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羅,端午源頭,詩歌原鄉,龍舟故裡。素有「香草美人地,詩韻汨羅江」的美稱。
原本就充滿詩意的汨羅,這些天更加迷人:一場詩和歌的融合伴隨著音樂走向永恆,讓全世界記住了詩歌原鄉的魅力。
詩歌原鄉向世界敞開懷抱
▲12日晚,2020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汨羅江之夜」詩歌晚會開幕。
2300多年前,屈原在汨羅江懷沙自沉,自此,國之詩魂,化身河流,開啟了浪漫主義詩歌世界。詩聖杜甫漂泊湖湘,追尋屈原的行跡,將一葉孤舟永遠泊在汨羅江上。
12月12日晚,「汨羅江之夜」詩歌晚會暨「汨羅江文學獎」頒獎典禮在新落成的國際龍舟競渡中心舉行,2020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正式啟動。中國作協副主席吉狄馬加,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張宏森等參加。
汨羅江畔「星」光閃耀,大咖薈萃,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國的詩人學者相約汨羅江國際龍舟競渡中心,以詩歌之名,跨時空對話。
舞臺流光溢彩,將汨羅江渲染得如詩如夢。晚會分為「詩魂·上下求索」「詩脈·滋蘭樹蕙」「詩意·香草美人」「詩情·鳳鳥飛騰」四個篇章。古樂團演奏、古典歌舞、詩詞吟誦、兒童歌舞、情景劇等接連登場,為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美輪美奐的文化盛宴。
作為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周最重要的一環,首屆「汨羅江文學獎」頒獎典禮也受到廣泛關注。自去年8月正式啟動首屆「汨羅江文學獎」徵文以來,得到了海內外作家、詩人、文學愛好者的積極響應,收到各類應徵稿件156250篇,其中287件作品獲獎。
▲2020中國汨羅江首屆「汨羅江文學獎」頒獎典禮現場。
緣何「汨羅江文學獎」會受到這麼多文人騷客的熱情參與,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顧問吉狄馬加道出了其中的奧秘:汨羅作為中國詩歌的重要源頭,國內外詩人都渴望走進其中,感受偉大的詩歌傳統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來的一切。
作為此次現代詩離騷獎獲得者,來自河南的監獄基層民警龐小偉很激動,「來到屈子行吟之地,尋找詩歌源頭是我一直以來的願望,如今在詩歌原鄉收穫了這份肯定,讓我更加堅定了創作的初心,希望能將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這次活動的成功舉辦離不開各級政府的努力和汨羅人民的積極參與。
2017年,汨羅與世界許下「三年之約」,三年來,汨羅不僅先後舉辦了「更有清流是汨羅」文學採風、中外詩人汨羅行、詩歌音樂會、屈原學會年會、溯源汨羅江等系列活動,還將詩歌引入公眾生活,讓詩歌進社區、進校園。
▲汨羅市正則學校的詩教活動。
汨羅正則學校詩教活動,現場千人頌《離騷》令人為之動容,熱淚盈眶;詩歌擂臺「戰鼓」擂響,你方唱罷我登場;臺上學生演繹原創詩詞,臺下詩人大咖中肯點評,這種「新」與「老」的互動,讓人看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薪火相傳。
正則學校校長何發意說,學習傳統文化要從娃娃抓起,學校以打造「詩香校園」為抓手,開展詩歌進校園、詩歌進課堂、詩歌進課表等活動,根據不同學齡孩子因材施教,目前,學校共創作原創詩歌2000餘首,詩集30餘冊。
如今,學詩詞、頌詩詞儼然成為了汨羅人民追崇的新風尚。
讓詩歌原鄉「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
這是一場文化的盛宴,是一場詩歌的歸來,這更是「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鮮活闡釋,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鄉村振興的有力舉措,也是汨羅市傳承精神文明,發展詩歌文化,生動宣傳與推廣汨羅文化旅遊品牌,提升城市形象,豐富旅遊名縣文化內涵的生動實踐。
屈原、杜甫和黃庭堅三位文化名人的加持,汨羅江被賦予了更多內涵,使其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名河。那麼如何在旅遊中注入文化之魂?
