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4000萬年前遠古南極或擁有暖溫帶氣候

2020-12-26 環球網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4月24日電 (記者 孫自法)自然科研旗下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篇古生物學研究論文稱,南極洲已知最早現代兩棲動物——約4000萬年前蛙類化石的發現帶來對遠古時代南極的新認識,它提供了進一步證據的證明,南極半島在與南部超大陸(岡瓦納大陸)分離之前擁有暖溫帶氣候。

研究論文通訊作者為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託馬斯莫爾斯(Thomas Mrs),其和同事2011年至2013年期間前往南極半島西摩島探險,探險期間發現一個髖骨和有紋飾顱骨的化石殘骸。這些化石樣本約有4000萬年的歷史,來自始新世,全都屬於智利蟾科(Calyptocephalellidae),也被稱為「頭盔蛙」(helmeted frog)科。此前,尚未在南極洲發現過屬於現存科的冷血兩棲動物或爬行動物的痕跡。

論文作者指出,既往證據顯示,在南部岡瓦納超大陸最終裂解成今天的南半球(包括南美洲和南極洲)之前,整個南極半島都有冰蓋形成。「頭盔蛙」化石的新發現表明,南極半島在中始新世晚期的氣候條件可能與今天南美洲雨林的潮溼溫帶氣候差不多,後者是迄今仍能發現「頭盔蛙」全部五個現生種的唯一地點。

