是心裡都是有銅環和墜子的人。

而平凡的人總是為撈不到太多的魚而煩惱,所以總想去找一些智慧的墜子和環,內心欲望過剩,就會覺得魚少,漁夫太多。

凡俗的日子,需要讓內心安靜,在平凡的生活裡找到自己的美好,然後珍藏起來,這樣普通的日子也變得多姿多彩。

找到心靈的魚,需要有一雙發現美好的眼睛,需要用一顆孤獨心的去品味,不要讓快節奏的生活迷了眼睛,而忽略了美好。

02孤獨的人內心清靜

從汙穢的心中呈現汙穢的世界,從清淨的心中呈現出清淨的世界,人的境況不同,若能保有清淨的觀照,不論貧富,都不能擾動他。——林清玄

午後,林先生散步。

看到一戶人家種了一顆高大的麵包樹,巨大的葉子猶如扇子,迎著冷風依然翠綠。他看了看這戶人家,發現主人還經營了花圃,明明是天寒,看到他家的院子,誤以為春天來了。

忽然腳下一絲裂帛聲,原來是踩到麵包樹的落葉了,葉子很大,像臉盆般,被踩的裂成四片,下面居然有一粒粉色的貝殼。

林先生拾起樹葉和貝殼,卻不能再專心地散步了。

本來散步是一件隨性的事,可是因為所見所聞,就會有思考,比如看到這樣一戶人家,就會想這家人是做什麼的。慶幸的是,大家都很忙碌,緣起緣滅都是一瞬間的念起念滅。

以此可以想到,我們現在身處的環境,繁雜而又喧囂,每天都會有新的事物冒出來,層出不窮,讓我們目不暇接,如果沒有分辨能力,很容易讓各種念頭都在心頭縈繞。

所以,這世上很多事不能長久,所念,所想,所見,都會隨著環境不同的而改變。

而唯一不能變的就是我們的內心。

這需要我們拿出孤獨心來隨時洗滌自己,用清淨心來看世界,才能沒有那麼多的煩惱,才能不被紛繁複雜的世界所迷惑。

03世間的事物來來去去,我還是我

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那樣的生活才是我們嚮往的生活,白花叢中的「有情」,片葉不沾身是「覺悟」。——林清玄

一位朋友帶林先生去看古董收藏家的收藏,據說他收藏的都是國寶級的東西。

他們穿過長長的巷弄,來到一家不起眼的公寓前,然後在連續打開了三道鐵門,進了屋內,屋內的燈光暗淡,等了幾秒鐘,才看清眼前是堆了一屋子的古董,連走路都要很小心,側身過去,過度的壅塞,「仿佛置身垃圾堆之中」。

好不容易坐下,主人沒有端來茶水,而是端來一盤玉石讓林先生鑑賞。

問到他的妻子兒女,朋友說,他愛古董成痴,家人不能忍受,已經移民到海外去了。主人則不屑的答道:女人和小孩子懂什麼?

等林先生告辭出來的時候,不禁覺得悲哀。

再怎樣了不起的「物件」,怎麼比得上有情的人?

為了佔有這些古董,把自己過的擔驚受怕,像乞丐般居於垃圾堆中,又是何苦?

就好比我們的生活,如果寄居於這些「物件」上,還有什麼樂趣?生命如此短暫,有所愛,就有所煩惱,有執著,就必定被束縛。

「白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或許就是希望我們有所覺悟,不要執迷其中,隨時要善待自身。

是是非非,名名利利,來來回回,我們需要的是把周圍所見,所得,刪繁,而不是讓自己有更多的負累。

背上了太多的包袱,只會把自己搞得更累。

04結語:

生兒為人,心靈猶如暗夜的天空,從前我們在人間生起的愛猶如星星點燈,使我們的心空溫柔而明亮,繁華而有致。——林清玄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春我們享受花紅柳綠,冬我們欣賞冰雪風霜。