觀潮君認為,就是要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把中華文化的價值理念和鮮明特點更加生動地呈現出來,從而更好地實現文化的保護、利用和傳承。
▲汨羅江國際龍舟節龍舟賽現場。
汨羅既有湘楚文化的深厚底蘊,又有黛青江碧的靈山秀水,文化和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漫步詩歌原鄉,暢遊香草美人地,有美景更有文化,有民俗更有詩意,有特色更有融合。
為打造「汨羅江文化大IP」,汨羅以舉辦「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活動為抓手,不斷夯實產業基礎,推進改革創新,在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上做出很多探索,用文化的養分滋養旅遊,用旅遊的載體繁榮文化,促進嶽陽乃至湖南省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
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文化資源是可持續的資源,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是汨羅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優勢和底蘊所在。如何塑造汨羅品牌?汨羅市堅持項目優先,盤活文旅資源,做強產業支撐,不僅讓汨羅「亮」起來、「活」起來,更「燃」起來、「熱」起來。
▲冬日漫步長樂古鎮,喝上一碗熱騰騰的長樂甜酒,暖心!
長樂鎮是汨羅江注入汨羅的首站,古鎮有著傳承千年的獨特民俗非遺文化,是汨羅遺存永久的璀璨明珠。走進「回龍門」,漫步麻石老街,品一碗長樂甜酒,賞一出抬閣故事,在遊玩中了解長樂非遺文化。
「長樂古鎮文化活動豐富,形式多樣,全民參與,讓傳統文化得以繼承和發展,也讓遊客能從中了解到當地文化的深度和厚度,堅定了我們將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的信心。」西藏詩詞學會副會長、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劉國寶欣慰地說道。
▲長樂非遺文創展示體驗基地,舞龍舞獅表演。
近年來,汨羅圍繞「建設更高品質生態文化活力汨羅」奮鬥目標,強化「融合發展、全面發展」兩大理念,充分挖掘自然和人文資源,推進屈子文化園配套建設,改造屈子碑林豐富景區文旅體生態,創新吸引遊客的多種旅遊產品,創建5A景區,打造成一個帶動全市文旅體融合的核心景區。
同時,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做好「旅遊+文化」「旅遊+農業」文章,開展文旅、農旅示範創建,保護民居民宿,升級農旅產品。研發推廣長樂甜酒、屈原酒、馬復勝、玉池山珍、汨羅香囊等文旅產品,「汨羅優品」旅遊產品初具規模。屈子文化園先後獲批湖南省首批中小學研學旅行實踐基地、長江中遊城市群優秀研學旅行基地,晉升為國家4A旅遊景區,長樂甜酒小鎮獲評國家3A旅遊景區,白水鎮西長村入選全國第一批鄉村旅遊重點村。
▲屈子祠。
配套設施建設也逐步加快,屈子文化園建成屈子書院、香草湖、飲馬塘、濯纓橋等景點,建好遊客服務中心、生態停車場、餐廳酒店等服務配套,新市慢城古鎮建成濱江古街,長樂甜酒小鎮建成故事文化街。與白水西長花海、大荊櫻花園、羅江楊梅園、新茶村茶園互相補益。
文化有文化的傳統,旅遊有旅遊的經驗,文化與旅遊融合,離不開創新發展。「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的成功舉辦無疑為打造汨羅江「中國詩歌」文旅IP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也開啟了汨羅文旅融合的新篇章。
汨羅正逐步形成以屈子文化園為核心,以弘揚屈子文化為重點,以汨羅江文化生態保護區為主線,充分利用人文和自然資源,努力開創文旅體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中秋節,新市古鎮有燒寶塔的習俗。
截至目前,汨羅市共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2處、國家3A級旅遊景區3處、五星級鄉村旅遊區點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文旅企業660家、規上文旅企業38家;有包括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汨羅江畔端午習俗」和國家級非遺項目「長樂故事會」在內的27個非遺保護項目和220餘個非遺登記項目;還有「長樂甜酒」「汨羅粽子」兩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資源優勢明顯。
汨羅市委書記喻文表示,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是彰顯文化自信的生動實踐,是凝聚上級關懷和社會關切的文旅盛典,是展示「三個汨羅」建設成果的重要窗口和提升文化地標國際影響的有利契機,汨羅將舉全市之力迎接中外詩人、作家、學者到 「藍墨水的上遊」,來感受詩意的生活,弘揚屈原文化與時代精神。
來源:觀潮的螃蟹
編輯:廖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