研究結果表明,南美洲雨林可能是南極洲氣候在南大陸即將發生冰川作用前的現代類似物,現在可能也是最初遍布南極洲半島物種的棲息地。

相關焦點

  • 中美合作研究:5000多萬年前南極偽齒鳥或為最大飛行鳥類
    研究團隊 供圖中新網北京10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8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科學家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同行最新對發現於南極洲西摩島的一塊化石的合作研究結果表明,該化石為一種已滅絕的、5000萬年前生活於南極的巨型遠洋鳥類偽齒鳥,或許為有史以來能夠飛行的最大鳥類。
  • 北極驚現5.7萬年前屍體,為什麼讓科學家感到害怕?真相來了!
    人類要警惕:北極驚現5.7萬年前屍體,科學家擔心有更危險的東西 26′至南北緯66°34′為南溫帶或北溫帶、南北緯66°34′ 至南北緯90°(南極點或北極點)為南寒帶或北寒帶。
  • 5000萬年前南極偽齒鳥或為最大飛行鳥類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科學家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同行最新對發現於南極洲西摩島的一塊化石的合作研究結果表明,該化石為一種已滅絕的、5000萬年前生活於南極的巨型遠洋鳥類偽齒鳥,或許為有史以來能夠飛行的最大鳥類。
  • 專家揭白堊紀氣候密碼:南極四季如春 年均溫14℃
    -30℃的氣溫……說起南極,人們冷不住要打個寒顫。如果穿越到6500萬年前,去南極可就舒服多了,那時南極的年平均氣溫,高達14℃。中科院南京地質與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團隊,摸清了1.45億~6500萬年前白堊紀時期的古氣候,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地球科學著名學術刊物《地球科學評論》上。
  • 氣候變暖,導致南極融化
    12.9萬年前發生在南極的事情會再度發生嗎?原理2020-03-01全球性的氣溫上升和海水變暖,正在導致南極洲——這個全世界最冷的地方之一日漸融化。雖然我們已知人類活動能造成氣候發生變化,導致南極洲的冰川也發生迅速變化,但我們仍然不確定的是,全球性的升溫究竟會對南極洲造成怎樣的影響。最近,一項新的研究通過調查12.9萬年前發生的事,為理解全球變暖對南極洲的影響提供了新的見解。由於地球繞太陽的公轉軌道的微妙變化,地球上大約每10萬年會發生一次冰期。冰期會被溫暖的間冰期分開。
  • 南極變「綠」了!全球暖化讓綠藻大量增生,對氣候有何影響?
    隨著氣候的暖化,這類生物的數量正在成長,讓南極變得愈來愈「綠」。近期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在《自然通訊》期刊發表「南極綠藻分布圖」,揭密南極綠藻的分布狀況,以及它們與氣候變化之間的微妙關係。雪生藻類是南極生態系的生產者,每年夏季會大量成長早在20世紀初,科學家就已經著手研究南極的藻類。這類藻類又稱為「雪生藻類」(snow algae),是南極生態系中重要的生產者。這些藻類主要可分為綠藻與紅藻,每年夏季就會大量成長;而大量生長的紅藻遠看很像「血」,造成南極冰原的血色奇觀。
  • 為什麼北極熊不生長在南極?科學家:南極不可能有熊
    為什麼北極熊要生長在北極而不是南極呢?是因為它叫北極熊嗎?南極和北極作為地球的兩極,都屬於極地氣候,為什麼動物群落卻會有如此的差別呢?實際上,在很早之前,北極是曾經有企鵝的痕跡的,但是後來由於人類的捕殺最後滅絕了。因此企鵝其實是南北兩極都有的一種動物。那為什麼北極熊卻只分布在北極,而不在南極呢?
  • 科學家發現10萬年前「三相插頭」,材質成謎,史前文明真的存在?
    愛因斯坦曾假設人類最早的文起源於南極大陸,南極曾孕育了一種高度發達的文明,但因為地殼運動發生了逆時針大移動,南極漂移到了南極點,氣候異常,讓史前文明走向了滅亡。科學家發現最古老的「史前文明」大概就是三葉蟲化石上的穿著鞋的人類腳印,三葉蟲是距今5.6億年前寒武紀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遠古生物,到2.4億年前走向滅絕,當時別說是人類,就算是靈長類動物都不存在,這些腳印又是從那裡來的呢。
  • 初中地理《溫帶的氣候類型》說課稿
    本節課為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第四章「世界的氣候」第四節「世界的氣候類型」裡的內容,本課運用了大量圖片和文字介紹了溫帶的氣候類型,主要體現在溫帶氣候的類型、分布、特點、景觀等幾個方面,是對前面所學氣候、氣溫與降水以及影響氣候的因素等知識的進一步鞏固與理解,有利於學生結合氣溫降水等分析方法進一步認識溫帶各個區域的氣候,提高綜合分析能力。
  • 5000萬年前在南極飛行的巨鳥或為最大飛行鳥類
    (記者 陸成寬)29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發現於南極洲的5000萬年前的化石進行了鑑定,最終確定該化石為一類已滅絕的巨型遠洋鳥類——偽齒鳥。此次發現的這類偽齒鳥或許是有史以來能夠飛行的最大鳥類。
  • 歐洲氣候特徵:以溫帶氣候類型為主,是海洋性氣候最顯著的大洲
    根據全球不同區域的氣候特徵來劃分出不同的氣候類型,主要的氣候類型包括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極地氣候和高山高寒氣候等等。
  • 初中地理《溫帶的氣候類型》答辯題目及解析
    相關推薦:教師招聘面試《答辯》知識點|常考考點匯總一、說出溫帶主要的氣候類型、成因以及特徵。【參考答案】溫帶主要的氣候類型有三種:溫帶季風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它們的特徵和成因分別是:溫帶季風氣候的成因是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特徵是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溫帶海洋性氣候的成因是常年受盛行西風控制;其特徵是常年溫和溼潤。溫帶大陸性氣候的成因是深居大陸內部,受海洋影響小;其特徵是冬冷夏熱,降水稀少。二、簡述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 國際最新研究:遠古人類剩肉餵狼或促進早期犬類馴化
    中新網北京1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期刊《科學報告》發表的一項考古學研究論文顯示,在末次冰期快要結束時(1.4萬年至2.9萬年前),遠古人類在寒冬中把剩餘瘦肉餵狼可能在犬類的早期馴化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 南極曾是茂密雨林?如今的地球氣候,南極還能維持多久?
    地球的環境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人們關注的話題,地球誕生至今已經有四十六億年的歷史了,曾經的地球環境十分溫和,而如今地球的環境卻不堪重負,在2020年還發生了一系列的極端氣候,而這一系列事件的發生都與這全球氣候變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科學家揭開了南極的秘密歷史,南極是年前南極的真實面目
    眾所周知,南極是如此寒冷以至於沒有人居住在南極中,南極成為地球上僅存的淨土之一。隨著人類工業化的不斷發展,大量溫室氣體的排放,加上自然環境的變化,導致全球氣溫不斷上升,其中南極是其中傷害最嚴重的。不久前「綠雪」出現在南極中,這是藻類的大規模擴散,這表明南極的溫度正在上升,綠色植物開始繁殖。科學家在南極建立的站點研究了南極,他們發現南極並不總是那麼冷,白堊紀,南極是春暖花開氣候適宜的地區。這就是為什麼南極下面有那麼多生物。科學家在南極採集了許多個樣品,發現樣品中含有綠色植物。
  • 4100萬年前形成的琥珀放在博物館,交配場面被人圍觀
    而天然形成的琥珀更具備收藏價值和研究價值,遠古生物的生命和形態被永遠地定格在琥珀之中,不僅受人喜歡欣賞,也為許多研究員提供了很好的古代陸地系統信息。這其中有一塊4100萬年前形成的琥珀,竟然因為交配時被定格,而引起眾人圍觀「欣賞」!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一塊琥珀是如何形成的吧。
  • 你認為是南極或北極?並不是
    根據科學家一項新研究,學界始終爭論不休的「企鵝老家到底在哪裡?」謎底終於揭曉:不是在南極,當然也不會是北極。企鵝的老家居然不是南極?不少科學家都猜測,企鵝的老家應該在南極,之後才逐漸演化、分散到南半球各地;但同時,另一派科學家主張企鵝的發源地應該是在澳洲、紐西蘭等地區,隨著時間推演才逐步擴散到包括南極洲的不同地區。到底誰才是正解?近日,科學家的新研究終於揭曉謎底。
  • 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加劇野生動物傳染病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新媒體專電 西媒稱,一段時間以來,氣候變化的影響被視為遙遠且不確切的威脅。然而,氣溫升高、極端天氣現象以及海平面升高正使其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上周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氣候變化將加劇野生動物中傳染病的暴發。
  • 「遠古地圖」精確描繪南極地形,學者:10萬年前地球有過高級文明
    查爾斯·哈普古德在研究了部分來源於古代文獻的合成地圖之後,他在《古代海王地圖》一書中指出,古代的航海家們可以進行從地球一極到地球另一極的旅行。他說,有證據表明,一些古人在南極洲海岸還沒有冰的時候進行過探險。而且,很明顯他們擁有一種精確測定經度的導航儀器,而這種儀器要遠遠優於直到18世紀下半葉,中世紀或現代人們所擁有的任何精準度。
  • 南極冰層隔開兩個文明?南極下面別有洞天
    由於環境惡劣、風大、溫度低,再加上南極條約的限制,只有一些國家科學站和一批研究人員。普通人到南極洲旅遊,只能在外面坐船,沒有進入南極洲的可能。所以,這塊神秘的大陸到底有什麼讓大家都很好奇。有知情的網民通過谷歌地圖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第一個就是這個洞,看過電影《老高大戰》的人應該都知道,這個洞被稱為冥界的入口。地球空心跑認為地球是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