隨時讓自己有美好的心境,就能隨時讓自己處於美好的世界。

一個人心中充滿了愛,就會讓自己多一份溫暖,多一份善意,多一份溫柔。久而久之,內心也會越發清淨而且領悟更加深刻。

這一切,需要拿出自己的清淨心,平常心來領悟。

人生而孤獨,所有的領悟需要自己獨自進行,懂得愛的人,內心都是經過洗滌的,清澈純淨。

這一段心靈旅程,別人幫不了你,替不了你,影響不了你,唯有你自己引領著自己,孤獨是一個人的清歡。願你旅途順利,平安無恙!#林清玄#

用文字養心,用詩書養魂!感謝您的關注!——坦然的狐狸

相關焦點

  • 當代散文名家林清玄 ‖——人間有味是清歡
    ——林清玄◎沒有華麗的詞語,簡單平實的生活故事,蘊含著細膩的情感,幾句平淡的話語,足以讓人一次次的反覆回味,這就是林清玄的散文集。第一次讀林清玄的散文時就被他的清新淡雅的文筆,深厚的道理,以及對人生、世界的感悟深深的吸引了。喜歡在床頭放著一本林清玄的書,睡覺前閱讀幾篇,來一次心靈之旅才可以安靜地睡去,一切道理都在夢中顯現。
  • 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生活要慢慢地過
    這兩天無事,已經將借的一本林清玄的《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完了。之所以會借林清玄的書,是因為有人說我的文風跟林清玄的有點像。說實話,我之前根本就沒有讀過林清玄的書,很想知道林清玄的文字是怎麼樣的。如果叫我買書,我是捨不得花錢去買散文讀的。骨子裡對小說有一種偏愛之情,買書必得是小說才行。故而,雖聽說了林清玄好多年,總是沒有讀過他的書。直到近日辦了讀者證,才有機會認識他。
  • 人間有味是清歡,那些關於林清玄的生命減法
    生命若回歸到極簡,一朵雲就是無垠的天空,那麼人間有味確是清歡。「人間有味是清歡」,這句話出自於宋代文學家蘇軾在與友人遊山時,以清茶野餐共享春色之際,留下的一首明媚而美好的詞。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 世間再無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
    旁邊又有人說:「最近看了一本武俠小說,裡面有個清玄道長,武功很厲害,何不叫林清玄呢?」於是就有了林清玄這個清韻悠遠的名字。我很少持久地喜歡一個人的作品,但林清玄糅合佛、禪、茶道心靈風格的文字,在閱讀的時候,確實能夠給人帶來一種沉靜安寧感,用「清香滿紙,玄意悠遠」來表達並不為過。他的成就到底有多大?
  • 孤獨背後有清歡
    有些孤獨,並不是本身的孤獨。而是因為需要選擇一個人的行走,所以孤獨。熙熙攘攘人來人往,當所有的人都朝一個方向奔跑時,唯有你把熱鬧的結果看懂後,轉身離去,不入流便與眾不同。之後,徑直的走向一個人的心靈修行。當所有的人都拼命追逐時,獨行的人成了正果。
  • 「清歡」究竟是何意?我覺著還是林清玄的解釋比較好
    「清歡」究竟是何意?「清歡」一詞,我在很長時間裡也未弄清是何意?百度上的解釋是「清雅恬適之樂」,可是,「清雅」和「恬適」這兩個詞依然不好明白。查字典,「清雅」的意思是「清新秀雅」,「恬適」的解釋是「安靜」,那麼,綜合起來,「清歡」的意思是「清新秀雅安靜」了。但這樣的解釋,仍然是「隔靴搔癢」,讓人弄不真切。「清歡」這個詞,多是用來描寫生活的,蘇東坡在一首詞中是這樣寫道:「人生有味是清歡。」
  • 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
    寫走心樸實的文字,讀清淡平常的故事,和我一起捕捉收集浮世裡的寥寥清歡。遇見你們是故事的開始,也是人間一場歡喜。喜歡我,就點右上方的關注,期待以後精彩。人們有的時候常常把孤獨與獨處相混淆。其實孤獨與獨處有異。孤獨是感覺你被這個世界拋棄,四散零落像是無根的浮萍。孤獨是覺得世界與你無關,是被動承受的。獨處是把自己與外在浮華暫時剝離,是自己做出的選擇,獨處也是一種能力,更是一個人的浮世清歡。
  • 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
    就這樣,守著靜謐的日子,守著一個人的一世清歡,守著本真,守著初衷,守著一顆不染浮塵的心,在歲月中踽踽獨行。獨處,是一個的的清歡。周國平在《風中的紙屑》一書中說:「我天性不宜交際,在多數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我是害怕對方覺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願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願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都太累了。
  • 林清玄去世:一杯濁酒送清歡
    ▲林清玄通過網絡,留給世人的最後一句話。公開資料顯示,1953年,林清玄生於臺灣高雄,中國臺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畢業後,曾任臺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誌》主編等。自17歲開始發表作品後,林清玄走上文學之路。
