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水城高科的一則公告,說了一堆官方用語,反正就是競價系統被砸的太狠,不許再用了。
想想大概發行人是嫌棄這些59的成交太難看吧,又怕一些散戶借通道買了成了小額投資者,要鬧事,就直接給關了。這一關啊,說明後面還是要管的,要不管,那不用關了,隨意交易就好了。
說實話,你們說這像不像一個人拉肚子啊,不治頭,也不治肚子,也不治腳,就用一個塞子把屁眼塞住,就說肚子疼治好了,也不管病人是不是痛的直冒汗。
貴州水城高科這個債啊,從投資邏輯上講是一個很典型的結構化例子,但是你我不是投行也不是資管,也沒有交易記錄,更沒有聊天記錄,是沒有確鑿證據的。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得出它是結構化發現的投資結論。
記住,我們是從投資角度來識別結構化,是講邏輯的,我們沒有證據這個概念。證據那是判刑用的,應該檢察叔叔給,不是我們給,你找我要證據,你就是心虛。
其實水城高科也不用覺得不好意思,這個債券大家都知道應該是融資槓桿爆倉了,天天在中債公司拍賣系統拍賣,反正底價60沒人要。被拍賣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信號。你說醜不醜,為了搞點錢,還忽悠出一個企業債,大家都知道了,有這麼一個城投企業債,還是公募,都有剛兌信仰,60塊錢都沒人要了。
還有其次,成交也是能看出端倪的,這裡我就不總結了,大家可以自己梧一下。我們講邏輯,不講證據。這裡能總結出很多經驗,也是真正的經典的反面案例,有經典的典型的跡象。說真的,別把它只當一個表格,要用心去悟這個表格裡面的信息,通過這個經驗總結可以研究別的結構化。
結構化發行,看似說的美好,各方資金皮條也是到處走訪說能降成本,能融資。但其實大部分私募和資管是在裸奔的,說白了沒有核心資金能力,兩腿瞪著三輪車和金融機構的大奔馳比賽,稍微遇到一點資金狀況,要不就是30%的借錢,要不就要打骨折賣你的債了。有沒有人統計過這些年被打骨折的債有多少?一共給發行人造成了多少損失?
也許傳說中真的可以降低成本,也許真有,但更多的是失敗了會搞臭自己名聲的,幾年都甩不掉。結構化一旦露出馬腳,輕則遭受市場唾棄,重則引來監管罰單。後期一旦有投資者真賠錢了,拿欺詐發行和未勤勉盡責的幌子發起民事訴訟,即便官司不贏,也還是吃不了兜著走的。私募可以丟下殼子跑路,發行人可以丟下債不管嗎?吧唧嘴巴可以報警,可以宣稱對方搞出國有資產流失,可以說誰敢買我按成本兌付,但其實誰都知道,你的底牌誰都清楚,你幹不了那些事。
結構化業務是毒藥,不是仙丹,當仙丹吃要吃壞肚子!不信?
聽說過這個段子嗎?
倆人互懟:
我是城投有剛兌!
你是結構化!
我政府應收款多!
你是結構化!
我納入政府隱形債務名單!
你是結構化!
我馬上要發置換債置換了!
你是結構化!
我政府要提前還款兌付了!
你是結構化!
你能不能說點別的!
你返費了!
你融資顧問費好高!
你還不如搞個金交所定融非法集資呢!
為保護買方喝彩!