  • 人間最美是清歡|林清玄不玄了,我也能找到自己的清歡
    《人間最美是清歡》,聽著名字,覺得甚合我心,"未見歡"的取名大概也是因為清歡吧。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尤其是數碼產品,更新換代之快,品類之多,超乎想像,猶如置身於喧囂吵鬧的酒吧,想尋求一處僻靜的角落,是非常難的。
  • 林清玄:長得好看不如活得混蛋
    林爸爸很絕望: 怎麼會這樣,怎麼會生出這樣的孩子…… 七歲那年,林清玄的弟弟早逝,父母帶他去過火,十年一次的做醮,可以驅趕邪鬼。林清玄不敢去,大哭,跪下來,抱住媽媽的腿。氣得林爸撿起地上的軟鞭,往他身上抽。在惶恐和絕望中,少年站了起來:「我走,我走給你看,今天如果我不敢走這火堆,就不是你的囝仔。」
  • 林清玄:人到中年,最好的活法,在於這7個字,有福氣的象徵
    人間有味是清歡。」這首詩的名字叫《浣溪沙·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是蘇軾與朋友到郊外遊玩時,感嘆大自然風光,所以有感而寫。詩中的最後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一直流傳至今,成為了流芳千古的佳句。
  • 喜歡孤獨的人,享受孤獨,喜歡獨處,這是一種什麼心理狀態?
    所以,真正喜歡孤獨、享受孤獨的人不是冷漠麻木,而是內心豐盈、充滿了愛與溫暖。他們也不會因為孤獨而讓自己的三餐毫無規律可言,合理安排飲食,不刻意追求山珍海味,清茶淡飯也能別有一番滋味。很喜歡蘇軾的一首詩:「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 一草一木皆有情,都需要我們的愛護,林清玄《情深,萬象皆深》
    《情深,萬象皆深》是「清歡三卷」系列精選之二。《清歡三卷》是林清玄50年散文創作代表作,也是林清玄禪意美文的代表作品。本套系含《心美一切皆美》《情深萬象更深》《境明千裡皆明》三本書。本書共收錄《清歡》《柔軟心》《溫柔半兩》《掌中寶玉》《生命的化妝》《月到天心》《梅香》等44篇經典文章,橫跨林清玄五十載創作生涯,分為人間有味、內心柔軟、一切皆安、自在人間等人生主題。作者林清玄從中選文三十九篇,分編為「只手之聲」和「蓮花湯匙」兩輯,以饗讀者。文章內容寓意深刻,文字精練優美,風格清新雋永。
  • 心靈大師林清玄的詩意人生《在這堅硬的世界裡,修得一顆柔軟心》
    林清玄親自甄選的心靈美文,收錄了他創作時期的經典作品《人間有味是清歡》《用歡喜心過生活》《生命的化妝》《白雪少年》等,同時也收錄了《紅心番薯》《鹹也好,淡也好》等深受讀者喜愛的作品。看心靈大師林清玄的詩意人生,在面對這個堅硬的世界時,如他一般修得一顆柔軟心。
  • 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好書,靜心之書
    林清玄說,所有的東西都是心開出的花結出的果,美與醜,善與惡,真與假。你的所行所為都會在前方等你,時間很公平,它會一點一點還給你的。本書是林清玄50年散文創作代表作「清歡三卷」《心美一切皆美》《情深萬象更深》《境明千裡皆明》系列之一,也是是林清玄禪意美文的代表作品。
  • 孤獨,一個人靜靜地修行
    他不與任何人產生社交,只與自然交朋友,與湖水、森林、飛鳥對話,觀察各種動物和植物。每到晚上,梭羅就非常享受地坐在簡陋的小木屋裡,靜靜地閱讀、思考和寫作。這樣的生活,不僅沒有讓他感到孤獨,反而被他視為上天對他最大的恩賜。
  • 平和,安寧,一個人的清歡
    >關注平和,安寧,一個人的清歡世界上有很多事,適合靜靜地聆聽,聽雨,無疑是一個人的清歡,浮生若夢,雨水潤澤,涓涓而流,漱漱而下,縱剩下剎那芳華,也足以令人欣喜若狂。
  • 【書香法院】詩與遠方丨《人間有味是清歡》
    黨組成員、副院長 譚瑛 當一個人以濁為歡的時候,就很難體會到生命的滋味,而在歡樂已盡、濁心再起的時候,人間就越來越無味了。 這使我想起東坡的另一首詩來: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幾清何?
  • 夜讀|靜下心來,跟林清玄一起品味「梅香」
    今晚和你分享的文章是,來自林清玄的《梅香》。《梅香》文/林清玄一個有錢的富人,正在家院的花園時賞梅花。可見得,好的物質條件不一定能使人成為有口味的人,而壞的物質條件也不會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個人沒有錢是值得同情的,一個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氣一樣值得悲憫。一個人的品質其實與梅花相似,是無形的,是一種氣息,我們如果光是賞花的外形,就很難品味到一個人隱在外表內部人格的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